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4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满分:12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赍发(jīfā) 迤逦(yǐlǐ) 酒馔(jiǔzuàn) 央浼(yāngměi)
B.骖騑(cānfēi) 稻稔(dàorěn) 出岫(chūxiù) 轻飏(qīngyáng)
C.泠然(língrán) 闵凶(mǐnxīong) 锱铢(zīzū) 岑寂(cénjì)
D.簪笏(zànfù) 逋慢(būmàn) 洗马(xǐmǎ) 下乘(xiàchéng)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憾,摇震得动。
B.他那种哀声叹气,那种垂头丧气,和他苍白的小脸上的眼睛,降服了我们。
C.到了十五夜晚,他们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杖烟火。
D.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我本来去了另外一所学校应聘,但是贵校校长再三相邀,我是逼上梁山,来此高就了。
B.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化险为夷,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C.和氏璧乃传世之宝,我们不由得感叹:“物华天宝,地杰人灵。”
D.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以集体利益为重,对个人利益怎可锱铢必较呢?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时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B.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和中间的房屋本身。
C.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跌。
D.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虫就是它的心智。
二、阅读鉴赏(6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下列问题。(5分)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5.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怨”字,却处处扣住了“怨”,试作分析。(2分)
6.简析本诗的艺术特色。(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7-9小题每小题3分,第10小题6分,共计15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浏览完整试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涨水
B.察邻国之政 察:视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义:道理
D.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8.下列句中关于“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请以战喻。
B.斧斤以时入山林。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梁惠王的办法不能说一无是处,但还是没有在根本问题上着力,所以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来打比喻。
B.梁惠王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才能使更多的民众来归顺他,孟子因势利导对他讲述了“王道”的政治、经济措施。
C.盂子认为,要称王称霸,首先必须得到民众的拥护,而做到这一点的起码条件是民生有保障,这就是文中所说的“生、死没有缺憾,是王道的归宿”。
D.孟子在此所规划的施政措施,概括起来是两条:一是使百姓富庶,二是要对他们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这与孔子所谓“富之”(先使民众富庶)、“教之”(然后要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观点(见《论语•子路》篇)是一脉相承的。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11-1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诗与哲理
朱自清
新诗的初期,说理是主调之一。新诗的开创人胡适之先生就提倡以诗说理,《尝试集》里说理诗似乎不少。俞平伯先生也爱在诗里说理;胡先生评他的诗,说他想兼差作哲学家。郭沫若先生歌颂大爱,歌颂“动的精神”,也带哲学的意味;不过他的强烈的情感能够将理融化在他的笔下,是他的独到处。那时似乎只有康白情先生是个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人。一般青年以诗说理的也不少,大概不出胡先生和郭先生的形式。
