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35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5]
苏教实验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苏教实验版高二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检测与强化训练
(满分:12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萌蘖(niè) 墙垣(huán) 凤阙(què) 江渚(zhǔ)
    B.醴酪(lǐ) 浣女(huàn) 谂知(rěn) 疱疹(bào)
    C.濒临(pīn) 慵懒(yōng) 虫豸(zhì) 喋血(dié)
    D.旌旆(pèi) 玉箸(zhù) 纤尘(xiān) 砧声(zhē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真正的雅并不拒绝至少不对大众、一般、快餐、时尚、传媒、蓝领痛心疾首。
    B.苏洵的《六国论》开宗明义提出观点,然后一层一层地阐述论证,很有说服力。
    C.可以肯定地说,达•芬奇的绘画艺术是世界美术史上不容置喙的重要组成部分。
    D.许多进步作家或是歌唱生命,或是悲天悯人,或是讴歌善良,或是诅咒黑暗。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只有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保证可持续发展,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纵使宇宙消灭了他,他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
    C.各级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灾区,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满腔热情帮助震区人民排忧解难,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D.如今纸书出版的程序不利于新人脱颖而出,导致许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写作获取一定收入和社会承认,进而敲开出版社的大门,这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虽说兵多将广,                想取胜怕也难。
    A.但摆布不周密,即或对手再弱,由于纪律松弛,
    B.但摆布不周密,不能严明纪律,对手即或再弱,
    C.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即或对手再弱,
    D.即使对手再弱,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
    5.把下面一段话补写完整。(6分)
    同学们,当你打开《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时,你就迈入了古典诗歌的殿堂,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在古典诗歌的陪伴下,我们将一起走过春夏秋冬:
    春天,贺知章陪你看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杨万里陪你看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浏览完整试题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吕氏春秋•察传》)
【注释】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正夔一足,信乎     信:相信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进:进用
    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节:关键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打水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闻而审,则为福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有闻而传之者曰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8.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3分)
①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③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⑤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⑥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辛弃疾
莫折荼縻,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注释】“栖栖”(xīxī),忙碌,不安定的样子。
10.从物候上看,本词写于什么时节?词中哪句话可以印证?(3分)
11.上阕以“少日”与“而今”相对照,有何用意?(2分)
12.下阕写蜂蝶“栖栖”,作用是什么?(3分)
三、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3.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柳丝长玉骢难系,              ,              ,车儿快快的随。(王实甫《长亭送别》)
    ③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四、现代文阅读(20分)
三千公里远的一场情奔
张晓风
湖极小,但是它自己并不知道。由于云来雾往,取名梦幻,关于这一点,它自己也一并不知。
云经过,失足坠入,浅浅的水位已足够溢为盈盈眼波。阳光经过,失足坠入,暖暖的火种也刚好点燃顾盼的神采。月色经过,山风经过,唯候鸟经过,徘徊伫足之余,竟在河中留下三千公里外的孢囊,这是后话。
有人说日据时代旧名鸭池的就是它,有人说不然。有当地居民说小时候在此看到满池野鸭。有人说今天虽不见水鸟,但仍拾到鸟羽,可见千万年来追逐阳光的候鸟仍然深深眷爱这条南巡的旧时路。有人在附近的其他池子里发现五十只雁鸭,劫余重逢,真是惊喜莫名。这被相思林和坡草密密护持钟爱的一盏清凉,却也是使许多学者和专家讶异困惑而不甚了然的小小谜团。我喜欢在众说纷纭之际在小湖边守着自己那份置身事外的闲定。
湖上遍生针兰,一一直立,池面因而好看得犹如翠绫制成的针插。但湖中的惊人情节却在水韭,水韭是水生蕨类,整场回肠荡气的生生死死全在湖面下悄然无息地进行。
有学者认为它来自中国东北,由于做了候鸟免费的搭乘客,一路旅行三千公里,托生到这遥远的他乡。想它不费一文,不功一趾,却乘上丰美充实的冬羽,在属于鸟类的旅游季出发,一路上穿虹贯日,又哪知冥冥中注定要落在此山此湖,成为水韭世界里立足点最南的一族。如果说流浪,谁也没本事把流浪故事编织得如此潇洒华丽。如果说情奔,谁也没有机会远走得如此彻底。但这善于流浪和冲激的生命却也同样善于扎根收敛。植物系的教授钻井四公尺,湖底的淤泥里仍有水韭的遗迹。湖底显然另有一层属于水韭的“古代文明”,推算起来,这一族的迁移也有若干万年了。水韭被写成了硕士论文,然后又被写成博士论文——然而却没有人知道,在哪一年秋天,在哪一只泛彩的羽翼中夹带了那偷渡的情奔少年,从此落地繁殖,迁都立国。


展开余下试题使我像遭人念了“定身符咒”一般站在高坡上俯视这小湖而不能移足的是什么呢?
