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9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0]
八年级上册课文同步练习全集(一课有三练约87060字含答案).
  第一课 新闻两则
【基础练习】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荻港(    )  溃退(    )  芜湖(    )  泄气(    )  诸县(    )  企图(    )
     阌乡(    )  豫皖(    )  襄阳(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2.组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切断    攻势    纤夫    芜湖
     B.抵抗    拒决    胁定    督战
     C.封琐    策略    潢川    阻隔
     D.阻遏    消耗    隐固    放弃
3.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选择义项。
    (1).锐不可当       A.锐气    B.锋利    C.急剧
    (2).负隅顽抗(    ) A.背弃    B.依仗    C.失败     
4.揣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4)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填空。
   (1)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       、          、     ,事件发生的                    、                    、                 。
    (2)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     、     、     、结语。
    (3)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地揭示新闻的     内容。主体是新闻的      ,它用充足的       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和          。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  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浏览完整试题    1.本文共17句,在序号之间用“‖”划分导语与主体部分,用“|”划分主体部分的
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13 ○14 ○15 ○16 ○17
    2.下面是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
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对本文主体部分先写中路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路军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中路军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中路军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D.中路军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4.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⑧⑨两句议论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5.选择填空。
(1)本文第○11○12两句话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
(2)本文第○11○12两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
A.归纳上文     B.总领下文     C.承上启下     D.照应首尾
6.本文第②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具体回答。
答:                                                                     
7.从本文主体部分中找出两个表现我军雄伟气势的词语。    
                                   
8.文中第           句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的厌战情绪。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  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  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 中予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O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选,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展开余下试题    1.请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2.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然后概括导语的内容。
    3.这则新闻中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请概括指出我军取得了哪些主要战绩?
    4.这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5.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拓展练习】
研究物理的确很有趣
——接受杨澜女士的采访
    崔琦(1939—)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由于发现“分数量的霍尔效应”,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通      讯
杨澜:对于你这一生的研究工作来说,这个诺贝尔奖到底意味着什么?
    崔琦:我认为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许多人将它视为对科学及认知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贡献。
    杨:你过去从事物理学方面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未来的一个目标就是获得诺贝尔奖?
    崔:没有。
    杨: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一方面你自己也认为这个奖对于你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你的工作也并不是为了得这个奖,但是另一方面,你还是飞到斯德哥尔摩去领奖,对不对?    
    崔:对。
    杨:我知道,你的心脏有心律不齐的毛病,医生说你最好不要作这样的长途飞行,会有生命危险,而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危险去领这个奖呢?
    崔:这是社会给你的殊荣,我想这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惟一恰当的方式。
    杨:你是继        、          、        、李远哲、科学家。你们几位当中,除了李远哲教授之外,五位都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崔:我自己感觉可能是他们当时的影响很大,我们那一代年轻人都觉得科学家是最有意思,最好的。
    杨:我们都知道你这次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发现了“分数量的霍尔效应”。如果是对一个完全不懂物理的人,你能用什么样的语言让他们明白你的这个发现有多么重要呢?这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崔:现在主要还是在思维方面有更多的价值,主要是开辟了人们的一个新的思路。(有学者认为,崔琦等人的发现可能大幅度减小电脑芯片的体积。)
    杨:我们知道,1982年你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分数量的霍尔效应”,但是直到1998年你才得到诺贝尔奖。有没有觉得时间太长了一点?有差不多16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么迟?
    崔:在科学领域、技术领域有许多重大贡献,有很多工作都值得褒奖。
杨:你的同事、同学都说你是位非常谦虚、非常彬彬有礼的人,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很刻苦等。但是你妻子琳达(挪威人)在谈到你的时候,说你是很有幽默感的人,而且永远有一些新主意,对于你来说,貌似非常枯燥的物理实际上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你觉得这两种不同的描述,哪一个更像你?
    崔:做物理科学的确很有意思,我想这一点我同意。说到研究方面,很明显,我所做的工作并不枯燥,总是有一些有趣的事或者新奇的事物。对其他人而言可能枯燥,但对研究者而言总是有新的发现,所以绝不会枯燥。    
    杨:你生活中还有些什么其他兴趣吗?
    崔:我一直很喜欢古典音乐,也一直很喜欢阅读,特别是历史,但是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
    杨:你在香港读书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崔:很普通的学生。
    杨:很多人在想,崔琦得了诺贝尔奖,他过去肯定一片辉煌;做学生时就与众不同,你那时候特别喜欢一些什么学科呢?
    崔:也没有什么特别,反正都差不多,我都觉得喜欢。
1.加点词“它”指代什么?
2.加点词“你”是否可换成“我”?为什么?
3.文中横线处的四个科学家是谁?在下边写出他们的姓名。
                                                           
    4.采访围绕几个问题进行的?请一一概括出来,并标明序号。
5.就学校最近组织的活动,给学校广播室写一则消息, 300字以内。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课   芦  花  荡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苇塘(    )  撒网(    )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仄歪(    )  飒飒(    )   泅水(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⑵.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⑶.老头子站起来,拾起蒿。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人了苇塘的深处。(         )
  ⑷.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    )
3.仿写下列句子
  例1.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
  例2.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例3: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