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4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3]
西安铁一中学2009届高三期中考试
  西安铁一中学2009届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套试题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18题为非选择题,90分,满分120分。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区域内。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   诡谲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桥礅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更迭   歆享   濯污扬清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3.(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B. 那跳跃着鸣禽的绿林,树上缠绕着藤蔓的绿叶,以及时隐时现的山岚雾霭,把我整个心灵都吸引了过去。
C.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D. 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在我国历史上,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开始大创造的时代,黄帝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每年清明时都会在这里进行黄帝陵祭祀。
    ②重视祭祀祖先,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
    ③先秦道家学派的《道德经》(《老子》)、《庄子》两部书则从反面说明了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礼仪的不足。《道德经》认为,礼仪产生于“道德”废弃以后的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对礼仪的观念。《庄子》记载,老子去世时,好朋友秦失来悼念,和一般人的悲哀痛哭不同,秦失是“三号而出”。有人不理解,问他。他解释说,人出生,可谓应时而生;人去世,可谓顺命而行。人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哪里会有悲痛的情感呢?这说明,老子、庄子通过对自然“天道”的深刻体悟,主张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礼仪形式的约束,甚至认为礼仪所表示的正常感情也不必要,一切顺其自然才好。当然,老庄的看法也使得后来祭祀礼仪没有完全被神化。


浏览完整试题    ④这里需要指出,在我国古代,从人文角度正面肯定祭祀礼仪的意义,并且认为礼仪所表现的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这才是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⑤关于古人祭祀对象的基本原则,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有清楚的表述。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有人将家族世代做官看成“死而不朽”,鲁国大夫叔孙豹不同意这个解释,按照叔孙豹的意见,官位高,俸禄多,世代为宦,都不足以不朽,只有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才可能“虽久不废”,永垂不朽。
    ⑥这里应当提到孔子的贡献。众所周知,孔子重视“礼”,特别强调“礼”必须以“仁”“爱”为基础,“礼”的实施,又是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比如,孔子感慨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他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人们在进行礼仪活动时,内心还应该有真实感情。在孔子看来,在各种礼仪活动中,礼品、礼仪等,都是有形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礼仪形式所蕴涵的礼仪精神。
    ⑦孟子则进一步将孔子所说的“仁”解释为人的“本心”,他认为真正的礼仪是人本心的自然流露。在政治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礼仪原则,就是“失其本心”。又如,一个人去世后,按照古代礼仪,应该用棺椁装殓。孟子解释说,这不是为了好看,而主要是为了“尽于人心”,表达后人对死者的哀思感情。
    ⑧根据孔子、孟子的观点,祭祀仪式所表达的,主要就是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后人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这正是孔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之义,也体现了孟子礼仪要“尽于人心”的意思。    .
    ⑨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祖先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后人的祭祀,与黄帝时代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与先民们所立的大功大德紧密相连,后人祭祀黄帝就是在追思他的不朽功德。
                                           (《光明日报》2007年8月6日,有删改)
5.下列对中国古代祭祀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重视祭祀祖先,并把它作为实现社会教化,维护宗法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B.礼仪形式与天道自然之间存在矛盾,礼仪形式繁琐,违反人的自然性。 
  C.把造福后世,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作为祭祀对象是祭祀的一个基本原则。
  D.强调祭祀必须由人的内在情感作基础,礼仪要“尽于人心”,心祭重于行祭。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古先民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庄重的仪式中,追思他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
B.中国古代祭祀,有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祭祀不是一味祭祀鬼神,也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C.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形式和理念,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影响,祭祀礼仪充分表现出儒家的传统文化精神。
D.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大多是用来表达人本思想的“仁”“爱”情感的有效途径,不重礼仪形式,看重的是蕴涵的礼仪精神。
