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2009湖南最新高考文学作品专练集锦
2009最新的湖南文学作品阅读专练集锦22篇精华题
2009年湖南省最新高考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专练集锦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技巧点拨一】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试大纲》将此考点内容阐释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好的作品语言,是指那些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等特点的语言。它是文学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鉴赏语言就是考查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怎样独特的表现力。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一个总的说法,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表达方式方面,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二是选材剪裁方面,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三是表现手法方面,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四是结构安排方面,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文中是否有所运用;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五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
这类试题往往从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技巧鉴赏等方面来命题。
【技巧点拨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明确思路,把握方法,事半功倍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各有侧重。明确了思路,把握相应的方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整体把握作品的观点态度,甚至于作者本人的风格。鉴赏文章风格,既要综合分析文章结构、表达、语言等各个方面,又要结合作品甚至时代文风。鉴赏评价文章语言技巧,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进而总结了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
【技巧点拨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人物分析先总体把握,再依据原文逐点说明。
鉴赏人物形象,不能架空分析,要结合作品作分析,分析要言之有理——符合作品的实际。鉴赏人物形象,首先要概括人物的典型意义,还要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分析不能只用一些概念化的词语,应从作品出发,或化用或归纳到自己的鉴赏短文中来。
【方法小结】鉴赏文学作品
品评语言技巧最主要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文章运用修辞手法首先是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另外对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对联想、想象、象征等表达方式的基本特征和作用,也应学会分析。同时还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中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体会其用法意义,进而总结出语言运用技巧、语言风格。如果是鉴赏整篇文章风格,那就既要综合分析文章结构、表达、语言等各个方面,又要结合作用甚至时代文风来看了。
鉴赏短文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得有论点,有论据,有严密的论证,而且最好在文章的结构上有明显的段落体系。
速效提能练兵场
浏览完整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愿化泥土
巴 金
最近听到一首歌,我听见人唱了两次:《那就是我》。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他本人有成就,有名望,也有很高的地位。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坐在车上,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湖和广东的乡村,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仿佛仍然生活在我的同胞中间,在想象中我重见那些景象,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于是我感到精神充实,心情舒畅,全身暖和。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和老文、马房里轿夫老周和老任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我也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我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们煮饭做菜,我帮忙烧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的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惟一的心愿是:化做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1、第二段作者认为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所指的“事”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说“很自然”?(3分)
2、文中穿插有“十年动乱的‘文革’”的交代,试简要回答作者这样着笔的用意。(4分)
3、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将“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一句还原为非比喻句,并结合上下文意,简要回答这一设喻的作用。(4分)
4、从全文看,作者唯愿“化作泥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试简要概括(不少于3点)。(6分)
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不沉的心——简析《愿化泥土》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
(2)平凡的人——谈谈《愿化泥土》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意义
题目
展开余下试题
300
参考答案:
1、指的“事”是:在巴黎,每天心魂回国一次去寻求精神的养料。(1分)说“很自然”是:我是在平凡而善良的人中成长的,即使暂处异国,也无法忘怀这种教育与情感。(2分)
2、用意主要有两点:懂得了通过受苦以净化心灵的意义,(2分)印证了被损害、受侮辱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2分)
