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朔风/追本溯源 劲歌/疾风劲草 楔子/锲而不舍 B. 跻身/济济一堂 霰雪/诌媚讨好 奴婢/筚路蓝缕 C. 胼胝/民脂民膏 趑趄/锱铢必较 粮秣/没齿不忘 D. 矜持/情不自禁 粗犷/旷日持久 殷红/绿草如茵 1. C(A. shuò/sù jìng/jìnɡ xiē/qiè;B. jī/jǐ xiàn/chǎn bì/bì;C. zhī/zhī zī/zī mò/mò;D. jīn/jīn ɡuǎng/kuànɡ yān/yī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想想上一个假日经济的火爆场面,看看这一个假日经济的冷淡经营,这强烈的反差怎么不让商家暗然伤神呢? B. 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融,增强了文字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着读者,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C. 乐观的人注意到的是生活中的美好,并尽情享受;悲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生活中的灰色,因此他们常常泱泱不乐。 D. 若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文章的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废解甚至误解。 2. B(A. 暗一黯 C. 泱泱一怏怏 D. 废一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部作品一发表,立即赢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一致好评,毁誉参半,文章作者也因此迅速走红。 B. 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辆来往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C. 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上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络上传播。 D. 做学问最忌怕的是心浮气躁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性子和坐得稳凳子。 3. D(A. 毁誉参半:批评表扬各占一半,是语义不明。B.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地缝隙前一闪而过,借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是望文生义。C.迅雷不及掩耳:比喻来势迅猛,所备不及。为不合语境。)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开拓进取、励精图治,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B. 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经济下滑,报道称,台湾2003年曾面对前所未有、凸显劳工对现状不满的一系列大规模罢工。 C. 春节刚过,曾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又像候鸟再度如期而至,广东是否还能像以往的春天,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呢? D. 取消农业税势在必行,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4. A(重复赞余,“远景”就是将来的情况,与“未来”重复。)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 ④⑤⑥③②① B. ①②⑤④③⑥ C. ⑤④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①② 5. C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浏览完整试题人类目前已经给地面交通、海洋航运和空中飞行制定了合理的交通规则,以避免事故和混乱。面对太空混乱的交通现状,人类却缺乏有力措施。各种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几乎不受任何管制,对人类的航天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将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大多数卫星和探测器进入地球轨道后只能发挥几年的作用,有的甚至一进入轨道就宣布失效了。科学家将人类航天活动留下的火箭、卫星等飞行器残骸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为太空碎片,即太空垃圾。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国卫星发射的高峰期,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而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制造太空垃圾的过程。欧洲宇航局的太空专家称,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大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其中,地球轨道上至少漂浮着4000余个火箭以及卫星的残骸,它们目前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 太空碎片的平均运行速度是10公里/秒,其破坏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破坏力是航天器所无法抵御的。太空碎片的增多会对航天器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之后的航天器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地球轨道上已经发生过大约200次这样的爆炸了,而每一次爆炸的后果就是制造更多的太空垃圾,更多的太空“杀手”。 近日,国际航天安全促进协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航天安全专题研讨会,专门研讨太空交通管制问题。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则是目前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技术顾问布莱恩•维登说:“到目前为止航天安全还仅仅是军事领域的话题。促进航天安全对于太空的军事应用极端重要,但实际上民用太空领域也特别需要航天安全。航天安全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与航空领域的国际协作是同样的道理,但现在还是很少有公司或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应的资源。” 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从科研机构到跨国公司,再到卫星观测站等各方参与者,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必要数据。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融合这些类型各异的资源使之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不同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一些具体负责地球通信卫星运行的商业公司也已经意识到了航天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行动。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空间安全专家特丽莎•赫金斯认为,民用航天安全体系可以向各方(国)提供安全数据,而且完全与政治利益无关,从而保证太空利用的透明度、缓解太空中的紧张关系。赫金斯说:“首先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享机制,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现在,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太空交通管制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专家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选自《北京科技报》2008年12月1日,有删改) 6. 下列各项中,对“太空交通现状”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太空交通秩序混乱,太空垃圾威胁巨大。各种高速运转的卫星和航天器等的残骸几乎不受任何管制。 B. 人类发射一次卫星就制造一次太空垃圾。世界各国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 C. 太空碎片直接威胁到太空航天器的安全。航天器的速度与太空碎片成正比时会解体成更多的碎片。 D. 航天器爆炸就制造太空垃圾和太空“杀手”。到目前为止,太空已发生大约200次这样危险的爆炸。 6. A(B以偏概全,“世界各国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原文特指“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每年”;C理解偏离,原文是“太空碎片的增多会对航天器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之后的航天器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D概念偷换,“地球轨道”与“太空”是两个概念,原文的信息是“地球轨道上已经发生过大约200次这样的爆炸了”。) 7. 下列有关“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避免航天事故和混乱,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迫在眉睫。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则是现在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 B. 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享机制。 C. 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除各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卫星观测站等参与者外,一些相关的商业公司也因航天安全而有所行动。 D. 建立这一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世界各国都可以向民用航天安全体系提供安全数据,从而缓解太空中紧张的政治关系。 