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09年上期高三第七次考试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2009年上期高三第七次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33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宝藏(càng) 捧场(chǎng) 答复(dá) 置之度外(dù)
B、提供(gōng) 生肖(xiāo) 间距(jiàn) 味同嚼蜡(jiáo)
C、躯壳(ké) 遒劲(jìng) 经幢(chuáng) 不着边际(zhuó)
D、应许(yīng) 糜费(mí) 脚色(jué) 绝无仅有(jǐ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B、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非常怜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为什么?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地揣摹、体会它。
C、少年宫门前塑着一个神采奕奕的孙悟空:一手捧着本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一手竖起大拇指,那夸张的造型,似乎在宣泄着心头的喜悦。
D、一幅巨型的海报上:一位青春美少女,捧着一大叠书,脸上露出了灿然的笑容,这既是一种满足,也是一种自豪。人们远远地端详着海报,心头涌起了无限向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在去年七月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顶风作案
B、如果钓鱼岛受到他国侵犯,美国也将共同应对。麻生太郎的言论立即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关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2月28日在会见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时表示,日方应在钓鱼岛问题上谨言慎行。
C、央视在少投入多产出上做得简直登峰造极,不但保证了节目质量,明星阵容,而且带给演员“一夜出名”的真实回报。
D、丫型凹凸滚轴按摩器、瘦脸面罩等,对于减肥人来说是一点也不陌生的减肥方法,但医生说,其实这些另类减肥方法一点科学依据也没有,除了手术和节食外,运动永远是减肥的不二法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月16日,昆明市林业公安局在市区检查宾馆饭店时,查获已被宰杀的穿山甲两只、巨晰两只、熊掌四只。
B、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C、当前,国营企业损失严重,而大型国营企业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D、国家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至于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员和角色,他们既是“合二为一”的,又是“一分为二的”; 。演员的技艺刻画了角色的能耐, , 。 ,艺术家所能发挥的天地是双倍的。
①观众既欣赏到角色的本领,同时也欣赏到演员的超凡功力,得到双重的满足
②演员有时进入角色而表现角色,有时跳出角色表现自己
③演员的功夫又加强了角色的魅力
④演员与角色,真真假假、浑然一体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浏览完整试题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宋代“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然后分给吃茶者”。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
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已。
  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
  宋代还盛行“斗茶”,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而已。”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斗茶”则变为斗“点茶”。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是否有斗“分茶”,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
6、不属于“‘分茶’确实不能释为‘品茶’”这一看法依据的一项是( )
A、“戏分茶”的“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
B、杨万里“分茶”诗揭示了“分茶”的性质。
C、陶谷《清异录》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
D、文人参与“分茶”活动后又给它起了雅名。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与薛先生在“分茶”并非“品茶”的看法上是一致的。
B、把宋人诗词中的“分茶”解释为一种茶游戏目前是没有证据的。
C、陆、杨诗中的“分茶”就是“茶百戏”、“汤戏”,后来可能又叫“分茶戏”
D、薛先生认为“分茶”“点茶”属茶技艺,但本文作者持怀疑态度,因为诗文与历史文献无任何记载可以证明这一说法。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的“茗战”发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这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B、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和理论著作颇为丰富。
C、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斗茶”有所记载,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
D、薛瑞生与本文作者对“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斗茶”的理解也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象祠记 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有鼻②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③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④”,瞽瞍⑤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象死后,当地人在有鼻为他建了祠庙。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 ③格:感化。 ④烝烝乂,不格奸:烝烝,上进的样子;乂,治理;格,到;不格奸,不至于做坏事。 ⑤瞽瞍(gǔ sǒu):舜父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其祠屋 新:重修,重新修整
B、意象之死 意:猜测,料想
C、克谐以孝 克:克制,约束
D、不底于奸 底:通“抵”,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 举而不敢废也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 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其孰能讥之乎
C、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 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唐人之所以毁掉象祠,是因为唐人认为象的德性很差:作为儿子却不孝顺,作为弟弟却很傲慢。
C、作者引用《书》上的话,是为了说明象已经被感化,变得很孝顺、上进、不做坏事了
D、本文的主旨是“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翻译: 。
(2)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翻译: 。
(3)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翻译: 。
13、原文说“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是”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4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暗 香① 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②。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③,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①辛亥冬,词人应邀到范成大晚年退居的石湖别墅作客,投主人之雅好,作《暗香》《疏影》二曲。该词为其一。②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来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成章。③江国,指江南水乡。
①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词即景言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②“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简析。(4分)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描写(必须默写)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2)古文描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人穷则反本, , ; ,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然力足以至焉, , ; , 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共17分)
              谢天  陈之藩
常到外国朋友家吃饭。当蜡烛燃起,菜肴布好,客主就位,总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举起小手,低头感谢上天的赐予,并欢迎客人的到来。
我刚到美国时,常闹得尴尬。因为在国内养成的习惯,还没有坐好,就开动了。以后凡到朋友家吃饭时,总是先嘱咐自己,今天不要忘了,可别太快开动啊!几年来,我已变得很习惯了。但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不同的风俗。在我这方面看来,忘或不忘,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前年我又到一家去吃饭。这次却是由主人家的祖母谢饭。她雪白的头发,颤抖的声音,在摇曳的烛光下,使我想起儿时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觉得我平静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来。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总是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老天爷赏我们家饱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
刚上小学的我,正在念打倒偶像、破除迷信。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也者,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的,这家确实是他们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这种想法并未因年纪长大而有任何改变。多少年,就在这种哲学中过去了。
我在这个外国家庭晚饭后,由于这位外国老太太,我想起我的儿时,由我的儿时,我又想起一连串很奇怪的现象。
祖父每年在“风里雨里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里饭里的自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而为什么要谢天?我明明是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
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迷。
一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得到了新的领悟。这是一本非科学性的文集,专载些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啦、在欢迎会上啦、在朋友的葬礼中,他所发表的谈话。我在读这本书时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听众一个印象:即他的贡献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与爱因斯坦本人不太相干似的。就连那篇亘古以来崭新独创的狭义相对论,并无参考可引,却在最后天外飞来一笔:“感谢同事朋友贝索的时相讨论。”其它的文章,比如奋斗苦思了十几年的广义相对论,数学部分推给了昔年好友的合作。这种谦抑,这种不居功,科学史上是少见的。
我就想,如此大功而竟不居,为什么?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自己的奔波,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一些小贡献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罢。无论什么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遗爱与遗产,就是需要众人的支持与合作,还要等候机会的到来。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觉自己的贡献之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最完美的人格所构成的一个最完美的故事。介之推之所以不言禄,因为他觉得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是君子所不屑为,也是君子所不应为的。
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顿时,主任与他商量报酬问题,他说五千。主任说:“给你五千,如何给一个大学毕业生呢?还是算一万五千元罢!”这不是外国的介之推吗?
