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9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8]
江苏省兴化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兴化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露风/公开露面     裨将/大有裨益       要塞/敷衍塞责
B.落枕/落落大方     巷道/街头巷尾       数落/数典忘祖
C.提挈/锲而不舍     佚名/卷帙浩繁       信笺/明修栈道
D.绮丽/倚马可待     诧异/叱咤风云       泥淖/风姿绰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北京时间8月24日8时,第29届北京奥运会落下帷幕,虽然奥林匹克圣火缓缓熄灭,但精彩的奥运会闭幕式表演让北京奥运会更显得曲尽其妙。
B.随着金融危机海啸般的扑来,昔日辉煌的日本股市也江河日下,10月10日日经股指开盘十几分钟内即跌破9000点关口,创2003年6月3日以来新低。
C.8月2日,石家庄市政府就接到三鹿集团关于毒奶粉的情况报告,但政府采取大而化之的做法,只作内部调查,未能及时上报,导致毒奶粉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D.台湾特侦组追查机要费案,近日发现陈水扁海外账户金额疑超过新台币10亿元。此爆料在岛内犹如石破天惊,震惊朝野,甚至绿营人士也感到非常愤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最近,赵忠祥一首《七律•神七赞》的诗作在新浪文化博客发布后,立即引来了网友们广泛关注,有人质疑,有人力挺,赵忠祥对此感到意外。
B.日本财务大臣中川昭一说,美国尽管是这场全球金融“地震”的源头,但各国需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找指责的对象。
C.昨日,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遏制地方政府的征地冲动,其立足点是必须通过市场化操作手段进行相关土地交易。
D.广州市政府即将出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管理相关指导性文件,确保廉租房政策惠及到低收入家庭,逐步扩大经济适用房的覆盖范围。
4.请依照画线的句子,仿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前后语意连贯。(4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染一片色,付出一份劳动。能为他人开花是美丽的,这美丽的花朵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
5.10月4日《京华时报》报道:近日游客反映,他们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乘坐电瓶车游玩时,不仅要验票,还要在手背上盖戳,方能获许上车。对此,许多游客表示反感。奥林匹克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说:“该项措施是防止票贩倒票及有人重复用票”。请对此措施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60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素,字仲仪,太尉旦季子也。赐进士出身,至屯田员外郎。御史中丞孔道辅荐为侍御史。道辅贬,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贤,擢知谏院。素方壮年,遇事感发。尝言:“今中外无名之费,倍蓰①于前,请省其非急者。”适皇子生,将进百僚以官,惠诸军以赏。素争曰:“今西夏畔涣,契丹要求,县官之须,且日急矣。宜留爵秩以赏战功,储金缯以佐边费。”议遂已。  
京师旱,素请帝祷于郊,帝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今将以旦日出祷。”素曰:“臣非太史,然度是日必不雨。”帝问故,曰:“陛下知其且雨而祷之,应天不以诚,故臣知不雨。”帝曰:“然则明日诣醴泉观。”素曰:“醴泉之近,犹外朝耳,岂惮暑不远出邪?”帝悚然。更诏诣西太一宫,谏官故不在属车间,乃命素扈从。日甚炽,埃氛翳空,比舆驾还,未薄城,天大雷电而雨。


浏览完整试题王德用进二女子,素论之,帝曰:“朕真宗皇帝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旧,非他人比也。德用实进女,然已事朕左右,奈何?”素曰:“臣之忧正恐在左右尔。”帝动容,立命遣二女出。赐素银绯,擢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时新置按察,类多以苛为明。素独不擿②细故,即有贪刻,必绳治穷竟,以故下吏爱而畏之。改知渭州,坐市木河东有扰民状,降华州,又夺职徙汝。俄悉还其故,迁龙图阁直学士。
治平初,夏人寇静边砦。召拜端明殿学士,复知渭州,于是三镇、泾原蕃夷故老皆欢贺,比至,敌解去。拓渭西南城,浚隍三周,积粟支十年。属羌奉土地来献,悉增募弓箭手。行陈出入之法,身自督训。尝宴堂上,边民传寇至,惊入城。诸将曰:“使奸人亦从而入,将必为内应,合拒勿内。”素曰:“若拒之东去,关中必摇。吾在此,敌必不敢犯我,此当有奸言。”乃下令:“敢称寇至者斩。”有顷,候骑从西来,人传果妄,诸将皆服其明。
熙宁初。还,以学士知太原府。卒,年六十七,谥曰懿敏。子巩,从子靖,从孙震。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九》)
[注]①蓰(xǐ):五倍。②擿(tī):挑,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知谏院                  擢:提拔
B.明日诣醴泉观              诣:拜访
C.坐市木河东有扰民状        坐:因……犯罪
D.夏人寇静边砦              寇:侵犯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素“遇事感发”的一组是(3分)
①请省其非急者           ②宜留爵秩以赏战功  
③臣之忧正恐在左右尔     ④若拒之东去,关中必摇  
