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9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5]
2008-2009-1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天津益中2008-2009-1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根茎jìng   弭谤mǐ   岌岌可危jí    载歌载舞zǎi
B.奢靡mí    混沌hún   罪行累累lěi   差强人意chā
C.压轴zhóu   滑稽jì    孜孜求学zī   敷衍塞责sāi
D.内疚jiù     裨益bì    济济一堂jǐ   涸辙之鲋hé
2.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造诣    矜持    开诚布公    渡过难关
B.殒落    暴燥    义愤填赝    游目骋怀
C.真缔    肄业    责无旁代    揠苗助长
D.斑驳    祟高    兴高采烈    有恃无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
②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一个决策失当,其后果可能使整个企业倾家荡产,这不是        。
③这几天我        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退化    耸人听闻    常常        B.蜕化    骇人听闻    常常
C.蜕化    耸人听闻    往往        D.退化    骇人听闻    往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定不移的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高三阶段,学习成绩提高得快慢,全在于认真听讲,科学的安排作息时间。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记得当我认识他的时候,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5.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风来花底鸟语香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鸟抛软语丸丸落
——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和柳宗元、曾巩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人物。
B. 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C.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浏览完整试题D.《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主要运用风、雅、颂的表现手法。
7.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B. “心远地自偏”一句,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C. “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
D.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含义,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忘记了该说些什么,于是只好沉默无语喝酒。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又申之以揽茝(再三)      躬自悼矣(自身)
知不可乎骤得(屡次)      或因寄所托(依,随着)
B. 固时俗之工巧兮(工整)    相与枕藉乎舟中(垫着)
   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向之所欣(面对)
C. 盖其又深(表假设)        虽世殊事异(即使)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夫夷以近(平坦)
D. 幸可广问讯(希望)        终期于尽(约定)
   列坐其次(旁边)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险以远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 而人之所罕至焉      驰椒丘且焉止息    然力足以至焉
C. 夫人之相与          凌万顷之茫然      高余冠之岌岌兮
D. 而其见愈奇          距其院东五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下列选项中均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不能喻之于怀
B.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渐车帷裳
C.芳菲菲其弥章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悟言一室之内              岁亦莫止
11.下列对加点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⑴侣鱼虾而友麋鹿    ⑵寄蜉蝣于天地    ⑶火尚足以明也
⑷常在于险远    ⑸少长咸集    ⑹所以游目骋怀
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⑻顺流而东也    ⑼有泉侧出
⑽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⑾火且尽   ⑿则其至又加少矣
A. ⑴⑺∕⑵⑼∕⑶⑾∕⑷⑸∕⑹∕⑻⑽∕⑿
B. ⑴⑺∕⑵⑻⑼∕⑶⑾∕⑷⑸∕⑹∕⑽⑿
C. ⑴⑹∕⑵⑻⑼∕⑶⑾∕⑷⑸⑺∕⑽⑿
D. ⑴∕⑹⑺∕⑵⑼∕⑶⑷⑾∕⑸∕⑻⑽⑿
12.对下列句式特点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⑴仰观宇宙之大      ⑵而又何羡乎      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⑸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⑹客有吹洞箫者      ⑺不吾知其亦已兮      ⑻当其欣于所遇
A. ⑴∕⑵⑺∕⑶⑻∕⑷∕⑸⑹
B. ⑴∕⑵∕⑶⑺∕⑷⑻∕⑸⑹
C. ⑴⑹∕⑵⑺∕⑶∕⑷⑻∕⑸
D. ⑴⑸∕⑵∕⑶⑻∕⑷⑹∕⑺
二.课外文言文(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弈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 ,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
   1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纲纪皆难之           难:灾难
   B.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或:有的人
   C.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D.终日敛膝危坐           危:端正
   1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悉投之于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徙家庐江之寻阳          及其所之既倦
 D.君子当正其衣冠         余亦悔其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1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所以百姓勤于农耕养殖,家给人足。
     B.陶侃做事细微缜密,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C.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仍能励志不辍。
     D.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第Ⅱ卷(共7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三、文言翻译及默写(共15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侃每饮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7.默写(6分)
(1)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赤壁赋》中描写箫声悲凉凄婉的语句是         ,         ,           ,         ,        
           。                 ,                   。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5)             ,悠悠我心。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贝壳未碎
余秋雨
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的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
     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够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脚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
     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的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
     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迹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的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静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
     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又巨大的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我连忙拉住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
     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黯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入了一个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白,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大厅有二楼,是长长的回廊,那里倒是泛出一些光来,使我还能在大厅古柱间辨别物象、轻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灯光,越近越亮,也开始有人,终于走进了一间有现代设施的厅室,看那文字标牌,原来是到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公共图书馆。伸头一望,有不少学生在书库翻阅,至此我才明白过来,刚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贝壳屋,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门廊。
     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实在太排场了。


展开余下试题     哥伦布当年一定会来到这里。萨拉曼卡大学不大,贝壳屋当时新建,他没有不来的道理。这个航海迷一见满墙的贝壳一定笑逐颜开了吧?
     五百多年来贝壳未碎、古柱未倒本是一个奇迹,更大的奇迹是五百多年后它们仍不以自身的资格让人供奉,只是默默的支撑在一起做了大学图书馆的门廊,就像一代元勋已经发皓然还乐呵呵的为孩子们看家护院。
     我猜想大学当局作这番设计是要让所有的青年学生每天走一走这门廊,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象征。今天图书馆里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墙上贝壳的年岁,而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因此,灯光明亮的现代书库只是白沫一闪,人类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无灯的恐怖,老墙上对水的渴念。等着吧,当今天自以为是的学者们全部退出历史,这满墙的贝壳仍不会破碎。
     欧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纸页间。
18.作者说,欧洲小城的“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请简要回答:①“亮点”指的是什么?②“被省略的文章”比喻什么?(4分)
   ①                                                                                   
②                                                                                   
19.就城市规模而言,萨拉曼卡确实“小不堪言”,为什么又说它“又大而无边”呢?(3分)
                                                                                      
20.萨拉曼卡城“贝壳屋”满墙雕饰的贝壳,在当初和在现今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依据文意说说这“贝壳”的象征意义。(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