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8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6]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一)
  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一)  2008.5
语文试题
1.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请将第一、二、三、四部分的选择题答案填到第Ⅰ卷后面的答题卡中。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不给分。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    )
A.峥嵘(róng)     荡漾(yàng)   踌躇(chú)   深恶(wù)痛绝
B.休憩(qì)      袅娜(nuó)     点缀(zhuì)   心急如焚(fén)
C.谬(miù)说     呻吟(yín)     锱(zǐ)铢     茕茕孑(jué)立
D.萎缩(suō)     斟酌(zhuó)     熟稔(rěn)     骇(hài)人听闻
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金榜题名    不胫而走    千古传诵    殒身不恤
B.察颜观色    讳莫如深    家喻户晓    义愤填膺
C.六神不安    杳无踪影    残羹冷炙    风华正茂
D.所向披靡    一帆风顺    人才辈出    问心无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袁隆平先生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他体会过什么叫作民不聊生,他的父母曾经做过学校的普通教师。
B.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拉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C.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呼之欲出。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对于工资增长过快、工资水平过高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之所以有必要从严控制其工资上浮比例,首先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国有企业。
B.为飞行安全,在飞机所必经的地面上,大约间隔3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通讯导航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C.教育部门将把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D.网络文学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它是一个完全平民、自由的平台,给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以相对平等的机会。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利工作的新理念
钱正英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安排解决。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浏览完整试题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
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例如,河流的洪水,它虽然有为害的一面,但它有补给两岸地下水和湖泊洼地的水源、塑造河床、稀释污水等作用,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内陆河流从上中游宣泄的季节性洪水,补给下游河道两岸的地下水和河道终端的湖泊,使河道两岸和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黄河下游的河道也因每年有洪水冲刷泥沙,才能保持一定的河槽。保护每条河流的水质不受污染,更是保持河流生态功能的必要条件。有的论述将河流的生态功能仅限于支持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是不够全面的。
(本文略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
B.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C.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利用
洪水。
D.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可以过多的占用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
6.下列对“河流生态功能”的解说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在地球表层,河流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功能不可替代。
B.河流的干流和它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为地球水循环的陆面唯一通道。
C.河流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通过它实现陆地和海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D.河流的洪水,是维持河流生态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尽管它有为害的一面。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
A.人类不能完全消除自然现象的江河洪水,但是可以解决人为因素的江河洪灾。
B.在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水利工作要有所兼顾。
C.研究如何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是人类维护生存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D.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河流的洪水就不再是有害的了。
三、(12分)
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厌恶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吾其还也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子犯请击之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A.您放下郑国,成为东道主,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B.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当作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C.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行李运输,郑国可以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D.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行李运输,郑国可以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11.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展开余下试题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阐述两军驻扎位置:两军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说秦埋下伏笔。
B.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这句话从侧面形象地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由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荐(任)的一面。
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D.文章刻画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知难而上、义无返顾、巧言善辩的爱国志士、勇士、辩士形象。
四、(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对这首诗一二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画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
B.起句中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
C.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才思念起远方的亲人。
D.第二句中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着重写诗人对节日的感受。诗题已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伤感思亲的伏笔,使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在节日时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突出表现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
C、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D.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义是对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思亲之情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卡(含第一、二、三、四部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
五、(5分)
l4.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填写五句即可)(5分)
__________________,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2)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5)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六、(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关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
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5.速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月的开朗心情的。(5分)
16.文章写了月下的荷塘的哪些景物?写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4分)
17.文章第三段结尾“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与“就”意思相近,作者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 (3分)
18.这篇文章谋篇布局独具匠心,线索安排富有特色。请简析本文线索安排方面的特点。(3分)
七、(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40分)
有人说:梦想是人生的发动机,它使人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有人说:梦想是生活的迷幻药,它使人不求上进,耽于幻想。
请以“圆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文体自选。(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否则扣分。(6)不少于600字。(7)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展开余下试题200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一)
语文参考答案
2008.5
答案    C  B  B  B  C     B  D  B  C  B    C  C  C
1.C【解析】“茕茕孑立”的“孑”正确读音为“jié。
2.B【解析】“察颜观色”的正确写法为“察言观色”。
3.B【解析】“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是贬义词。
4.B【解析】“大约”不能与表约数的“左右”连用。
5.C【解析】A项是对防洪措施重要性的认识,与“和谐”没有直接关系。B项只注重人类自身的利益,没有涉及“和谐”的内容。D项没有涉及“和谐”的内容。
6.B【解析】文中说“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而不是“唯一通道”。
7.D【解析】洪水为害的一面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因为人类“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并掌握河流变化的规律”而改变。
8.B【解析】厌:满足。
9.C【解析】C项两个“若”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A项中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示原因,意思为“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用来”。B项中前一个“其”是代词,意思为“它的”;后一个“其”是副词,表示希望的语气。D项中前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后一个“之”是代词,它们,指代秦军。
10.B【解析】行李:出使的人。
11.C【解析】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看似冠冕堂皇,其实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所找的借口,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深明大义、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更不能说明他善于纳谏。
12.C【解析】第二句中“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
13.C【解析】不是“使兄弟思己之情”,而是使“自己思念亲人之情”。作者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写作亲人对亲人思念自己,是一种巧妙的构思手段。
非选择题(共60分)
14.(5分)(1)一夫当关  (2)海不厌深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6)哀民生之多艰
15.  (5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一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一是借助对平时没有月光时路上的景象的描写反衬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从而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对自己在苍茫的月光下的独特感受的描写来表现独处的妙处,侧面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三是借助对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出自己的心情。
16.  (4分)作者写了月下的荷塘的荷叶、荷花、荷香、流水等景物。写了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路灯光、蝉声和蛙声等景物。
17.  (3分)“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还有“暂且”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比“就”丰富。“且”说明荷香月色带给“我”的欢愉只是片刻之间的,这与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进入郁闷相照应。
18.  (3分)《荷塘月色》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如同经、纬两条线穿织在一起。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的变化好似一条经线,作者的游踪、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双线交织结构是本文线索安排方面最大的特点。
19.  (40分)略。 (60.15.79.8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2008年安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