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3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2009届
  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蒋玲丽  校对:李福南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一组是
A. 懵懂 愚氓 故态复萌 启蒙主义
B.信笺 缄默 间不容发 熏陶渐染
C.福祉 咫尺 扺掌而谈 胼手胝足
D.联袂 角逐 波谲云诡 一蹶不振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在施工现场我们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运土的车辆穿流不息,秩序井然;装沙的船只日夜奋战,源源不断;建设队伍头顶烈日,坚守岗位——整个场地呈现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B.俄罗斯人看重自己的文化,表现在许多繁文溽节上,如去名人故居,得戴上鞋套、脱外衣、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被赶出来。
C.他们也深受现场气氛感染,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切中肯綮的问题并作了鞭辟入理的评点,可以说问题与评点同样精彩,令大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沐春风、如饮甘醴。 
D.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让大家感受到了“5.12”地震那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生死抉择的场面,看到了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临危不惧、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与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目无全牛的领导干部,看问题、作决策就事论事,目光短浅,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他们也许能在一时干成一事,但最终难免贻误工作大局。
B.北京地铁已全面起用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买票、进站检票、充值这些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
C.《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一书中的每一篇入选的经典后面,还选录了一篇现当代学者有关该经典的论文,这些论文未必都是不刊之论,但其中有一些在相关学科内,本身还是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的。 
D.所谓“对别人用儒家,对自己用道家,对上级用墨家,对下属用法家”,虽然很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但也不失为一种学习和传承,当然,这只是我的门户之见,姑妄言之。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究竟会提前9月底升空,还是依原计划在10月发射,是目前外界关注焦点。
B.足球场上的黑衣法官,随着裁判逐渐的成为职业联赛的抨击焦点,足协曾经制定了无数的规则和制度来给裁判足够的权力,树立球场法官的形象和尊严。
C.三江源头科考活动将探寻并确定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地理位置,准确测定其坐标和高程,建立国家地理标志,并对这一地区进行地球空间信息变迁的监测与研究。
D.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 
音? 正由于此,企业纷纷打起高科技的大旗,产品纷纷把高科技作为“卖点”,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有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 
,或是 ,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 , , ,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A. 疏雨滴梧桐 骤雨打荷叶 江上 楼上 庙里


浏览完整试题B. 骤雨打荷叶 疏雨滴梧桐 楼上 江上 庙里
C. 疏雨滴梧桐 骤雨打荷叶 楼上 江上 庙里
D. 疏雨滴梧桐 骤雨打荷叶 楼上 庙里 江上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一亿六千多万年以来,巨杉由盛而衰,分布范围退缩到内华达山西坡相对独立的狭长地带,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以外,巨杉艰难的繁衍过程也是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
巨杉的球果小于鸡蛋,内含有250粒麦片大小的籽粒,凭着一对薄翅传播生命。一棵成龄巨杉,每年平均结果2000 个,总计约有50万粒种粒。然而青绿的果球外壳坚实紧密,又大多悬挂在树顶的枝条上,靠着风媒受粉后,还要在枝条上挂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直到甲虫的蛀咬、松树的啃食以及林火的焙烧,才释放出来,再经过风和流水散布到更远的地方。这样算来,一万粒种籽中,大概只有一粒成长为巨杉 。
最能使巨杉种籽释放的是适度的林火。由闪电引发的天然林火每3-35年发生一次,林火不仅加热焙干了果球,使之迸裂释放种籽,更焚烧了林下的灌丛、乔木、杂草以及枯枝败叶,清除了与巨杉争夺养分的植被、制造了肥料、提高了地面的光照,为巨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长准备了充裕的条件。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公园管理处开始研究林火在巨杉生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968年制定了林火管理计划: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由人工引发和控制的,这是巨杉生态循环所必需的重要补充,而且林下的可燃草木经人工林火清除,有助于防止天然野火发展到灾难性的程度;二是允许由闪电引发的天然林火在一段时间内燃烧;三是坚决制止来自宿营地由吸烟等引发的非天然性火情。在此后的20 多年里,公园内共发生410次自然林火,进行过156次人工林火。科学工作者对于林火前后巨杉繁殖情况的观测结果认为:巨杉的更新情况得到了改善。
尽管数量稀少,巨杉确实如此高寿和庞大,这应归功于它非凡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巨杉的枝干包裹着坚韧的厚树皮,最厚的可达60厘米,是抵抗火烧、防止白蚁等有害昆虫和微生物入侵的甲胄;巨杉通体富含单宁酸,单宁酸能使许多导致植物细胞组织霉变腐朽的微生物停止生长;巨杉在遭受雷击、火烧致伤后会自动愈合,带着伤疤继续生长;巨杉高大的树形和稠密的树冠使它在与其他树种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如此看来,除了人为砍伐,巨杉似乎并不存在足以致命的天敌,其实不然。巨杉的根系虽然致密,平展开的直径足有30米,但没有深入地下主根,仅靠侧根支撑着数百上千吨的躯干,在土壤湿润、根系腐烂和遭遇强风的情况下,尤其是生长在沼泽湿地周边的巨杉,它们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轰然倒下。所以巨杉最有可能毁于浅薄的根系以及年复一年日益高大和沉重的自身。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
