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96  
标签:苏教版 高三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6]
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09.1.1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载体∕千载难逢  中肯∕中饱私囊  透辟∕开天辟地
B.敕令∕十恶不赦  佝偻∕衣衫褴褛  泾渭∕不胫而走 
C.狙击∕神情沮丧  挟制∕狭路相逢  匮乏∕振聋发聩
D.挑拨∕挑肥拣瘦  适当∕安步当车  披靡∕靡靡之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第一次在美国后院出现的俄罗斯军舰,是对北约派遣舰队进入黑海和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次反击。
B.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C.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D.种种迹象表明,持观望态度的购房者没有像以往那样坚持几日就放弃,政策的放宽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了信心。
 3.我国拟于2009年1月1日实行燃油税费改革。阅读下列“燃油税费改革前后部分轿车开支对照表”,概括说明燃油税费改革前后轿车开支变化的情况。(5分)
                  
项目 车型及发动机排量 吉利1.0升 大众1.4升 标致2.0升 丰田3.0升
每2万公里油耗 1100升 1400升 2200升 3200升



照 改革前 养路费/年  1320元 1320元 1320元 1320元
汽油费  7007元 8918元 14014元 20384元
改革后 养路费    0元   0元   0元   0元
  汽油费  7887元  10038元 15774元  22944元
答:                                 ▲                                 
 4.在下面段落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4分)
     作为奥运乒乓球赛主场馆的北大体育馆,别具特色。从空中俯瞰,两条旋转的“屋脊”从球馆顶部的两个角向中间延伸,并且相汇于顶部中央突出的透明球体,而这个球体就好象一个不断旋转的乒乓球,这就是北大体育馆特有的“中国脊”。
     为什么将这样的造型取名为“中国脊”呢?因为这个脊梁含有民族的、  ▲   、体育的和   ▲   四层寓意:那些敢于抗争的仁人志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    ;此外,屋脊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象征。


浏览完整试题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摄山栖霞寺记[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①,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与江相胶带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谓:“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 
     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为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沸而起,僧咸资汲焉,曰品外泉。兹泉陆羽②所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矣。其西则层叠浪岭,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下矣。欲骄余以所不及见,余谓:“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二子不能对,乃就寝。
    今天下名山大刹,处处有之,然不能两相得。而其最著而最古者,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山脚
B.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
C.其阳为石塔           阳:外面
D.僧咸资汲焉。          资:依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与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石莲花蹙沸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兹泉陆羽所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欲骄余以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得,忘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B.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写游山,所见有雨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C.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                                
(2)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
译文:                                 ▲                                
(3)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答:                                 ▲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展开余下试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昔我往矣,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2)见贤思齐焉,        ▲         。(《〈论语〉十则》)
(3)        ▲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4)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6)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7)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8)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1.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5分)
答:                                 ▲                                 
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6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答:                              ▲                                   


展开余下试题(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答:                             ▲                                   
1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答:                                 ▲                                 
1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被委以重任的文化
                          郜元宝
    今天,对学术文化、文学和书籍的极端粗俗的尊崇,较之以往各种形式的极端虚无主义,或许更具破坏力。
    很多地方花大把银子重建古史,重修古籍,美其名曰“文化工程”;很多强势媒体设立权威文化学术讲座,请学者们向大众普及“国学”常识,于是《论语》、《庄子》……继盛演不衰的“清宫戏”之后,以更大规模和更强感召力轮番轰炸;很多书商和评论家合谋,频频颁布年度文学排行榜,推出年度巨著;很多文化新星一夜之间被制造出来。
    而在这人为的哄闹中,普通人对学术文化乃至一般书籍的朴素情感也惨遭扭曲。
     80年代“文化热”过后,一度出现文化冷淡期,害得90年代初一班知识分子忧心忡忡警告“人文精神失落”,哪知招来另一群知识分子的讥笑,认为这是呼吁在新经济政策下优待知识分子,好比鲁迅小说《理水》所讽刺的“文化山”上的文化人,因为被委以重任,就以“国粹”自居,要求也像文化那样被供养起来。
     文化人在新世纪并没有被普遍养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文化本身确乎被委以重任了。瞄准巨大商机的强势媒体与出版机构向大众灌输的文化信息之丰富之沉重,“人文精神讨论”的发动者们恐怕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现代的“读经”举步维艰,新世纪的读经研史运动却异常顺利,几乎达到全民响应的地步。
     但如此被委以重任的文化,实际发挥的功能并非文化普及或文化教育。权威机构恐吓大众:必须无条件地具备更多的文化知识,必须积极参与新的文化造神运动,必须踊跃购买不断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否则就会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就会错过造就自己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就会落后于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就会被当代文化唯一合法、健康、有生命力的主流所抛弃。这不是“文化恐吓”是什么?
     文化匮乏时代高玉宝“我要读书”的经典诉求,如今已经变成文化泛滥时代“你必须读书”的绝对命令;“我要文化”已经变
标签:苏教版 高三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8—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