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6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
第I卷   阅 读 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魔术:心灵的游戏
你有过被魔术师和他的魔术蒙骗的经历吗?有趣的是。魔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它其实包含着人类心理学。现在,人们对魔术和心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感兴趣了。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魔术师协会在2005年迎来了它的一百周年纪念。作为庆典的一部分,7月末在伦敦召开学者和魔术师共同参加的会议。世界各地的魔术师表演他们的绝技。而观众的反应会受到监视以便于分析有关感知、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心理学。
 各种魔术戏法成千上万,而且还在不断创新。物体能“神秘”地出现、消失、移动、变成其他东西或在打碎以后被复原。所有魔术的共通之处是魔术师用一种方法(让魔术奏效的方法)来造成一种效果(你所看到的)。在一个好的魔术中,观众无法了解其中的方法,而它的效果则同观众对于世界的认识相违背。这些方法和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观众心理的操纵。
 能够清楚地了解你周围的环境显然很重要。但当魔术师表演时,很多事却忽然变得不那么清楚了,而且你再也无法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曾经当过魔术师的英国哈福德郡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说:“魔术师十分了解人们如何建构他们的世界。他们以此愚弄观众。”魔术师表演的时候会很巧妙地控制观众的注意力。总之,魔术师能够将你的注意力从魔术表演的方法上引开,并导向他希望你见到的效果。
 即使你对魔术的把戏感到怀疑,并让自己保持警惕,魔术师还会控制你注意力的强度。因为魔术师会让观众放松,从而降低他们的注意力。魔术师的表演并不是在魔术结束的时候就完了。怀斯曼说:“干扰表演后观众的心理也很重要。魔术如果在观众恍然大悟之前只维持几秒钟就不是好的魔术。”
观众想知道魔术背后的花招是很自然的事,但魔术师有很多办法可以成功阻止观众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选择用几乎无人知道的数学或科学知识创造出来的戏法,因此观众根本无法了解这样一个魔术背后的原理。铁丝穿气球的魔术依据的一个假设是,气球被刺穿后会爆裂。虽然在气球薄薄的表面上刺个孔都会如此,但在橡皮较厚的底部和它另一端扎口的地方,情况就不是如此了。这两处没有张力,因此即使铁丝穿过这两处也不会使气球爆裂。魔术师还会利用人们记忆力不准确的弱点。如果他尽量表现得很自然,观众就不会记住表演过程中能帮助他们识破玄机的事物和情景。
事实上,魔术师和心理学家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怀斯曼说:“心理学是理论的东西.而魔术关乎娱乐。”但这两者也可能会聚到一起。怀斯曼说:“用心理学来创造新魔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又说,魔术和科学实际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他说:“魔术很像心理实验。它们要么奏效,要么不奏效。这使魔术成为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很多魔术师也许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1、根据文意,下列对“魔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魔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它其实包含着人类心理学,魔术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B、魔术能使物体“神秘”地出现、消失、移动、变成其他东西或在打碎以后被复原。


