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67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广宁一中高一级中考语文试题
广宁一中高一级中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选项内。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如须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惆怅 凋零 狙击 神情沮丧
C.浸渍 责任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_______接受了修筑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这段铁路的任务。
②老百姓说得好,_______ 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_______ 诚实温和。
A.毅然 宁可 品性 B.欣然 宁愿 品性
C.毅然 宁愿 品行 D.欣然 宁可 品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C.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英雄的报告。
D.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浏览完整试题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为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 尚令百姓系于囹圄
良曰:“长于臣”
D. 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3分)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9.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6分)
⑴.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译文:
-------------------------------------------------------------------------------
⑵.所以遣将把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1)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
答:
11。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2)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4) 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2~15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2.“惨象”一词所指的正确一项是( )(3分)
A. 执政府卫队对请愿者的追打砍杀,制造流血事件。
B. 指反动派的血腥镇压。
C. 反动文人的无耻诬蔑。
D. 刘和珍及四十多个被杀害的爱国青年和死伤的群众
1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沉默”这里说的是两种沉默:一种是指“出离愤怒”,陷于极度悲痛的“沉默”,预示着革命风暴将要来临的“沉默”,另一种是指逆来顺受,不做任何反抗,走向灭亡。
B.“沉默”是种表象,是“猛士”积蓄力量和唤醒“民众”的过程,只有猛士和民众结合起来,革命的风暴才能在“沉默”中爆发。沉默,也是庸人无可奈何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如果波及整个民族,这个民族可能在沉默中衰亡。
C.“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
D.刘和珍等,便是在“沉默”中爆发,而愚昧的民众,便在“沉默”中灭亡。
展开余下试题
E.整个中国民众面对惨案的“沉默”,漠然地对待刘和珍等青年学子的灭亡。
14.“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什么?(5分)
答: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河声如梦来
匡立文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务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的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渥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娇吟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儿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泡?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16.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魁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4分)
答:
18.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遐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5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神七航天服关键面料研制成功
日前,我国“神舟七号”航天员舱外服面料已开发成功。据介绍,该面料采用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经权威机构检测,该面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撞击、防辐射等特性,可满足宇航员出舱要求。目前,首批300平方米宇航员舱外服面料正在生产之中。据悉,“神舟七号”计划在2008年发射,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太空行走。
据专家介绍,航天员所穿的航天服按照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安全、有效完成出舱活动的重要物品。其基本功能是保护航天员不受宇宙空间恶劣环境的影响,并为航天员个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随着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员出舱活动越来越频繁,出舱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舱外航天服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家认为,舱外宇航服外层防护材料是其成型的关键所在,它应具备舱内服所不具备的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变化等功能。因为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向着太阳的一面是200多摄氏度高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零下摄氏度的低温。应对这种骤冷、骤热的变化,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本次,我国自主设计的舱外航天服能使宇航员免受太空微流星体撞伤,并能过滤一定程度的辐射。
为了应付极端变化的温度,大多数航天服都会用许多层纤维去隔热,并再用能够反射光的布料覆盖着最外层。在呼吸作用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热,因此每当宇航员在进行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除去,皮肤便会产生大量汗水加之戴着头盔,宇航员会因此严重地脱水。航天服里有风扇或水冷式的布料去除过量的热。还有一件由一系列的尼龙及弹性人造纤维并由胶管交织成的“长内衣”。由航天服背部或经由管道从太空穿梭机中送出的冷水会流过这些胶管除去宇航员产生的过量的热。
(选自2007年5月29日《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19.“神舟七号”航天员舱外服面料具有哪些特点?(5分)
答:
20.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4分)
答:
21.舱外宇航服外层防护材料为何比舱内宇航服有更高的要求?(6分)
答:
五、本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把下面的一段文字进行压缩,不超过45字。
到秋天时,森林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就飞雪了,松鼠不得不早作准备,好度过漫长的寒冷的冬天。
展开余下试题
23、找出下列语段的中心句。
校园彩民们不断用零用钱赌青春,“500万”“名车”“电脑”““别墅”之类的词充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了500万他们立刻会放下书本。读书不就是为了赚钱吗?有了钱目的达到了,还读什么书?这是他们的解释。我迷惑了,难道钱就是人生吗?难道钱就是成功吗?难道成功的结果就是拥有金钱吗?有了钱干什么?花钱,不停地花钱,用钱去得到自己想要得一切。全都得到了呢?之后的人生岂不是太苍白,太缺少色彩了?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
六、命题作文,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带着希望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联系自身生活、学习。
②不可以写诗歌;其他体裁任选。
③篇幅在700字以上。
广宁一中高一级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12 13
B C A B D A B D B AB
1、B。分别读chóu;diāo;jū;jǔ。
2、C(名噪一时: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
3、A(第一句,第二句从“不可”可推断用“宁可”,第三句用从“品性”指人的性格, “品行”着重指人的品德。)
