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2]
天津市二十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天津市二十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语文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夙愿  塑造  肃静  追本溯源
B、弓弦  炫耀  舷窗  头晕目眩
C、枇杷  毗连  裨益  疲于奔命
D、诅咒  甲胄  轴承  助纣为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巨大的灾难之后,对生者的物质安置和心理救援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对那些不幸罹难者的处理也同样在考问我们的人权价值。
B、作为这块土地的主人,我们能够永久地管好这份家业,守住这份遗产吗?显然是不能调以轻心的,需要长期保持忧患意识。
C、枕着一湖秀水轻轻入睡,清晨,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临湖的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拂莱,映入眼帘的山水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D、“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救人是第一位的,一分一秒都不能担搁”,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尊重人的生命权、生存权的抗震救灾的最高宗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当,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后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让很多经销商引以为荣的IT界,如今随着竞争的加剧,往日的高回报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明日黄花)
B、中国大唐镇与美国佩恩堡都自诩为“世界袜都”,近年莱两座小镇的一荣一衰表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已远不止于廉价的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它对产业集群化的利用是美国完全不能可望不可即的。(望其项背)
C、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大学生,毕竟是大学生,仍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民族的精英,因而困难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弱势群体,不应该把他们和弱势群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D、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挖空心思,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真正的政绩不是靠坑蒙群众、搜刮百姓、违法乱纪、搞歪门邪道弄出来的,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是否经过集思广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实干出来的。
B、3月31日上午11时45分,田径110米跨栏世界冠军刘翔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点燃的火炬,北京奥运会火炬欢迎和接力仪式达到了高潮。
C、最近房价的下滑,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D、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是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来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和名言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B、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幸存者无论认识与否,都非常亲切友好,互相帮助,“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的心更齐,贴得更近。
C、他为企业的发展作过很大的贡献,对他这次小小的过失不必太计较了,两千多年前的秦穆公都说过“不以一眚掩大德”嘛!
D、孔子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假如我们的教育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背离了新课程理念,那么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会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和代表作家,他额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外形丑陋、心灵高尚的人物形象加西莫多。
B、边塞诗和山水诗是唐诗的两个重要题材。前者的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后者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
C、北宋范仲淹的《苏幕遮》词有“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句子,元代的马致远《【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D、《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对现代文明进步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由于地球生命体系的无比庞大,迄今为止的人类各民族都不是在全面认识地球生命体系的基础上,而仅是在认识自身所处的有限自然生态系统之后,着手建构了自身文化。试图将一种民族文化强加于其他民族,注定会导致对生物资源利用效益的下降。
    由于地球生命体系的复杂性,使得其所提供给人类的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复杂,这就为人类的利用提供了无数多的可能,然而,人类社会对于生物资源的利用却是相对单一。其原因正在于,人类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凝聚力而不得不采用相对单一的资源利用方式,以提高特定社会内的文化同一性。由于这是人类社会出于获得高速发展,并能有效控驭自然的根本性要求,因而要人类放弃这一利用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有幸的是,人类社会并存的各民族文化在生物资源的利用上可以呈现很大的区别,这使得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内生物资源的利用并没有走向极端,不同的民族,分别集中使用不同的生物资源,这就极大地分散了人类社会在生物资源利用上对地球生命体系构成的压力。
    经济全球化显然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全球化,但它却是并存文化辐合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由此而造成的生态后果不容低估。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各民族传统文化在资源利用上必然会出现无意识趋同,对于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呈现单向倾斜,构成人类食物来源的生物物种会越来越少,而需求量则飞速发展。这样的后果与地球生命体系中的生物物种相互制衡、均衡产出完全背道而驰。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压力会与日俱增,生态安全更加没有保障。
    在族际文化互动中,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另一个后果是使生产单位食物的能耗提高。现代意义上的集约农业、集约畜牧业表面上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但这些成效的获得无一不是以巨额的能量投入为代价。这样的集约其实质在于为农牧业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人为环节,而建构和维持这样的人为环节全靠额外的能量投入加以支撑。虽然目前还有足够的化石能源可供支配,可以使这样的集约农牧业能得以维持,并获取高额的利润。但是化石能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这样的集约农牧业并不能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完全依赖。如果不从认识辐合趋同演替的负面效应入手,任何民族都不可能轻易放弃短期的经济效益,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农牧业同样难以为继。
7、以下对“人类社会对于生物资源的利用却是相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社会出于自身的凝聚力的维护的需要而采取的资源利用方式。
B、强化特定社会内的文化趋同性,能够使社会获得高速发展。
C、地球给人类提供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为有效控驭生物资源所必需。
