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37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泉州一中07-08学年高一语文模块四试卷
泉州一中07-08学年高一语文模块四试卷
命题者: 江桢桦 审题者:谢贵荣
第Ⅰ卷
一、完成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珠玑(jī) 混帐(hùn) 鹬蚌相争(yǜ)
B、勾当(gōu) 谄媚(chǎn) 嗣位(sì) 汗涔涔(chén)
C、戕害(qiāng) 阿谀(ē) 凝噎(yē) 献愁供恨(gōng)
D、樯橹(lǔ) 脑髓(suí) 蹩进(biē) 半身不遂(suì)
2、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责备)
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 (清醒)
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使……保持完整)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穿)
C、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 ( 临时充任)
虞常果引张胜。 (招来)
D、衡少善属文。 (连缀)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拨动)
3、以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每本戏中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B、戏剧按艺术表现手法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按结构形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等。
C、中国史书中的“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D、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它也可称为“乐府”“长短句”“曲子词”。
4、下列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 B、人比黄花瘦
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D、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下列诗词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终岁不闻丝竹声。
6、下列四句诗的正确顺序是( )
①日本晁卿辞帝都 ②明月不归沉碧海 ③白云秋色满苍梧 ④征帆一片绕蓬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二、阅读以下文段,完成7—9题。(每题3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浏览完整试题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残忍少恩)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矣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尽破之以归秦 以勇气闻于诸侯
D、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 见犯乃死,重负国
8、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鞅“刻薄”的一组是(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商鞅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的心理,因而受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鞅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决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严加惩处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从而赢得百姓的拥护。
C、商鞅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假言和平,却暗中埋下伏兵,趁宴饮之时俘虏了公子卬,进而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造反。秦惠王对他处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全家。
第Ⅱ卷
二、默写。(10分)
10、补充下列诗文名句。
①请君试问东流水,
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④人生如梦,
⑤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⑥楚天千里清秋,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
⑧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⑨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⑩ ,徒慕君之高义也。
三、宋词鉴赏。(6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漫有:徒有,空有。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11、上片“闻天语”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梁启超评论本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结合全词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四、散文鉴赏。(14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达“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4、第二次写母亲要推儿子去北海看花的片段中,母亲的表现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分)
答:
15、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在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答:
五、阅读《孟子》片断,完成13-14题。(9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告子上》
[注] 颡(sǎng)额头
16、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3分)
译文:
(2)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3分)
展开余下试题
译文:
17、告子和孟子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两人对这个问题各持怎样的看法?(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
六、《红楼梦》阅读检测题。(6分)
18、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两首,请你判断每首诗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1)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2)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19、作者为什么在描写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宁二府和花团锦簇、美女如云的大观园时,不惜笔墨去刻画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村妪刘姥姥呢?请简述你的看法。(4分)
答:
 
上一篇:
永春五中高二年期初考试语文科试卷
下一篇:
建瓯一中2007—2008学年高二(下)期末考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泉州一中07”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