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在国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相关高校向留学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精华的价值理念,像“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完全可以作为人类的普遍价值。对外传播不能只依靠政府,民间的传播渠道也非常重要。当然,有许多时候,单靠宣传是不够的。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说到文化传播,我国有一门“跨文化阐释学”。1954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的五国外长会议。会后周总理邀请外国客人观看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在如何向外国人解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总理审阅,总理最后提议只要标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可以了。这是“跨文化阐释学”的一个成功例证。实践证明,总是那些与本土文化相近的外来文化最容易被本土文化所接受,对中国人是如此,对外国人也是如此。
在采用跨文化阐释的方法来阐释中国文本方面,我们的学术前辈像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钱锺书等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说中国文化的理论资源。蔡元培说:“孔子曰: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义。”“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之谓也。古者盖谓之恕。”“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亲爱之谓也。古者盖谓之仁。”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这种方法无疑会易于外国人的接受。
中国元典之所以称之为元典,就在于它意义的深厚性。所以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元典解释史,而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和阐释。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我们过去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解释看成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但现代阐释学却认为,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种看法很值得我们研究。而所谓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意义肯定会发生变迁。问题是,任何词语都是与其他词语发生关联的时候才有意义,这就构成了意义的不可确定性,也为解释预留了空间。对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所以意义的变迁是解释的内在机制,属于正常现象。解释当然有解释的范围,不能是无效的解释,也不能是过度的解释。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我们只能在承认跨文化阐释可能性、可行性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如何进行跨文化阐释的问题。
总之,在我们向世界传播和解释中华文化的时候,“跨文化阐释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学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人间词话》,采用“取外来之观念与中国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法”,钱锺书的《管锥编》也属于跨文化阐释。我们还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所有这些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向世界解释中华文化时可资借用的重要资源。
浏览完整试题
(作者李庆本,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6月19日,有删节)
1.下列有关“跨文化阐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文化阐释”就是用另一种文化、语言、文本,来解释、补充或替换原来的文化、语言、文本的过程。
B.“跨文化阐释”的过程是开放的,它需要将词和意义分离,然后跨越意义进入另一种语言,进行重新组合。
C.对“跨文化阐释”后的作品意义的解释不仅由作者、译者和文本决定,同时也由读者决定。
D.作者认为,“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而不仅仅是通达真实本体的一个途径,一种手段。
2.根据原文,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中,影视、动漫、音乐、戏曲等文化产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
B.蔡元培的这种以自由释义、以平等释恕、以博爱释仁的方法,易于外国人的接受,虽然这一答案不是非常确切。
