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4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2007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
              (语文问卷)
考试说明: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各句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渺小的人,在巨大的树木之间和在闪电的威严的咆啸(xiào)之下走着,他们走着,摇晃着,巨人似(shì)的树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吼着愤怒的歌曲。
B.车厢外面的香蕉林笼罩着一片神秘的静谧(mì ),树荫下显得十分洁净;而另一边是一片贫脊龟(jūn)裂的土地。
C.池塘边柳丝上纤细的树叶几乎已全部落光,光秃秃的树干矗立在湛(zàn)蓝的天空下。柳枝下的池水已变得清澈见底,冰凉砭(biǎn)骨,而且仿佛又稠又浓。
D.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yé)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妆饰的头和尾。
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         诚实温和。
④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A、坦陈  质疑   品性   吝啬     B、坦承  置疑   品性   吝惜
C、坦承  质疑   品行   吝啬     D、坦陈  置疑   品行   吝惜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听说这家报社和当地电信部门讲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B.半幽闭的参天的树林纹丝不动地挺立着,使你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禁宫之中。
C.素芭的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C.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
   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D.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针松、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二. 文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4分)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浏览完整试题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房①前批答。燕②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东南募兵渐集。北军不长舟揖,决战江上,胜负未可知也。”帝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碹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时六月乙卯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房(yǐ):屏风,这儿指皇帝的座位。②燕王朱棣,即后之明成祖。③磔(zhé):古代的一种酷刑。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          )         (2)图兴复(          ) 
(3)成王安在 (       )                                      (4)成祖颔之 (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①太祖喜其举止端整                  ②吾其还也
B.①而陈碹以战舰降燕                  ②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方孝孺聪敏有学问,言谈举止庄重,很得明太祖的赏识,但两次被荐入朝,太祖并没有急于用他。
B.明惠帝很倚重方孝孺,读书有疑难就请他讲解;朝会时臣子进奏需当堂答复的,有时就让他在御座边直接批复。 
C.燕王起兵作乱,方孝孺不仅起草了讨伐燕兵的檄文,还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并决心自焚为国献身。 
D.方孝孺忠贞有气节,当时的读书人都以他为榜样,因而姚广孝认为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风气就断绝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2分) 。
(2)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鳌:海里的神龟。
9. 阅读上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3分)
答:▲                    ▲                      ▲
10. 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3分)
答:▲                    ▲                      ▲
11.文学常识与名言名句默写。(5分)
(1)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是19世纪前期            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            、           等。
(2)        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      、
       等。
(3)碧云天,              ,                 ,北雁南飞。
(4)鹏之背,                  ;怒而飞,                  。


展开余下试题(5)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5题。(15分)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中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中着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大概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极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皮擦亮。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在想着葫芦,忽然眼前看见一件东西,使他吓了一跳。原来背海一带都是摊户,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作葫芦了。“这葫芦真好!”心里这么想着,有好一会儿没有看清楚——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子昂着光采奕奕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一边不住地笑着,一边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因为他热中得这么厉害,所以他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货店、糖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观望。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个人上街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坐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廊檐下,然后上学校去。 
清兵卫居住的小镇,是个商业码头,虽然算个市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所以卖葫芦的店铺即使怎样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都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也都被他—一地看过了。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所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凡的东西。 
……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桔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 
他立刻说:“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了。他喘着气:“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他急匆匆地说定,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中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管管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作一团。在教员身后面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出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成“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从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教员当作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熏黑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莫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个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老板横看竖看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说: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成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曾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 
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中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12.文中怎样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13.小说详细地交代了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去向,请结合文本,从情节运行的方式的角度简要赏析。(3分)
14.结合小说的具体描写,举例分析小说在刻画清兵卫这个人物时所运用的手法。(4分)
15. 父亲对清兵卫新的绘画爱好又开始嘀咕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4分)
四、语言表达与应用。
16.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4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    _改为__    ___;(2)将__    __改为_____      ;
    (3)将___    _改为____    _;(4)将___    _改为_____      。
17.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某网站举办“推介中华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活动,请你从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四个节日中选择一个,描述一个节日的场面。(不少于60字)(4分)
五.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栓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来到禅院,他有意考老禅师道:“什么叫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师脱口而出。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老禅师何以知道答案。问明原委后,老禅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那就只能团团转了!”


展开余下试题是啊!生活中我们也许有太多的无奈,学习的压力、工作的不顺,情感的波折,朋友的误解,上司的不满等等,都是束缚我们的绳索,不少人往往被困得“团团转”。
请以“解开心中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答案
1.A    2. B     3. C      4. C   5. 获得    图谋    哪里   首肯 
6.B(均为转折连词。A代词“他”;语气副词。C连词“来”;介词“因”。D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C
8.1)成年后(或长大了)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长”1分;“门下”1分;“出其下”1分。)
2)生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劳”1分;“法”1分)(二)
9.答:写海潮咆哮着汹涌而来,好像是神龟背负的雪山,又好像是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还好像是疾速的大风将海水吹得竖立起来一般。词人接连用了几个生动的比喻,有声有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例海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10、“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与以前的视觉描写形成对照。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极有韵味。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12.(1)文中记述了他是如何玩葫芦,如何买来,数目多少,价值几何,熟练程度如何,以及一下副词“常常”“已”“能够”“也是”等都表示了他对葫芦的喜爱。
(2)错看。将“老头子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这个细节,就把他对葫芦的专心程度写得生动毕现。
(3)运用大量的笔墨写他看葫芦。如:每次上街总呆呆地在店家的门前看葫芦;放学回家不和别的孩子玩,常常一个人上街看葫芦;早上永远不倦地看看葫芦然后才去上学;几乎看遍了整个细长市街上的所有葫芦;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在桌子底把玩葫芦。这些都能很好的表达他对葫芦的喜爱。
(4)清兵卫晚上在起居室如何收拾葫芦(一些细节分析)。
13.小说交代了葫芦的去向是整个情节的一次摇摆(或出乎预料与情理之中)。小说试在告诉读者正是清兵卫的独具慧眼和天才造就了儿童天性和禀赋在成人否定中的胜利。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和讽刺,能引起读者的深层思索,也体现了作者在情节安排的高超技巧。(大意对即可,5分)
14.神态描写:如“葫芦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生动地表现了他惊愕、害怕的心理。
语言描写:如“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表现出他独具慧眼和高超鉴赏力。
动作描写:如“急匆匆地说定,就跑回家去”、“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表现他对葫芦的痴迷。
心理描写:如“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表现了他面对父亲的反对害怕的心理。(每点1分,若答细节描写也对。只举例不分析,答对三方面给1分,全对给2分)
15.表明清兵卫执着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追求;象征了追求个性发展的曲折艰难;暗示了清兵卫的葫芦悲剧现象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深化了主题,引人深思。
16.(1)家父   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        (2)犬子     改成   儿子
     (3)小有名气  改成  很有影响       (4)有幸     改成      应邀
17.(略)
余杭实验中学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卷
(语文答卷)
一、选择(12分)
1 2 3 4

二、文言阅读(14分,第5题4分,6、7题每小题3分)
5.(1)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2)图兴复          
(3)成王安在                                   (4)成祖颔之        
6.(        )                                     7.(   &nb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7年第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