3、还原:想获得一种信念以驱除私心杂念,进而获得精神的救赎。(2分)作用:承上,再现了作者曾被“私心杂念”所苦的迷茫与挣扎,巧用比喻以描绘心灵获救的艰难。启下,与“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油灯救了我”相呼应,借助回忆以明确比喻的内涵。(2分)
4、主要有:①家乡有数不清的平凡、善良且热爱生活的人;(2分)②劳动人民的言传身教使作者的心灵得以净化;(2分)③作者自认为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2分)
5、【赏析示例】
(1) 不沉的心
——简析《愿化泥土》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
在《愿化泥土》里,巴金不光直白了“叶落归根”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他借助深沉而发烫的回忆,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一个人只有对养育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忠心耿耿,才能从中获得精神的养料和心灵的净化,做一个纯粹的人。
行文感人至深的正是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其时,年届八旬的巴金老人通过对儿时的几位“生命意义”的启蒙者的片断式的回忆,深切地表达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真诚的热爱。情到深处,突出地宣示了“人要忠心”这条古往今来都被特别看重也非常宝贵的人生信条。他说:我不致沉沦,是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了热爱生活,因而“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故土和故土上的人民,分量如此之重地装在巴金的心里,所以他才愿意“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并把这作为惟一的心愿。
(2) 平凡的人
——谈谈《愿化泥土》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意义
文章以思乡情重发端,再现了作者儿时思想的导师——身为普通劳动者的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地位卑下、心地善良而情操美好的形象。
童真的启蒙,耄耋的怀想,异邦的见闻,故土的眷恋,动情之笔处处有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的身影,以及他们给作者的人生影响。在作者看来,他们总是“被生活亏待”,有着“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一盏烟灯、一床破席几乎是他们生活物资的全部。但他们善良、慷慨和无私,品德美好发光而照亮了作者的生活,进而解救了作者,将他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我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对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的形象的完美概括。
巴金给人的常常是至久的温情和沉湎的关怀,着墨不多的轿夫老周、听差赵大爷的形象刻画,也不禁使人潸然动情,肃然起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浣女、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大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4分)
答:少年时期: 。
青年时期: 。
展开余下试题
中年时期: 。
2、“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自以为一壶清茶”,这两个“自以为”中的“王维”“清茶”分别指什么?(4分)
3、文中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么共同点?写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尾处写到浣女和渔舟,人、物出现并不突兀,为什么?(3分)
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物类的哲理——谈谈《明月清泉自在怀》哲理的寄寓
(2)象征的妙用——说说《明月清泉自在怀》象征的运用
题目
300
参考答案:
1、少年时期:诗歌背得烂熟,意义依然不懂。(1分) 青年时期:心中有了王维,看透红尘纷争,但实际并未。(1分) 中年时期:参悟明月清泉:人生懂得放弃,人格保持独立。(2分)
2、王维:指寻找到了王维诗中的意境,林泉在胸,渔樵自居,就可以了却烦恼,看透纷争的处世态度。(2分)清茶:指有了些古文功底和诗境体验,就可以笑谈古今,就有了自诩师友的本钱。(2分)
3、共同点:不因宠辱得失、风霜雨雪变其心性,能够默默地自我修复和完善。(2分)作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古树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2分)对比运用,色彩鲜明地将宠辱得失不惊、风霜雨雪不萎的古树和丧失人格尊严、苟营功名利禄的小人作对比。(2分)
4、照应王维诗作,浣女、渔舟是《山居秋暝》中人、物;(1分)赋予诗作新意,浣女、渔舟象征了劳动、创造和精神的独立。(2分)
5、【赏析示例】
(1) 物类的哲理
——谈谈《明月清泉自在怀》哲理的寄寓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哲理散文,作者借重《山居秋暝》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明月清泉,寄寓社会人生的大哲理。
作者参悟景物,究极物理。他歌唱自然万物的自在无拘,真我性情。明月清泉是个好,浣女渔舟是个好、汉柏唐槐是个好。好在自我踏实,自我完善,自我放弃,而不变的是它们的心性。它们分明不再是纯客观的物类,作为审美的对象,被赋予了太多可感可思的生活哲理。
作者读其诗,寻其境,赞其物,悟其理。他从读诗明理的角度剖析出王维的人生态度:自始至终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从而悟出“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于是,月辉高洁,照亮了灵魂的栖息地;泉水清澈,淘洗了物欲的庸碌身。
唱古人的胸襟气度,言今生的人格节操,真是物类寄哲理。
(2) 象征的妙用
——说说《明月清泉自在怀》象征的运用
《明月清泉自在怀》妙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可感之象,寄托抽象精辟之思,含蓄风致中令人有万千想象。
在作者看来,《山居秋暝》中的风物,不光是自然之象,不光是禅悟之心,更是诗人一生的坚守:“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而明月清泉呢?是清与洁的交相辉映,象征了懂得放弃、远离纷争、甘于贫寂、保持独立的高洁人生之境。
象征之物还不止于此。作者赋予汉柏、唐槐这些“木中的祖宗”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完美人格,进而与以尊严、人格换金钱、地位的蝇营狗苟的小人作对比,由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追求的自在心性和高洁情怀。行文末了,作者更以“明月”“清泉”等为灵魂的皈依而加以赞美。在他的赞美里,“浣女”“渔舟”都纯然成了美好精神的象征。
自然景物的哲理渗透,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也使行文含蓄别致,富
上一篇:
番禺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 语文科期末测试题
下一篇:
必修一第一专题综合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09湖南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