D、多元的民族文化并存,避免了导致人类社会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失衡。
8、对“经济全球化”客观上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各民族被迫放弃自身传统的生态农牧业,接受现代集约农牧业,导致文化全球化。
B、并存文化辐合趋同,不容低估可能出现的生态后果,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
C、生物资源的利用出现一种无意识的趋同性,人类的食物来源呈单一化趋势。
D、集约农业、集约农牧业的效益的提高,是以巨额能量的投入为代价的,能耗提高。
9、根据原文内容,给这篇文章拟出以下标题,最恰当的一个是(   )
A、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辐合趋同与相异演替
C、文化趋同与资源利用的单一性
D、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的趋同加剧,导致对生物资源利用效益的下降。
B、民族文化具有普适性,能适应于一切自然生态系统。
C、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可以化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D、认识辐合趋同演替的负面效应导致各民族都不会放弃短期经济效益。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爵邑尽,退朝而乘,喟然而叹,终而笑。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 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崔杼果弑庄公。晏子立崔杼之门。门启而入,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 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为坛三仞,坎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七人。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俯而饮血。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展开余下试题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 崔子遂舍之。晏子曰:“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趋出,授绥而乘。其仆将驰,晏子抚其手曰:“徐之!疾不必生,徐不必死;鹿生于野,命县于厨。婴命有系矣。”按之成节而后去。诗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本文有删节)
【注】①仆,指驭者,赶车的人。②莫莫葛藟……求福不回:出自《诗经•大雅•旱麓》,大意为“葛草和藟(lěi)草,上边的枝叶很茂盛。和乐平易的君子,不用邪道寻求幸福”。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致:归还。
B、喜吾自得也                          自得:得意的样子。
C、子独不为夫诗乎!                     独:岂,难道。
D、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   劫:胁迫。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喟然而叹,终而笑            B、  且吾闻之
醉则更相以卧,卧而梦             若属皆且为所虏矣
C、 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D、  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晏婴的品行操守的一组是(   )
①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
②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
③盟者皆脱剑而入,维晏子不肯
④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⑤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
⑥按之成节而后去
A、②⑤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庄公没有采用晏子的意见,晏子归还爵邑退出朝廷,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崔杼与庆封劫胁齐将军大夫盟誓,而晏婴却不归附他们等事情,表现了晏子的生存智慧与道德影响力。
B、晏子性格直率,深得民心,崔杼之所以两次不杀他,弑考虑到他的声望,可以得民;因此晏子直面指责崔杼“若大夫为大不仁,而为小仁,焉有中乎”,仍能全身。
C、本文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话描写有声有色,晏子的语言又极富理性色彩,逻辑性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婴命有系矣”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晏子宿命论思想。
D、本文能运用衬托法来刻画人物,写“盟者皆脱剑”反衬晏子带剑出入;写“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将受死,来反衬晏子全节而存的人生风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18分)
15、(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云:“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没有标点的文言文断句。(3分)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 其 目 而 视 之 曰 予 唯 不 食 嗟 来 之 食 以 至 于 斯 也 从 而 谢 焉 终 不 食 而 死 曾 子 闻 之 曰 微 与 其 嗟 也 可 去 其 谢 也 可 食
(《礼记•檀弓下》)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上早秋①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诗人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意象来点明江上早秋季节,精警有力,渲染氛围。(2分)
(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
(4)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载舟覆舟,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病隙碎笔
史铁生
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除了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尤为挥之不去,终于想懂: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
  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减化和美化着。减化在所难免。美化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伪装,还可能出于某种文体的积习——中国人喜爱赞歌。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浑沌的我。这样的我,连我也常看他是个谜团。我肯定他在,但要把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总之,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缘清晰齐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个姓名的牵挂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一俟白昼的魔法遁去,夜的自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才渐渐与我重合,虽似朦胧缥缈了,却真实起来。这无论对于独处,还是对于写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环境。
  写作救了史铁生和我,要不这辈子干什么去呢?当然也可以干点别的,比如画彩蛋,我画过,实在是不喜欢。我喜欢体育,喜欢足球、篮球、田径、爬山,喜欢到荒野里去看看野兽,但这对于史铁生都已不可能。写作为生是一件被逼无奈的事。开始时我这样劝他:你死也就死了,你写也就写了,你就走一步说一步吧。这样,居然挣到了一些钱,还有了一点名声。这个愚顽的铁生,从未纯洁到不喜欢这两样东西,况且钱可以供养“沉重的肉身”,名则用以支持住孱弱的虚荣。待他孱弱的心渐渐强壮了些的时候,我确实看见了名的荒唐一面,不过也别过河拆桥,我记得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它伸出过善良的手。
  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谋生。但分出几个层面,先为衣食住行,然后不够了,看见价值和虚荣,然后又不够了,却看见荒唐。看见荒唐就够了么?所以被送上这不见终点的路。
  说残疾人首要的问题是就业,这话大可推敲。就业,若仅仅是为活命,就看不出为什么一定比救济好;所以比救济好,在于它表明着残疾人一样有工作的权利。既是权利,就没有哪样是次要的。一种权利若被忽视,其他权利为什么肯定有保障?倘其权利止于工作,那又未必是人的特征,牛和马呢?设若认为残疾人可以(或应该,或不得不)在爱情之外活着,为什么不可能退一步再退一步认为他们也可以在教室之外、体育场之外、电影院之外、各种公共领域之外……而终于在全面的人的权利和尊严之外活着呢?