那时是个解放的时代。解放从思想起头,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关心人生,便阐发自我的价值;关心大自然,便阐发泛神论;关心被损害的人,便阐发人道主义。泛神论似乎只见于诗;别的两项,诗文是一致的。但是文的表现是抽象的,诗的表现似乎应该和文不一样。胡先生指出诗应该是具体的。他在《谈新诗》里举了些例子,说只是抽象的议论,是文不是诗。当时在诗里发议论的确是不少,差不多成了风气。胡先生所提倡的“具体的写法”固然指出一条好路。可是他的诗里所用具体的譬喻似乎太明白,譬喻和理分成两橛,不能打成一片;因此,缺乏暗示的力量,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那理硬找一套譬喻配上去似的。别的作者也多不免如此。
民国十四年以来,诗才专向抒情方面发展。那里面“理想的爱情”的主题,在中国诗实在是新的创造;可是对于一般读者不免生疏些。一般读者容易了解经验的爱情;理想的爱情要沉思,不耐沉思的人不免隔一层。后来诗又在感觉方面发展,以敏锐的感觉为抒情的骨子,一般读者只在常识里兜圈子,更不免有隔雾看花之憾。抗战以后的诗又回到议论和具体的譬喻,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当然,这时代诗里的议论比较精切,譬喻也比较浑融,比较二十年前进步了;不过趋势还是大体相同的。
另一方面,也有从敏锐的感觉出发,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的诗人。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哲理,比从大自然体味哲理更进一步。因为日常的境界太为人们所熟悉了,也太琐屑了,它们的意义容易被忽略过去;只有具有敏锐的手眼的诗人才能把捉得住这些。这种体味和大自然的体味并无优劣之分,但确乎是进了一步。我心里想着的是冯至先生的《十四行集》。这是冯先生去年一年中的诗,全用十四行体,就是商籁体写成。十四行是外国诗体,从前总觉得这诗体太严密,恐怕不适于中国言语。但近年读了些十四行,觉得似乎已经渐渐圆熟;这诗体还是值得尝试的。冯先生的集子里,生硬的诗行便很少;但更引起我注意的还是他诗里耐人沉思的理,和情景融成一片的理。
闻一多先生说我们的新诗好像尽是些青年,也得有一些中年才好。冯先生这一集大概可以算是中年了。
11.本文阐述了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2.理解“闻一多先生说我们的新诗好像尽是些青年,也得有一些中年才好”一句的深刻含意。
13.抗战以后的诗又回到议论和具体的譬喻,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这理由是什么?
14.作者认为诗歌与哲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他是怎样阐述的?
(四)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5—19小题。(15—18小题每题5分,19小题4分,共24分)
骆驼祥子(节选)
对于银行银号,他只知道那是出“座儿”的地方,假若巡警不阻止在那儿搁车的话,准能拉上“买卖”。至于里面作些什么事,他猜不透。不错,这里必是有很多的钱;但是为什么单到这里来鼓逗钱,他不明白;他自己反①不容易与它们发生关系,那么也就不便操心去想了……
高妈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给他出了主意:“祥子,我知道你不肯放账,为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也是个主意!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自唱,②万事不求人!能这么着,给我个知县我也不换!拉车是苦事,可是我要是男的,有把子力气,我楞拉车也不去当巡警;冬夏常青,老在街上站着,一月才挣那俩钱,没个外钱,没个自由;一留胡子还是就吹,简直的没一点起色。我是说,对了,你要是想快快买上车的话,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这不是马上就有四十来的块?你横是多少也有个积蓄,凑吧凑吧就弄辆车拉拉,干脆大局!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你真要请会的话,我来一只,决不含忽!怎样?”
展开余下试题
这真让祥子的心跳得快了些!真要凑上三四十块,再加上刘四爷手里那三十多,和自己现在有的那几块,岂不就是八十来的?虽然不够买十成新的车,八成新的总可以办到了!况且这么一来,他就可以去向刘四爷把钱要回,省得老这么搁着,不象回事儿。八成新就八成新吧,好歹的拉着,等有了富余再换。
可是,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自己等钱用么就请会,赶明儿人家也约自己来呢?起会,在这个穷年月,常有哗啦了的时候!好汉不求人;干脆,自己有命买得上车,买;③不求人!
看祥子④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直诚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
15.祥子为什么“不容易与它们发生关系”?
16.高妈说“万事不求人”,祥子也想“不求人”,两个“不求人”的内涵一样吗?
