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53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3]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2008.10]
班级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姓名 分数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枯涸( ) liáo( )亮 zhù( )蓄 chéng( )清 栖息( )
肥shuò( ) 清liè( ) yùn niàng( ) 山岛竦zhì( )
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1)朗润: (2)花枝招展:
(3)响晴: (4)德高望重:
3、运用叠字、叠词,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请模仿下面的例子填空。(2分)
例:偷偷地钻出来 轻悄悄 舒活舒活筋骨 滚滚流水
吃一顿 慢 房间 绿草
4、填空题。(10分,除特别指出外,每空0.5分)
(1)现代诗人、评论家 所写的诗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诗中以拟人化的写法,写到:“秋天 在农家里”、“秋天 在渔船上”、“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2)《观沧海》作者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
, 。
(3)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的文体是 ,作者 , 朝著名的 。其中,各具色彩的九种景物 (2分)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而文末的“ ”三个字是主旨所在,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
5、一般来说,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觉度来进行。试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觉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4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
(3)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 )
(4)震落了清晨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2题。(20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春天像 ,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5)春天像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春天像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春》是一篇写春的精美 (体裁),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 。(2分)
7、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3分)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 、
、 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3分)
8、“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1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1分)
答:
9、第(2)段的画线句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因为
10、请说明“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的逼你的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1、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1)-(3)段加上一个小标题:(3分)
(1) (2) (3)
12、以上语段最后三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赞美了春天,请你模仿这种句式,也写一句话,抓住特征赞美春天。(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8题。(15分)
春之怀古
(1)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2)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jì ,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3)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huàn 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ju 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4)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yì 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5)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6)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3、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填空。(4分)
14、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A.攻陷: B.丈量:
15、文中画线句采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
的美丽图景。(3分)
16、请写出第(2)段的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7、第(3)段把春天比做“旌旗鲜明的王师”,这与文中的哪个词语相互应?从中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2分)
答:
18、文章为什么不用“春天”为题,而加上“怀古”二字?请用简洁的话回答。(2分)
答:
【三】阅读语段,完成19---24题。(10分)
提 醒
于秀丽
(1)夜黑如墨。
(2)没有一丝光亮照给我哪怕是一条崎岖的路。
(3)我孤独的心单调地跳着。自怨自艾命运不济,抱膝而坐任凭泪水潸然。
(4)一个木棍的敲地声音靠近我,木棍后引着一位佝偻着脊背的盲人。
(5)“前面可能没有路!”
(6)我的提醒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虚弱。
(7)“往前走走就知道了!”
(8)盲人没有停下,越过我而去了。木棍敲地的声音一点点弱下去,直至消失。
(9)那工作者的声音却在我的脑子里越来越响。
(10)“往前走走就知道了!”
(11)我想提醒别人,反而被提醒了。
(12)从此,我的面前不论摆着什么困境,我都这样做了。而且送给别人的提醒也成了“往 前走走就知道了
19、给加点字注音。(2分)
(1)自怨自艾 ( ) (2)抱膝 ( ) (3)佝偻 ( )( )
20、结合语境,谈谈你对首段“夜黑如墨”的理解。(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1、联系上下文,第(2)段“没有一丝光亮给我哪怕是一条崎岖的路一句中的“光亮”
可理解为: (1分)
22、请谈谈“木棍后引着一位佝偻着脊背的盲人”中的“引”字的表达效果。(1分)
答:
&
上一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上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