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5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2008.11
(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风靡/所向披靡    抢购/呼天抢地    鲜见/鲜廉寡耻
B 发难/难兄难弟    曲折/曲意逢迎    记载/载歌载舞
C 惊骇/言简意赅    裨益/稗官野史    渎职/将功赎罪
D 剽悍/膘肥体壮    悭吝/铿锵玫瑰    馈赠/振聋发聩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苍桑   斑斓   陈词烂调    通货膨胀
B 肄业   振撼   鬼鬼崇崇    病入膏肓
C 慈祥   寒喧   脍炙人口    穿流不息
D 烦躁   赝品   为虎作伥    殚精竭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陕西警方已经以刑事侦查的手段介入了久拖不决的“周老虎”真假案,华南虎照真假之谜有望在近期水落石出。
B 中国古典山水诗平淡而隽永,读者透过优雅的意象想像其中的画面和情景,就能领悟意境的含英咀华和美妙深远。
C 文明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也是文明的,在别人危急之时,纵然不相识也应该落井下石,主动地伸出援手帮助一把。
D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驾驶私家车出行,然而在堵车时,一队队的车辆熙熙攘攘,只能原地静静等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本:推究
B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恨:痛恨
C 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嫌:疑忌,猜忌
D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苏轼《方山子传》)           稍:逐渐,渐渐
5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③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6 下列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采用有限视角叙事,给人一种亲历感,借助侦察兵“我”的眼睛,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表现了老人在战争中失去家园的孤苦伤痛。
B 《牲畜林》运用“延迟”手法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小动物们一次次出场吸引德国兵的注意,朱阿每次将要开枪时都会有人出来阻止,这消解了情节上的沉重,而显得“轻逸”。
C 《看不见的珍藏》塑造了一个为了生计不得不忍痛割爱亲手卖掉珍藏的老收藏家形象,他的不幸正反映了现实世界的严酷,因此,这是“德国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插曲”。


浏览完整试题D 《鉴赏家》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化小说”,其特征表现为故事情节的平淡,人物刻画的写意,语言的准确、平易而雅致,犹如一幅淳朴的风俗人情画,表现一种平淡而深远的“美”。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瞻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②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坦。②蹇(qiān)裳:提起衣服。③洒然:惊异的样子。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 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
C 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验证,证明
D 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姑:姑且,暂且
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其皆出于此乎
B 而姑寓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 不足以席宾客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D 相携徜徉而上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写苏轼过着谪居生活,但并未消极遁世,而是杖策载酒,渡江游览武昌诸山的情景,为下文重建九曲亭作铺垫。
B 苏轼面对废弃的九曲亭“睥睨终日”,表现出对九曲亭败落的痛惜,以及难以重建的无奈。作者还用了很多的笔墨写主客共同修亭时的情形。C 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也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表现了苏轼的旷达和洒脱。
D 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旷达洒脱的思想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胸怀。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3分)
(2)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3分)
(3)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3分)
三、 古诗鉴赏(8分)
1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①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②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 名句填空(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五、 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小说《大师的由来》,回答13~16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展开余下试题“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把体现、冲动、抽象画等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高司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那么娇嗔的一笑:“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满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之后,她失望的,婉转的,娇媚的,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大家郑重其事的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敝人我?”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地位,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才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法国上校军衔的标志),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绶。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换了别人,大可借此发迹呢!”
“但是,何妨一试。”
“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高司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香气袭人,跟着她新进的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预许着柔媚圆满的幸福。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下,可打响了。这些作品,我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画……行不行?”
杜什象迷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画室里人慢慢走空。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的,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还有你那位波兰美女?那三个俊俏的少女连连说:‘崭新的!崭新的!’啊,杜什,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笑得呃呃连声,突然喝道:“蠢货!”
结尾一:
“蠢货?”小说家莫名其妙,“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够了!”画家没等他说完,一手将烟斗砸在了地上,“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什么‘意识分解’, 什么‘江流水涌’,全是屁话!”