为什么介之推与爱因斯坦专干这类傻事?立过大功,而不居功若此。因为他们知道做事与立功,得之于众人合作者多,得之于自己逞能者少。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感谢众人、感谢上天的感觉。
我们回头想一想,五六十年来的中国比我七八岁时的思想能强几何?史家如果写这五六十年来的我国历史时,一定命名为狂妄而幼稚、无法与无天的时代。无论哪一行、哪一界,多是自吹自擂、自欺自骗。日子长了,连自己也信以为真了,而大祸至矣。因为没有做任何真正的事,没有建任何真正的功,自然而然不会有谢天的感觉。
有一个人问一位文学家,我记得是雨果罢,“如果世界上的书全都要烧掉,只许留一本,应留什么?”雨果毫不犹豫的说:“《约伯记》。”约伯是《圣经》里面的介之推,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我们的思想界,需要约伯的精神,需要介之推的觉悟。这个觉悟: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结晶。感天之情,无由表达,还是谢天罢。 一九六一年除夕于曼城


展开余下试题16、“主人家的祖母谢饭”这一细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17、怎样理解“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这一细节描写?(4分)
答: 。
18、“我又想起一连串很奇怪的现象”,“奇怪的现象”在文中指哪些现象?(5分)
答: 。
19、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谢天”的含义:(4分)
答: 。
六、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谢天》
(2)从文章线索的角度赏析《谢天》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这句话会引起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呢?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第七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A、zàng B、xiào C、qiào
2、C(A、炫目 B、揣摩 D、粲然
3、A(与“风声一过”矛盾)
4、B(“宰杀”与“熊掌”搭配不当;两个“两只”,“四只”前加“有”)
5.B、原文开头讨论“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因此下面应该是②,;只有③“功夫加强魅力”可以与“技艺刻画能耐”匹配;说完了演员说观众,因此选① ;④“是一个总结句。
6、D(3分,“文人起雅名”是“分茶”得名的依据,并非对“分茶”定性的依据)
7、B(3分,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
8.C(3分,“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信息,对“斗‘分茶’”的态度只是“怀疑”,且持怀疑态度的是本文作者而非《大观茶论》)
9、C(克:能够)
10、D(“之”均为取消独立性)
11、C(说的是舜而非象)
12、
(1)(3分,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来祭祀。)(“神”1分,“祠”1分,句意1分)
(2)(3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爱”1分,“推及”1分,句意1分)
(3)(3分,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能被舜感化呢?)(“乌”1分,“见”1分,句意1分)
13、指象被舜感化
14、(7分)
  ①(3分,抒发了怀人念昔的感情,(1分)虚实结合或对比(1分)用典(1分)
  ②(4分)“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清冷似水,澄澈如玉(1分)。千树红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烈,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意思对即可。
15、(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6、祖母谢饭是“谢天”含义的具体写照,它浓缩了要懂得感恩的精神;也是作者思考谢天含义的触发点,引发作者对谢天的思考,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17、①表现自己因年幼无知而不懂敬天的顽皮、胡涂。
②与结尾照应,为反思五六十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狂妄幼稚、无法无天作铺垫。
18、①祖父母明明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过活,他们却要感谢老天爷。
  ②爱恩斯坦总是谦抑地认为自己的成绩、贡献源于他人。
  ③爱因斯坦、介之推等人功绩很大却不看重甚至拒绝报酬。
19、(5分,“谢天”的含义指不居功自傲,不自私自利;懂得感恩,在生活中,在事业上感谢帝神灵、父母祖先、事业前辈、工作伙伴、机会命运等,
  
  附录1:参考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尉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全都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在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能被舜感化呢?《书经》上不是这样说:“舜能用他的孝道使家里和睦,一天天上进向善,不走到邪路上去。”瞽瞍也能顺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真实可信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很周到啊。不是这样,那么象周公这样的圣明,可是管叔、蔡叔却不能避免被诛杀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岳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