7. D(理解混淆,错将“民用航天安全体系可以向各方(国)提供安全数据,而且完全与政治利益无关,从而保证太空利用的透明度、缓解太空中的紧张关系”,表述为“世界各国都可以向民用航天安全体系提供安全数据,从而缓解太空中紧张的政治关系”;其他各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其正确的依据。)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航天大国一旦达成共识来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这不仅可使世界各航天大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还可以维护各国利益。 B. 解决了如何融合各类型资源并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的难题,同时兼顾到各类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航天安全促进系统有望形成。 C. 从进人太空领域到今天的50年来,人类遗留在太空的垃圾至少有13000个,它们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从而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 D. 鉴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安全的巨大威胁,专家们已经在高度重视。这意味着实施太空交通管制和加强太空垃圾研究就能避免太空灾难。 8. B(A据“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太空交通管制会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专家认为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知“一旦达成共识来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就“可使航天大国之间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缺乏依据。B根据原文“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融合这些类型各异的资源使之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不同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可知此推断正确。C原文不支持“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的推断,应是“对人类的航天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且“人类遗留在太空的垃圾至少有13000个”的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到“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D“实施太空交通管制和加强太空垃圾研究”与“避免太空灾难”之间是强加因果和夸大事实。)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我曾经在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园林里游览,看见那园中蓄养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地到海外的奇花异石没有不罗致的,但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来当柴烧,他们构筑园林也必定购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上千钱买一块石头,有的用上百钱买一株花木,自己不知吝惜。但是如有竹子占据在园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因为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是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常常不惜花费几千钱来购买;可刚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冻枯致死。正因为它难以获致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就更加以它为贵重。可江南人甚至就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草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哎呀!奇花异石确实被京城和江南人爱重。但是探求它们的原产地,那么边地和海外的人看待它们,我想它们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且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又比京城人更加宝贝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就愈卑贱,物离乡就愈贵重。”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是一定不变的呢!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②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我的舅舅任光禄在荆溪旁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闲暇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后来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塘亭榭花草石头的胜景,单独在这里从当地土中获取本来有的东西,能够不花费气力就使满园苍翠葱笼,也足够自适了。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写写竹溪吧。”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软?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堰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我因而说任君哪里真的不能与有财力的人攀比,就随意地从本地的土中拿取,恐怕独对竹子有深厚的喜爱,却不愿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完全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异)石,妖艳柔美不如(奇)花,它孤零零的好像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世俗混同协合。因此自古以来,懂得喜爱竹子的人极少。况且那些京城人又怎么能懂得并看重竹子吸?他们不过是想借竹子与人争夸富贵,知同以花石为奇异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以竹子为贵重,与江南人不以竹子为贵重,他们作为不懂得竹子是一样的。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堰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任君在热闹繁华中生活,却能不沉溺其中,轻裘肥马憧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尽情嗜好的,一概摒除不要。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严肃可敬有孤高独立的气概,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定有自我感悟的地方。 差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啊!竹子本来能够不离开江南就受到重视,我很有感触啊! (节选自《四部丛书》,有删节) 【注】①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②荆溪:水名,在江苏境内,注入太湖。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槁:枯木 B. 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根究 C.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优越 D. 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迷 9. A(槁:干枯)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 B(B为:均为介词,表被动,被。A而:均为连词,上句表递进,并且;下句表修饰,可不译。C其:均为语气副词,上句表祈请,下句表反问。D乎:上句介词,表对象;下句语气助词,作词缀。)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的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之人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怪现象作出针砭,对任光禄的言行也有赞美。 B. 《竹溪记》名为“记” ,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筑园植竹一事,文章并没有记叙事件的始末,却把重心放在了议论上。 C. 第二段引人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的。同时,作者用反诘语,表达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 D. 文章在比较中写出了三种人对待竹的不同态度,其中,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截然不同,却在对待奇花石上,存在着一致。 11. A(简记或不记竹溪景物。)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A C A D B A B A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3分) 译文: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3分) 译文: (3)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3分) 译文: 12. (1)京城人竟以我们当柴草的东西为珍宝。(乃:竟,1分;宝:以……为宝,1分;所薪:做柴草的东西,1分)(2)况且那些京城人又怎么能懂得并以竹子为贵重呢?(彼:那些,1分;知:了解、懂得,1分;贵:以……为贵重,1分)(3)这正是他对于竹子必定有自我感悟。(其:他,1分;自:自己、自我,1分;得:习得、感悟,1分) 13.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赏任君治园“遍植以竹”?请据文意作答。(4分) 答: 13. ①竹在江南而被江南人任君看重;②他不讲世俗的贵、贱,就地取材栽竹;③任君从竹上悟得孤高独立的气质,是真懂竹。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椽,又知广州,以事罢免。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