浏览完整试题C、有时依靠对观众心理的操纵,魔术表演才能取得成功。
D、魔术所产生的效果同观众对于世界的认识相违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想不被魔术师和他的魔术蒙骗,只要清楚地了解周围的环境就够了。
B、一个好的魔术必须让观众猜不出他们见到的情景是怎么回事。
C、对观众观看魔术表演时的反应进行监视,有助于心理学家对人们感知、注意力和记忆力的研究。
D、魔术师能够控制对魔术感到怀疑,并保持警惕的观众的注意力的强度。
3、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魔术师表演铁丝穿气球时,只有把铁丝穿过橡皮较厚的底部和它另一端扎口的地方,气球才不会爆裂。
B、魔术与心理实验的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它们要么奏效,要么不奏效。
C、怀斯曼认为用心理学来创造新魔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很多魔术师都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
D、魔术表演结束后,魔术师还必须与观众交流,操纵观众的心理,这样才不会使魔术只维持几秒钟的“神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主父偃,齐国临菑人也。学长短从横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上谓曰:“何相见之晚也!”乃拜偃为郎中。偃数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①,死则五鼎亨②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淫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使人以王淫失之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
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使人上书,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及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选自《汉书•卷六十四上》,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亨: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数:屡次,多次。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 適:通“嫡”,正妻所生的长子。
C.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 亲:亲人。
D.及齐王以自杀闻闻:上闻,使……知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
A.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偃有功焉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项是
①大臣皆畏其口……或说偃曰:“大横”
②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
③赵王……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
④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
⑤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
⑥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主父偃在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省”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朝奏,暮召入见。”且武帝有相见恨晚之感,足见主父偃的进言能够抓住要害,切中时弊,使武帝极为欣赏。这也正是其职“岁中四迁”的原因。
B.主父偃认为诸侯王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他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使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C.由于主父偃深得武帝赏识,朝野大臣怕他在武帝面前进谗,故多行其贿,“赂遗累千金”。有人劝说他“不要太横行无忌”,父偃听后说道:“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表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壮志。
D.主父偃起初当平民百姓时,曾经游学燕国和赵国,等到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犯罪的事情。主父偃的报复行为,使赵王非常害怕。于是便先发制人,派人上书武帝,告发其接受诸侯的贿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
    译文:                                                            
   (2)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浣  溪  沙


展开余下试题赵令畴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9、全词六幅画面依据内容可分为哪两个方面?(4分)
答:                                      
10、“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这两句描写,前人评价“词浅意深,语短情长”,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杜牧《阿房宫赋》)
③思厥先祖父,         ,       ,已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穿过岑寂的碎片(有删节)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茂,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有些人有着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子人招引过来。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一切绚丽和辉煌,再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2.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6分) 
(1)太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亲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两句中加粗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分)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思骋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
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面对人类,失去_________之心的医学是冰冷的,有缺陷的。 
②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________得到树碑的殊荣。 
③沙丘上独行的山狮,虽然没有动作,没有吼声,但仍能使人感觉到那股潜在_________ 。
④国庆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___________各国贵宾。 
A.慈善 权利 雄姿 接待    B.慈悲 权利 雄威 招待 
C.慈善 权力 雄威 接待    D.慈悲 权力 雄姿 招待
17.下列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往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多是在离任时进行。这种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漏洞,近乎于“马后炮”,没有真正体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要求。
B.下车伊始的老杨不顾长跋涉带来的疲倦,没有回家歇歇脚,就兴冲冲地带着新菜种到地里去了。
C.班主任多作良性暗示的美芹之献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我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D.每逢节假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展开余下试题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这位大人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19.“本人不同意公证以后如发生一切由我本人负责”,这是患者在医疗事故赔偿协议中签署的意见。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为此患者与某医院闹上了法庭。(6分)
请写出对这句话的两种不同理解。
答案:1、
2、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简要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5字)(5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可以吃两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多吃到了糖。研究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那些吃到两块软糖的孩子,长大工作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往旆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而只吃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则往旆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
答:
21.把下面6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语义连贯。(3分)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浪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舰。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③却换来烦人的蝉儿
④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⑤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⑥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在长鸣
六、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
    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面对权贵、富翁、被炒红了的名人,假如我们就踮起脚尖,仰起脸,眼睛眯成细细的缝,哈哈地讪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等待别人为自己做主,那是仰视。仰视是一种哈哈镜式的畸型,是自我形象的贬损,是灵魂的削价。
    因为贫困而平凡,因为卑微而弱小,因为没有名声、地位而普通,假如我们对之瞪出眼珠,虎起脸色,放出不屑一顾的眼光,想给人一种威压,想随心所欲地裁判别人,那是俯视。俯视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自我夸张,是一种想靠吹胀自己而来挤扁别人的可笑之举。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
班级:          姓名:         得分:
(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15 16 17 18
答案
8.(10分)(1)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
译文:                                                            
                                                                   
   (2)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译文:                                                       
                                                                
9、(4分)     &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7—2008”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