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建瓯一中2007—2008学年高二(下)期末考
  建瓯一中2007—2008学年高二(下)期末考
语 文 试 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福建省建瓯一中周文娟
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 分)
1、                           ,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2、聊乘化以归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史记》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玲》)
5、倩何人唤取,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7、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8、臣以险衅,                     。(李密《陈情表》)
二、(10分,每小题5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国会再次判决爱斯梅拉达的死刑,乞丐王国的广大群众闻讯后义愤填膺,他们在乞丐王克罗班的率领下,深夜攻打圣母院,搭救他们的姊妹。耳聋的加西莫多不明真象,在教堂里奋勇抵抗进攻的民众。并潜入教堂。孚罗诺和甘果瓦以帮助逃走为名,骗出了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B、公元219年秋季,关羽在襄阳、樊城抗曹。关羽仔细考察地形,发现襄江水势甚急,又发现曹军驻扎在山谷之内,于是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雨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大意的于禁则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全军覆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擒。(《三国演义》)
C、在徐曼丽生日的晚上,赵伯韬与吴荪甫密谈,赵伯韬以胜利者的口吻从三个方面挟迫他,吴荪甫明知处境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和他的吴公馆全部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谁知,姐夫杜竹斋见利忘义,完全倒向赵伯韬,将资金投向“空头”,使吴荪甫彻底破产。(《子夜》)
D、瑞珏因难产死去。这使得觉新突然明白了,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都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么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瑞珏,他是在哭自己。(《家》)


浏览完整试题E、宝钗从黛玉房中出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 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红楼梦》)
10、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深恶痛绝。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堂﹒吉诃德》)
(2)宝玉挨打过程中,贾政先是满面泪痕,继之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一次比一次厉害。“三次流泪”写出贾政什么样的心理? (《红楼梦》)
第(  )题 答:                                        
三、(10分)
11、将下面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百里奚)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孟子〈万章〉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孟子〈离娄〉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结合上面两句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俄罗斯大地的良心          
赵柏田
     1910年11月7日,在偏僻荒凉的阿斯塔波沃铁路小站,俄罗斯大地的良心——列夫•托尔斯泰停止了呼吸。
     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几年,在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中间越来越经常地谈到,不远的将来他要离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出走。但谁也没想到,“把他从家里抛到路上”的“那种绝望的爆发”,提早把死亡降临到了老人身上。
     托尔斯泰与他的妻子、儿子们对立的那条界线,是他对俄罗斯千百万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是他自觉意识到了某种极端的不合理——在这种制度下,一部分人占有全部的土地,游手好闲,而农民在一小块的土地上,在饥饿和贫困中养活奴役和压迫自己的人。令他深感痛苦的是他处在一个虚伪的、两重性的位置上:一面是他的信徒在坐牢,在流放地受折磨;一面是他这个新宗教的传布者、反政府著作的作者,住在地主高大的邸宅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日记记录了那种耗损他精神的痛苦:“我没吃午饭。一想到自己卑劣地生活在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中间就感到痛苦和烦恼。”“真可耻,可耻极了。昨天骑马从一群砸石头的人身旁走过,就好像我在受到鞭笞一样。”他经常收到一些来信,指责他的生活与宣扬的学说不一致。一个大学生在信中向他呼吁:“放弃伯爵的领地,把财产分给自己的亲人或穷人,自己分文不留,从一个城市乞讨到另一个城市。”这封狂热的信使老人激动万分,他说:“如果不为女儿,我就走了。”
     这一年的7月22日,老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就在这一天,在格鲁蒙特的树林里,他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因为在内心深处,他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人民的财富,他希望死后他的著作能无偿地为所有愿意的人享用。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出于自私的动机,千方百计想知道遗嘱的秘密,他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生活变得更加不堪忍受。终于他出走了,离开了他憎恨的那个“老爷的王国”。离开了所有那些“把他变成摇钱树的人”,离开了他自己的温良仁爱哲学的牢笼。
他怀着这样的夙愿走了:到乡村去,住在一个哪怕是最小,但确是单独的、暖和的小农舍里去,住到农民兄弟的中间去。