“你才是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这不正是你所追求的吗?功成名就,买主上门,从今后你什么也不缺啦,这不都是我的功劳吗?靠你的‘苦功’‘真诚’,你一辈子也别想!”
“可是,我还是原来的我么?”画家颓然倒在了椅子上。
结尾二: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的,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3 作者为什么给小说题为“大师的由来”?小说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4分)
14 画家杜什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反差强烈。结合全文,说说画家转变的原因有哪些?(4分)
15 除了主人公画家杜什,小说中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小说家葛雷兹和波兰美女高司涅夫斯卡夫人。小说家和波兰美女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6分)
16 比较小说的两个结尾,哪一个更好?结合你对整篇小说的认识,说出你的理由。(6分)
六、 现代文阅读选做题:在下列甲乙两篇文本中任选一篇完成。(18分)
(甲)论说类文本
观念中的历史与历史的真实
①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在对阿房宫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工作后提出:阿房宫没有被火烧,而且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这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②两千多年来,阿房宫已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特殊载体,即阿房宫被后人视为既是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大兴土木、奢华无度、涂炭百姓的历史佐证。因此,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被后代文人描写得越来越夸张,而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淫威暴虐的狰狞面目也越来越突出。
③早在西汉前期,著名政治家贾山的《至言》就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他笔下的秦始皇就“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其后司马迁在其《史记》中记述了阿房宫的胜景。汉唐时代的文人,对秦宫室和阿房宫进行了更具想象力的描述。《三辅黄图》进一步将秦都咸阳的离宫别馆统统记在阿房宫名下,言“始皇广宫室,恢宏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络樊川以为池”。正是基于这些“历史记载”,杜牧创造了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他笔下的阿房宫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最后被“楚人一炬”,变成“可怜焦土”!正是根据这些,在历代史家的著述乃至今天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在大中学校历史教材中,都一言以蔽之曰:秦阿房宫为项羽纵火彻底烧毁。
④因而当考古学家揭开阿房宫遗址的神秘面纱后,发现被誉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代表性杰作的阿房宫,竟然是“半拉子”工程,这自然使人们感到不知所从。
⑤其实关于阿房宫的历史资料,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多处明确交待,如其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甚至在秦帝国覆灭前夕,阿房宫工程仍在进行。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问题,《史记》里也有明确记载: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司马迁的“咸阳”概念,不包括阿房宫所在的“渭南”地区。因此《史记》云:“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展开余下试题⑥既然历史文献关于阿房宫问题有着明确的记载,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还是认为阿房宫被项羽烧毁了?我想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政繁利,导致了强大秦帝国的迅速灭亡,这早已成为历史的定论。秦始皇大兴土木项目很多,阿房宫是其中之一,阿房宫建筑越恢宏,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越深重,使社会的矛盾越激化,留给后人的历史教训就越深刻。历史学家对秦帝国、秦始皇的历史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上,不能因为结论的正确而忽视历史资料自身的科学性;更不能为了强化结论的说服力,而使用“放大”甚或“夸大”的历史资料。文学与史学不同,尽管阿房宫没有被火烧,也没有建成,但是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仍然是一篇光照寰宇的文学名著;但是作为历史科学作品,关于项羽焚毁阿房宫的说法则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并及时吸收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纠正各种不全面、不准确的东西,还历史以原貌。
