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江西南城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7—2008学年度江西省南城一中高三模拟测试卷
2008年5月27日星期二
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词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朴素/返璞归真    咯血/恪尽职守    喝彩/和衷共济
    B.档次/跌宕起伏    浩然/皓首穷经    瑰丽/奉为圭臬
C.应届/心心相印    琢磨/穿凿附会    休憩/休戚相关
    D.孝悌/风流倜傥    疏浚/怙恶不悛    醇香/温柔敦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知书达理  涸泽而渔  天崩地拆  小不忍则乱大谋
    B.怀瑾握瑜  鸠占鹊巢  黔驴计穷  来而不往非礼也
    C.牙牙学语  满腹经纶  自立更生  至之死地而后生
    D.曲高和寡  名门旺族  哀声叹气  冒天下之大不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令人         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⑵2008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         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⑶咱们千方百计去找,        找到了,不是大家都可以放心了吗?
    A.注目  蓄意  万一             B.瞩目  故意  如果
  C.瞩目  蓄意  如果             D.注目  故意  万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减肥广告铺天盖地,让人不厌其烦。
    B.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人物反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老师流失,对那些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D.由于老张对工厂作出了突出贡献,厂领导一直对他另眼相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多名市政协委员建议,应在中小学加强人文、历史、社会科学教育,高考不论文科理科,都应该考历史,难度可以不同。
B.我生在南昌,长在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英雄城的故事对于我是非常熟悉的。
C.战国时期的玉石编磐.均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历来为人们所瞩目。
D.时下的学术界死气沉沉,重要的原因,就是容不得批评,把切磋砥砺等促进学术进步的方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不容忽视
杨学祥
    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省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暴雪冰冻灾害。这场罕见的暴雪灾害与拉尼娜现象息息相关。“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一起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拉尼娜现象每隔3~5年都有一次较强的表观,同厄尔尼诺相比,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浏览完整试题    早在去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由于拉尼娜现象影响渐强,世界各地将遭遇一系列极端天气。即使如此,洪水泛滥非洲、龙卷风光临美国南部到雪灾袭击中国南方,随后出现的这些怪天气仍然令人措手不及,今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还将骑续影响全球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鲁帕•科利说。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一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分析现有气候数据之后.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当前这轮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至少将持续到今年上半年结束,甚至有可能持续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初期的天气变化。世界气象组织说,由于当前的数据收集有限,不便预测这轮拉尼娜现象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走向。也难以预言之后是否会出现厄尔尼群现象。这轮拉尼娜现象搅乱了全球天气变化,并引发改善气候预测、加强应急措施的呼吁之声。
    我国异常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此次拉尼娜现象强度偏大。另外,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还可能造成冷冬热夏。科学家正在加紧对拉尼娜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它的规律,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有人认为,拉尼娜现象只是预报了我图南方异常天气的到来,真正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但专家指出,全球变暖的理论基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自然和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只能导致全球温度的缓慢上升,并不能导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更不能导致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事件之间的交替转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是自然变化,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在自然变化背景上的一种增温因素,无法改变全球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更不能改变拉尼娜冷事件扣厄尔尼诺暖事件频频出现的自然规律。
    全球变暖不是个筐,冷暖事件都可以往里装。全球变暖仅仅是工业化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总结,它并不能否定全球气候变化数十亿年的冰期与温暖期相互转化的历史,更不能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在一亿年前恐龙独霸世界的中生代,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是现左的十倍,温度高于现在18摄氏度,为什么在第四纪突然改变为冰川期?温室气体并不万能,大自然既是温室气体产生的根源,也是消灭温室气体的杀手。决定地球演化的不是人类,而是自然规律。只要四季变化存在,自然力就会战胜温室气体,全球太温室就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式。
    世界气象组织2月6日决定,将在明年举行的世界气象大会上呼吁加强季节性天气预报,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恰恰表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能解决季节性天气预报问题,自然力抑制了全球变暖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不容忽视。
                                                         2008-02-14《光明观察》
6.根据文意,下列对“拉尼娜”现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一词出自西班牙语,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拉尼娜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
    B.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可能造成异常天气。科学家通过对拉尼娜的研究,可以更有效地预测气候变化,以加强应急措施。
    C.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此消彼长,交互转换,共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强烈的信号。
    D.拉尼娜现象每隔3~5年都有一次较强的表现,并一定会搅乱全球天气变化。
7.下列对“全球变暖不是个筐,冷暖事件都可以往里装”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是当今气候变化的大趋势,虽然其成因还有争议,但全球变暖导致各种冷暖事件频频发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B.全球气候变化拥有自己的自然规律,数十亿年全球气候冰期与温暖期相互转化的历史不是“全球变暖”所能否定的。
    C.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变暖,但大自然更是产生温室气体的根源,也是消灭温室气体的杀手,全球冷暖事件应在大自然中寻找主因。
