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2009级周练试卷六语文试题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2009级周练(六)
语 文 试 题
命题:余永祥  张学东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5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A.上巳(sì)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bá)除衅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亦有春游踏青的习俗。
B.他用敏感的诗人之心,炽(zhì)热的歌者之声,深情冷眼,看着这人世的缥缈与追求的无助。他的歌声背后,是对永恒宁静的追求,对迷失的心灵故土的皈(guī)依。
C.曹玺、曹寅、曹额、曹顺任织造,品级并不高。雍正十年五月上谕(yù)内阁曾严厉斥责:“织造本非大员,而在外体统任意僭(jiàn)越……妄诞已极……”
D.传说唐人街里真的有黑社会,真的有暗地里伤天害理的邪恶勾(gōu)当,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真实的曼谷唐人街和我们生活的巷(hàng)里弄堂没什么不同。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灵振撼。一心为民的,人民感动;鞠躬尽瘁的,感动人民;兴邦旺国的,彪炳千秋。
B.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C.站在广场一隅,我仿佛置身于祥和安静之地;阳光灿烂,经幡飞舞,身旁好似不时传来阵阵清晰而混沌的远古呼唤,令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篇。
D.闻过饰非的人,极易在改革的道路上趑趄不前;闻过则喜的人,即使食不果腹、踽踽独行于荆棘遍布的征途,他也安之若素、一往无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国际油价近日连破新高,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_________。
②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视剧《亮剑》播出前并未__________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③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____________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__________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捉摸   大肆   不仅/也            B.琢磨   大事   既/更
C.琢磨   大肆   不仅/也            D.捉摸   大事   既/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庙堂”和“江湖”这一对概念,既共同包罗天下,又处于相对立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天下观,在不同的层次上包涵有丰富的文化内蕴。
B.简捷体现更多的是美,而这种美不是唐朝美人那种臃肿肥胖的美,是那种以简单的线条所勾勒出来的现代美。
C.白墙灰瓦的民居高低参差,映在清水塘中,地上的真而梦幻,水里的梦幻而真。
D.我想,痛之为痛,不是在于痛本身,更多的是源于痛者的孤独。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B.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C.张厂长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浏览完整试题D.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B.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点燃了奥运圣火,她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递给了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
C.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D.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闭目塞听、黑白颠倒,终成今日之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组织上与他谈话以后,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歧路上越滑越远。
   B.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地都重视了生态保护,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已成为时尚。
   C.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人们重足而立、侧目而视,心态扭曲,敢怒而不敢言。
   D.这个盗窃团伙的头子无论怎样恪守真金不怕火炼的信条,也还是交待出了犯罪事实。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指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9.填在下列横线处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放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2005年01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0.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展开余下试题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11.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这一事件使作者感到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1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每小题3分)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势必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已亭亭如盖矣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苟全性命于乱世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述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官,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免除。
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行为正义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第II卷(共105分)
四、(25分)
16.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两首词分别表现了梅花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2)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阿房宫赋》)
(3)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雁 南 飞
胡 同
(1)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地衔泥垒巢,我突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2)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过客,古称“宾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好像从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从北到南,追赶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给自己的。大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友却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展开余下试题(3)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他们抬起头来问老师,大雁到哪里去了?老师抬头,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说,大雁已经成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写在《诗经》里,“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写在《礼记》里,“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写在唐诗里,“朔鸿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写在宋词里,“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写在崔莺莺长亭送别的元曲里,“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写在宋江征方腊的明清小说中,“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天山衔芦渡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梁,初春方回。” 
(4)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解释大雁消失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根本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作文课上,他们描写秋天,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遍地都是金黄的小麦,我说这是一个低级错误,但更低级的失误却在于我:他们面面相觑,竟然不知道错在何处。在都市生活中,谁还能像春天池塘里的鸭子一样敏感于江水的冷暖,敏感于季节的变化,空调可以模糊夏与秋的界限,超市的贷柜上永远摆放着四季的瓜果,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标记春与夏的变换,在一个被以文明的名义遮盖的封闭的笼子里,我们怎舍得这一处自我陶醉的世界。 
(5)也许人们早已经不再关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会神于电子时代极度的物欲的张扬。当我们把电视当成主要的娱乐的时候,星晨就从夜晚的视野消失了;当人们把电脑当着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草木虫鱼就变异成电子游戏里打打杀杀的怪兽;当乡村不再有青山绿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别的时候,我们猛然间发现已经搞错了自己在这个星球上身份是过客还是主宰。 
(6)天高气爽,白云悠悠,黄叶飘飘。一行大雁从蓝蓝的天空掠过,撒下串串清脆的叫声。 
(7)这记忆中的景象多美啊!我们还能再看到吗?我们的孩子能看到吗? 
19.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大雁,一、二段中却写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第二段中,为什么说“雁是一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三段引用《诗经》、《礼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里的句子,有何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南充高中高2009级周练(六)
语 文 答 卷
第II卷(共105分)
四、(25分)
16.(10分)
(1)(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
(1)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2)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阿房宫赋》)
(3)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五、(20分)
19.(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