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2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08年福建省9-12月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8分)
最重要的是“以苦为乐”
——李连杰访谈
江月
李连杰的办公室里充满着“壹基金”的笑脸,他的T恤上有,房间里的海报上有,各种文件资料上有,张张笑脸让来访者感觉很亲切。李连杰说这个LOGO是女儿从几百张设计图中选中的。
问:你一直在推广你的“壹基金”,即使是在推广自己的电影时,也不忘宣传“壹基金”。
答:我一直把自己的四十岁作为一个分界线,四十岁之前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要得到、要证明,证明自己能成为武术冠军,证明自己的电影与众不同,和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电影的推广。那时候做每件事情都是以“我”为出发点,现在反过来了。因为社会的现状让我有必要站出来做慈善,我不奢望得到任何回报。我一直说做慈善这件事需要勇气和坚持,因为既没有物质的回报,还要投入金钱和时间,还要受到别人的质疑。
问:你有接受别人质疑的心理准备吗?
答:既然是刚刚起步,当然会面临一些质疑。“壹基金”是我帮中国红十字会来筹集的,不是我李连杰个人的基金。我现在是在搭建一个平台,用最简单的办法让人们知道只要每个月拿出一块钱,就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且我们关注的主题是心灵层面,这本身就有互动性。
问:但是,你的明星效应也使“壹基金”得到了广泛关注。
答:我希望“壹基金”是从中国做起,从中国娱乐界做起,将来变成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责任。加“李连杰”三个字覆盖面和影响面相对会大一些,这样也可以跨越各国红十字会之间的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壹基金”。
我希望能建立这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平台,而且是从民间发起的,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一种公民的责任感,做善事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的互动。
问:也就是说慈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也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扶持,后者传达的是一种信念。
答: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针对是心理疾病和灾后心理调整方面的基金会,所以我们的“壹基金”就着重放在心理层面的援助。谁来关注这些受灾人群的恐惧心理,谁来帮他们疏导悲痛的情绪,这是很重要的。
我也经常举一个例子,人都是由两个层面主导的,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精神。人们现在很注重美容、瘦身、保养、时尚等外在的东西,但是如果遇到挫折,情绪上有了问题,这些外在的东西也没有用。所以物质和精神要平衡,这一点人们关注还不够。全球每年得忧郁病和自杀的比率都在激增,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尤其在中国,心理医生的数量非常小,我们的文化也没有把心理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即使有了心理病也不承认或者不敢说出来,所以,这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其实,名人照样面对生活压力,我身边好多演艺界的朋友都有自闭症,我自己都有些自闭,会恐惧、恐慌。如果我们的“软件”不够,未来年轻一代就会出现问题。
问:这方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吗?比如美国目前有这方面的基金吗?
答:没有,我们是开创性的。我一直在讲,从人的本性来看,人都是追求幸福、快乐的。传统的观念认为,人要有好的教育,好的学识、将来有好的工作,这都是以物质作为衡量标准的。但物质永远是相对的,不是永久的。就像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这是欲望带动的快乐。只有物质在支撑,人们都在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一旦物质与精神不平衡就会产生嫉妒、郁闷,我的理念就是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能帮助别人,能够互相着想,社会才能和谐。


浏览完整试题13.下列对李连杰“壹基金”的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基金来源非常广泛,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每人拿出一块钱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B.设立的主题很独特,它关注的是人们的心灵,而且有施助和受助上的互动性。
C.平台适合中国国情,它从民间发起,能让每个施助者感到一种公民的责任感。
D.投身办法十分简单,人们只要每月拿出一块钱,就可以通过红十字实施帮助。
14.下列对李连杰国际化视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电影事业上,他努力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向世界推广中国电影、中国文化。
B.在慈善事业上,他希望把“壹基金”变成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责任。
C.在人类问题上,他关注的是中国乃至全球日趋严重的物质和精神失衡形势。
D.在个人发展上,他认为从职业向事业转轨是每个国际影星成长的必由之路。
15.李连杰在四十岁前后的人生定位有何不同?(6分)
答:                                                                     
16.你认为李连杰的“壹基金”发展前景如何?并请探究其原因。(6分)
答:                                                                     
13.A(“壹基金”的基金来源并不局限于中国,它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可以跨越各国红十字会之间的界限)
14.D(以偏概全,有的国际影星在个人发展上走上了“从职业〈电影〉向事业〈慈善〉转轨”的道路,但这条路并非“每个国际影星成长的必由之路”)
15.李连杰在四十岁前,是以自己为中心,以“我”为出发点的,他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四十岁后,是以他人为中心,以“他人”为出发点的,他要做慈善,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6分)
16.李连杰的“壹基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原因有三:⑴它有必要性(利人)。全球尤其是中国,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而国内还没有心理层面的基金会,“壹基金”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⑵它有可能性(利己)。“壹基金”具有心灵的互动性,人们在通过“壹基金”抚慰被帮助者的同时,也在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人们精神和物质的追求同步提升,避免失衡。⑶它有操作性(易行)。简单的方法、微小的金额,降低了“壹基金”的门槛,使它能够有极广的参与面;而“李连杰”的明星效应,又扩大了它的参与面。(6分)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叫“帝王蛾”。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子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口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恤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去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
1.下面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
A.帝王蛾冲破了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拥有飞翔的快乐。
B.穿越狭长通道,使蛾两翼充血,才让帝王蛾振翅飞翔。
C.没有得到救助而能见到天日的蛾子一定都能成为真正的帝王蛾。
D.帝王蛾是靠自己的拼搏越过狭长黑暗的隧道才成功的。
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中作者认为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未免太夸张。
B.从洞中极狭小的茧中冲出,是帝王蛾生命中必须闯过的鬼门关。
C.经人加宽的茧洞是生命通道,较有利于帝王蛾幼虫的生命转化。
D.文章通过帝王蛾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的是人不能怀有恻隐之心。
1. C            2. 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梦碎雅典
                           杨明  马小林
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展开余下试题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
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
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
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
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仅获第七名)。
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
1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1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
1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11.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2.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3.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14“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
甲:新闻类
要启蒙,不要蒙启
①记者:您似乎对倡导少儿“读经”不甚以为然——“不反对”而已,能具体说明吗? 