A.巨杉巨大而稀少的原因 
B.巨杉的艰难繁衍 
C.林火对巨杉生态的意义 
D.认为砍伐是巨杉的天敌 
7.下列各项中,能直接说明巨杉数量稀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巨杉没有深入地下的主根系,数百上千吨的躯干靠侧根支撑。
B.巨杉的球果坚实紧密,很难将种粒释放出来。
C.由于人类对林火进行了有效控制。
D.有害昆虫和微生物的入侵以及雷击火烧等自然灾害。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天然野火的发生,必须对林下的可燃草木进行人工清除。
B.巨杉的厚树皮使得其有了抵御火烧、虫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C.因为通体富含单宁酸,巨杉在遭到雷击火烧致伤后,会自动愈合, 带着伤疤继续生长。
D.生长在沼泽地周边的巨杉,常常会轰然倒下。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然林火多发地带,多有巨杉生存。
B.树形越高大,树冠越稠密的树种,就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来自宿营地由吸烟等原因引发的非天然性火情,可能会给公园带来灾难性后果。 
D.由于气候变化的因素,一亿六千万年以前,巨杉有可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4题。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北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佹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曰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傍皆山,峭石冠其颠,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髹(xiū)觞:漆制的酒杯。②觚(g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③溱、洧(zhēn wě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追浴沂之风徽 风徽:风范
B. 又三十步佹石人立 佹:奇异的
C. 祓除不祥 祓:古代除灾求祈福的祭祀活动
D. 病登陟之劳 陟:石级
1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桃花涧水出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夹水而坐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C. 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D. 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并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而形 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B.作者绘声绘色地细述祥陈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C.文章中对曲水流觞、次第取饮的记叙,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这正是作者清虚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D.第三段对赋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即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 、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译文:                                    
(2)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
译文:                                    
(3)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译文:                                                 
1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对桃花涧修禊事的独特理解。(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上阙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下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词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答案:上阙描写了王氏茅屋凄凉破败的景象。下阙抒发了年华易逝而壮志未酬、国土难收的感慨与辛酸,以及个人处境凄凉却心系国家、心怀天下的豪迈情怀。写景为下阙抒发悲凉感慨作了铺垫,同时荒凉破败之景也更加衬显出词人心怀万里江山的豪迈气慨。
6.古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2)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3)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
(4) 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愁 乡 石