17 下列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考古发现,阿房宫被项羽焚烧毁缺乏史料依据。
B 两千多年来,阿房宫承载了双重历史概念,既代表了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又是秦始皇奢华无度、涂炭百姓的历史见证。
C 阿房宫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工程,这一问题在《史记》中有明确的交待:“阿房宫未成。”而后世文人从创作角度出发故意忽视了这一点。
D 阿房宫是秦始皇大兴土木的项目之一,它建筑恢宏,“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从而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痛苦。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早在西汉前期,贾山就写阿房宫“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言阿房宫之恢宏壮丽,是想借秦为喻,言治乱之道。
B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项羽“遂属咸阳,烧其宫室”,但阿房宫所在的“渭南”地区却并不在这个被“屠”“烧”的“咸阳”之内。
C 在历代史家的著述中乃至今天的《中国通史简编》《辞海》等学术著作和工具书中,称阿房宫为项羽纵火彻底烧毁,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大量记载。
D 虽经考古发现表明,阿房宫最终也未建完,但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被“楚人一炬”变成“可怜焦土”,更多的是出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19 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阿房宫被项羽烧毁了?请根据全文分条概述。(6分)
20 如何理解文题中关于“历史的真实”这一问题?请结合文章分条概述。(6分)
(乙)实用类文本
辛安亭先生
    高尔泰
①先生出生在山西吕梁山区,自幼瘦小羸弱,无力劳务。读完贫民高小,负笈步行四天,到太原报考晋山学校。考生千人,他考得第二名。毕业那年,他是全省惟一考上北京大学的一个。读的是历史系,想的却是办教育。童年时代荒寒山村里的自学经历,刻骨铭心。他立志要把自己学到的一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贫家的孩子。
②沉默寡言,谦和木讷。不抽烟、不喝酒、不娱乐、不体育。一本接一本读书。读的最多的,还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
③学不会说假话,也是天性。搞人民公社时,他说,这个办法恐怕不成。反右时,他说,这种事情咋能定额?毛选上白纸黑字: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转变学生的思想,他说,还是说传授知识经验,提高全民族素质好些……终于被调离北京。一回到兰州,他就着手创办教育学院。三年间从既无校舍又无资金,办到初具规模,“文革” 就来了。说过的话,都成了罪行。被打倒在地,又踏上许多脚。年轻时都干不了的重活,这时不得不干。熬过来,真不容易。
④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一九七八年,在兰州。先生已年逾古稀,极瘦小,极清癯。蓝布衫,黑布鞋,平头。印象最深的,是他那清澈的目光。那时的人们,大都目光混浊,像遮着一层幕布,或者包着一层油。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能保持那样清澈明净的目光,真是奇迹。
⑤他早已与世无争,日日闭门读书。家里几个大房间,除了门窗全是书,从地板到天花板没空隙。看着文弱瘦小、埋在深深的沙发里专心读书的他,很难想像,他曾为革命出生入死。所著六十多本书都是教育学著作和普及读物。他涉猎范围是如此渊博,经史子集,他如数家珍。读先生的作品,才发现深入以后的浅出,硬是和一般的浅不同。深入易,浅出难。能浅出,才是真深入。这不仅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襟怀。
⑥兰大的许多文科教师,常常负笈登门。有学生知道而他不知道的问题,他就竭诚求教,问到完全明白为止。有些东西,不是有关专家,完全不用知道,比如汉魏间蛊道巫术的异同,纳西族七星披肩的由来等等,他都兴趣盎然。我问他知道了干嘛,他说只是想知道。这使我想起孔子的“学而”。不是上进的愿望,而是这种自为目的求知欲,使他杂学旁收,成为通人,而又淡泊于人事,不求名利。校园里的派系斗争流言蜚语,一概都进不了他家的门:他不爱听。这也是天性,而不是嵇康式的世故。
⑦他要是世故,我就进不了兰大。“文革”后期我在五七干校劳动,哲学系系主任韩学本想调我到兰大教书。因为我有“极右分子”劳动教养的案底,阻力很大。辛老本不管事,但这件事他却管了。参加校务会议,发言支持老韩,甚至还跟管事的人顶嘴。他还亲自到省委的“归口办公室”去催办这事。那天学校没车,他竟步行而去。老弱瘦小平时很少出门的他,在大街小巷来回走了一个多小时。
⑧他每天读书写作,都有定时。散步时,偶尔也到我屋里转一下,站着翻翻书,从不久留。我住三楼,他上下不吃力,看来身体还好。想不到四年以后,一九九八年,我在成都,就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写了挽联寄去:
沧桑易度归来何处寻旧师
经史难忘花去料应著新书
⑨其实,对辛老的尊敬、感激和深深的思念,都在这两联之外。
17 下列有关辛安亭先生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分)()
A 辛安亭先生为教育贡献了一生,即使在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