整个故事在哪一点上使我噤默不能作声呢?这水韭如此曲折柔细像市场上一根不必花钱买的小葱,却仍像某些生命一样,亦有其极柔弱极美丽而极不堪探索碰触的心情。如此大浪荡和大守成,岂不也是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境界?以芥子之微远行三千公里,在方寸之地托身十万余年,这里面有什么我说不清却能感知的秘密。
水韭且又有“旱眠”,旱季里池水一枯见底,但在晒干的老株下,沼泽微润,孢子便在其中蓄势待发,雨季一至,立刻伸头舒臂,为自己取得“翠绿权”。
诗人或者可以用优雅的缓调吟哦出“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句子,但实质的生命却有其奔莽激烈近乎痛楚的动作。一夜山雨后,小小的湖泊承受满溢的祝福。行人过处,只见湖面轻烟绾梦,却哪里知道成千上万的生命在作至精至猛的生死之搏?只有一个雨季可供演出,只有一个雨季可恣疯狂,在死亡尚未降临之际,在一切尚未来不及之前,满池水韭怒生如沸水初扬——然而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类所见的一向只是澄明安静浑无一事的湖面。这世界被造得太奢华繁复,我们在惊奇自己的一生都力不从心之余,谁又真有精力去探悉别种生命的生死存亡呢?谁能相信小小湖底竟也是生命神迹显灵显圣的道场呢?
梭罗一度拥有瓦尔登湖,宋儒依傍了鹅湖,而我想要这样鲜澄的梦幻湖,可以吗?我打算派出一部分的自己屯守在此,守住湖上的寒烟,守住寒烟下水韭的生生世世,且守住那烟织雾纺之余被一起混纺在湖景里的自己。
14.题目中“三千公里远”起点和终点各是哪里?“情奔”具体指什么?(5分)
15.开头说“它自己并不知道”“它自己也一并不知”,用意是什么?(3分)
16.第7段中画线的“大浪荡”和“大守成”分别有何含义?“我说不清却能感知的秘密”指的是什么?(6分)
17.本文的语言极有文学造诣,请从选词造句和运用修辞手法两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6分)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现今社会“围城”无处不在,而“突围”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你的周围有人在“城”中进进出出,或许你也有身陷“围城”的困扰,你对“突围”又有什么感悟和体会?
    请以“突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D(A垣yuán,B疱pào,C濒bīn。) 2.C(“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说话,用在这里不准确,改用“毋庸置疑”。) 3.A(少动词,“只有”后加上动词“坚持”或“走”。) 4.C 5.示例:杜牧陪你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陪你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A(“信”,真实。) 7.D(“之”均指代事,可释为“这,这事”。A“则”,那么/却;B“于”,从/对。C“而”,表承接/表转折。) 8.B(本文阐述的主旨是“察传言”,①③⑥符合这一主旨。②是过渡句,④是小结两个反面事例,⑤是概括圣人的做法。) 9.(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2)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脚”(一条腿)。(3)有读史书的人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10.春末夏初 荼縻春末夏初开花,鹈 即杜鹃,初夏开始鸣叫,“榆荚阵”“老冉冉兮花共柳”均可证明时已暮春,“也不因春去有闲愁”“时节换,繁华歇”两句可以印证。(答出两种物候一处印证即可) 11.以少日醉梦与今日的醒眼对比。写对春色的热爱并未消减,只是多了几分清醒,含蓄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心。 12.写蜂蝶“栖栖”既是写实,又与上阕“醒眼看风月”呼应,暗示人虽老而不肯安闲,对国事失望与希望并存,含蓄地表明自己仍将尽力尽忠国家。 13.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②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 ③鹏之背 其翼若垂天之云 14.起点是中国东北,终点是台湾梦幻湖。 “情奔”指水韭的孢囊被候鸟从大陆带到台湾并顽强地生存下来。 15.反衬水韭的多情及作者的深情。 16.“大浪荡”指水韭跨越三千公里的“情奔”,“大守成”指水韭十万多年来顽强的繁衍生息。“我说不清却能感知的神秘”说的是一种真挚执著的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故乡故土的思恋,对团聚的苦苦的等待。 17.“溢为盈盈眼波”“点燃顾盼的神采”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湖的美。“可供演出”“可恣疯狂”准确精当。“生命神迹”饱含赞颂之情,“混纺”一词移用得特别精彩,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匠心独具。 对偶:“云经过,失足坠入,浅浅的水位已足够溢为盈盈眼波。阳光经过,失足坠入,暖暖的火种也刚好点燃顾盼的神采”,写出梦幻湖的美。“以芥子之微远行三千公里,在方寸之地托身十万余年”,鲜明的对比,使人震撼,又是对偶,文采斐然。夸张:“穿虹贯日”,突出水韭的壮举。比喻:“偷渡的情奔少年”生动形象。反问:“谁又真有精力去探悉别种生命的生死存亡呢?谁能相信小小湖底竟也是生命神迹显灵显圣的道场呢?”加重了强调的语气。(修辞方面能答出两种即可) 18.“围城”是一个比喻,它所指代的内容非常广泛。“突围”的意义有:对陈旧僵化意识的剔除,只有这样创新意识才有生存的土壤;对人生繁冗的束缚的挣脱,只有这样人生才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更加自信;“突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开始,只有这样“我”才能变得坚强自信;“突围”是自我精神上的奋起,只有这样“我”的生活才能变得更有价值…… 评分标准参照200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 (121.207.210.195)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实验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