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66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6]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综合练习卷含答案
八 上 期 末 综 合 练 习
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yíng( ),令人目xuàn(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 )( )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2.下列短语结构不同的一项是( )
A.巴东三峡/周庄水韵/生命之舟
B.走进纽约/谈语言/过故人庄
C.最苦与最乐/山米与白鹤/纪念白求恩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3.为使语言变得简练,请分别用《小石潭记》和《曹刿论战》中的四字短语替换画线的语句。
一大早,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向驼梁“进军”。偏偏天公不作美,刚下车,细雨便打在了我们身上。云雾缭绕,我们穿云破雾踏着弯曲的山路前行。山路两旁,①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盖缠绕,娇翠欲滴。泉水汩汩作响,好像在为游人欢唱。我们游兴正浓,②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一口气攀上山顶。
替换一: 替换二:
4.选出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B.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
C.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
D.这种磨炼是不可少的,只要经受住这些考验,才会变得成熟、坚强。
5.背诵积累
(1)绿树村边合,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具有“诗中有画”的风格,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有一句和此句有着类似的意境,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刈麦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表达自己同情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赤壁,也因此而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凭吊,唐朝诗人杜牧在《赤壁》一诗中用“ ,
”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6.点击名著
请仿照示例,依据《水浒传》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自己受到的启示)。
浏览完整试题
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①鲁提辖倒拔垂杨柳 ②武松醉打蒋门神 ③林冲雪夜上梁山
【 】
【我的思考】
7.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网重庆2007年7月22日电 7月中旬,重庆市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胡锦涛十分牵挂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7月21日至22日,胡锦涛到重庆市考察工作,深入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做好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暂时困难,重建美好家园,努力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胜利。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拟一则抗洪救灾的宣传标语,写在下面。
8.针对不少学生沉迷于网吧,难以自拔,甚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现状,某校八年级的学生积极开展了“告别网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
(1)请为你所在的小组确定一个主题,要能说明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2)请就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活动。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念( )无与为乐者 (2)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王大怒,使相之
C、相与步于中庭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管夷吾举于士 遂解衣攀蹑而登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展开余下试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
景物特点:
1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5.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遭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态。
(二)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都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它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②昆虫采蜜授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出)、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④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16.从所选的文段看,文段主要介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A、内部原因; B、外部因素)包括 、 两个方面。
17.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所作的科学解释。
18.与人工选择相比,自然选择在培育花卉中有哪些不足之处?
19.昆虫为什么能帮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花朵?
展开余下试题
20.第③段是按 的说明顺序介绍的。
21.文段中划波浪线这一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2.选文第①③两段都以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还运用哪种修辞方法,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23.仿照选文的写法,在下面材料前再补写一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
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专门等着一种白天躲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三)阅读《三十年的重量》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拥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②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谔谔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
上一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下一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语文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