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93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9]
高一第一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岁月稠      绸缎    惆怅    凋零     调整
B.浪遏        拜谒    竭力    渴望     褐色
C.漫溯        朔方    塑料    横槊     搠刺
D.凌辱        绫绸    菱角    山鲮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萧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花辨       窗扉
3.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对《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的。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浏览完整试题(    )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共60分)
孤狼
清平
夹着怯弱的尾巴
逃离这黑雾弥漫的世界
让撕咬的恶魔在饥饿中毁灭
登上群山之极顶
把憋懑沉闷的孤颈
引向那凄冷的银盘
嘶心喷腹的长嚎
摇动了群山久固的底盘
恶魔睁开疲惫的昏眼
却再也无法留住出壳的灵魂
灵魂被嚎声挤压成碎沫
和着黑雾一齐葬在山脚的石缝中
银盘把矫捷的孤独映进晴空
嚎声依然话着悲凉
带着泣啼的余音
召唤着永远不会再现的异狼
7.赏析下列加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3分)
(1)逃离这黑雾弥漫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憋懑沉闷的孤颈  引向那凄冷的银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嘶心喷腹的长啸  摇动了群山久固的底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鉴赏下列诗句的含义。(4分)
(1)灵魂被嚎声挤压成碎沫  和着黑雾一齐葬在山脚的石缝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嚎声依然话着悲凉  带着泣啼的余音  召唤着永远不会再现的异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诗中的孤狼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岁的表妹
友麦
十八岁的表妹
静静的
坐在阳光吻不到的屋角
从一点到六点
静静的
像一个未经触摸的故事
 
十八岁的表妹
怀中跳跃着女红
洁白的手指
那么娴熟的
丰盛了一个小小的动听的梦
 
十八岁的表妹
怀中跳跃着女红
如同柔嫩的目光
流成长长的丝纱
倒在羞涩里
 
十八岁的表妹
静静的
那静里
好像有什么声音
翡翠样地响亮
10.赏析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3分)
(1)坐在阳光吻不到的屋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八岁的表妹  怀中跳跃着女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洁白的手指  那么娴熟的  丰盛了一个小小动听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那静里/好像有什么声音/翡翠样地响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在诗中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此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女形象?请简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食①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13.此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句与其他各句的关系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此诗哪个词用得最好?找出来,作一点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逐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5.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臣名之________
(2)臣故畜牸牛________
(3)公诚愚矣________
(4)管仲正衿再拜曰________
16.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9.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_____。(2分)
人不是基因的奴隶
方舟子
许多人在干活时往往一开始磨磨蹭蹭,眼见快到最后一刻了才开始卖力,比如说,经常到截稿期临近了,才开始动手写专栏文章。猴子也如此。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猴子在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的红点变成绿色时,松开操纵杆。猴子要成功地操作几次才能获得奖励(喝一口水),计算机屏幕上有个灰色的模条,越接近奖励目标就变得越亮,猴子由此可知它离奖励目标还有多远。越接近目标,猴子操作起来越积极,越认真,越准确。
研究人员往这些猴子的大脑中注射一小段特别的DNA,它能和脑细胞中一个关键的基因相结合,暂时关闭这个基因的活动。这个基因生产一种叫做D2受体的蛋白质,它与多巴胺结合后,刺激神经细胞发生变化。没有了这种受体,猴子跟换了个“猴”似的,成了工作狂,不再注意何时能到奖励,一开始就积极、认真地工作,不知疲倦地一直那么干下去。
人体也存在类似的受体和机制。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生理机制,例如,强迫症和躁郁症患者经常不计报酬狂热地工作,也许就与D2受体失常有关。
最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后,有人惊呼人类奴性基因被发现了,担心如果这种技术被应用在人身上,人类社会是否会走向奥尔德斯•赫胥黎小说中的“美丽新世界”。在《美丽新世界》中,赫胥黎描绘的未来世界,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埃普斯隆族,他们的大脑被用药物麻醉,成为毫无怨言地干繁重工作的奴隶。在赫胥黎之前,也有人设想过类似的情景。鲁迅在《春末闲谈》中就提到过,有一位神经过敏的俄国艺术家曾经发愁地对他说:“不知道将来的科学家,是否不至于发明一种奇妙的药品,将这注射在谁的身上,则这人即甘心永远去做服役和战争的机器了?”


