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26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高一下必修3第1、4单元测试
德六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 积累与运用(29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呕哑(ou ya) 剽掠(piao) 逦迤(li yi) 妃嫔媵嫱(pin)
B.横槛(kan) 圮毁(pi) 潦水(liao) 瓦垄(long)
C.修禊(qi) 激湍(tuan) 台隍(huang) 辘辘远听(lu)
D.舸舰(ge) 腾蛟(teng) 酝酿(yun niang) 穴位(xue)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散漫零乱 针炙 津帖 报怨
B.独占鳌头 萎缩 华裔 谨慎
C.背道而弛 琢磨 枯躁 放肆
D.眼花瞭乱 概叹 妨碍 书藉
3.文言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诗歌创作在晚唐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成为“小杜”;又和李白齐名,合称“小李杜”。
C.王禹偁,北宋文学家。字元之。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奠基者,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D.王勃,唐代文学家。字子安。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D.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5.补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按要求答题(17分)
(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用六个“宜”字写竹楼之声,请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夏宜急雨, ; ,有碎玉声。宜鼓琴, ;
宜咏诗, ;宜围棋, ; ,矢声铮铮然。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
, 。信可乐也。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5).物华天宝, ; ,徐孺下陈蕃之榻。
(6).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生物入侵
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正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美丽的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像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以及其间的一切生物。于是,人们开始警醒:我们遭遇到了生物入侵!
造成以上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人们“引狼入室”。因为这些入侵的物种,是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有意引进的,到最后却无法控制,以致泛滥成灾。伴随人类活动而进行的生物“偷渡”也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伴随着人类活动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此外,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浏览完整试题
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并一度作为猪饲料推广的凤眼莲现已遍布八百里滇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产中美洲的微甘菊入侵深圳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使岛上4000多亩乔灌木丛林被微甘菊所覆盖,大量树木枯死,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近年来,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入侵生物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外来入侵物种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作为马草料由侵华日军从日本带入我国的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很难彻底根除,而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又极为巨大。如何狙击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6.依据文意,下列属于人们“引狼入室”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 )
①“植物杀手” 豚草疯狂侵袭南昌;
②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
③松材线虫侵吞江苏松属植物;
④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
⑤美国白蛾威胁天津大树。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7.综观全文,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
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
现象。
B.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
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的现象。
C.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
态环境中的其他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
D.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导致
新生态环境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的现象。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来生物既能丰富我们的生物物种,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B. 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生物入侵的
机率。
C.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根本问题。
D. 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彻底狙击生物入侵。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13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奈何取之尽锱铢 取:占有
B.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C.函谷举 举:举行
D.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爱护
10.补出空白横线处的语句并翻译(4分)
填空: , 。
翻译: 。
11.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分别指的是哪些史实?(3分)
(1)“戍卒叫”:
(2)“函谷举”:
(3)“楚人一炬”: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15题(9分)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展开余下试题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注]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史记•管晏列传》)
[注]:有三归:有三姓女子嫁给管仲,当时女子出嫁曰“归”。反坫: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坫,音diàn,古代设于堂中两楹间的土台,低者供诸侯相会饮酒时置放空杯,高者用以置放来会诸侯所馈赠的玉圭等物;郑玄注:“反坫,反爵之坫也。……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爵,酒器。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 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 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 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 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 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1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畏惧美丽
张丽君
我记得清自己是在哪天走向成熟的,因为打从那天起我就开始畏惧美丽。
我会站在一朵美艳绝伦的鲜花面前呆呆地看上一个时辰,心中涌动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热辣辣的感觉。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那“艳不可近,纯不可渎”的粉羊蹄甲花时,总是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老先生笔下这惊心动魄的“绝望”二字,真让我共鸣到几乎要掉泪了。美丽花朵,对善良的心灵有着一种无可抗拒的威慑力。它召唤它的清香,一步一回头地离开。高尚的手永远是临花轻颤手。摘走鲜花的人在倾覆美丽的同时也倾覆了自己。
我会畏惧一双美丽的眼睛,不管是同性的眼睛还是异性的眼睛,只要它是用美丽注释的。美丽的眼睛照耀着我。那是一些令我即则怯离又悔、不即不离不甘心的眼睛。它们或默默凝睇或顾盼流转,一律真真切切投在我温柔的心幕上。这时,也只有这时,我才有勇气与它们对视。我知道我漏听了太多心灵的语言,只能在事后凭想象将它们一一补齐。可我却无怨,只把这看成一种玩不厌的游戏。
我会畏惧一篇精彩的文字。每每于墨香中翻开一本新杂志,在目录上看到某个熟悉的名字(这名字往往是和一篇篇美文连在一起的),我总是不敢一下子找到相应的页码,生性脆弱的心禁不起那美丽的惊吓和打击。我把那不相干的文章慢慢读完,然后心里便开始发热发冷,发虚发酸,终于英勇地翻开那躲不过的一页,飞快浏览一遍,以便让畏惧稍稍减淡,之后,再回头来细细咀嚼赏鉴--那些勾魂慑魄令我永志不忘的文字哟!它们是从一支什么样的笔下流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是艰难还是顺利?这些,永远是我愿意猜测的问题。敏感而痴迷的心,久久走不出美文的枝枝杈杈丝丝脉脉,待到不得不收复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是支离破碎。
……畏惧源于喜爱,却又超越了喜爱。喜爱里往往包含了一种不知深浅的亲昵与轻狎,而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美丽”慷慨地点缀了我们短暂寂寞的人生之旅,我们一俯首即可采撷到美丽,一回眸就能目睹美丽。美丽是这样无私地洗濯我们拯救我们,我们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去护爱着她呢?