C.不同时代的不同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阐释中国元典,元典的生命就存在于“日日新”的理解和阐释当中。
D.客观地说,有些跨文化阐释存在无效解释和过度解释的现象,但这不能成为否定跨文化阐释的理由。
3.你知道还有哪些“跨文化阐释”的现象?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题:刘胤龙)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书院肄业生用剑
道光朝,杭州祟文书院有肄业生某者,貌清癯,若不胜衣。来时,无长物,一敝簏而已。每晨即他去,不知所往,午夜,则闻其鼾声雷动矣。与人殊落落。众疑之,私启其簏,无余物,一剑仅尺余,光芒照室成白。若微游者,乃知剑仙,惧而覆盖,安置如常。
一日斜晖挂树,淡月依人。数生散步柳阴。某忽至,众讶其归之早,近而叩之,某曰:“仆久溷群公侧。明日,当归省老母,是以早归,一点检敝簏耳。”众曰:“与君聚首,良复寡时。归修温凊,奚敢尼君?簏中一剑,何畏人耶?”某笑谢曰:“仆固知某日某时公等曾发吾簏,然向所以不言者,恐致疑耳。仆少学剑术,粗明击刺,爱此山水,暂息萍踪,乃亦为群公所知。”
众曰:“君果仙矣然人生蓬转交臂易失幸托同舍敢求一观仙术可乎?”某谢术浅。众强之,乃出剑曰:“聊以杨枝为戏,幸择欲中者。”众指第三树,高殆十丈许,曰:“中其杪之某枝,可乎?”某曰:“诺。”即见剑飞而上,斩某枝,枝未抵地,剑已入手。某即别众自归卧舍,是夜不闻鼾声。微明,视之,户阖如故,人簏俱杳。
(选自徐轲《清稗类钞•技勇类》)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人殊落落 落:疏落,少
B.若微游者 微:隐藏
C.一点检敝簏耳 点:清点
D.户阖如故 阖:全
5.下列各句分成四组,能表现书生是的“剑仙”一组是( )(3分)
①貌清癯,若不胜衣 ②每晨即他去,不知所往③一剑仅尺余,光芒照室成白 ④明日,当归省老母,是以早归 ⑤簏中一剑,何畏人耶 ⑥剑飞而上,斩某枝,枝未抵地,剑已入手
A.②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崇文书院某书生因为常常早出晚归,不务学业,最后肄业。
B.大家对他的行为感到疑虑,暗中打开他的竹箱,发现了宝剑。
C.在月影疏淡的夜晚,书生向大家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不辞而别。
D.全文以人物言行为主,塑造了一位不合群的书生形象,以悬念吸引读者。
7.断句和翻译。(9分)
(1)用“/”号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君果仙矣然人生蓬转交臂易失幸托同舍敢求一观仙术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归修温凊,奚敢尼君?簏中一剑,何畏人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仆固知某日某时公等曾发吾簏,然向所以不言者,恐致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题:黄蔼北)
(二) 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8.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题任选3题)
(1) 愿陛下_____,______。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 (《赤壁赋》)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玉树荒野的雪地
林 染
①凡对中国西部真正了解的人都知道,“草原”这个词汇绝非“翠绿”和“茂盛”的同义语。有一种草原叫荒漠草原,沙砾地面,浅草稀疏,几乎不长树木。荒漠草原呈现一派高寒、荒凉气象。青海玉树就是这样的荒漠草原。那儿的县城,往往仅只是几排平房。
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南北纵穿青海省的时候,玉树一带的荒凉同柴达木盆地一样让我吃一晾,天野茫茫,罕有人烟。
③1999年,一位挪威小伙子单身来到玉树荒原上的甲乙小学认真地为藏族牧民的孩子当起教师来。几间平房的小学坐落在辽远的雪地上。这位白皮肤、高鼻梁的异族教师同肤色黝黑的少年们一起起劲地踢着足球。他同孩子们一起去河里砸冰取水,把水背回来。星期天他开车带孩子们去县城玩。他努力向孩子们学习藏语。如今他使用的名字是尕藏多吉,这是一个纯正的藏族名字。
展开余下试题
④尕藏多吉的家乡在挪威农村。他让母亲和乡亲们亲手做了三百双小袜子寄到遥远的中国青海玉树。他发现他的藏族学生中许多人没穿袜子。
⑤一年多以后,我们在陕、甘、宁、青电视台联合播出的节目中见到了他同孩子们在雪地上踢足球的画面。他也孩子般地喊叫着,头上冒着汗。森林之国挪威的青年、中国荒凉远野的雪地、足球欢乐的腾飞,这是动人的一幕。
⑥画面的背后是:挪威人尕藏多吉必须学会吃中国藏族的糌粑,喝中国藏族的酥油茶,还必须学会在冷飕飕的房子里用牛粪生火。
⑦其实在中国的内蒙古草原、青海湖边的毡房里,在川、黔、滇深山老林的村寨中,像尕藏多吉这样来自异国的青年志愿者绝非独例。一对美国情侣在青海湖边自搭毡房办学,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子站在桂林山间一所小学的讲坛上。我们都知道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的故事,今天的尕藏多吉们正充实发展着他们不朽的事迹。
⑧中国边远地区的人均收入可能不到西方国家的百分之一,有的地方还没有电,可能连一段能骑自行车的平路都没有。这些异国的小伙子和姑娘,为什么要抛却富贵和安逸来自讨苦吃?谚语说,“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荒凉漫长的路径?