7.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庄等人对礼仪的批评,也是使得我国后来礼仪形式没有完全被神化,保留了一些理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B.古代祭祀基于人们对生命的传承,对祖先的追思缅怀之情。这样,中国古代的祖先祭祀礼仪便充满了人文性。
 C.今天我们应当肯定祭祀活动对人文精神的陶冶,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D.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一直享受人们的祭祀,延续至今,这为后人祭祀先祖的礼仪具有人文精神提供了精神基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②,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②不与:不在其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选:挑选,这里是“经过挑选”,“精锐”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B.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  封:封赏,这里是“受封赏”的意思
C.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  恣:放纵,这里是“使……放纵”的意思
D.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过:过错,这里是“犯过错”的意思
9.下列句子中,属于子贡劝说田常不要攻打鲁国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
②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
③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④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
⑤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 ⑥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常想要作乱,但忌惮高、国、鲍、晏等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就想带兵去讨伐鲁国,名为伐鲁,实为取得军队的控制权。
B.当鲁国即将遭受齐国进攻之时,孔子的三言两语,就突出他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C.子贡的说辞,指陈利害,纵横捭阖,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胸中的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D.田常之所以改变主意,同意攻打吴国,是因为吴国比鲁国强大,攻打强大的国家,他作乱的阴谋才容易实现,他自己才会真正受益。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28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3分)
 (2)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4分) 
 (3)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一般在农历二月进行。
    (1)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辞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13.补写下列空白部分。(10分)
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              。(李白《将进酒》)
③道旁过者问行人,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     (杜甫《兵车行》)
④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⑤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根 之 魂 
                                   ——夏祭黄帝陵 
                                                郭保林 
   我读过东山魁夷的名画《根》。那是怎样一幅震慑灵魂的画卷啊!整个画面是一棵庞大无比的树根,没有躯干枝叶,是裸露的根,虬虬蟠蟠纵横交错,你撕我咬,纠缠错节,苍老雄健,坚韧倔强,辐射出强大的生命力,磅礴的创造力,和所向披靡的进取力!想像得出,它深扎泥土和岩石之荒陬,虹吸天地之灵气,支撑着一棵傲岸怆然的生命!凭着这庞大的根,这苍苍古树什么狂风暴雨,酷霜飞雪,烈日严寒不能抵御?这是力量之本,这是生命之母,这是万物繁衍之血脉!  
   走进苍苍莽莽的黄土高原,走进蓊蓊郁郁的松柏林中,走进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黄帝陵,我想起了那幅名画《根》。  
   桥山位于沮水之北,是陕北黄陵县一座黄土山丘,这里埋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使这片高原厚土更添其雄厚、壮伟和磅礴之气度!  
   地方志记载:“上古,黄帝崩,葬桥山。”传说黄帝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出生,所以民间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他所居桥山,定名“桥国”,他驾崩时乘坐天帝派来接迎的巨龙升天,民众挥泪相送,但怎么也挽留不住,撕拽下一片衣襟,葬埋在桥山,这便是”天下第一陵”的黄帝陵。  
   看黄帝陵最好先拜谒轩辕庙。远远望去,一座翘檐飞瓴青砖碧瓦的古典建筑,气势恢宏,巍峨于一丘土山上。巨大的黑漆殿门横镶蓝地金宇的匾额,笔迹端庄古拙:“人文初祖”,赫然耀目。 
   走进大殿的后院,令人震惊的是“黄帝手植柏”,那简直是世上罕见的巨柏,柏树之王!粗大的躯干瘦节累累,树皮斑斑驳驳,经历五千多年的风霜雨雪,经历了几千个春夏秋冬,依然苍郁蓊然,雄莽葳蕤,庞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它本身就是一部生长着的历史,或者说是中华文明史的另一个版本。 
   轩辕庙大殿前面的院子里,竖着历代皇上祭祀黄陵的勒石碑碣。每当国家发生战争,或者取得历史性的巨大胜利,抑或是新皇登基,总忘不了到老祖宗陵前祭祀,祈愿祖宗保庇。辛亥革命胜利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撰写祭陵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离开轩辕庙,向西不远处便是举世闻名的黄帝的陵寝所在地桥山。漫山遍野是巨大的松柏树。林涛轰鸣,如雷贯耳,苍苍莽莽,气字磅礴,浩然壮阔。走进松柏林更令人惊心动魄,那树根深扎于大地,树杪直薄云天,古拙、苍健、傲骨嶙嶙,庞大的根系,支撑着参天巨树。看到它,你会想到气势磅礴的生命进行曲,轰轰烈烈的历史奏鸣曲!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大自然的炼狱般的苦难,也经历了人寰的兵燹、战乱、天灾、人祸,而今依然郁郁葱葱,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展开余下试题   我漫步在陵前的柏树林里,呼吸着古树粗犷的气息,北国是属于树而不属于花的世界,这里蒸腾着阳刚的氤氲,弥漫着皇天后土的浑厚凝重之气,我想只有这黄土高原才能孕育峨峨巨柏,参天之木:只有这巍巍巨树才能撑起这廖廓的天穹!  