4、B(A后加“的问题”。C动词“注视”和宾语“报告”不能搭配,应删去。 D.缺少成分
5. D. “两”,双方,两方,“双方施行”,作状语。
6. A.
7. B.A组D组中的①没有“直接写”(动作、行为、语言、表情)“辛公义勤政爱民”;A组D组中的②“欲变其俗”,只是打算,没有实践;C组中的⑥罪人的反应,属于侧面反映,没有辛公义的行为。
8. D. “辛公义的行为”的确“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但“不再打官司”的不是“牟州的罪人”,而是最终“两让而止”的“讼者”。D项将两个毫不相关的表述对象作了错误的对接。
9.(1)大意1分,“诤讼”“相晓”“勤劳”“两”各0.5分。
(2) 大意1分,“ 所以”“非常”各1分
10.(1).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捣寒衣(声)等意象。(2分)这些意象既暗示时光节令的流逝转移,又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浓郁的思乡之情。(2分)
(2).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1分)写出了作者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和“青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 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何处捣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描写得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2分)
11.(1)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挥斥方遒
(4)风萧萧兮易水寒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2.B.(3分) 13.AB(6分)
14.当时作者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无法用语言形容了,所以无话可说。(4分)
15.使人目不忍视的惨象和使人耳不忍闻的流言。(5分)
16. 第一问:从熟悉程度方面:即使再熟悉,也不会对黄河熟视无睹(2分)
从自然力量方面:即使不考虑它的历史内容,也会被黄河感动。(2分)
第二问:①强调黄河自身的伟大;②确立了全篇叙事的基调(2分)
17.①具有少年心性,热情率真;②具有阳刚气质,雄浑壮美(4分)
18.第一问:①送水车的车辙连接了黄河与黄土高原上的百姓生活,“活生生的黄河”滋养了黄土高原上的人民(2分)
②今天黄土高原上“持家的女人”用“明矾”净化黄河之水,从某种意
义上说 ,也算是实现了“河清”的梦想,说不定当初盘古分离天地用的
也是这种方法。(2分)
第二问:①从空间上展开联想;②从时间上展开想象。(1分)
19.面料采用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1分)具有高强度、(1分)耐高温、(1分)抗撞击、(1分)防辐射等特性,(1分)可满足宇航员出舱要求。
20.分类别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2分)
例如:航天服按照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分类别)(1分)
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舱外航天服是保证航天员安全、有效完成出舱活动的重要物品。其基本功能是保护航天员不受宇宙空间恶劣环境的影响,并为航天员个体提供赖以生存的微环境。(作诠释)(1分)
21.出舱的航天员可能会遇到骤冷、骤热的温度变化,(2分)必须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及防护层,外层防护材料应具备舱内服所不具备的防辐射、防紫外线、抗骤冷骤热变化等功能。(4分)
22.秋天来到了森林,风景奇美。各种山果子都成熟了。松鼠忙着把果子往树洞里搬,来准备过冬。(6分)
23.穷得只剩下钱了,人生便没有了意义(6分)
【附 :译文】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公义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母亲亲自教授儿子读书识礼。北周天和年间,朝庭选拔清白人家的子弟入太学学习。公义在太学学习期间
上一篇:
人教版全六册诗词训练
下一篇:
08秋山腰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期中卷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广宁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