     陪伴着托尔斯泰度过充满痛苦煎熬的最后一年的布尔加科夫,在托尔斯泰死后出版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一出走的经过:
     1910年10月28日。一个冬天的夜晚,和往常一样,托尔斯泰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的书房里停下了一天的工作,吹熄了桌上的蜡烛,回到自己的卧室躺了下来。深夜12点多了,窗外是风声、雨声,托尔斯泰却睡意全无。过了一会儿,透过门缝他看见自己的书房里亮起了烛光,并听到了翻动纸张的“沙啦沙啦”声。那是他的妻子索菲亚,她为折磨自己的猜疑心所驱使,正在寻找立下遗嘱的字据。
她的这一举止,在托尔斯泰已经满溢的忍耐之杯中又添加了最后一滴。出走的决定在他心中忽然成型,再也不能更改。他从床上坐起来,就着烛光,给她留下了一份告别信:
     我的离去定会使你伤心。为此我很抱歉,但请你理解并相信,除此一举我别无他法……我再也不能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种奢侈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了。而我现在做的,正是我这样年纪的老人通常所做的事:离开世俗生活,独自宁静地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
     请你理解这点。即使你打听到了我在哪里,也不要来找我。你若来了只会恶化你我的处境,但绝不会改变我的决定。
     随后他举着蜡烛。蹑手蹑脚地下楼,叫醒了家庭医生和马车夫。他这样平静地对他们说:“我马上就要走了……永远离开。来吧,帮我收拾行装。”他只带了很少一点衣物和生活用品。五点半钟,四轮马车驶出了庄园,融进了比墨还黑的夜色中。
     天亮的时候,他们到了亚先基火车站,在那儿,他们将乘坐八点钟的火车去南方。透过候车大厅满是油污的玻璃窗,老人看见了喘着粗气的火车头,和远处铁路边穿着破烂衣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医生关切地问他是不是病了,托尔斯泰笑了:“我以前过的确实是病态的生活,但现在我感到好多了,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


展开余下试题     尽管如此,还是改变不了这场出走以悲剧来收尾。命运已经注定,这是老人最后一次乘坐火车巡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长长的旅途中,火车无休止地颤动着,生命像受了惊的小鸟,在他羸弱的体内拍打着翅膀。阴霾的天气和长时间的颠簸使他病倒了。他的妻子,那个势利的老太婆,连夜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赶来,但人们唯恐她的到来加重托尔斯泰的病况,把她阻在了车厢里。当她被允许进入站长住宅改装的简易病房时,托尔斯泰已不省人事。1910年11月7日清晨,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他对守候在身边的医生和朋友说出了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
     “世上有千百万的人在受苦,为什么你们只想到我一个? ”
13、“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心理活动?(3分)
 答:                                                                 
14、托尔斯泰晚年出现了哪些重大转折?从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6分) 
答:                                                                 
15.对托尔斯泰的出走,你怎样评价?(6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也 是 水 湄        
张晓风
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夜风。
那是四月初次燠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春天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像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一件事情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属。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中的一片白,在一霎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在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那夜,我就坐在几上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像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古城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乡在下……
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披肩把自己裹住。
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不认真地坐着,只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冥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浪上,听绿波拍弦的声音。
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潺水声,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是“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的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为利,那也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牵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水声。
如果照古文字学者的意思,“湄”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忽然,我安下心来,春仍在。虽然这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是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响,把公寓爱成山色的。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有删节)
16、本文中间有一部分插叙,起自“那是四月初次燠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止于“兀自怔怔地发呆”,该部分的含义和作用是                  (5分)
17、文中,“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4分)
18、作者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也是水湄”?