展开余下试题如果用遗传工程技术一劳永逸地让人变成天生的奴隶,那当然要比使用药物麻醉省事、可靠得多。不过,D2受体基因并不是什么奴性基因,即使把它去除,制造出来的大概也只是一些得了强迫症、躁郁症的工作狂,并非天生的奴隶。工作狂任劳任怨,却未必就奴性十足、甘心永远任人指使。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将来某一天在人身上发现奴性基因呢?我觉得这个可能很渺茫。通过调查、比较自小被分开养大的同卵孪生子的性格,我们知道人的性格的形成受到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大约各占一半。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人的思想也与基因有关。奴性是一种思想,而思想只能是在后天形成的,例如经过洗脑而形成。即使某些基因变异会影响人的性格的形成,使人更容易被洗脑而产生奴性思想,也不是天生必然如此,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培训。人是会思想的动物,而不是基因的奴隶。
20.“没有了这种受体,猴子跟换了个‘猴’似的,成了工作狂……”为什么在第二个“猴”字上加引号?(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引用鲁迅《春末闲谈》中句子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又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觉得人类会不会成为基因的奴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近芦苇
陈所巨
①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身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的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槃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质。
选自《品味书香》
24.阅读文章第②段,联系文章内容回答:(2分)
(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苇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一句中的“我”应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文在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是一篇以芦苇为题材的文章,但它不仅仅写芦苇,而是既写芦苇又写人生,并且通过写与芦苇的对话,来揭示生命的意义。
B.第②至第④段中,对芦苇的称谓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这样写的目的是便于作者抒发感情。
C.“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就是在困难来时,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才能固守自己的本质。
D.“枯叶在风中呜咽”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在寒峭中的神态描摹得形象逼真。
E.文章意在告诉人们,以芦苇“苇尖”为代表的新生事物代替以枯老芦苇为代表的旧事物是历史必然,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
三、表达交流与探究考查(12分)
28.以“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为开头,把下面语段中加横线部分重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删少量词语,但句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2分)
古文化的辽西区,以西辽河和大凌河流域为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区。这一地区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我国近代考古开始早的地区之一。1921年就有考古工作者对锦西沙锅遗址进行发掘,1930年又有人对西辽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作过调整……
我国近代考古开始较早的地区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像,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30.据《重庆晚报》报道:12月19日,重庆市唐家沱街道太平冲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由于候选人印制宣传挂历送人遭到非议,并被责令停止。村民唐某是这次换届选举村委会副主任的候选人之一,多年以前也当过村干部。这次换届选举他成为候选人,但他感到别的候选人是现任村干部,比他的知名度高,于是印制了三百本挂历,自费送给村民,希望得到村民的支持。他认为这样做是一种“文明宣传自己”的手段。而唐家沱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这是变相拉选票,责令当事人停止挂历活动。


