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06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汕头市金禧中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
汕头市金禧中学08 ~09 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 中 一 年级 第一至三 单元 考试 语文 学科
答卷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评分: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16分)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搭讪(shàn) 瘐毙(yǔ) 打烊(yàng) 油腻(nì)
B.寒伧(chen) 蹩进(bì) 丛冢(zǒng) 佳肴(yáo)
C.褴褛(nì) 契约(qì) 竦然(sǒng) 悭吝(jiān)
D.亲昵(nì) 悲怆(chuāng) 颓然(tuí) 迸发(bè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2005年11月26日,在墨尔本体操世锦赛鞍马决赛中,肖钦在鞍马上行云流水般的全旋动作,赢得了39.850的最高分。
C.5.7级地震给江西瑞昌、九江带来了巨大损失。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惊叫声、呼救声,房塌楼倒的轰鸣声,声声振聋发聩。
D.听说深圳股票大幅度下跌,老张如冷水浇头,一片冰心,所有希望在瞬间破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严打”取得了显著成果,路霸匪患已经肃清和被大部分剿灭。
B.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C.两百多万军民投入到救灾当中,他们在公路上除雪、铲冰,向受困的旅客提供热饭和热水等紧急用品。
D.每个人都有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被激发出来的。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为了什么理由,我要有这么大的范围和规模,好多平方英里的没有人迹的森林,遭人类
而为我所私有了呢?
②要通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大力推行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
主化、制度化,为实现好中选优提供科学的制度和 。
③作为民生之本,尽管就业形势仍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在 就业上的力度空前加
大,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
④如果雨下得太久,就会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但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
它 对高地的草根好,对我 是很好的了。
A.遗弃 保证 扶植 即使/也
B.丢弃 保证 扶持 既然/也
C.丢弃 保障 扶植 即使/也
D.遗弃 保障 扶持 既然/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题(1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
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
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
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拯皆释之。
浏览完整试题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除大理评事 除:任命,授职
B.杀而鬻之 鬻:卖
C.吏负钱帛多缧系 缧系:拘禁
D.故人、亲党皆绝之 绝:绝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①久之,赴调 B.①张方平为三司使
②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何为其然也
C.①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D.①并械其妻子者
②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②汝其善抚之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时,革除了三司的一些弊端,减轻了百姓负担。
C.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能极力推行仁政。
D.包拯规定犯贪污罪的子孙不得入葬。
8.翻译句子(共6分)
①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分)
。
②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3分)
。
三、古诗鉴赏(10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0、11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请简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环境。(4分)
。
10.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四、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小说片段,回答12-15题(14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门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理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着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柱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11.“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分)
A.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的丛冢。
B.这句话不仅写了坟冢之多,而且暗示了死亡之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C.此处有嘲弄阔人家的意思,将其享乐祝寿讥讽为走向坟冢而死亡。
D.这个比喻用“坟冢”和“馒头”分别作本体和喻体,含有更深的寓意:死囚的荒坟与穷人的丛冢毗连,献出鲜血的夏瑜与吞食人血的小栓先后都未逃脱这土馒头的归宿,他们的坟堆,标志着他们成了吃人者肉筵席上的一份菜肴。
12.对这个女人“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4分)
A.儿子是因“造反”被“官府”杀头的,不是“良民”。
B.看见华大妈上坟早,自己来得迟了。
C.认为自己衣衫褴褛,老态龙钟,实在不好意思。
D.认为儿子从事正义事业,自己却对儿子不理解,未能解救儿子。
13.对“那老女人徘徊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征”分析正确的一项( )(4分)
A.她徘徊观望,发现华大妈在看她,所以忽然手脚有些发抖。
B.她发现儿子坟上有一个花圈,不知花圈所蕴含的深意,反而以为这是屈死的儿子显灵。
C.华大妈发现别人的坟上有一个花圈,而自己儿子坟上没有,显得紧张。
D.夏四奶奶看到一只乌鸦,认为是不祥之兆,显得紧张。
14.小说的结局,为什么安排华大妈、夏四奶奶上坟这个情节?(2分)
。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6—19题。(20分)
走近芦苇
①清寒的早晨,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②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割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今年,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③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过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下越冬的小动物。生命的顽强在于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④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的无可奈何了呢?
展开余下试题
⑤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幅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⑥走进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是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⑦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也是自我解脱、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也只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⑧猛然地发现脚下的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那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椎,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置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⑨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15.第⑤段中加线句“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答: 。
16.文章第⑧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4分)
答:
。
17.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走近”芦苇的。(6分)
答: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18.文章以物喻人,请分条回答作者从芦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6分)
答:
。
五、语言运用(22分)
19.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8分)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的国家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郎平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后发现,队员中多数主力的身型都属于“偏胖”,可她们都没有减肥的意思。郎平以前在中国女排当主教练时,碰到这种情况早就“命令”队员严格控制饮食了,可在美国这样会被认为对队员不尊重。
(1)假如郎平要提醒一位叫博格的主力队员减肥,她该怎么说才能委婉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又不失对队员的尊重呢?。(4分)
。
(2)假如这位叫博格的队员不愿意减肥,她又该怎么说才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呢? (4分)
。
2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格 , 。 , , , 。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⑥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2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61.242.102.91)
上一篇: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汕头市2009年一模模拟测试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汕头市金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