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5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1]
湖南省湘潭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200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部分1—6页,答题卷7-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额外 吟哦 花萼 惊愕 以讹传讹 怒不可遏
B.讣告 扈从 渔父 鲋鱼 物阜民丰 赴汤蹈火
C.沉浸 尽管 觐见 侵略 加官晋爵 噤若寒蝉
D.编纂 杜撰 串通 撺掇 人头攒动 抱头鼠窜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杂糅 克扣 出洋像 鞭辟入里 秣马厉兵
B.文身 脉搏 哈密瓜 独当一面 头昏脑涨
C.对弈 溜达 吊胃口 细水常流 推脱责任
D.伸张 隐晦 挖墙脚 做客他乡 耳根清净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9日晚央视新址园区附属文化中心工地发生的严重火灾,经过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至凌晨2时许大火被完全扑灭,火势没有漫延到北外立面和演播大厅。
B. 今年春晚给观众的一个最大惊喜,就是推出了两位新人小沈阳和刘谦。他们表演的节目都获得了一等奖,两位新人也一夜成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C.昨日,因拍摄《色戒》而一举成名,又在《色戒》遭封杀后行迹全无的女演员汤唯终于出现在公众视线,出席了香港导演岸西的处女作《亲密》首映式。
D. 中纪委昨天通报的江西景德镇民政局违规建房问题,相关的责任人受到严厉的处分,这是国家在反腐倡廉问题上防微杜渐的又一成果。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衍化成了一场世界各国实体经济有着显著影响的经济危机。需要回答的迫切问题就是这场危机下的实体经济会向哪一方向继续发展。
B.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娱乐场所、商场市场、高层建筑等场所连续发生火灾,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C.2月10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已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专家指出,美俄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球监测卫星的危害会更大。
D.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职业中介要增强防范意识,以免因求职心切而上当受骗。
5.填入下段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了。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至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至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 ④③②⑤① C. ④①⑤②③ D. ⑤④③②①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


浏览完整试题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
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职制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地球现在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吗?
6.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是
A. 是指在土地上散播基因工程农业作物。
B. 物种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某些与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而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新性状。
C. 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不断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致使所有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不同。
D.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物种的性质和状态。
7. 下列不能成为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A. 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
B. 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造成了基因污染。
C. 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
D. 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此方面研究有很大的欠缺。
8.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与自然环境污染一样,基因污染将会不断增殖和扩散,并且无法清除。
B.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开始了基因改造就开始产生了基因污染,因为这些改造都会使基因有所改变。
C. 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传统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
D. 造成基因污染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只注重了生物工程作物的安全性,忽视了其功利性。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遗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
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为非者。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遽,有所不尽,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①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引退。古语曰:“一薰②一莸③,十年尚有臭。”盖谓此矣。
先帝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所愿,取而更之,上下欣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矣。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谓之“调停”。非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祖宗朝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勿为流言所惑,勿使小人一进,后有噬脐④之悔,则天下幸甚。
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逐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
【注】①坰:(jiōng)遥远的郊野。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②薰:一种香草。 ③莸:(yóu)一种有臭味的草。 ④噬脐:用嘴咬自己的肚脐,喻不可及。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而不言 臣:作臣子
B.疾颓靡之俗 疾:痛恨
C.沮之则引退 沮:仕途受阻
D.人臣被祸 被:遭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而不言,谁当救其失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知虎豹之欲食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 吾今且赴府
D.勿为流言惑 吾属皆为之虏矣
1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然皇上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可是宣仁皇后却被元丰旧党的言论迷惑,想重用元丰旧党的一些人,苏辙的进谏,才使她醒悟。


展开余下试题B.香草和臭草相处在一起,结果只能是闻到臭味。苏辙以此来比喻君子与小人共处相争,最终小人必胜,君子必败的道理。
C.苏辙希望皇上能坚定自己圣明的意志,不要被流言迷惑而任用小人,否则后悔莫及。
D.从此文可以看出苏辙是一位清醒政治头脑、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贤之臣。
12.简要说明苏辙进谏时陈述的主要观点以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加以具体分析)。(4分)
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臣近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臣言为非者。
②必将戕害正人,渐复旧事,以快私忿。
③若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小园牡丹有感 (宋)陆 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汉属左冯翊,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一带之地。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箠:鞭子。
(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2)裴诗与陆诗同为写牡丹,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古诗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 ,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陌上花开缓缓归
忍 冬
①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天边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属于清乾嘉诗人赵翼的,可昂首远望,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
②漫步陌上,心情是诗意的那种,优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开;花是自然的那种,朴素而恬淡,不落尘俗。“三月风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这意境,枝繁叶茂,从古代长到现代,不枯不衰;又如水,岁岁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过古今多少王公贵族、粉黛佳丽、骚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恍惚人的骨头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风韵。
③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了从俗累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阡陌并为陌上风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开也寂寞,风情也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诵了多少遍。人归缓缓,那花便有灵性,便开得执著,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图画:在粉黛佳丽的簇拥下,一位美若天仙、仪态雍容的贵夫人款摆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临安的阡陌上。其时陌上花团锦簇,杨柳轻摇,蝶飞蜂舞,三月风情旖旎之至。这时,一骑快马打陌头杨柳的绿阴中飘然而来,驿者翻身下马,气喘吁吁中把一封书信递给夫人。夫人展开一看,不禁满面春色。原来,吴越王钱镠身在王宫大殿却惦记着远在临安陌上的爱妃,嘱她只管怜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钱镠,这位在五代十国的夹缝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吴越国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这一番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之情就足以让后人击掌了。缓缓归,缓缓归。多么柔情的一句话,游移在古籍史册中,艳称千古。