⑤敢称寇至者斩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素是王旦的小儿子,被皇帝赐予进士出身,做官一直做到屯田员外郎。御史中丞孔道辅推荐他担任侍御史。后来孔道辅被贬,离开朝廷担任鄂州知府。
B.京城发生大旱,王素希望皇帝到郊外向上天祷告,皇帝因为明天要下雨,不愿当天到郊外祁天下雨,后来在王素的争辩下只好去了。
C.王德用进献两个女子给皇帝,王素议论这件事,皇帝认为自己和王素家有就交情,关系不一般,希望不要议论这件事,最后在王素的劝说下皇帝还是遣退了两个女子。
D.王素担任渭州知府期间,由于拓展渭州西南城,疏浚护城河,积蓄了能支付十年的粮食,深得三镇、泾原蕃夷故老的欢迎。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中外无名之费,倍蓰于前,请省其非急者。(3分))
  (2)比舆驾还,未薄城,天大雷电而雨。(3分)
(3)素独不擿细故,即有贪刻,必绳治穷竟,以故下吏爱而畏之。(3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子由①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4分)
(2)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
(5)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远  山
严 阵
在我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我会发现,它是在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而在黄昏,当我最后一次把窗子关上以前,映入我眼帘的它,却是一道朦胧的神秘的金紫。
     当风雨如晦云飞雾涌时,我虽然看不见它的影子,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它依旧守在那儿,默默地静静地无怨无悔地守在那儿,因此在看不到它的时候,从一直涌到我窗口的风云的气息中,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另一种美,那种既无黛青又无金紫而却是不用任何一种颜色表达的看起来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却分明存在着的令人只能无穷的意会到的那种美,那种并不为人发现的美。
     我惊异于初冬季节的一个早晨,当一夜小雪过后,在片云不见的蓝空的边际出现一弧柔美的银色曲线的时候,我真的惊愕于它的绝妙,那在万花纷谢千树凋零的季节显现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淡薄和不可思议的清远。
我曾到过黄山、泰山。庐山和峨眉。
     可是,我所有见到的,却只能是见到,我所有登临的却只能是登临。于是我在兴高采烈过后,渐渐感悟到:人生的一览无余是多么地让人追索永世,而又是多么地令人感到可怕,那种终会演变为幻灭的可怕。


展开余下试题     而远山却不。
     它永远不会让那一抹黛青变成真实的绿树芳草,它永远不会让那一道金紫变成具体的茅屋桑田,它也不会让那迷蒙的烟雨变成可以听得到可以看得见的小溪和池塘,它同样也不会让那一孤银白变为棱增岩石和凋落的园林。
     那是你吗?我从我的打开的窗口远远地望着它。没有握手。没有面对面的看清脸上的每一条深深纹络。它给予我的,只是一个遥远的模糊的微笑,只能靠朝思暮想去补充的微笑。 那是你吗?它有时只是蓦然一现随之便销声匿迹。我知道它是在它在的地方,但我希望那云,那雨,那雾,那雪,一直笼罩着它,只给我留下一个第六感觉的空间。
     那是你吗?只和我隔着扇门,只和我隔着一条路,只和我隔着一个季节,只和我隔着一片云也似的流年。我依稀地看到你。没有点头,没有摇头。没有承袭,也没有许诺。那是永远的不缺陷的缺陷。那是永远的不圆满的圆满。
     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真的走进你的你,我便会失去你留给我的那一缕黛青,那一缕永远无法解释的黛青。我也会失去你展示在我视觉里的那一抹金紫,那一抹永远无法猜测的金紫。同时,我也会永远失去你隐入轻云薄雾中留给我的那种感觉,那种虚虚的无比神秘的,仿佛在初雪轻掩的荒原上留下的一行似曾相识的时而消失时而复现的脚印的感觉。我也会失去你出现在天际线上的那一弧银白,那永远也无法代替的至纯至圣的梦影。
     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你那远山的所有的魅力,便会在了无距离了无界限之间顷刻消失,而与此同时,你便不再是我的远山,而却是别人的远山了。因此,人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之外,才有可能领略到某种真正的完美,并有可能将它永远收入你终生的美丽的珍藏之中。
     永远可想而不可依。永远可疏而不可密。永远可寄而不可系。
     在我的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
尽管流年似水,世事沧桑,各种各样的时尚的追求,穿梭于朝朝暮暮的红灯绿酒之间,我却越来越感到,我那一片远山的美丽和我那一片远山的富有。
                                               (选自《散文》,有删改)
12.从文中看,作者选取了哪四个不同的时间断面,分别表现了远山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13.作者写远山先用第三人称,后改为第二人称,你认为作者在行文中转换人称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作者反复强调“我曾经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的原因是什么?(6分)
15.请你说说本文以“远山”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重在参与。在这个宗旨和原则中,我们能够感受和发现一点功利性的内容吗?然而,曾经是纯洁的、健康的奥林匹克精神,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奥运会发展历史后,走到今天,奥林匹克带给人们的几乎是从头到尾的竞争,从申办到比赛,自平时到战时,竞争时刻都在进行着,都在发生着。给人的感觉,似乎奥林匹克就是不断的激烈的竞争。这样的状况,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还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变形?
