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2008-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08-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08.10)
说明:
一、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其中前3道大题(10道小题)为选择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四、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供应/供词 当场/安步当车 曲突徙薪/曲高和寡
B.折耗/折中 舍弃/退避三舍 差强人意/差之毫厘
C.颤音/颤栗 载体/载歌载舞 大处落墨/大大落落
D.散漫/散步 倔强/强弩之末 靡靡之音/望风披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 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这一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
② 非政治化是《奥林匹克宪章》所规定的,一些人口口声声 自己是《奥林匹克宪章》的维护者,却明知故犯,把奥运政治化。
③ 直到今天,牛奶仍然没有真正走进所有的中国家庭,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牛奶对于强健人们 的重要性。
A.阐明 标明 体质 B.阐释 标明 体魄
C.阐明 标榜 体魄 D.阐释 标榜 体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姚明意外受伤,近几场赛事只能作壁上观,但火箭队仍然取得了22连胜。有人认为他们很有些运气成份。
B.对于主持人读错音,有人觉得无伤大雅,但其声音经电视等媒体一传播,再小的错误也会放大,因此应当特别注意。
C.试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自言不是永远的称职溥导,更何况望其项背的那些年迈的博导们了。
D.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往往错字连篇,病句百出,其错误之多,常令编辑目不暇接,想帮助修改都改不过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作为全国著名的艺术院团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B.处在汽车时代,攀比之风盛行,不但收入一般的工作人员买了汽车,而且白领、金领们也都“伤筋动骨”地买了高档汽车。
C.在市政府举行的研讨会上,代表们分小组对处理制假贩假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都群情鼎沸,强烈要求严惩违法者。
D.人类文明进步史告诉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应用科学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乌)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较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浏览完整试题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形状: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部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在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的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Gene Kritsky)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塌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5.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
B.为了使得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
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
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
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
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
D.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的花距长达28.6厘米,让达尔文惊骇;现实中没有能够吸到它的花蜜的昆虫,又让他为难。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变化,因而彗星兰的花距和天蛾的喙将会不停地竞争,不断地增长下去。
B.如果马达加斯加那种喙长38厘米的未知大型娥类能够依靠吸取其它花的花蜜而生存下来,那么,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
C.马达加斯加那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它是从花距长28.6厘米的“一尺半”的彗星兰进化来的。
D.生活在南非的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细长的喙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在那里应该有细长的花距的花。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些,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
B.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
C.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
D.白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展开余下试题C.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5分)
译文: 
(2)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①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①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 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答: 