展开余下试题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肉身生来就是心灵的阻障,否则理想何由产生?残疾,并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更由于心灵的压迫和损伤,譬如歧视。歧视也并不限于对残疾人,歧视到处都有。歧视的原因,在于人偏离了上帝之爱的价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会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恶树上的果实使人与人的差别醒目起来。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疏离,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呼唤什么?比如,残疾人奥运会在呼唤什么?马丁•路得•金的梦想在呼唤什么?都是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残疾与爱情的消息总就是这样萦萦绕绕,不离不弃,无处不在。真正的进步,终归难以用生产力衡量,而非要以爱对残疾的救赎来评价不可。
(选自《天涯》2000年第3期,有删节)
18、作者为什么说“我并非全是史铁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这无论对于独处,还是对于写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为何概述自己由追求名利到淡泊名利的生活历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所说的“爱情”和“爱”是一回事吗?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最基本的意思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下面是某学校在2008年高考后的招生宣传文字,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贵校一直坚持把学生的就业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实现了“领导主抓,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建了就业信息网,与各大型人才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树立了广泛的就业网络和稳定的就业基地。欢迎各地学子前来就教。
(1)将_______改为_______;(2)将_______改为_______;
(3)将_______改为_______;(4)将_______改为_______。
23、仿照下面语段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能运用对比手法,又能使所写句子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从而体现文段语意的完整性。(4分)
地震可以撼动山岳,却撼动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坎坷励志,多难兴邦!中国进行的这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以最清晰有力的方式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临神州大地。
24、“机智”是智者的拿手好戏,他们凭借超人的智慧,随机应变,让人折服。请阅读下列语段,将人物的机智之处写在横线上。(4分)
在一次国王的宴会上,一些巴依和官员们对阿凡提的聪明智慧不服气,要求国王重新考一考阿凡提。
    “好吧,”国王拿起一个熟鸡蛋说,“阿凡提,请你把这个鸡蛋立起来,给诸位看一看。”
    “尊敬的陛下,我有一个要求,先让诸位把这个鸡蛋立一下,如果立得起来我就甘拜下风,立不起来我再试一试。”阿凡提说。
    那些巴依和官员们拿起鸡蛋,左立右立,怎么也立不起来,只好请阿凡提试一试。阿凡提把鸡蛋朝桌子上一磕,鸡蛋就立住了。可巴依和官员们不服气,说这样他们也会。
    阿凡提笑了笑说道:“如果你们的智慧够用的话,你们当然会这样做的。”
阿凡提的机智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NationalHappiness  国民幸福总值),或者称作国民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不同,而专家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请以“守望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选项 A C D B B C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A C BD B D D B
15、(1)①用刀胁迫而忘了自己的目的,并非是勇敢的;用好处来贿赂我而增加君王的信任,并非仁义的。
②诗里说:“你我都是臣子,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晏子同意了。
(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6、(1)靡靡菰蒲 菱花菱叶
(2)①身世飘零之若。②光阴蹉跎之叹。③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④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
①触景生情。②用典。
17、(1)在乎山水之间也
(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3)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4)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5)终日不成章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二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