展开余下试题读完上边的短新闻后,为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评,要有明确的观点。(6分)
四、写作(60分)
3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诗歌,请以“诗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体裁不限,文章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答案点拨
1.D(A.凋diāo;调tiáo,其余均读chóu;B.遏è,谒yè,竭jié,渴kě,褐hè;C.溯和塑念sù,其余读shuò;D均读líng)
2.B(A.寥,意;C.斑,箫;D.瓣)
3.D(解析:此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能力。“庄重”是严肃端正、不轻浮,多指态度。“郑重”是严肃认真之意。句①是要强调发言人态度严肃认真,而不涉及态度轻浮,所以句①用“郑重”。“演练”是演习、训练之意。“演示”是用实物、图表或实验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句②的陈述对象是民警和保安,当然要用“演练”。“引导”是带领、启发、诱导之意。“导致”是引起、造成之意。句③是说“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材”,造成的结果,所以该用“导致”。)
4.A(解析:“火中取栗”典出自法国拉封登的寓言,讲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爪子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被猴子吃了。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用到A句中明显不合。“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情,符合语境。“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符合语境。“马首是瞻”指看着主将的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也符合语境。)
5.D(解析:A.句中书名号应该用引号,括号及其内容是对“雅思考试”“博思考试”的解释,所以应分别放到“考试”后面;B.句中并非表示疑问,所以不应用问号,第一处应用逗号,句末用句号;C.句中不是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能用冒号或干脆不用。)
6.B(解析:A.“数百位”可以指死难者,也可以指亲属;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难道不是教师节,就可以让学生送礼品?不妥;D.可以理解为“孙燕拍摄的照片”,也可以理解为“拍摄孙燕的照片”。)
7.(1)这几个字形象地写出了现实世界的黑暗腐朽。
(2)“凄冷”修饰的是月亮,这里融情于景,写出了那只不驯的狼的孤独。
(3)“久固”表明生活陈腐的东西非常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8.(1)这句话的含义是生活中像狼那样的勇士的呼喊,使那些罪恶的东西都销声匿迹了。写出了“狼”的斗争精神。
(2)这句话的含义是斗士与黑暗的社会同归于尽;也可以理解为像“孤狼”一样的战士对缺乏战友十分悲伤。
9.托物言志。诗中狼的形象就是生活中孤独而又执著斗争的勇士的形象,他们悲壮地献身,不被人所理解,但他们永远不屈服。
10.(1)“吻”字用拟人手法写出阳光多情,也暗示表妹的羞涩。
(2)“跳跃”表面写表妹手中女红动得快,表其心灵手巧;实际暗示表妹此刻激动又不能表白的心情。
(3)“丰盛”形容词作动词用,形象地写出了表妹边做女红边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向往之态。
11.通感手法。用视觉来写听觉,将抽象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地写出表妹表面平静而内心却在编织美好生活的样子;“翡翠”又绿又晶莹,喻美好生活。
12.一个待字闺中,憧憬美好未来的清纯少女形象。
13.第三句。一、二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引出第三句;第四句融情于景,将感情物化。
14.此题可多选:“空”“冷”“独”“青青”均可作选项,关键要写出它们与作者心情的关系。
15.(1)命名  (2)养  (3)确实  (4)使……正(或整理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1)“名”后有宾语“之”,所以在这里只能作动词“命名”讲。和课文《种树郭橐驼传》中“甚善。名我固当”中“名”一样的意思。(2)“畜”后加宾语“牸牛”(母牛),也只能是动词“畜养”之意,如《论语•乡党》:“君赐生,必畜之”。(3)“诚”有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表示假设这三种义项,结合上下文“确实、的确”恰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诚”是一样的意义。(4)“正”字的理解,关键问题是“衿”是“襟”(上衣前面的部分)之意,就能知道它的意思了。)
16.B(解析:本题考查文中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为”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wéi”,一个是“wèi”,读前一个音时多是动词,后一个音多作介词。在此题中,A、C、D三个选项都应读“wéi”,都可以解释为“是”之意,A项中“是”即代词“这”之意,“为”是“是”之意;C项中“以……为”是“认为……是”之意;D项中作谓语动词“是”之意,而B项中“何为”是宾语前置,应是“为何”,读音也应读“wèi”,作介词“因为”讲,因此选B。)
17.(1)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各1分)
(2)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见”“暴”“与”各1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做这一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第一句中的“使”“理”“安”和第二句中的“见”“暴”“与”,再结合语境,做到文言翻译的三个要求:信(准确)、达(通顺)、雅(语言优美)。
18.C(解析:从文中“公诚愚矣!夫何为与之”和“桓公遂归”,可见齐桓公确实认为老者是愚者,他并未参透老者的用意,于是归朝“以告管仲”,而管仲听后“正衿再拜:‘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改’”,可以看出管仲参透了老者的用意,并采取了实际行动,因此,二人的观点并不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高一第一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