   陵园管理者是一个老汉,典型的陕北高原农民的装束,他用扫帚清扫着树丛下的落花流水叶。我坐在一块石头上,邀老汉聊起天来。  
   老汉说:“黄帝是神啊……黄帝年轻时也是干庄稼活出身,黄帝,就是黄土地呀!”老汉的话语无伦次,但一句话:黄帝,就是黄土地!却如雷贯耳,我的心颤栗了,是啊,是黄土地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离开土地,人类还能繁衍发展吗?水有源,树有根,这苍莽辽阔的大地,是我们祖先,是我们人类生存繁衍的产床啊!五千年的古老的华夏民族从这里出发,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双手抹去脸上汗水,用泥土涂上伤口,血汗相伴,浇灌着初辟的瘠田,一寸土地,一把血泪,开垦复开垦……几千年,几千年的艰难开拓,艰苦卓绝的劳作。挣扎、奋搏、厮杀、冲击、繁衍、发展……终于从远古走到今天!  
    那莽莽苍苍的松柏树,正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象征! 
 14.文中引用了黄帝驾崩的传说和孙中山祭陵辞,各有何作用? (6分)
答:(1)
  (2)
 15.文章多处写到黄帝陵的松柏,这些松柏具有怎样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 
   答: 
 16. 如何理解“黄帝,就是黄土地呀”这句话?文章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1) 
    (2) 
17.文章以“那莽莽苍苍的松柏树,正是我们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象征!”一句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6分) 
   答:(1) 
    (2) 
六、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不仅是参禅,为人、为事、为文、为艺……概莫如此。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
请以“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西安铁一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  A组的读音分别为:chè、yān、chēng/tang。 C组的读音分别为:mèi/jué、chì、chuò。  D组的读音分别为:huái、xuè/xiè、qiè。
2 .A【解析】: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3 .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A  【解析】: B 语意重复,句式结构不一致,去掉“树上”;C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首次”移到“抵达”之前。
5.B(原文是“可能存在矛盾”)
6.B(A从第1段和最后一段分析可以看出以后祭祀黄帝,才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追思他的不朽功德;C“完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想”说法过于绝对;D从文章第6段可分析得出“不重礼仪形式”不合文意)
7.D(前提与结果倒置,原文是说“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礼仪,一直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
8.D.过:责备,非难
9.B 
10.A(田常欲作乱而移高、国、鲍、晏之兵攻鲁,不是他自己带兵,目的是转移视线,以削弱臣势力,不是控制军权。)
11.(1)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3分)
(2)我们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从鲁国撤军转而进兵吴国,大臣们怀疑我,怎么办?(4分)
(3)田常采纳了子贡的意见,就派子贡南下去见吴王。(3分)
12.(1)特点(1分) 幽深宁静   简析(2分)。要点:  小雨霏霏,散居在山村的一两户人家的鸡在鸣叫,显出山村之“幽”;萧萧竹韵,潺潺溪声,在竹溪村路间配上木板搭成的“板桥,景致天然和谐,曲径通幽,显出山居的“深”。 
(2)同意 (1分)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加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冉冉香,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此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往往用来象征爱情,故少女少妇很喜采撷这种素色的花朵。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似无关“同心”之意。但这恰从另一面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西安铁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