(2) 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 ,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苏轼《赤壁赋》)
(2) 暮春三月, , ,群莺乱飞。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千门万户瞳瞳日, 。 (王安石《元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
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卷首词)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街小景 柯灵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连梦的翅膀也无从回翔的斗室。
谁家的无线电,正在起劲地唱着。——像是揶揄,或者说讽刺。
气压低得叫人窒息,黄梅季特有的感觉,仿佛一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黏性的丝缕上。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雨脚忽然收了。厚重的云堆慢慢移动,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洒下一片炙人的阳光。是羞于照临这不洁的都市吗?有如一个娇怯的姑娘,刚探出头就又下了窗帘。于是留下了阴黯——仿佛比先前更浓的阴黯。且多了一种湿腻的燠热,使人烦躁。
雨又急骤地落下,忽然又停了。
傍晚倚窗。新晴的天,西边红得出奇。我忧郁地记起乡间老农的传说:这是“大水红”,预告着水灾的。
满地积水,将一条街化装成一道河,只是中间浮着狭窄的河床。这虽是江南,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一滴足以润泽灵魂的甘泉,有如置身戈壁;眼前的一片汪洋,就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他们跣着双脚,撩起裤管,正涉着水往来嬉戏。
一个赤膊者伫立在人行道边,用风景欣赏家似的姿态静静地看着这奇异的水景,看了一阵,就解下颈上乌黑的毛巾,蹲在水里洗起脸来。另一个少年却用双手掬起水来喝着。人世间的一切,对他们仿佛都是恩惠。
可是我想起了早上从新闻纸上得到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关于雨的故事。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战争夺去了亲人,留着他孤单的一个,开始流浪生活。他辗转飘泊到这五百万人口的城市,贩卖糖果。可是生活程度跟着季候的热度飞升,几天的淫雨又困阻着谋生的路,仅有的本钱经不住几天坐吃,空空的双手,空空的肚子,生计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崎岖多歧的人生路上,他选取了最难走然而最近便的一条,一脚越过了生的王国,跨进了死的门阈。
年轻的灵魂淹没在一片水里。——生命的怯弱呢,雨的残酷呢?……晚间,有撩人的月色。云鳞在蓝空上堆出疏落有致的图案。
积水似乎浅一点了,人行道上已经可以行人,只偶有汽车从水中驶过,还受着浪花的侵蚀。
从未有过的宁静。风吹起一街涟漪,迎月光闪耀着银色,远处的微波摇动街灯的倒影。是这样奇异的幻觉的水国风光,缺少的只是几只画舫,一串歌声了。
转过街角,我解放了几天来拘羁的脚步。
很少行路人,除了我前面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被,一个拿了席子和扫帚。是找寻什么的?他们低着头一边走一边就四处察看,沉默如同一块顽石镇在他们身上。到一处比较干燥的地方,他们停步了,一个用扫帚轻轻扫了几下。就在地上摊开了卷着的席子;另一个也就铺上棉被。
“今晚还露宿吗?”我不禁吐露了我的疑问。
“唔,在屋子里就得饲臭虫。”拿扫帚的咒诅似地说。
我看了他一眼,是胡桃似的多皱而贫血的脸。天上的云在厚起来,月亮一时隐没在云里了。我低低地说了一句,近乎自语:“天恐怕要下雨。”
他自始至终连正眼也没有看我,“下了雨再进屋里去吧。”咕噜着算是回答,身体却已经在潮湿的地上倒了下去。
“要生病的。”可是我没有勇气再开口了。病魔对他们算得了什么呢?
我这才看见,不远处早有一个露宿者在做着好梦,连席子也没有,垫着的是几张报纸,已经完全湿透了,入梦的该是一身稀有的清凉吧?再走过几步,一家商店的门前又躺着四五个,蜷缩着挤作一堆。——上面有遮阳,底下是石阶,那的确是燥爽的高原地带,不会有水灾的。什么幸运使他们占了这样的好风水!
多么残酷的生活的战争呵,可是人们面对着战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存下去……
夜半,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一日(有删节)
14.作者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是如何描写“雨”的?请作具体分析。(6分)
答: 
15.文章开头的四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6分)
答: 
16.文章是怎样表现“残酷的生活的战争”的?(6分)
答: 
17.怎样理解“夜半。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这句话?(4分)
答: 
六、(15分)
18.将下面的句子变为被动句,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要保留全部信息。(3分)
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于2005年1月5日正式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将让全世界人民发现和了解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特别是北京这个城市及中国的历史、文化。
19. 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来比具象的青山。清新
鲜活,巧妙精致。请造两个句子,要求一个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另一个以
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6分)[请在答题卡上标明(1)(2)小题题号]
(1)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 
(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 
20.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情趣与理趣,
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表现了人对山、水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
请另举两个带“山、水”的熟语(包括成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情趣与理趣。
(6分) [请在答题卡上标明(1)(2)小题题号]
(1) 表现了 