⑤只是再柔情、再体贴的话,也难以使国家逃脱倾覆的厄运。怜美惜春的柔情敌不过剑戟弓弩的无情。从此,陌上花开依旧,只是钱镠烟逝,爱妃云去,只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一句话化作一个美丽的故事,游荡在临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凭吊。终于在吴越国“国除”的百十来年后的一个秋天,诗人东坡来到了临安。历史似乎特意安排东坡在秋天踏上临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开,秋天亦花开,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却是萧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开中,东坡怅对古人,一番凭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结,一吐而快。“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归”……诗人一唱三叹中,浸染着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
⑥漫步陌上,尽管不能如吴越王妃那样一路招摇地走在陌上花丛中,也不能像东坡那样怀一颗忧伤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诗句,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钱镠与王妃的“缓缓归”当作人类面对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怀,当然,东坡透过陌上花开而生发的历史感悟更以一种强劲的力量震撼着我的心灵。
⑦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简直就是为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而开而落。我不敢说我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摸陌上这些娇嫩而又顽强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诗意,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心灵在恬静的陌上花开中恬静如花,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⑧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缓缓归。
⑨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16.第三段说:“人归缓缓,那花便有了灵性,便开得执着,陌上风情也被撩拨得浓郁而热烈。”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3分)
17.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开,各人的感受不尽相同。钱镠与苏东坡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
18.第五段说:“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请回答:
(1)陌上花,明明开在陌上,为什么说它“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 为什么“令人唏嘘不已”?(4分)
(2)“艳丽”与“沧桑”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
19.文章第⑦段说 “我几乎要拜倒在陌上花的面前了”,文章最后又说 “我心已是陌上花开”,作者有哪些感悟?请用简要明白的语言分点陈述。(4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赏析《陌上花开缓缓归》一文的意蕴美
(2)赏析《陌上花开缓缓归》一文的语言美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曾以象自喻,鲜为人知。在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象自喻呢?从《柔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柔石的这段话为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一些线索。鲁迅先生欣赏的正是象的那种宽厚和强韧的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
1.正确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800字。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 考 答 案
1.D(A分别为é é è è é è) B(扈从念hù,“渔父”念fǔ,其余全读fù; C尽管念jǐn,侵略念qīn,其余念jìn) D(分别为zuǎn zhuàn chuàn cuān cuán cuàn)
2.B(A出洋相 C 细水长流 D作客)
3.C(A应为“蔓延”指火势向四面延伸。B 贬义,指权势大,气焰盛。D 指不良事物在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此处不合语境)
4.D(A应在“世界各国”前加“对” B“娱乐场所、商场市场、高层建筑”有交叉之处,不能并列,另外,“不但”“而且”后内容也要换过来 C“一颗”放到“俄罗斯”后,“会更大”必须相比较而言,而此句中无比较对象)
5.B(整段文字都是围绕“瑶里的美”的美来谈,④应该放在最前面,③紧承④,⑤应该放在②之后)
6.B(A只是篡改的农业作物。C是自然状态下生物自身许可的进化变异,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是一种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7.B(这只是一种主观看法,不是事实。即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安全试验,也只能说明是在试验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与基因污染原因没有关系。)
8.C(A“自然环境污染”不能认为“不断增殖”“无法清除”。B传统的“基因改造”“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的”,不属于“基因污染”的范畴。D原因是注重了功利性,对安全性认识不足。)
9.C(败坏,贬损)
10. D(都是被,介词。A.如果,假设连词;却,转折连词。B.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况且,递进连词;暂且,副词。)
11.A(是“先皇”聪明圣智,想用纲纪整顿天下)
12.不能允许小人进入宫内(2分。其他意思接近的答案亦可)。主要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例如:“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运用对比论证,明确了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2分)
13.①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
②他们一定会戕害正值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做人臣的遭受祸患,
③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
14.(7分)
(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比、衬托(1分),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1分)。
(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1分)。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1分),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胜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分)。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而致千里 君子生非异也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16.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2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分) (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17.钱镠: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的情感 。苏东坡: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18. (1)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生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载体。(意思相当即可) (2分) 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感慨。(2分)
(2) “艳丽”的含义是指与陌上花有关的许多美丽的故事、动人的情感 ;“沧桑”的含义是世事的更替,朝代的变迁。 (2分)
19.⑴自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⑵人类可以通过接触自然来感悟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⑶自然给予人类心灵以慰藉与陶冶。
⑷心灵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共4分)
20.答题要点:
(1)这篇散文从陌上花开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人对景的情感推及到人对人的情感,进而推及到对历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蕴十分丰富。(陌上花开的自然风情之美;怜美惜春的柔情之美;凭吊历史的沧桑感慨;心灵回归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恬静之美。)
(2)这篇散文文字清新,富于诗意;穿插的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和文采; “缓缓归”的一唱三叹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21.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元佑初年开始,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人心已经安定,只是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皇上,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的仇恨,称之为“调停”。宣仁皇后犹豫不决,苏辙当面指出她的不对,又再次上疏说:
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但因皇上的龙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紧张)言辞急促,言犹未尽,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该说的说完,那么谁来补救陛下的过失呢?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没有听说过,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担忧他们不高兴就把他们引荐到朝廷之内(做官),而给自己留下祸患的。所以我认为,对小人虽然不能把他作为心腹委以重任,但让他们做地方上的州长、太守(之类的小官吏),为一些俗务奔走效劳,(只要他们做事)不偏颇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废弃他们不用就可以了)。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况且,君子、小人在形势上如同冰和炭,相处必然相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古语说:“一种香草和一种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结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先帝聪明、睿智、通达事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湘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