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模拟试卷汇编—论述类文体阅读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模拟试卷汇编—论述类文体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8分)
动漫也需“中国特色”
苗苗
在《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看来,上世纪中期拍摄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动画片,至今仍然能让人们看到中国动漫惊人的创造力和感染力。“中国元素”依然是中国动漫发展的法宝。
当然,“中国元素”不应简单等同于固守传统,“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一味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平常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
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影响中国动漫发展的重要原因。“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是现在动漫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模式,产业链层次分明且关联性强。但在国内,漫画通过“漫画―读者”盈利,动画片通过“动画―企业投资”生存,衍生产品制造商通过“厂商―购买少数动漫形象―消费者”赚钱。动漫产业被分成若干块,企业各行其是,谁也做不大,谁也做不好。
专家认为,要打造动漫产业链,首先要实现“从重成品到重创意”的转变。对于动漫这样的“内容产业”,创意永远是第一位的。国家动漫产业部际专家联席会议成员傅铁铮介绍说,在国外,常常是先出漫画书看市场反应,市场反应好的再拍动画片,有些厂商甚至只是简单地买创意。而“中国动漫现在还是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影响了动漫企业的收益和进一步发展。”
打造产业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通和开拓上下游产业,形成“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营销行为。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军介绍说,在《淘气鬼马小跳》的制作和发行中,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开拓上下游产业的尝试。首先,在动画片投拍前,中影动画在儿童刊物上连载《马小跳》多格漫画。这一方面是为动画片造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应,对动漫形象进行改造,以保证最后设计出来的形象是接受度最高的。在影片制作的同时,文具、玩具等各种衍生品也在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我们有信心,要让马小跳存在于中国的大街小巷,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动画形象和动画产品。”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有删节)
13.下列对制约中国动漫发展的瓶颈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作品元素来看,还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的题材。
B.从产业链条来看,各自为阵的企业行为破坏了产业的完整性。
C.从经营理念来看,动漫现在还被当作产品,而非商品在生产。
D.从运作方式来看,以产定销的模式使得很多动画片缺乏市场。
14.下列不属于中外专家为中国动漫提出的出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动漫应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B.中国动漫产业应该将发展的重心定位在创意上。
C.中国动漫应打破产业壁垒,形成通畅的产业链。
D.中国动漫在投拍前应先在儿童刊物上连载漫画。
15在约翰•兰特看来,中国动漫要准确把握“中国元素”这一发展法宝的重要内涵必须注意哪些问题?(6分)


浏览完整试题答:                                                                      
16动画片《淘气鬼马小跳》在制作和发行上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请分条说明。(6分)
答:                                                                        
(二)论述类文本13.A(原文说“‘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一味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寻找创作题材”,它的意思是不能把取材范围仅仅局限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但它并不排斥“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
14.D(以偏概全,这只是动画片《淘气鬼马小跳》所采取的举措,而非整个中国动漫都要采取的举措)
15.创作原则上要立足生活,创作内容上要展现中国现代社会图景,创作重点上要关注平常人的生活。(6分)
16.成功经验是开拓上下游产业:⑴在上游——投拍前,通过出版物连载漫画,为动画片造势,并根据读者反应,改造形象,提升形象的接受度。⑵在下游——同步设计、制作、出售文具、玩具等各种衍生品。(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东突”——历史与现实
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一批民族分裂分子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也称“东土耳其斯坦”),我们称之为“东突”恐怖分子。
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在中亚一带建立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8世纪中叶,东、西两个突厥汗国相继灭亡,其后裔融入到了其他民族之中。西突厥的两个部落西迁到小亚细亚半岛定居,他们的后代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奥特曼伊斯兰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凯末尔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11世纪以后,有的史籍上提到的“突厥”已不限定于原先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诸民族的共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突厥斯坦”是一个地名,在锡尔河边,原本是泛指中亚古突厥人的发祥地。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进而有的人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丁鲁提出了联合所有伊斯兰教国家,创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治实体的主张,这是泛伊斯兰主义传播的开始。沙俄统治下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主张建立统一的突厥帝国,于是泛突厥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了。受这两种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新疆开始出现鼓吹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的分裂势力,并于30年代初在喀什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这个政权仅存在了三个月,但它成为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的开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一直承袭至今。
“东突”分子目前主要有两个活动中心。一个中心在西方(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另一个是在中亚(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等国)。受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开始建立恐怖组织,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在境内外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血腥恐怖的暴力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至2001年,“东突”恐怖势力仅在新疆境内就制造了200多起暴力事件,造成160多人丧生,440多人受伤。尽管“东突”恐怖势力组织比较分散,并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但它已成为威胁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潜在力量。我们要借国际反恐的形势,不遗余力地铲除这些恐怖分子和分裂势力。
1.对下面的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突”恐怖分子:指想通过暴力的手段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的一批民族分裂分子。
B.“突厥斯坦”:最初的意思是指一个地名,在中亚的锡尔河河边,是古突厥人的发祥地。
C.“突厥帝国”:19世纪有人主张把生活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至阿尔泰山脉之间的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被称为“突厥帝国”。
D.“泛突厥主义”:主张所有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联成一体,组成一个大突厥帝国。最初是沙俄统治下受泛伊斯兰主义压迫的鞑靼人为了独立而发起的。
2.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东突厥汗国           B.东突厥斯坦
C.突厥帝国            D.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
3.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突”恐怖势力组织只在新疆使用爆炸、暗杀、纵火、投毒、袭击等手段,不在西方策划和实施暴力事件。
B.“泛突厥主义运动”与“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有思想上的传承关系。
C.东突分裂分子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后裔。
D.虽然“东突”恐怖势力威胁着我国社会治安、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潜在力量,且受到相关各国的打击和压制,掀不起大风浪,不必过于重视。
1.答案D。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D项错在“泛伊斯兰主义”,应改为“泛斯拉夫主义”。
2.答案A。考查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东突厥斯坦”“突厥帝国”“东突厥斯坦回教共和国”都带有明显的分裂主义的味道,“东突厥汗国”则是历史上突厥民族所建立的一个国家。
3.答案B。考查信息整合和判断能力。A项错在“只在”;“东突分裂分子不是历史上东突厥汗国的后裔”,事实上,他们还不一定是突厥民族的后裔,故C项错;D项错在“掀不起大风浪,不必过于重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迁个人的文学性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