答:                                                      (6分)
六、作文(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三个人各分得两块蛋糕。第一个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第二个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第三个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建瓯一中2007—2008学年高二(下)期末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10分)


展开余下试题1、俨骖騑于上路   2、乐夫天命复奚疑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杨柳岸,晓风残月
 5、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7、蟹六跪而二螯   8、夙遭闵凶。
二、(10分)
9、( C、E)(5分)
C、将资金投向“多头”,而不是”空头” 。E、“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一情节之前,是写这一日是芒种,宝钗和探春、迎春、探春、惜春等在园内玩耍,因不见黛玉,故宝钗想去找她来,而不是“从黛玉房中出来”。
10、(5分)(1)答:有价值(1分)。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1分)。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1分)。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2分)
(2)答: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1分),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1分),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1分),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1分)。(贾政和宝玉的冲突 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语言表达1分)
三、(10分)
11、①当时李在秦国被提拔,就知道秦穆公有所作为,因而辅佐他,这可以叫不明智吗?(3分)
②如果聪明得能像禹使水顺势而泄那样,那就不会讨厌聪明了。(3分)
12、孟子认为,能掌握世间万物发展规律(2分)和审时度势、识时务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2分)。(4分) 
四、(15分)
13、兴奋、激动、欣喜和同情、怜悯(1分,只答对一方面不给分)。他为自己的选择兴奋激动或因“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不再过病态的生活,独自宁静的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而欣喜(1分);看到“远处铁路边破烂表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对他们的苦难充满了怜悯同情和不安(1分)。(3分)
14、(1)思想认识、阶级立场上的重大转变或他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追求生活平民化。(1分)
(2)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或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践行自己的学说。(1分)
(3)行动中出现了一个果敢举动或他终于出走了,不幸客死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实现自己的夙愿(1分)。
晚年的性格特点:(1)无情地解剖和深刻地反省自己,更有对俄罗斯社会中尖锐矛盾的深深忧虑和痛苦思考(1分)。 (2)悲天悯人。温良仁爱,善良博爱,追求乎等,关注下层人民,同情劳动人民(1分)。 (3)执著、坚毅,追求简单纯朴平静的的生活(1分)。 (6分)
 1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以下观点作为评卷的参考,答到下面的两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否定评价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①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这是托尔斯泰在社会与家庭的冲突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必然结果。
②内心生活中理想成分的反复涌动必将促使他再次把家庭提升到心灵的层面,从而和他的艺术追求协调相应。所以,在艺术家的身心冲突作用下,家庭与事业的冲突,要么被改造要么被舍弃。托尔斯泰不是没有试图改造过他们的家庭,只是效果非其所愿,最终导致他不顾年高体迈而离家出走,为大家舍小家,尽管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他定然是像屈原所说的那样“虽九死其犹未悔”。也许这位作家只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宁。
③托尔斯泰晚年的离家出走正是为了谋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是他用心灵超越肉身的途径。他以生命的代价超脱了世俗的家庭,而奔赴心灵的召唤,这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
④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使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终于,他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⑤与社会格格不入,与家庭不融洽,家人不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晚年托尔斯泰所遭遇的一切。
⑥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新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他早已成为神话,他的生活成为人类一种崇高的传奇。(6分)
五、(15分) 
(“庸俗”一词的含义是:贬词褒用(1分),指人间的牵扯虽然繁杂,但是实实在在又深挚真切(1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顿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赞美(1分)。(3分) )
16、该部分回忆四月的夜晚(1分),揭示作者“颇不宁静”的心路历程(1分),为后文“情静而思”“心安而悟”的变化作铺垫并与之形成对比(1分)。(5分)
17、座椅变成小舟,走廊就是水湄(1分)。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借助静态的叙述(1分),展现了独处高楼、思绪翩翩的意境美(1分),表现了作者顿悟超脱后的喜悦和对水湄的钟爱(1分)。 (4分)
18、“也”表示“同样”。“水湄”指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1分),“也是水湄”指今夜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走廊(1分)。水湄朦胧、柔美、富有画意,而走廊如水湄(1分),虚实相生,激发诗情和想象,引发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顿悟(1分)。片言居要,统领全文(1分)。(6分)
附:(1)简析《也是水湄》的情感变化。
《也是水湄》一文以真切饱满的笔触,精彩纷呈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条对生命思考终至通悟的心路历程。
伤春惜春,情何以堪。
暮春的最后一夜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建瓯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