  李泽厚(以下简称“李”):我不欣赏“少儿读经”之类的笼统做法、提法,它很难与当年袁世凯的“尊孔”彻底分清。蒋庆先生公开谴责蔡元培先生当年取消读经。在我看来,如果“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 我说“不反对”,是因为蒋先生是民间的自发活动,人各有自由,他可以去尝试。 
  ②记者:蒋庆先生认为,“李泽厚先生主张把公德和私德分开是不能成立的”,对此您怎么看? 
  李:公德私德之分并不是我提出的,梁启超早就提出了。……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道德是与当时的政治法律体制和生产、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产生在已有严格等级的氏族社会中,发展在专制政治体制的传统社会里。所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等等便是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我是主张读点中国古书的。特别是《诗经》、《论语》等等,不然,我费时费劲去写一大本《论语今读》干什么? 
  但是,我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那样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 
  ③记者:您认为从传统文化中可以开出现代的“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宽容、多元”的文化之花吗? 
  李:不经改造,无此可能。 
  ④记者:如何改造? 
  李:当然坚持西体中用,我反对认为文明并无进步落后之分、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同的文化相对主义。 
  ⑤记者:《甲申文化宣言》认为,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文化的解毒剂,对“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有一定的启示,您是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功用? 
  李:我不认同。难道其他文化就没有那种品格吗? 
  ⑥记者: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是非常推重鲁迅的。近年大陆学界“扬胡(适)抑鲁(迅)”思潮比较流行,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李:今天我仍然喜欢鲁迅。鲁迅是文学家,他给我以情感力量。 
  ⑦记者:情感力量?您是说您现在主要是在“文学家”的意义上喜欢鲁迅吗?那么,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呢? 
  李:我曾说过,鲁迅只是大文学家。……我并不完全认同鲁迅的思想,例如他对京剧、对中医、对大众语、对汉字拉丁化的主张,对某些人(不是所有人)的尖锐嘲讽等等。他常常失之偏颇、片面,并非以理服人。但我接受和喜爱鲁迅对一切事物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对旧事物特别是对披上新衣帽的旧事物非常警惕,毫不留情地揭穿、打击。鲁迅是文学家,不能以有理论体系和逻辑形态的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他。 
  我们今天仍然需要他。 
  ⑧记者:最后,先生能否对中国目前的文化(思想)领域的整体现状再下一个简短的判语——和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句著名的“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一样? 
李:目前中国文化似乎是“四星[影星、球星、歌星,还有节目主持(人)星]高照,何处人文”?不是说“人文”没有了,而是到哪里去找人文?这是我愿意提出的一个问题。但我以为不必担忧……
18. 本文主要访谈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又有怎样的联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概括“李泽厚先生对‘鲁迅’的评价”一部分内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⑥⑦两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有什么特点?李泽厚先生的回答有什么风格特色?(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新闻:


展开余下试题18.四个方面:如何读经问题;读经过程中遇到的对传统道德的认识问题;如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问题;鲁迅的批判精神问题,(点到一个1分,共3分)问题之间存在递进/层层深入关系(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系)(1分)。
19.主要观点:肯定和倡导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态度即对旧事物、旧道德的批判精神(2分);作用: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补充、照应前文观点)——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分)。
20.这两问属于追问(非预设性、随机提问)(2分);旗帜鲜明(态度鲜明、斩钉截铁),有理有据(2分)。
乙:传记类
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节选)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和樊宰底,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 
  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 
  我的住处就在先贤祠旁边,我每天都要经过先贤祠,在阴雨的黄昏,我站在卢梭的铜像前,对这位“梦想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日内瓦公民”诉说我的绝望和痛苦。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 
  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 
  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 
  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八月里我从法国一座小城沙多—吉里把它寄回中国,给一个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我打算设法自己印出来,给我的大哥看(当时印费不贵,我准备翻译一本小说卖给书店,拿到稿费来印这本书)。等到这年年底我回到上海,朋友告诉我,我的小说将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说是这份杂志的代理主编叶圣陶先生看到了它,决定把它介绍给读者。《小说月报》是当时的一种权威杂志,它给我开了路,让我这个不懂文学的人顺利地进入了文坛。 
18. 你认为文中写到的哪些事情对巴金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影响?请分点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章第五段写道:“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作者是在怎样的气氛下和什么样心情中开始写小说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哪些感受?请结合自传的文体特点,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传记:
18.①童年的旧家庭生活②祖国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③巴黎的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④樊宰底的“自传”和在信中给他的鼓励(各1分)
19.气氛:社会上紧张而动乱,屋内寂寞而冷清(2分);心情:痛苦、寂寞而又充满热情。(2分)
20.内心感受:对旧家庭的厌恶,对“下等人”的同情,对祖国的思念和忧虑,独自在巴黎的痛苦和寂寞,对写作的渴望和热情。(一点1分,共3分)自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作者在追述往事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往往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与亲切感。(1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邂逅霍金
葛剑雄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者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 敬意。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 ORCHARD(果园)茶宝,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 。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 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