张晓风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直对着上海的海。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明孝陵的松涛在海浪中来回穿梭,那种声音、那种色泽,恍惚间竟有那么相像。记忆里那一片乱映的苍绿已经好虚幻好缥缈了,但不知为什么,老忍不住要用一种固执的热情去思念它。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庭?哪里是申包胥②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侯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象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衰愁的中国海。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遂想起那些在金门的日子,想起在马山看对岸的角屿,在湖井头看对岸的何厝。望着那一带山峦,望着那曾使东方人骄傲了几千年的故土,心灵便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绕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竿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烛。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忽然间,就那样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侯,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有阳光的假日,满山的拣石者挑剔地品评着每一块小石子。那段日子为什么那么短呢?那时侯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自己的命运?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象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它们停留在海滩上想必已经很久了,每一次海浪的冲撞便使它们更浑圆一些。 
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 
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展开余下试题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 
无端的,无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归》③。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④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注:①啼鴃,即“鶗鴂”,杜鹃鸟。阮籍诗句有“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②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他为请秦王发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终于感动秦王。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景仰。③ 姜夔,自号白石道人,故又叫 姜白石,《八归》即姜夔词《八归?湘中送胡德华》中有“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句。④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17.请说出“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 ” 一句中“幽渺”一词的含义 (4分) 
答: 
18.文章开头说“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请根据文章说明“特别”在哪里。 (4分)
答:
19.文章前后重复出现两个独句段:“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
答: 
20.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为什么说“愁乡石”“必定是它的名字,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的理由?(4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赏析《愁乡石》,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领着五岁的儿子上了公共汽车,母亲谢绝了为儿子让座的人:“让他站着吧,他已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 
请根据自己阅读以上材料的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深入理解“让他站着吧,他已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的含意,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长沙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5 B D C B C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6-9 A B B C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10-11 D A C
13. (1) 又走了三里左右,两岸都是桃花,山间寒冷花开得晚,到这时候才繁盛。
(2)那上面高耸的岩石像墙一样挺立,飞流的泉水从中间泻出
(3)郑君因为这次出游很欢乐,就结集了所赋的诗作,并托付我作序。
14. 既不赞同学郑之旧俗,反对修禊诗中的驱除不祥的迷信活动;也不赞同兰亭集中表现出的清虚无为,随缘而化的虚无主义思想;认为应该如孔子所赞同的那样,投入自然,陶冶情操(情与境适,乐与道俱)。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 上阙描写了王氏茅屋凄凉破败的景象。下阙抒发了年华易逝而壮志未酬、国土难收的感慨与辛酸,以及个人处境凄凉却心系国家、心怀天下的豪迈情怀。写景为下阙抒发悲凉感慨作了铺垫,同时荒凉破败之景也更加衬显出词人心怀万里江山的豪迈气慨。
16. (1)金就砺则利 (2)而形貌昳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17. 本指深远,辽阔,渺茫之意。(1分 )这里是指因两岸对峙与故土分别多年音讯阻隔,如今隔着邈远的大海相望而不能相见,(1分)本应是熟悉之至的地方,却像古远荒废的故都那样遥远模糊(1分),而生发凄凉又悲怆的心境、剧烈而模糊的乡愁(1分)
18. 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水蓝得特别;(1分)中国海美丽沉郁的名字令人哀愁,(1分)在中国海的沙滩上听着来自上海的潮汐,遥望着中国,勾起了“我”的乡愁,(1分)更感觉海水蓝得近乎哀愁、蓝得让人崩溃。(1分)
19.是借笼罩故土江山的杜鹃的哀鸣抒发心中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不得相见的哀愁与怅惘。(2分)前后反复出现,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渲染了一种浓烈的抒情氛围,强化了乡愁这种情感;(1分)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文脉畅通,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1分)又使文章在语言上有雅致蕴藉的表达效果(1分)
20.石子灰白的色调,类似的命运,唤起流浪的悲酸;(1分)它们产自中国海,却属异国的海域,使作者感伤于世纪的悲剧和民族的苦难。(1分)雕琢他们的是来自上海的潮汐,唤醒儿时记忆和对故乡的思念。(1分)这一名字是作者托物抒怀的一种方式,借此寄托着作者沉重的乡愁。(1分) (121.71.9.3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长沙市一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