17.“没动静”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试分析“没动静”这个词组的表现力。
18.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合并,并说明理由。
19.简要分析塑造祥子形象的表现手法。
三、写作训练(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我们的心灵常常被感动、被撞击、被震撼。而引起我们心底万丈狂澜的,往往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位普通百姓的默默奉献,乃至一首歌、一幅画……
请以“震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1.B(A项中jiǔzuàn应为jiǔzhuàn;C项中zīzū应为zīzhū;D项中zànfù应为zànhù,xǐmǎ应为xiǎnmǎ。)2.D(A项中“憾”应为“撼”,“震”应为“振”;B项中“哀”应为“唉”,“眼睛”应为“眼镜”;C项中“杖”应为“仗”。)3.D(“逼上梁山”应为“盛情难却”或“却之不恭”,“化险为夷”应为“安然无恙”;“地杰人灵”与语境不合,应去掉。)4.D(A项成分残缺,“中国的建筑体系”之后加“是”;B项并列不当,应改为“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C项表意不明,“尴尬”之前应该加“避免”。)5.前两句写怨的行动,后两句写怨的原因,句句扣怨,表达怨妇对征人的深切思念。 6.以口语入诗,设置悬念,行动描写与心理描写紧密结合,细节生动,很好地表达了思妇之怨。 7.C(“凶、察、兵”分别解释为“饥荒”“了解”“武器”。)8.B(B项“以”意思为“按照”,介词,其余各项“以”意思为“拿”,介词。) 9.C(“王道的归宿”应为“王道的开端”。) 10.(1)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2)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3)猪狗吃着人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 11.新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诗说理;第二个阶段是向抒情方面发展,以歌唱“理想的爱情”为主要题材;第三个阶段是在感觉方面发展,重敏锐的感觉,具有含蓄之美。12.中年比青年更成熟,闻一多借比喻告诫诗作者不要一味抽象地议论和无病呻吟,应该从敏锐的感觉出发,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精微的哲理,让诗歌从幼稚走向成熟。 13.国难当前,诗歌自然担负着救亡图存的使命,它必然要议论,而诗歌的读者除了知识分子外,还有广大的劳苦大众,议论必然不能抽象,只能使用具体的譬喻,让救亡图存的道理深入浅出地打动人心。 14.新诗与哲理是有联系的,但是新诗里面的理是暗示出来的,不是将譬喻和理分成两橛;这种哲理要借助敏锐的感觉体味出来,而且是耐人沉思的理,和情景融成一片的理。作者回溯新诗的发展道路,采用举例比照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 15.“不容易与它们发生关系”中的“它们”指银行银号。祥子不肯放账,因为要买车(联系高妈的话“祥子,我知道你不肯放账,为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也是个主意”。),而且手头很紧(参见第四自然段“可是,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起会,在这个穷年月,常有哗啦了的时候”。),所以不容易与银行银号发生关系。(联系高妈的话和祥子的心理活动作答)。 16.高妈所说的“万事不求人”指的是人要自强,祥子所说的“不求人”则是人要自尊,此外还包含了祥子理解他人难处的意思。(联系“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自唱”和“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自己等钱用么就请会,赶明儿人家也约自己来呢?起会,在这个穷年月,常有哗啦了的时候”作答。) 17.“没动静”在文中是没反应、没说话、静思默想的意思,这个词组的表现力就在于以静衬动,向我们展示了祥子激烈澎湃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想买车而又不能的矛盾心理。(文中用两个自然段描写祥子的心理活动,启示着此题答案。) 18.(1)可以合并。原因是两段都是围绕祥子想买车的心理活动展开描写的,前一段写祥子想买车时的激动和美妙幻想,后一段写祥子欲买车而不能的复杂心理,只不过为了强调欲买不能而将两个本来可以合并的段落分开了。(此道题是一道开放题,答成不可合并也可,只要言之成理。)(2)不可以合并。一般一个自然段只主要说明一层意思,而第四段的“可是……”一句,很明显将讲述祥子另一方面的心理活动。所以分开好。 19.本文通过对祥子正面进行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高妈的话)塑造祥子的形象。通过对祥子的心理进行描写,来反映一个市井小人物想实现心愿的艰难。我们可以看出,祥子渴望“买卖”好,渴望有自己的车,他自强,但同时又自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人,他的心理活动同时还流露出一丝无奈;通过描写高妈的语言,揭示了祥子自强、渴望自由、“直诚”的性格特点。(分析表现手法不仅要指出表现手法是什么,还要分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或妙处,此题应联系全文作答。) 20.略。 (121.207.210.195)
上一篇: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下一篇:
苏教实验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新课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