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4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2009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
2009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
高 三 语 文
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试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四大题为选做题,请考生在两组试题中选择一组作答,其他均为必做题。
3、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锃亮/憎恶 肄业/防疫 吹毛求疵/睚眦必报
B.军饷/晌午 信笺/掮客 绿林好汉/戮力同心
C.恸哭/恫吓 偌大/诺言 焚膏继晷/咎由自取
D.蚌壳/趸卖 媲美/睥睨 关关雎鸠/暴戾恣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品质培养,并大力推进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改革,从
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考试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B.美国政府在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头论足的同时, 也应正视自己国内的人权问
题,不要裁缝师傅的尺子——只量别人。
C.正月十五元宵节,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 呈现出
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D.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的双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
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
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
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
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①出现在天空, ②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③透过黑云的重围, ④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⑤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 ⑥后来太阳才慢慢地突出重围,
A.⑥②①⑤③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⑤①②⑥③④ D.③④①②⑤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①,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悦②,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③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④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浏览完整试题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日:“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巾巴⑤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⑥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注:①扰乱:指董卓乱长安朝政的情况。②通悦:随随便便,不拘小节。悦,同“脱”。③西伯:周文王原来的封号。④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⑤巾巴:头巾。⑥魏讽:魏相国钟繇的属官,曾图谋反,被人告发,牵连被杀的有几千人。

5.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以谦名公之胄 后代
B.常车骑填巷 充塞
C.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劝
D.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主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②为魏讽所引
B.①进以谦名公之胄 ②以疾免,卒于家
C.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乃之荆州依刘表
D.①然好贤而不能用 ②故国危而无辅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
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C.士之避乱荆州者 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本文先叙述王粲的家世,然后写他的才能,最后写他的结局,
全文剪裁、组织精当,叙述简洁。
B.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体现他虽是东汉著名学者,却热情好客。
C. 王粲在汉水之滨酒宴上对曹操所说的一段话是为了恭维曹操,以求得安生立命之地。
D. 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不应渗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
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婉惜之情和怜惜之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4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②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夜闻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旬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
理?(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诸葛亮《出师表》)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高低冥迷,不
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自居易《琵琶行》)
(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 (李煜《虞美人》)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绑”,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 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 嫁出去的女儿,
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展开余下试题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少选、多选、错选的不给分)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所以凡吃了同一食物的人,就都具有了血缘关系,都是兄弟。
C.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注重科学更讲义气。
D.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E.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13.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D.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14.“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4分)
15.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小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森
①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②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③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④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⑤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⑥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 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⑦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⑧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⑨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⑩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11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12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13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摘自《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2008年1月,有删改)
16.试分析第⑥段中作者对“雨”的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17.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分)

18.试从写作手法着手分析作者怀念雨声的深层含义。(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小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其多少会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讲较多的多巴胺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


展开余下试题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有删改)

19.结合全文,请概括多巴胺是一种怎样的物质?(4分)
20.结合全文,指出“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5分) 21.文中指出人工合成多巴胺技术会带来哪些新问题?(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6分)
去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熊猫烧香”病毒,短短两个月内,被该病毒感染的个人用户高达几百万,受害企业用户达上千家,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那只卡通“熊猫”在大“烧”了网络一通后,又变种为“金猪报喜”,危害指数再度升级。
在全国各地有关警方的协作下,此案很快告破,六名嫌犯被抓获。主犯李俊归案后后悔不已,在看守所内写出了杀毒程序软件,经试验,该程序能在几分钟内彻底杀灭“熊猫烧香”病毒。公安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鉴定,预计一周内可在互联网上公布,供网民免费下载。23.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的名称为“眼神”,因为它的外形为一只眼睛,眼中的图形既是两个跃起的运动员的造型,同时也是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绽放的图
形。这个设计突破了以字母变形表达语义的传统表现形式,以写意手
法表达出极富感染力的寓意。请根据下面注释中的特奥会的知识,展
开想象,写一写图中“眼神”的寓意。(写出两点)(6分)
注释:成立于l968年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为全世界智障人士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
区加入。她是按奥林匹克模式举办的面向全世界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和成年人的群众性运动会。其格言是:勇敢尝试、争取胜利。其精神是:技能、勇气、分享以及超越国家、政治、性别、年龄、种族、宗教的界限带来的快乐。其目标是:使智障人士有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公民。
(1)它是一个 的眼神,因为:
(2)它是一个 的眼神,因为: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境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统一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C(A.锃亮zèng/憎恶zēng,肄业yì/防疫yì,吹毛求疵cī/睚眦必报zì。 B.军饷xiǎng/晌午shǎng,信笺jiān/掮客qián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绿林好汉lù/戮力同心lù。C.恸哭tòng/恫吓dòng,偌大ruò/诺言nuò,焚膏继晷guǐ 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 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咎由自取jiù。D.蚌壳bàng/趸卖dǔn以批发价整批地卖出。媲美pì/睥现pì,关关雎鸠jū/暴戾恣睢suī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2. C
3.A(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4.B.⑤③④⑥①②
5.C.(规:效法)
6.D
7.B.(B和例句都是省略句,“欲与(之)为婚”,“从(曹操)征吴”;A是判断句;C是定语后置句,即“避乱荆州之士”;D是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
8.D、(A项叙述家世后接着写他的平生主要经历,然后才连带写他的才能;B项蔡邕“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是佩服其才能出众,表现出自己对王粲的尊敬和喜爱,是从侧面来写王粲的;C项“为了恭维曹操,以求得安生立命之地”不正确,应该是真心投靠,真情赞赏)
9.(1)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2)①叫两个儿子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
②您打下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武器装备,招揽豪杰而重用他们,而纵横天下。
10.(I)《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贬谪之人盼归的怨望和惆怅(人留雁归,朝廷的恩赦并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2)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是因为边地之感,二是因为月色撩动了乡愁。这为笛声的出现设置了环境,也为末句的直接抒情作了烘托和铺垫。
11.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CD(据原文,“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非请客吃饭的目的,故A项错;B项绝对化;E项表达非作者原意。) 13.C(A项错在“具有了”,原文为“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B项错在“中国人特有的”,原文无据;D项错在把“年夜饭”的目的误认为“共食”的目的)
14.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
1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
16.用了比喻修辞格,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17.他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
18.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把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和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形成对比;把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形成对比。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淳朴自然生活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热爱和怀念。
19.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的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可人工合成,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20.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21.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一是技术依赖/技术成瘾,二是麻醉精神)。
22.“熊猫烧香”病毒危害巨大,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肇庆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