展开余下试题②《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失(佚)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艺人受了《史记》这部巨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均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视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③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官方的修史活动。民间的历史著述也很繁多。即使在社会动荡、文明解体的南北朝时代,这一传统也未从根本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时间跨度上看,都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
13、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的描写并不属于文学性笔法,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而已。
C.离开了民间传说,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就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D.多样化的想像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所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是完全可以的。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借鉴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的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D.官方修的所谓“正史”和民间的历史著作构成了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些,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
15、第②段画线句子“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中的“这种态度”具体指什么?简要概括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3分)
答:                                                                        
                                                                                                                                                        
16、当前“戏说历史”已渐成一种电视时尚,《康熙微服私访记》《戏说乾隆》《铁齿铜牙纪晓岚》《还珠格格》等等,真是层出不穷。对这一文化现象,专家看法不一。参考本文的有关观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3分)
答:                                                                        
                                                                            
                                                                      
 (12分)甲、13、D(A从全文第一句看,该项当为因果颠倒;B从原文来看,作者并未否认这种描写中的文学性笔法,只是说不是“司马迁个人的文学性笔法”,即不是个人创作,而是“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来写的;C“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说法绝对化,应为“不可能写出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3分)
14、B(A不是“大多数”而是“全部”;C应是“二十四史”中吸收的民间传说加上稗史、遗闻等;D“正史中的民间传说成分少一点,民间历史著作中民间传说则多一些”文中无此说。)(3分)
15、(1)广采博纳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加以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答“网罗天下放失<佚>旧闻”算对,答“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也算对。)(2)正史和野史中都吸收民间传说,且数量可观。(3分。)
16、可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支持以“尊重历史,再现历史”为原则的“正说”;二是支持把“重写历史,艺术表达”作为原则的“戏说”。(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纯朴的嗜血者
    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
    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


展开余下试题    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
    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23、下列对文中“纯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活得洒脱奔放、坦荡率真、无牵无挂,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全无心机。
B.指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充满无赖气息,只是无拘无束,崇尚暴力。
C.指快意恩仇,杀得手顺时对一个“端严美貌”的小衙内也没有悲悯之意。
D.指动辄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仿佛脖子上顶着的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
2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纯朴的嗜血者”这一论题,结合李逵的所作所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B.通过探讨嗜血者既让人恐惧又让人困惑的特质,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
C.李逵既嫉恶如仇,又往往不讲是非曲直;既看不惯以强凌弱,又常常不分对象大肆杀戮。这是作者所要着力分析的矛盾。
D.在一个不怜惜生命的人眼里,许多正常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就会变得自然和正常。这是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25、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李逵持什么态度?引用鲁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26、“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23、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B项虽然前面的话不错,但“崇尚暴力”却是嗜血行为,与“纯朴”无关。C项反映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与“纯朴”完全无关。D项反映李逵连自己的生命也不怜惜,也与“纯朴”完全无关。
24、C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A项“密切联系实际”说法错,事实上文章没有联系实际。B项“递进到对梁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说法错,原文中有“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D项“最终提出的观点”说法错,其实这只是推理链条中的一点,最终的观点应该是珍惜他人乃至自己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
25、①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②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③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水浒》作者对李逵的态度,容易看出来,因为原文中有“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之句。本文作者对李逵的态度,也不能看出,由开头一段话“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那么,作者的理性选择是什么?由“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等句子可以看出是否定李逵。引用鲁迅的话,完全符合论述类文本的一般作用: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论据。但这里有一个特殊之处,下文写《水浒》作者对“排头砍去”行为的欣赏态度,所以引用鲁迅的话,还取得了对比效果。
26、①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②反对滥用暴力。③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理解这个句子,关键要回答为什么说是“最可怕的”,为什么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前者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后者要能从活在“书中”好,联想到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好。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