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3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1]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鄱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詹保胜   审题:张胜利             20080818
第Ⅰ卷 单选题(36分)
一、 语基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谧(mì)      朝暾(tūn)   蹉(cūo)跎岁月    小人长戚戚(qì)
B.青冢(zhǒng)   忖(cǔn)度   曳(yè)尾于涂    野有饿殍(fú)
C.谲(jué)诈     忌讳(huì)   清风夜唳(lì)     疾首蹙(cù)頞
D.烟霭(ǎi)      窈窕(tiǎo)   清流急湍(tuān)   惊魂甫(pū)定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稗官野史         妍媸毕露         僭称        国萃
B.蛊惑人心         视若草芥         虫豸        穿凿
C.胼手胝足         精疲力竭         绂除        赧然
D.浑身躁热         长年累月         逾垣        怃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人们看不惯的倒不是明星做广告,而是明星们做的广告的可信度不高,一言以蔽之,人们憎恶的是明星做虚假广告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B.这里天气的恶劣是出了名的,这不,刚才还是一片晴空,现在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他开朗活泼,胸襟宽阔,为人真诚,待人热情,谈吐幽默,真可谓锦心绣口。
D.某市去年玩私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改正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B.关于我们这些不是物理学家的人,自然没有必要去为“现时”的物理意义而坐立不安。 
C.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无济于事的。 
D.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5、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歌德、康德和爱因斯坦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孔子同他弟子的一段对话:…… 
B.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 
C.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D.至于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二、 小阅读(9分)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能自我更新的人,面对当今这个由大量“异质人”组成的世界,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使他们弄不明白:到底怎样做才能为别人所认可、为社会所接受,以致在心理上产生了过度的焦虑。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焦虑,许多人就产生了“游戏人生”的心态——随便怎样做都可以,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又叫“玩世不恭”,这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是以主导价值观念的失落为本质特点的。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说的那样,“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能自我更新的人,由于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了疏离感,因而其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就成了问题——他们难以归属于某一群体或某一类别,难以在某一群体或类别中获得爱与被爱的机会;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十分痛苦。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痛苦,他们就会参加或组织某一小群体,以便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生活在冲突中的人,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脑力上都要付出不同程度的代价,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力避冲突,争取和谐的。不能自我更新的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极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或产生冲突感,这就在心理上给自己造成某种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一部分不能自我更新的人就产生了一种圆滑心理——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而不负责任的心理。例如,一些人,众人面前和背地里两个样;说话、写文章和实际为人两个样;一次次获得赞誉和荣誉,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有违道德和法纪的事——这种“两面人现象”,其实是圆滑心理在作祟。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无奈和挣扎高度统一的典型。阿Q是无奈的,集陌生感、疏离感、冲突感于一身:在他生存的环境中,他是所有人欺凌、耍弄的对象,没有人关心他或被他所关心,就连王胡、小D这样一些地位低下的人也常与他发生冲突。阿Q又是在无奈中竭力挣扎的人,集玩世心理、团伙心理、圆滑心理于一身:游荡、醉酒、赌博、偷窃的事他都干;时常进城去寻他的“老偷友”一道行窃;与人争斗时,先估量一下对手,能打则打,能骂则骂,不能打骂则改为怒目相视。在当今时代,我们如果不能自我更新,则与阿Q相去不远矣!
6、下列关于一些人“玩世不恭”的心理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先由于他们不能自我更新,面对由大量“异质人”组成的世界产生一种陌生感。
B.然后,这种陌生感使他们不明白怎样才能被社会认可,以致产生过度焦虑的心理。
C.于是,在这种过度焦虑的直接支配下,许多人就产生了“游戏人生”的心态,即“玩世不恭”。
D.这种玩世不恭的心理是以不能自我更新为其原因,以主导价值观念的失落为本质特点的。
7、下列叙述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的一项是                    (   )
A.“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B.人如果懂得自我更新,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产生了疏离感也不可怕。
C.难以归属,难以获得爱与被爱的机会,这是每一个人难免会产生的痛苦。
D.应当鼓励人们参加或组织某一小群体,以便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8、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概括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陌生感、疏离感、冲突感,人们往往会产生玩世心理、团伙心理、圆滑心理。
B.鲁迅笔下的阿Q是无奈和挣扎高度统一的典型,对于今天仍具有普遍意义。
C.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出于“归属与爱的需要”,不妨来点阿Q精神。
D.我们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如果要避免做阿Q,就应该学会自我更新。
三、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五代史宦者传论①
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②,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错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③,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摔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④,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注】①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②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③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④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01年),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次年,朱温兵围凤翔。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杀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
B.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传也
C.图左右之亲近
D.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盖其用事也近而习        若无罪而就死地
B.其源深于女祸            今王鼓乐于此
C.则向之所谓可恃者        其若是,孰能与之
D.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第II卷(共114分)
四、 古诗文表述题(24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14、古诗鉴赏(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3)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五、 现代文阅读(21分)
美意朦胧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感。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感,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展开余下试题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的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6、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6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三第一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