(2) 表现了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米栏冠军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飞人”刘翔除了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外,几乎具备娱乐“偶像”的全部条件:1.89米的身高,完美的身材,英俊的脸庞,优雅而富有激情的谈吐,从容不迫的气度以及对时尚的良好感觉,甚至还有一副不错的歌喉……就在人们纷纷猜测他是否会进入娱乐圈时,刘翔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我不会进入娱乐圈,我只会继续从事跨栏,因为我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一个眼神都不能分出去!”此后,刘翔又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并打破世界纪录。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石家庄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答案(A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B(A项,第一对“折”分别读shé和zhé,第二对“舍”分别读shě和shè,第三对“差”都读chā B项,第一对“供”分别读gōng和gòng,第二对“当”分别读dāng和dàng,第三对“曲”分别读qū和qǔ C项,第一对“颤”分别读chàn和zhàn,第二对“载”都读zài,第三对“落”分别读luò和luō D项,第一对“散”分别读sǎn和sàn,第二对“强”分别读jiàng和qiáng,第三对“靡”都读mǐ)
2.B(阐明:讲明白;阐释:阐述并解释。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标明:做出记号或写出文字使人知道。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质: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3.A(A、无伤大雅: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望其项背:能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C、目不暇接:也作“目不暇给”,形容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来不及观赏,是褒义成语。D、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4. C(A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错了。 B项“群情”“都”重复。 D项表意不明,“演好戏”有“演/好戏”和“演好/戏”两种理解)
二.(9分,每小题3分)
5.A(A项“为了适应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错误,应该是为了传播花粉)
6.C(A项“补充了《物种起源》材料的缺陷”错,原意是补充了材料的不足; B项“赫曼?缪勒在巴西抓到”错,原文是赫曼?缪勒的哥哥抓到; D项“现实中没有”的说法错,只是一时没有发现)
7.C(A项中“不断地增长下去”的推断错误; B项中“41年之内,人类就能找到它”的说法太绝对; D项说法无依据) 
三.(9分,每小题3分)
8. C(乘:登上) 
9. D (①不是评论龙井 ②是说龙井有名)
10. C (“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说“载誉天下”(满载荣誉)就过分,天下错)
四.(23分)
11. ⑴(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则1分,辄1分,应1分,省略的“世上”或“人们”1分,之1分。共5分)
⑵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去1分,两个定语后置句各1分,皆1分,取道1分。共5分) 
12.(1)鹅湖山本来是被云遮住的,作者却说是被神“偷去”,想象丰富,构思新奇,幽默而有情趣,(1分) 照应题目中的“藏”,(1分) 运用拟人手法。(1分)(共3分) 
(2)喜悦、轻松、悠闲。(2分,喜悦1分,轻松或悠闲1分)作者本来冒着“春寒”来观赏鹅湖山,却因云遮雾罩,而暂未见到,但作者把这看作是有人将高山“偷”去了。刚刚设想是“六丁”神将它搬离人间,却又觉得是“晓云闲”来无事,顽皮地来“遮拦”;转眼间风吹云散,作者高兴地认为是风又为自己把山追了回来。透露出诗人轻松、悠闲、喜悦的心情。(3分)(共5分) 
13.(1)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 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每空1分,共5分。有错该句不得分,若两题都答,按第1题给分)
五.(22分)
14.用拟人手法写现实中悒郁而固执的雨,给人带来忧愁和烦闷;(2分)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回忆中家乡酣畅的雨,给人带来美感和畅快;(2分) 通过联想、对比突出了眼前压抑烦人的雨景。(2分)
15.表现了作者忧郁、压抑、烦躁的心情。(2分) 看不到改变人们困难生活的光明前景, 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希望和力量。(2分) 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2分)
16.运用环境、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手法(2分)和插叙的记叙顺序(1分)写了人们雨水洗脸、喝脏水、露宿街头、有人因生活所迫而自杀等,表现了活生的残酷。(3分)
17.表现了当时人们将面临新的苦难(或“仍旧没有摆脱苦难)(2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苦难的同情。(2分)
六.(15分)
18.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特别是北京这个城市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将通过北京奥组委授权的,于2005年1月5日正式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被全世界人民了解和发现。(3分)
19.参考例句:(1)A.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B.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3分)
(2)A.悠悠无尽的江水,好像父母的关爱。 B.绵绵的细雨如无尽的愁思。(3分)
20.参考例句:(1)“山不转水转”,表现了世事总在变动中,人和人暂时分离总有相遇的时候。(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明一种事物,最重要的是它的实质和内涵。(3)“高山流水”表示情操的高远或知音的相遇。(4)隔山隔水不隔心,指的是距离虽然遥远,但心却贴得很近。(每句3分,共6分)
七.(60分)
21.(60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2009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