⑨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目睹过万马嘶鸣着扬鬃飞驰的场面,那景象是异常壮观的。不过,在塔克拉玛干发生的另一幕更令我难忘:一峰骆驼,步履缓慢又坚韧地走着,昂着头——骆驼的头总是昂着的,朝着它的一片孤独的绿洲。
⑩其实还有一句本应深刻铭记的谚语,人们往往不愿记住它,因为这句谚语似乎蕴含着不富贵不显赫甚至只有单纯苦涩的味道。这句谚语是: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
(11)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
(选自2007年《甘肃日报》)
11.文章开头写了玉树高原的荒凉,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8分)
(1) 条条大路通向城市的广厦和花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看到人生微弱的灯火,你必须走进最深的黑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第⑨段,描绘了两幅画面,寓意是什么?说明了怎样的人生道理?(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尾写道:“尕藏多吉是挪威人而非中国青年,这是耐人寻味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80后作家”:游走在消费时代
青年女作家步非烟宣称要“革掉金庸武侠的命”;18岁的桂石被冠以“作家”头衔后说,“‘80后’的我们并不是离经叛道者”;作家王朔接受杂志采访,对“80后作家”提出严厉批评……
日前,有关“80后作家”的话题再次泛起。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评,还是被追捧,都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写作,也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80后作家”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他们作品的传播机制与“70后作家”不同。“70后作家”的发表主要还是通过文学期刊,得到一定认可后,再出版成书,进入市场。而“80后作家”作品很少通过文学期刊与读者见面,他们要么通过网络发表作品,要么直接出书面对市场。他们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直接,互动良好。
相对于“70后”以及此前的作家,“80后作家”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群——中学生。中学生是目前文化市场独特的消费群体,他们人数众多,“80后作家”的作品自然而然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读者、面对市场,使“80后作家”对商业有着天然的敏锐嗅觉。“80后作家”普遍重视读者和市场对他们作品的反应。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读者的回应和市场的成绩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持续下去的动力和保障。但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转而为市场写作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也在努力强调自己在文学上的坚持。
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绩,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80后作家”的创作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而在这两点上的欠缺,恰恰会对这些年轻作家的创作形成制约。
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80后作家”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解说青春期焦虑;另一类就是奇幻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恰恰是既往的中国文学中最欠缺的,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80后’写作为中国文学带来的一股新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都是滞重的,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开始变得轻灵,这为奇幻文学提供了空间。
“80后作家”张悦然认为,“对于前辈作家来讲,现实是沉重的山,而‘80后’眼前没有山了,于是他们更喜欢‘往远处看,往玄处看’”。同时她认为,奇幻小说的创作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充裕,现实对我们的刺激不那么激烈,远方让我们更敏感,更向往”。
不少批评家都指出,以往的作家都能拥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而“80后作家”的读者却只集中在中学生中,这反映出一些创作上的问题。张颐武认为,年轻人写作,年轻人消费,是一种不健全的自我消化和自我循环,这样的创作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这一群体自身,如被视为代表的韩寒、李傻傻、张悦然等,或表示对“80后”这一概念的不认同,或希望超越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李傻傻说,“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张悦然表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者内心体验的外化,而“80后作家”这一笼统的称谓是不足以涵盖作家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张悦然在采访中说,一部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内在的精神魅力,只有作品在读者的内心唤起了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肯定。她强调,一味迎合市场的写作并不是聪明的选择,因为,读者和市场的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这种变化也是无法预期的。
(2007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80后作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已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B.“80后作家”的作品主要通过网络发表作品,或者直接出书面对市场。
C.“80后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缺乏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这样对其创作会形成制约。
D.“80后作家”的奇幻小说中表现的自由和想象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奇幻文学的存在和发展是既往中国文学中欠缺的。
E.专家认为,“80后作家”现在是一个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学概念,它所隐含的文学意义之外的商业性是值得警惕的。
