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88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1]
新青区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度(二)期末测试
新青区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度(二)期末测试
(初三语文)
一、基础过关
1、(2分)一手漂亮的字往往使人对你产生好的印象,请同学们把下面这句话抄到田字格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颀长(qí) 踉跄(làng) 精神矍铄 (jué) 踌躇 (zhù)
B、龟裂(guī) 星宿 (sù) 丢三落四(là) 和面(huò)
C、嗤笑(chī) 伛偻(lǚ) 锐不可当(dāng) 恻隐(cè)
D、淑女(shū) 痉挛 (jīng) 步履蹒跚(pán) 温馨(xīng)
3、(4分)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改正过来。
谈笑风生 害人听闻 一视同仁 无机之谈 花枝招展 万事俱备
迫不急待 意想天开
错别字:
正确字:
4、(3分)根据句义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 )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3)他从破衣袋里( )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4)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 )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A、捂 模胡 排 提 B、罩 模胡 摸 提
C、罩 糊涂 摸 拎 D、捂 糊涂 排 拎
5、(3分)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头号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揺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 排比 反问 B、比喻 拟人 设问
C、排比 拟人 反问 D、比喻 排比 设问
6、(11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5)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7)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8)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抒发“乡愁”的语句。
7、(4分)分析下面的表格内容,把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补写完整。
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其中增加的12个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5年,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 。
二、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浏览完整试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礤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2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9、(2分)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10、(3分)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拉的道理是什么?
11、(3分)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12、(4分)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异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啊,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儿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人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2分)文中多次写母亲“悄悄地进来”“悄悄地出来”要强调的是什么?
14、(3分)请分析文中第①段和第③段中加点的动词“扑”“挡”用的好的原因。
15、(3分)第③段中描写“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来央求般的神色”,你从中感受到母亲是怎样的复杂心理?
16、(3分)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17、(3分)你认为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8、(3分)为什么文章要用“秋天的怀念”为题?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9分)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的。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适宜浏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知道这千秋的沦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只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显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望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需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弄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展开余下试题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去,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 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要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的一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菜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
19、(3分)本文题目是在“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20、(3分)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21、(3分)第三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2、(4分)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23、(3分)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
24、(3分)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
三、写作训练
25、(40分)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有一只猴子,在路上捡到一把刀很钝,连小树也砍不断。于是,它向砍柴人请教:“你的刀为什么这么锋利?”砍柴人说:很简单,因为在石头上磨过。“猴子照着去做,它把刀口磨得越越短,甚至把刀口磨得与刀背一样厚。可当它拿这把刀再去砍树时就更砍不动了。





























期末综合评价
1、略 2、C 3、害――骇 机――稽 急――及 意――异 4、B 5、A
6、(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君子好逑 (3)困于心衡于虑面后作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举杯邀明月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8)示例: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增加的数量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 扮演了主要角色(或:起决定性作用) 8、A 9、B 10、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11、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2、(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2)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3、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致,尽可能不云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14、这两个动词反映出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腻地表现母亲那慈爱的心。细节描写使母亲性格鲜明,形象感人。 15、反映母亲既盼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16、从结尾描写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己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云面对生活了。 17、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实现。18、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相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秋天的怀念”实际就是对母亲的怀念。母亲成熟而勇敢的生活态度和秋天的成熟,充实是一致的,母亲对秋天的热爱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
19、“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 20、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得来的。21、“城市之美”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2、示例:(1)“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朝。(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朝。(3)“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朝。(4)“大洒东云”,作者苏轼,宋朝。(5)“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朝。(6)“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五代。“采菊东蓠下”,作者陶渊明,晋朝。 23、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24、略[点拨]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的的感受”,谈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处还有人性、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5、略[点拨]这是一则寓言,谈后令人发笑。但笑过之后,我们要深入思考其蕴含的寓意。猴子的愚蠢可笑,是因为它不懂得磨刀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做事方法很重要的观点;猴子向砍柴人请教,但是却不掌握磨刀的方法,我们还可得出做事不能盲目死做等观点。弄明白寓言的寓意后,确立自己的一个论点,联系原材料和生活实际云分析,边叙边议,寓理于事。 (60.219.108.21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新青区第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