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97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7]
08秋初三语文第三次抽考试卷
  初三语文第三次抽考试卷
(满分为150分,120分钟完卷) 
班级         姓名             号数          得 分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
第三单元课文都从新颖的视角去进行论证分析,作者的立意及其语言风格各有特色——鲁迅为民请命,怒斥国民政府,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力;邓拓以丰富的史料,严谨的逻辑证明了“吴汉杀妻”纯属wú jī zhī tán(               );金克木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道理,思路灵活,令人ěr mù  yī xīn(               );卡尔•萨根仿佛一场tāo tāo bù jué(                )的演讲,指出“世上没有傻问题”。 
2、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  
       (  以:                 乏:                  ) 
   (2)汉但修里宅,不起第。  
  (但:                  第:                  )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B、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像见到了亲人。 
C、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D、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4、依据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2分)
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流中等待,因为它心系大海;                     ,因为                     。
5、背诵填空  (10分)
①                  ,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
③孔子认为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                              。
④《约客》中点题并表现客人久等不至心境的诗句是                  


浏览完整试题                           
⑤《如梦令》中表现感伤雨后花残的句子为:                            
⑥如果说,龚自珍是以“                 ,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             ”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柔肠。
6、(1、2班全做;3.4.5班任选一题)4分
①.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②、请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诗人会如何反击纨绔子弟。 
英国诗人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纨绔子弟,这个傲慢的家伙想借题奚落诗人,于是高声地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个木匠?”诗人答道:“是的”。纨绔子弟挖苦说:“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 
诗人说:                                               
7.名著阅读(7分)
⑴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 ,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2分)
⑵ 《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小福子各有怎样的结局?(请选择其中你最了解的一位,写出他的结局)(2分)                                
                                                              
⑶祥子的车共有三次失去,其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8——14题    (18分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A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诗句。4分
9、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4分
①不为苟得也   (           )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         )
③一箪食(             )     ④蹴尔而与之(          ) 
10、翻译句子:6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展开余下试题11、简要回答(1.2班完成③④题,3.4.5.班完成①②题)4分
①、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②、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2分)
                                                                 
③“失其本心”的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的后果又是什么? (2分)
                                                         
④“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 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9题。(20分)
⑴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希望着国联,(    )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    )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    )是事实。
⑵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⑶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⑷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⑸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⑹“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⑻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⑼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词语(2分)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13、在第一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14、选文第三到五段,针对谬误论点论据,运用直接反驳的方法,从哪两个方面揭露其欺骗性?(3分)
首先:                                                       
其次:                                                      
1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句中的“中国人”所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16、阅读⑦~⑧段,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2分)
                                                     
17、第8段中“这一类的人们”指的是什么人?“一部分人”又指的是什么人?(2分)
                                                               
18、阅读第⑨段,分析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⑵文中画线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 (3分)
⑴                                                     
⑵                                                      
19、本文的语言即有辛辣嘲讽,又有热烈的赞颂,能否找出文章中一个例子加以剖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课外阅读(22分)
“露马脚”考辨
⑴俗语所谓“露马脚”,意为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了。可是,这一俗语往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马脚”从来是“露”在外面的,其真实语义与该俗语的字面意义毫不相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⑵后人无法解释这一俗语,于是民间编造了一个故事——
⑶明太祖朱元璋是布衣出身,当过牛倌,做过和尚,与平民出身的姑娘马氏结了婚。朱元璋后来参加农民起义,最终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马姑娘自然成了马皇后。
⑷马氏系平民出身,早年未曾缠过脚。当了皇后之后,囿于传统的封建习俗,常因脚大而苦恼。因此,人前人后,行动格外小心,常穿拖地长裙,将一双大脚藏而不露。
⑸一日,马皇后乘轿穿过金陵街头。人们见是马皇后出巡,纷纷驻足观看。此时,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赫然在目!风闻马皇后脚大的人,这回见到了事实。好事者一传十、十传百,满京城的人都知道马皇后有一双大脚。此后,凡是——,或者——,人们就称之为“露马脚”。
⑹这一传闻,俨然是“露马脚”一语的绝好注解。查诸史实,亦非无稽之谈。明代徐桢卿《剪胜野闻》载:“明太祖时,民间风俗上元夜均以隐语相嬉。有人画一妇人,赤脚,怀抱一大西瓜。”隐喻“淮西妇女好大脚”。马皇后系淮西人,天生一双大脚,朱皇帝认为此画嘲讽他的马皇后。于是,天威大怒,次日竟令军士“大戮居民,空其室”。
⑺可是,一加追寻,查查“露马脚”一语的使用实情,上述传闻就站不住脚了。
⑻佚名元曲《陈州粜米》有句云:“这老儿不好惹,动不动先斩后闻,这一来则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上溯宋代,我们甚至可以查到“露驴脚”一语。北宋《续传灯录》卷二十:“后来风幡事起,卷簟义彰,佛手难藏,驴脚自露。”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二条书证。据此可以断言,“露马脚”一语绝非源于马皇后,而是别有所本。
⑼鲁迅文中有“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一语,看来先生是明白其出处的。事实上,“露马脚”正是与古代用马(或驴)假扮麒麟的游戏有关。
⑽麒麟与龙、凤、龟并称“四灵”,是古人心目中的瑞兽、仁兽。古代节日庆典或祭祀时,往往有一种活动:将描画装扮好的麒麟皮披于马(驴)身上游戏。马脚部分自然难于严密包裹,而一旦包裹不严,即显露真相。这一活动唐代已有,不过多以驴子装扮。唐代冯贽《云仙杂记》卷九引张(上族下鸟)《朝野佥载》:“唐杨炯每呼朝士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者,必修饰其形,覆之驴上,宛然异物,及其去皮,还是驴耳。无德而失紫,何以异是。’”楦,鞋植头,塞于鞋内之木制模型,此处指裹于麒麟皮中的驴子,代指虚有其表者。宋代多以马装扮麒麟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08秋初三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