    作为一种体育比赛,自然是免不了竞争的。但是,竞争的目的,只能是纯体育的速度、力量、高度、技能的竞争,而不能添加另外一些非体育的内容。可是,遗憾的是,现在的奥运会,不幸变成了政治、经济、民族乃至势力的竞技场,和它本来的宗旨、原则是愈来愈远了。君不见,在奥运会申办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幕后游戏,发生的很多方式不一的贿赂丑闻;在比赛场内外表现出的各种密谋斗法现象,存在无数次的服用不断更新的兴奋荆、损害运动员身心健康、玷污体育道德的罪行等等。这一切,都在严重地损害着奥林匹克的纯粹性。改变着奥林匹克的美好宗旨和健康原则。
    起初,奥运会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比赛的场所,比赛的成绩也只是表明了一个新的速度、高度、力量等。可是,自从经济、技术、政治等进入到奥运会后,奥运会就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欲望的场所。办奥运会是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就业,获取利润,提高政治地位,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国民精神等等。参与比赛也是为了千方百计夺金牌、争名次,获取更多的奖金和奖金之外的无形有形的收获。这各种各样的体育之外的欲望的滋生和迅速膨胀,使得奥运会越来越具有政治色彩,越采越带有经济目的性,越来越被一些人视为满足自己精神和欲望的难得机会。因为太多的非体育内容的出现,因为大量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的丑陋行为的存在,奥运会已经使不少人感到厌烦了。
    如今,人们无论是在奥运会之前,还是之中、之后,所能听到、看到和感受的,几乎都是积极备战的紧张气氛,都是拼力训练的情景,都是相互调查了解的行为,都是各自封闭保密的私下运作等等。这样的情形,可能是比较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个四年一次的比赛间隙。有总体设计的奥运战略,有具体目标的奥运会计划,有各式各样的奥运会资格选拔等等。奥运会人为地变成了一次世界性的体育战争,变成了世界性的体育搏杀。本来应该是影响、引导、推动民众体育运动的奥运会,现在变成了少数通过各种手段、方法,花费大量时间、物质培养出的体育尖子人员的斗法斗技场。体育运动成了一种职业,成了人生的全部,成了唯一的目标,这样的体育难道还会是所有人的节日吗?
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被人们拼争和举办着,但是,这不仅仅是为了体育!围绕奥运会而展开的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这只是少数人的事情!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原则,眼见着和大多数人愈来愈远了!比起奥运会来,我们普通人更加需要的是现实的体育活动环境、设施和场所。遍布身边的体育运动,才是我们大家的,才是属于真正的奥林匹克的。                    
(节选自2008年9月25日人民网) 
1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符合“设计奥运会的最初用意”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体育比赛,自然是免不了竞争的,竞争的目的,只能是纯体育的速度、力量、高度、技能的竞争。
B.为人们提供—个相互比赛的机会场所,影响、引导和推进民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C.举办奥运会能刺激经济,扩大就业,提高政治地位,弘扬民族文化,激励国民精神。
D.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培养出体育尖子人员,使运动员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价值。
17.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竞技追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归宿。
B.不断的激烈的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变形。
C.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并不是都能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意义的。
D.围绕奥运会而展开的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体育运动。
18.现代奥运会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欲望的场所,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体育之外的欲望?请概括回答。(6分)    


展开余下试题19.奥林匹克运动起初的纯洁、健康发展到今天的越来越功利,是有原因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50字左右)(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评传》)
16.下列对朱白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B.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文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18.文章第3节引用叶圣陶的话说“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朱自清是怎样认真处世的。(6分)
19.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
七、作文(70分)
20.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D(qǐ/yǐ,chà/zhà,nào/chuò ;A项,lòu,pí/bì,sài/sè;B项,lào/luō,hàng/xiàng,shǔ ;C项,qiè,yì/zhì,jiān/zhàn)
2.B(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符合语境。A项,“曲尽其妙”意思是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曲:委婉。尽:全部。误解为到事情结束时显示妙处,望文生义。C项,“大而化之”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化:改变,转变。误解把大事化小,望文生义。D项,“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指消息影响大,让人震惊。)
3.C(A项,“此”指代不明。B项,语序不当,应将“尽管”调至“美国”前。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兴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