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115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0]
高二语文周练(二)
高二语文周练(二)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再游乌龙潭记
[明] 谭元春
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客宜幽适无累。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
茅子[注],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河荡,旋近钓矶系筏。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入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以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
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韦,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注] 茅子:茅元仪,字止生,为明代文学家茅坤的孙子,是作者朋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旋近钓矶系筏 旋:旋转
B.客乃移席新轩 席:宴席
C.良久乃已 已:停止
D.而客之有致者 致:兴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而如与潭击
②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①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乃张灯行酒
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妒之,(船)不得至河荡
B.声落(于)水上,不尽入潭
C.作金银珠贝影,(雷声)良久乃已
D.而问之女郎来路,曰:“(来路的情况)不尽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标题中可知,作者以前虽曾游过乌龙潭,但意犹未尽。此次再游,作者更是亲自驾筏于七夕之夜泛舟乌龙潭。在游记中作者主要记述途中遭遇雷雨而领略到乌龙潭附近的壮美奇观。
B.文章以一段议论发端,作者连用六个“宜”字,引出世人对游潭和度七夕的通行规范和一般要求。但接下来作者以一“然”字陡转,暗示出他的七夕游潭定然是一个非常之举,窥见到的定然是一种非常之美。
C.文章在写法上将对外界景物的描写与对游览者的动作、心情的记叙结合起来,两者穿插映带,相互渗透。文中对外界景物的描写是状其“奇”,而对人的行动、心情的记述则是增其“险”,使人读来有身历其境之感。
D.在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上,作者善于从视觉、听觉、触觉、幻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写出急骤变化的各种景象。其中幻觉描写使文章景象格外幽奇,平添了乌龙潭之游的幽幻险怪。
二、(22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浏览完整试题
(1)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3分)
译文:
(2)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3分)
译文:
(3)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4分)
译文: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
1.A(“旋”,此处应作副词,译为“随即”、“不久”)
2.B(A.“以”,都是动词,意思是“认为”、“看做”。B.①“而”,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而”,连词,表假设关系。C.“于”,都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方向或对象,“向”。D.“乃”,副词,“于是”)
3.C(省略部分不是“雷声”,而应是“闪电”)
4.A(“作者更是亲自驾筏”错误,从原文中“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可知,此次出游应是由茅元仪家童掌舵把筏)
5.(1)然而,造物主难道会认为我是这样拘泥的人吗?
(2)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
(3)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
6.(1)“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浮,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落日”喻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2)诗人暮年流落江汉,重病缠身,不由得感叹时间流逝,壮怀难抒,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消沉,“落日心犹壮”,“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仍然寄寓了老骥伏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参考译文:
潭水应该以清澈为好,树木映在潭中应该以静谧为好,筏子应该以平稳为好,亭台楼阁应该以敞亮朗然为好,七夕之夜应该以有银河为好,七夕之夜的客人应该以幽雅闲适、清新脱俗为好。然而,造物主难道会认为我是这样拘泥的人吗?
茅元仪先生是越地之人,家童善于撑篙使桨。筏子到了潭的中流,风嫉妒它,使它不能到河荡之中,随即靠向钓鱼的石台前系住筏子。雨点垂垂而下,霏霏细雨打湿了筏顶的盖幔,但大家仍无上岸的意思。不一会儿大雨如注而下,七个客人,六个歌女,各自打着雨具立在盖幔之下,外衣都湿透了。狂风暴雨顷刻之间一齐袭来,潭水涌动,不能自主。歌女们惊慌地请求上岸,顾不上爱惜她们漂亮的罗袜。
客人们就把宴席移到新轩中,还没坐定,大雨从树木之颠飞下,盘旋不离,雨落在潭水上,不是都没入潭里,而是像击打在潭面上。忽然雷声大作,歌女们都掩住了耳朵,想躲到潭的深幽之处。闪电和雷声先后而来,那闪电尤其奇幻,耀眼的电光尽入水中,深入一丈数尺,而好像吸收了潭上的波光,又反射到了雨中,现出黄金白银、珍珠贝壳的光影,过了好久才消失。这一切搅得乌龙潭的龙宫不得安宁,龙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景物顷刻万变,耳朵听不见笑语喧哗,眼睛看不清昏暗阴森,咫尺之间,一片迷乱。而客人中有兴致高的,反而十分畅快,于是高挂灯笼喝酒,才稍稍驱散这风雨雷电的气息。忽然一个歌女从黑暗之中赶来赴会,这才知道这雷电风雨所造成的苍茫昏暗,只有乌龙潭才有,可能就是为乌龙潭而生发的。而问那女郎来的路上的情况,女郎回答说:“来的路上的情况不全是这样。”这不也很奇异吗?
请客的是洞庭吴凝甫先生。而冒伯麟、许无念、宋献儒、洪仲韦以及我和茅元仪是六个客人,加上吴凝甫共七人。 (218.6.43.155)
上一篇:
高二语文周练(一)
下一篇: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
关于“高二语文周”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