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598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8]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得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颓(tuí)唐 菜畦(qí) 嗫(nì)嚅 倜(dì)傥
B、倔(jué)强 风靡(mí) 微涩(sè) 擎(qín)着
C、攥(zuàn)干 脑髓(suǐ) 勒(lē)紧 焚(fén)香
D、跻(jī)身 揩(kāi )油 憎恶(wù) 赫(hè)然
2. 下列词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1)就此事,我新华社 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 。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 一下。
A、受权 原型 引见 B、授权 原形 引荐
C、授权 原型 引见 D、受权 原形 引荐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B、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C、于是,我从这三个“0”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D、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4.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立刻做出了这道题。
B、学校的喷泉随着音乐变换的时候,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C、兴化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龙河中学获得上级表彰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通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童年的朋友》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B、《一面》的作者是鲁迅先生关心过的作家阿累,在文中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之情。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优美的回忆性散文,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乐园的怀念之情和对封建教育及老师的不满。
D、《我的老师》是一篇叙事散文,文中记叙了和老师有关的七件事,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老师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7.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习吏事(年轻) 寡学术(少) 及为相(做、担任)
B、劝以读书(拿、用) 发箧(打开) 虽多忌克(即使)
C、未有其比(相提并论)颜色不变(颜色) 太祖乃悟(才)
D、卒用其人(终于) 复奏其人(这) 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8.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到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


浏览完整试题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②才有兴趣喝它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咬文嚼字(4分)
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请选出并订正。
人声顶沸 鲜为人知 著作等身 希望渺茫 针缝相对
不堪设想 九宵云外 心情烦躁 高忱无忧 面面相觑
错别字
订 正
三、语言积累(9分)
(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2) ,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3)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
(5)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 ,继续前进。
(6)在这四年里, , , , 。
四、诗歌鉴赏(4分)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下列题目。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一是“ ”,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五、语言运用(2分)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境。
如果你是 的朋友,就会有 。
如果你是 的朋友,就会有 。
六、春天是郊游的好时候。同学们很想出去踏踏青,开阔一下视野,关注一下社会生活,但你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仍有顾虑,想一想,作为学生代表的你该怎么对他说,才能让他打消那些顾虑,愉快地接受你们的提议呢?(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合情合理,语言形象生动)(2分)


七、语言表达(2分)
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重庆新形象,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你将怎样提问? (小学生 商场营业员 政府工作人员)


八、语文阅读(54分)
(一) 玩味古典(2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宫,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阖户启箧( )( ) 龌龊( )( )
补缀( ) 奏牍( )
2、解释加点的字词(3分)
少习吏事( ) 家人发箧视之( ) 深沉有岸谷( )
虽多忌克( ) 卒用其人( ) 普颜色不变( )
3、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其人
4、翻译句子(3分)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5、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2分)

6、“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请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2分)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9、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二)名篇重读(9分)
片段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的烟雾。
片段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片段③: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突然记起了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片段④: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1)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2)把一生的时光全交给了我们,(3)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


展开余下试题1、写出文中两个词语的同义词:(2分)憎恶:_____________ 顽强:_____________
2、四段引文都提到了“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②段中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句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写出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4、第②段文中“瘦得教人担心”一句能否写成“非常的瘦”?为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①②③三段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为何不同?为什么如此处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时文追踪(24分)
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摘自2005年2月2日《今晚报》作者:魏海玲)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唏嘘( )( ) 淘汰( )
2、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2分)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3、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3分)



4、“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6、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割 麦
任慧超
  天还没亮,赵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正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地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磨罢镰,赵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迎着一弯下弦月,赵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他动镰便割了起来。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想到这儿,他笑了。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割麦如救火,救火不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小三八呀,哦不,赵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赵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哟,我说哩,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别用老眼光看人嘛!”赵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嗯,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上午十点多钟,赵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咱家的呀!”“胡说!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哄——”学生们都笑了。他难堪地站着。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傍晚,赵老师家的麦田里,十几个活泼的身影挥舞着镰刀。他们是赵老师的学生。赵老师此刻正在学校油印室满头大汗地印第二天要用的模拟试卷……
1、根据上下文推断,“使命”具体是指什么?(2分)
答:
2、“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和“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整段关于赵老师去割麦路上的心理描写,请想想这段心理描写对表现赵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试举出一例说明它情节设计的奇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评赵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指他的思想、性格等)。(2分)
答:
九、作文竞技场(60分)
题目:那一天,我家真快乐
要求:1、记一件事,注意细节描写2、600字左右。3、写真情实感。4、不得出现真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6分)
1、D 2、C3、C4、B5、D6、C7、A 8、A
二、咬文嚼字(略)三、语言积累(略)
四、诗歌鉴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五、语言运用(略)
七、语言表达
称呼得当;内容紧扣市府“号召”,语意表述清楚。例:小朋友,你知道“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吗?你以怎样的行动来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呢? “亚太市长峰会”将在我市召开,请问营业员同志,你们作为窗口行业,怎样来塑造重庆新形象?为迎接“亚太市长峰会”的召开,请问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你们准备做些什么?
(一)1、hé qiè wò chuò zhuì dú
2、熟悉、打开、形容人严肃刚正、虽然、终于 脸色
3、A 4、略 5、略 6、凿壁借光,蠹萤夜读,悬梁刺股等
(1)慢;(2)看。12.(4分,各2分)(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四)1.xī;xū;tài 2.褒义示例:感恩戴德、恩怨分明、返哺之恩;贬义示例: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 3.①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②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③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4.没有想到这个农村青年在半年之后还会专门前来感恩。感慨的是这个农村青年的质朴、真诚、厚道、可爱。 5.示例:对待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心存感激,表达谢意。或:人,要学会感恩,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都应如此。 6.提示:注意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合理的、有创造性的理解。示例:①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半年不见,的确是太久了;②当时的热情慷慨只是出于对农村青年的关心和同情,并不希望回报,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记在心里;③这位农村青年太普通了,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1.厌恶(或憎恨);坚强 2.一面写出鲁迅先生因为跟黑暗势力作斗争奉献了全部的精力,另一面也反衬出先生的精神气质非常好。 3.比喻 作风顽强、言行一致的风格。 4.不能,表达不出“瘦”的程度,也表达不出“我”对先生的关心和痛惜之情。 5.①处由于远望所见,再加上室内光线很暗;②处主要通过外貌的描写反衬出人物的精神境界;③将眼前近看所得印象与杂志上相比较。因为各自的表达侧重点不同的缘故。
16.指帮助妻子干农活。
  17.“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言外之意是丈夫平时不可能去帮助妻子去干农活——他忙的是他的教学。否则,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是指丈夫这一回真的帮她干农活割麦。
  18.这一段心理描写写了乡亲们和干部寄予他的厚望,这是他忠诚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而不顾及家中活计的思想基础。有了这段描写,人物的行动才有了“根”。
  19.例①赵老师起早去割自家的麦子,结果却割了“三狗子”家的麦子。
  例②学生偷偷地去帮赵老师家割麦,他在学校赶印模拟试卷,对自家地里发生的事还不知道。
  20.赵老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公而忘私。从性格上看他既有知识分子的愣劲儿,又有农民的朴实厚道,勤恳乐观。 (58.220.243.102)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七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