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580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0]
2009届高考诗歌鉴赏精选训练(第三轮)
2009届高考诗歌鉴赏精选训练(第三轮)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未展芭蕉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3分)
答:

(2)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历来没有定论。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寄托?(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①
卢 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②。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①卢挚曾于大德七年(1303)七月寓扬州,逢朋友汪右承。②凉州:指唐天宝年间的乐曲,多表现边塞题材,流传极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2分)
答:

(2)本曲开头三句和结尾两句都是写景,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4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不 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本诗写于作者客居成都的初期。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
(1)诗中描写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作出分析。(4分)
答:

(2)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诗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 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唐朝的边塞诗大多以雄浑慷慨,充满报国的忠贞或将士低徊的乡思为特点。然而这两首诗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请回答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主题。(4分)
答:

(2)诗歌讲究“炼字”,有诗家认为李诗中的“绿”、常诗中的“静”下得尤为用力。请简要分析这两字的妙处。(4分)


浏览完整试题答: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第二句中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2)最后三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艺术效果。 (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1】有青山豁我怀【2】。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赖:依赖,凭借。【2】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4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意蕴。(4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① 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4分)
答:

②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②?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②捣寒衣:妇女用木棒敲打砧石上织好的布帛,使柔软熨贴,以便裁制寒衣。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答: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寿阳曲】
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1) 曲子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曲子的前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古人认为这首词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以少总多”,即用典型的小事件贯穿始终,写出了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对“以少总多”作一简要鉴赏。(4分)
答:

(2)关于词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有人认为是表达了诗人已达到看破人生世相归于无情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正话反说,“无情”其实就是“有情”。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
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③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答:

2009届高考诗歌鉴赏精选训练(第三轮)答案
1、
(1)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1分)比喻非常新颖,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绿”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2分)
或: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1分)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2分)
或: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1分)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和不易察觉 ,又维妙维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2分)
(2)学生解读合理即可。【例: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不要半藏半掩。】
2.
(1)对偶((1分)。全词除第一和第九句外,都用了对偶句,如“云树萧萧,河汉悠悠”(1分)
(2)开头三句写良辰美景(或描述画面),(1分)表达了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1分)而结尾两句则写萧瑟感伤之景(或描述画面),(1分)抒发了相逢不久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1分)
【译文】扬州的歌舞音乐这样超逸、美妙,正是阵雨掠过平山堂之后,月光照满了西楼。人生有多少好时光,能有几次这样朋友的聚首?三生如醉梦般过去,时间飞逝,六月里阵雨过后就已凉爽如秋。锦瑟声中,佳人频频劝酒,朱帘漫卷歌女又齐声演唱那著名的歌曲一一“凉州”。曲终筵散,客人就要离去却还在逗留,高高的树木在夜风中摇曳,长空银河璀璨遥远而长久。
3.(8分)
(1)诗中的李白是一个怀才不遇、纵酒销愁、飘零抑郁的诗人形象。(2分)“敏捷诗千首”与“怜才”一句说明了李白的才情。“佯狂”与“酒一杯”写出了李白内心有无限悲愤,外在的痛饮、狂放不羁不过是他内心痛苦的另样表现。“世人皆欲杀”、“飘零”写出了李白无人理解的孤寂和生活上的艰难。(2分)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深的同情和牵挂,希望李白能在晚年回到四川,过上安稳的日子。(2分)在抒情方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直抒胸臆,质朴自然的语言,看似平常,却最能表达深厚真切的情感。(2分)
4、
(1)李诗主要表现了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常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2)“绿”字动词化了,它不仅写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静”,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明暗交织: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陈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5.(8分)
(1)点,写山的形态,说明山在远处,以形写神,空灵悠远。(也可答“淀”字很传神,淀:即“靛”,写出了秋山苍翠,比喻贴切逼真。)(每点1分)
(2)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江天秋雁晚归图。(2分)选择秋日傍晚典型意象,比喻贴切,拟人新颖,动静结合,从视觉、听觉、触觉(露冷)多角度地渲染秋天氛围,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闲适愉悦心情(3分)
6.
(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2分)
(2)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4分,意思对即可。)
7.
(1)渲染烘托(衬托也行)。(1分)前两句从作者的宦游失意写起,写自己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句点出了嵩山出现的背景。层层渲染之后,描写的对象——嵩山,才在最后一句出现。(结合诗句分析嵩山的出现是经过层层渲染的,2分)
这样写,能把读者的兴味集中和调动起来。又因为有前面的一番交代,末句点出嵩山,不至于意随句尽,反而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韵味和诗人得其面貌后的情怀。(总结渲染的好处,1分:言之成理几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观(1分)——山峰峻峭(1分,扣准“瘦”字), 景象明朗(1分,扣准“清”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和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在赏析中能注意到意象中渗透的主观感情,1分),可谓造语新奇。
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归思)作为全诗的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乡思)。
8.
①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旬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日之悲凉对比昔日之全盛,以往昔之欢乐对比现实之悲哀。(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l)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2分。写出三个意象得l分,五个意象得满分。]
(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4分。五个层次,每层1分,答对四个层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0.
①答:最后两句表现女主人公欲吹灯又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1分)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1分)。这样结尾蕴藉含蓄,意味深长。(1分)
②答:曲子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凄凉暗淡的画面,写景是为了抒情,表现女主人辗转难眠,愁苦难耐的心理。(2分)景物增添了她心灵上的阴影,使她更加烦躁不安。(1分)
11.
(1)诗人仅仅通过三次“听雨”情景的描写,就把少年的浪漫多情、中年的流离奔波、晚年的悲苦凄凉等人生况味全部表现出来了,文字很少,容量极大,诗人以极少的文字浓缩了一生的命运。 评分要点:答到“听雨”1分,指出少年、中年、老年的人生况味得1分,答到以极少的文字、典型的情景概括或浓缩了广阔的人生或一生的命运的可给2分。(4分) (2)考生可任选一种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分)
12.(7分)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分) (219.132.45.176)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09届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