畏惧美丽,是我最美丽的人生体验。
17. 谁都喜爱美丽,追求美丽,作者却偏说“畏惧美丽”,请你简要说出“畏惧美丽”中“畏惧” 一词的深层含义。(3分)
18. 综观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说“畏惧美丽”是成熟的标志。(4分)
19. 在对待美的态度上,你与作者的观点一致吗?请略述理由。(3分)
20. 下面对文章的赏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起笔惊俗,有震撼之力,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见地,产生了使读者急不可待地读下去的魅力。
B.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看花时“总要看到绝望才肯离去”,这里“绝望”的心理就是由“畏惧美丽”而产生的。
C.“我”畏惧美丽的眼睛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到眼睛就窥见到人的隐私,所以我只有在回忆中去与这眼睛交流感情。
D.在对待美丽的态度上作者认为“畏惧”与“喜爱”之间是完全不相通的。“喜爱”是亲昵和轻狎,“畏惧”是怜惜与恭敬。
E.最后一段中,作者抒发了美丽无所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体会美的情感的喟叹。
六、作文(70分)
农民在二十四节气的旋律中读懂了“春华秋实”的意蕴,工人在春夏秋冬交替的节奏中读懂了“时间就是效益”的哲理,诗人在云霞雾岚的微笑中读懂了人世间的温馨与亲情。是啊!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真令人耐读啊!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你在大自然竹石草木的私语中读懂了什么?
请以“大自然是一本耐读的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 2B 3B
4.A句前后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息,始终坚守岗位,但消防车就不能这么说了
B句错用了反问句的否定形式,“谁又能否认……呢”意即“谁都得承认”,原句成了“谁都得承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意思弄反了。
D 句句式杂糅,可删除“也参加了学习”。
6. 【B】“引狼入室”在文中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引进物种,结果却造成了生物入侵的恶果。文章1、2两段表明,水葫芦、互花米草都是人们有意引进的;豚草是日本兵作为马草料带入的,当属生物“偷渡”,即无意引进;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均系森林害虫,当属生物“偷渡”或自然侵入。
7.【A】A项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危害的概括全面准确。B、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C、对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概括不全面。D、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危害的概括均不全面。
8.【C】有的外来入侵物种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因此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未必是根本问题。
9.C
11 B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助词“的”;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顺承
12(1)陈胜吴广起义
(2)刘邦先入咸阳,推翻秦统治,并派兵把守函谷关
展开余下试题
(3)项羽入咸阳后,焚烧秦朝的宫殿
13.【C】A项中“以为”今义为“认为”,文中义为“因为(此)做什么”;B项中“时常”今义为“经常”,是一个词,文中是两个词,解释为“……的时候常常”;C项中“无耻”古今相同,不知耻辱;D项中“通货”今义为“法定的通用货币”,文中义为“流通货物”。
14.【D】“修”应解释为“修复,修治”。
15.【C】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
16.(1)诗人运用了“日”“月”’‘流萤”“孤灯”等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情感。
(2)“穿”字摹写踽踽独行之状,“数”字状写独坐无聊之情,两字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出内心愁闷不解之情,极为传神。
17. 参考答案:“畏惧”实质上是喜极生敬、喜极生思的意思。“畏惧美丽”就是体验美丽、敬爱美丽、思考美丽。
18. 参考答案:人们对美丽的认识是随着成熟慢慢深化的。一个人只有当他由浅层次的观赏美丽深入到深刻地思考美丽的本质等问题时,才算成熟了。
19. 略(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0. 【A B】(C. 畏惧眼睛并非窥见到人的隐私。D. “畏惧”与“喜爱”之间并非完全不相通的,而是密切联系的。E. “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和体会美的情感的喟叹”不妥)。
[文言文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 (220.161.234.92)
上一篇:
200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测验试卷
下一篇:
洛阳一高2008—2009学年下期高三年级2月月考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下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