    D.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存在,自然力就能战胜温室气体,全球大温室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式,气候异常不能单从全球变暖这里找原因。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拉尼娜冷现象在今年上半年甚至第三季度初期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可以预测今年上半年气温将比以往有所下降,今年夏天应该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B.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因此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C.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不能改变拉尼娜冷事件和厄尔尼诺暖事件频频出现的自然规律,所以拉尼娜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能解决季节性天气预报问题,各地异常与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发生,警示我们要重视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
三、(12分.每小题3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一)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展开余下试题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二)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9.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A.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间:闲暇
B. 父去里所,复还 所:处所,地方
C. 取而葆祠之 葆:通“宝”,珍贵
D. 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 计:估计,料想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1.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张良“能有所忍”品性的一组为
①良殊大惊,随目之;②五日,良夜未半往;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④彼其能有所忍也;⑤良因怪之,跪曰:“诺。”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文都着眼于“忍”。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
B. 张良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每当伏日和腊日都亲自祭祀它。
C. 司马迁记叙张良事迹时,加进了传奇性描写,增添了神秘色彩,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自己相信鬼神和天命的看法。
D. 苏轼从人事与写实的角度看待《史记•留侯世家》的传奇情节,否认了神怪之谈,更令人信服。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①②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第③句在原句上用“/”断开。(10分)
①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芙蓉楼送辛渐                           别辛渐
王昌龄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别馆萧条风雨寒,
平明送客楚山孤。                     扁舟月色渡江看。
洛阳亲友如相问,                     酒酣不识关西道,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却望春江云尚残。
(1)两首诗的首句都提到“寒雨”,有什么作用?(2分)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在主旨感情上的异同。(4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①题必做,②—⑤题任选3题)(8分)
(1)清朝初期,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一位是南方的洪昇,一位
是北方的             ,即《桃花扇》的作者;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              》
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2)花径不曾缘客扫,              。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3)窗外雨潺潺,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4)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冬夜月暖
禾源
    冬令,随着秋风中最后的一片落叶,落到了大地。我没有听到声响,许多人也没听到,但被那片叶子砸到的草和地听到了,而且就这轻轻的一声。草惊失色,地虚松散。一个冬季  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冬,一扎根,不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话的鸣虫,让它们睡在蜜月里,还在四处收刮着日下温暖。村里第一个醒悟的爷,一到重阳就声声告诫说:“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就这一句土的丢牙,写成文字还押不成韵的俚语,成了乡村世代与冬争暖的口令。
太阳如圆饼式的取暖器,高挂在空中,她的温暖随光落到大地。争暖的万物找着最好的位置,接纳着从天而降的温暖。乡村向阳的墙脚下,村头学校的操场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绝对要求全身暴光。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争春时,早出晚归,说是争播抢种;争凉时,赤膊上阵,说是歇凉;争秋时,颗粒归仓,说是抢收;争暖时,松散散、懒洋洋,说是晒太阳。


展开余下试题这满是随缘的一个晒字,把福为天赐的信奉亮在太阳下,浸在阳光里。他们随日光滔滔,把自己当成了要腌制的萝卜、芥菜,要在太阳下脱去所有的水份,抱着一身温暖,好好过冬。
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隐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乡村的人凭着被太阳晒黑的教训,说:月光会把人晒绿,若是也象晒太阳一样,浸渍在月光下,人的眼会同狗眼、猫眼、山里的狐眼一样,会发出绿光,会看到阳光下看不见的东西。于是村里相传着“太阳一落山,关门落户保平安”的民谣。满天的月华就被关在了村弄中。
多少年来,我抱着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门杠,把月亮温暖挡在了门外。直到那一年得到月华濯洗,才知晒月的温馨。
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声响,晒月人彼此听得明白,左脚唰,右脚簌,唰、簌,唰、簌,原来只一个人在走,左脚是我,右脚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月光如水水无边,走在这无边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时间计算,一个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一年年走过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我不知晒过了多少个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树,砸得如水月光的波纹和老树的年轮一样多,我那浸渍月温的瞳孔,也就随月波弥漫,搜索着晒月人的影子。
我,看到了许多月下故事,心里流着比太阳还要热的激情,成了诗人,对月吟诵:
千古月华/你这才子灵魂/在你的姓氏里/写下的是华章
千古月华/铅铸爱的诗篇/在你的铸槽里/流着一条我的心河
……
当我喜欢晒在冬夜的月下时,也常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不论是我从他们身边走过,还是他们从我跟前走过,都一样掀动过月下的温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细语,我听到的是月光暖流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的声响。东倒西歪汉子呼出的酒气,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我静静地漂流在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躯如一艘皮艇,载着我的心向暖流源头驰去,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
晒在冬天的日头下,会抱得一身温暖,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仓里有了粮,冬天晒太阳。”
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营得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是日子,就如我说: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第9辑,有删节)
16.“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17.文章写冬夜月暖,前半部分却用不少篇幅写冬日人们争暖晒太阳,有什么用意?(6分)
答:                                                                      
                                                                              
18.作者喜欢“晒月”的理由有哪些?(6分)
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南城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