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93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3]
2008年秋季期九年级期中模拟试卷(二)
  2008年秋季期九年级期中模拟试卷(二)

一、 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慨叹(kǎi)    不折不挠(ráo )      倒退(dào)   树干(gàn)
B、猗郁(yī)     心潮澎湃(bài)     秉烛(bǐn)    浸透(jìn)
C、当真(dàng)   毋庸赘言(zhuì)   玫瑰(guī)    顷刻(qǐng)
D、劫掠(jié)     死心塌地(tà)      脂粉(zhī)    喷泉(pēn)
2、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声色俱厉    前仆后继     锲而不舍     揠苗助长
B、坦荡如砥    惴惴不安     韶华灿烂     不屑置辩
C、未雨绸缪    难辞其咎     倚马千言     忐忑不安
D、富丽堂皇    说媒拉纤     翻天覆地     心恢意冷
3.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名人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比较多,而比较熟悉的群体,名人效应也就是因为名人本身的影响力,而在其出现的时候达到事态扩大、影响加强的效果,这就是名人效应。当然,名人效应的应用是很普遍的,首先在广告方面,几乎大部分的广告都在利用名人效应,因为受众对名人的喜欢、信任甚至模仿,从而转嫁到对产品的喜欢、信任和模仿,这是典型的利用名人效应的方法。
4.请你例举一个名人效应的事例。(1分)
答:                                                                    。
5.请发表你对名人效应的看法。 (2分)
答:                                                                     。
二、 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4分)
6.走近名著。(4分)
    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你最想以名著《            》中的人物        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                                                    。
示例:《水浒传》   武松  疾恶如仇,荡尽天下不平事。(20字以内。)


浏览完整试题                                                                            
7、根据课文和要求,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每小题2分,共8分)
(1)独怜幽草涧边生,                          。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初闻涕泪满衣裳。
(4)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富含哲理,我们也常用它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7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8.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首联写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的老巢河北北部地区惊喜的情形,而且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B.颔联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其中的“漫”字是随便的意思,从而写出诗人不爱护书的情景。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D.尾联写诗人人扇动想象的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心境。
E.全诗是诗人的真白流露,没有丝毫的修饰和矫情。作者似人被这“喜”撞得来不及斟酌字句,便迫不及待地倾吐心中的喜悦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论语》十则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任重而道远                 少慕道,闻劳山上多仙人
B.肉食者谋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C.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此为何若人 
D.不以其道得之             其真不知马也
10.把文中“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第二则表现了孔子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要对照“不贤”反省自己,免于犯错误,这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B.第三是孔子对子贡的答话,这里的“恕”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就是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于别人。
C.第八则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孔子表明自己不想做大官,因为他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
D.第十则是通过孔子对点赞许,来提倡人的自然常态,人要和大自然亲近。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苏州,最后的园林
1979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那时候苏州看起来很旧,千年历史的城市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旧的。我去了几乎所有开放的园林,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别人的家。这种变化给后来搞建筑的一个错误印象,以为园林只是一种国家风景区的概念。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我记得那时候园林里面游客很少,很幽静,门面混迹于寻常巷陌。有些去处,不经别人指点,还看不出来,很不起眼的一道门,偶然闯入,发现里面居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苏州城里那些寻常百姓家里,也藏着大大小小的园林,哪怕就是一盆假山,一笼修竹。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为附庸风雅进行移植的结果。现在旅游团队成天在几个景点对着那些茂林修竹奇石假山指指点点,任何一个缝都要说出点文化意思来,倒使苏州园林看起来更像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所谓“园林艺术”展览了。
苏州,这是最后的园林。一个园林要当得起园林这个祢号,就像贵族一样,要三百年。一块奇石或者一只水缸的位置,在百年间调整多次,直到园子主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看到顺眼,这或许要用园主人的一生,甚至几代。他们信任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工的浑然天成,这也是园林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园林是一种居住样式。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国式的天堂是在大地和人间。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是随便说的,它说的就是昔日中国的生活理想。园林就是这种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它既暗示了中国哲学最深奥的部分,可以修身养性,同时它又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可以修身养性,就是所谓的“安心”,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最根本的区别。西方建筑也许更讲实用,心是无所谓的,令人提心吊胆的摩天大楼在美国那么流行,足见在栖居方式上,修身养性、安心这些“空灵”的追求,对实用主义的西方来说,完全是匪夷所思的。


展开余下试题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诗意”不只是小桥流水,也不只是茂林修竹、奇石假山、画栋雕梁……这些所谓借景的艺术,而是体现着存在的根本意义,是关系到人要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这个必须要搞清楚的认识。高速公路、水泥楼房、玻璃钢筋塑料汽油固然不错,可以加快我们的生活速度,但在加速改造之后的这一切的尽头是什么,是新的失眠纪录,还是苏州园林?是沙尘暴和污水池,还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现代人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迷惑,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哦,看哪,中国人,你们曾经有那样美轮美奂的建筑,你们本来是指望在那样的地方安你们的心的。昆明最近有个热闹的争论,就是因为很多小区的楼盘都盖成西式,取西方名字,有文章的题目叫做:这是哪国的昆明。可想见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中国人真的连如何住在大地上都不会了么?我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园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圣殿,确实像希腊的那些神庙,是有悲剧意味的。
30年前我在苏州最喜欢的是网师园。那园林就像已经达到最高境界的散文。理趣、禅意,石头、书法、匾额,荷花、修竹、暗香,屋宇、亭台、水榭,看起来似乎都已经是造化之功,浑然一体,本来就在那里。我的心慢慢安静下来,像无家可归的旅游者那样想入非非,我的家在这里面就好了。
(节选自《祭坛上的苏州》,作者于坚,标题为编者所加)
12.作者认为“园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13.下面对文中关于苏州园林特点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3分)(  )
A.它是在苏州的文化气氛和日常生活习俗里生长出来的,体现了真正的本土特征。
B.它是几百年来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使之达到最高境界的中国式理想的产物。
C.它可以“安心”,是中国古代思想和生活经验、工艺传统、经济能力的完美结合。
D.中国铺天盖地的“马塞克帝国”已经使“苏州园林”成为我们最后的文化遗址之一。
14.作者不厌其烦地写园主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变化过程,有什么用意?(2分)
                                                                                    
15.结合全文,细细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
                                                                                    
                                                                                                                                    
                                                              
(二) 恪守心灵的绿色    杨永平
     ①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②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的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③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全都仿佛与绿色融合在了一块。大家都在扮演着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的角色——乞丐,生存的乞丐。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④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


展开余下试题     ⑤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良,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⑥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天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
     ⑦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褒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
     ⑧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⑨在每个为远离乡野生机而痛心的时刻,我只有不断地告诫自己:恪守灵魂的高度,恪守心灵的绿色!
16.请分别简要概括“城市的绿色”、“乡村的绿色”和“心灵的绿色”的各自特点。(6分)
城市的绿色:                                             
乡村的绿色:                                             
心灵的绿色:                                             
17.为什么说“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4分)
答: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以绿色为线索,写出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8年秋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