16.文中说,“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这里的“新因素”主要指的是什么?这种“新因素”是相对什么而言?(6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认为“80后作家”及其作品的主要缺陷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如何才能保持“80后作家”的健康发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北京路到八廓街,从琉璃桥到拉萨大河,从林芝机场到青藏铁路……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陈列品,一组组数据,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旧西藏农奴制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以及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取得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B.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河山变得分崩离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的泪水。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安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
C.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构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是“创新员工”脱颖而出的首要条件。
D.影响当日词坛并对词学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主要还不是这类词话之作,而是流布面很广、受体众多的词学选本。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和我们祖国一起长大的这一代人,经历了历史上风风雨雨的考验,在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取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C.福娃是第29届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语段衔接完整(只填序号)。(4分)( )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_____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22.某校高三(11)班几位同学毕业前和班主任畅谈友谊,发表了对“友谊”的不同看法,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4分)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道万能的公式,能化解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化学课代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08年6月1日禁止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实施后,环保袋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认为,环保袋有如下的特点:
①环保袋可以降解,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染。
②环保袋的使用期比塑料袋长。
③环保袋可以循环使用。
④环保袋装食品,食品不易变质。
⑤环保袋价格低廉。
请从以上的环保袋的特点中选取两点对环保袋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要求用到拟人的手法。(80—100字)(6分)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是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D(张冠李戴,“阐释本身就是本体”这句话是现代阐释学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而且文章也没有说“‘跨文化阐释’的阐释本身就是本体”)。
2.A(A项,“政府宣传却达不到这一效果”于原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B项,原文说“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由此得出“不是非常确切”,该项正确)。
3.如,把上海比作“东方的巴黎”,把苏州比作“东方的威尼斯”等等,这其实就是地名上的跨文化阐释,可以让外国人迅速了解上海和苏州的特点,从而更容易接受。
二、4.D(“阖”在文中的意思是“关”)。
5.B(①是描写其外貌。④他自己交代为什么早归的原因。⑤众书生的疑虑)。
6.A(根据文章最后意思来看,其肄业是因为自动离开而造成的)。
7.(1)君果仙矣。然人生蓬转,交臂易失,幸托同舍,敢求一观仙术,可乎(2)①现在要走时,品行这么和蔼可亲,我们怎敢阻拦你回家?但你的宝箱内有一宝剑,很令人害怕呀!(重点词:修、尼)②我早知道某日、某时各位开过我的竹箱,但平时所以不说,是怕引起你们怀疑。(重点词:固、发、致)
(二)8.(从视觉的角度写)以动衬静(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2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分)。
9.诗人早年希望能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2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1)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三、11.让读者了解玉树的荒凉(2分),为下文叙述尕藏多吉的感人事迹作铺垫(3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12.(1)生活中,人们选择不同的人生大路(2分),都可以过上舒适富足的生活(2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2)为了追求难以实现的目标(2分),必须经受艰难困苦的考验(2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13.万马竞相飞驰的场面寓意顺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一峰骆驼的画面寓意逆境中的人生追求(2分)。说明了顺境中的奋斗追求固然可贵(2分),但在艰苦环境中,甘于寂寞、不懈追求的人生更令人感动(2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14.①包含着作者对尕藏多吉等外国青年的人生追求的赞美;②作者对当代中国部分青年好逸恶劳的消极人生态度,表示了隐忧。(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四、15.D、E(D项不是“欠缺”,是“最欠缺”;E项不是专家的观点,是“80后作家”之一的李傻傻的观点)。
16.“80后作家”的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非常可贵的自由和想象,是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滞重
上一篇:
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下一篇:
人教版初二下册期中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9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