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1]
08-09年度高刘中学语文高考二模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浏览完整试题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竞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4、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5、小说首尾都有一段精短的最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6、这篇小说描述了乡下孩子西西洛在医院看护父亲的故事,情节安排十分精巧,试作分析。(6分)
答:
7、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作探究。(8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5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自居易《琵琶行》)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3)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4)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5)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 ,白露为霜。(《诗经》)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夫君予之行,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展开余下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上,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徒为忠州刺史,而元徽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北知退,与徽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 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濒大江之左 濒:靠近 B.穷山之巅 穷:尽:走完
C.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危:危险 D.薪采者负薪行歌 负: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翠壁千寻,其下有径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①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①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详细记叙了由下牢往三游洞的旅程。由舆而舟,由水而陆,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由险而夷,由窄而广,然后才看见穹起的石洞。
B.三游洞景观奇特。触目皆石,扣击诸石还会发出种种悦耳的声音,这些声音与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交织在一起,将三游洞衬托得格外深邃幽静。
C.作者想到白兰易等三人曾游此洞,又想到其后到此游历的两位宋人,比起他们的遭遇,自己已是幸运的了。
D.作者为三游洞未生于通衢大邑,不能让人领略其光华而叹息,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
1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5分)
译文:
(2)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5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3——14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3、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4、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粗犷(kuáng) 镌刻(juān) 量体裁衣(liàng) 卷帙浩繁(zhì)
B、埋怨(mán) 载体(zài) 暴殄天物(tiǎn) 戛然而止(jiá)
C、宝藏(zàng) 应届(yìng) 恪守不渝(kè) 擢发难数(zhuó)
D、熨帖(yùn) 熟稔(rěn) 相形见绌(chù) 徇私枉法(xùn)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女足世界杯小组赛中,如果不是技术超群的巴西队心怀仁慈,卖给东道主一个薄面,中国姑娘也许只能向隅而泣了。
B.2009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来黄山旅游的客人们赞叹道:“黄山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调整结构的内容之一,是扭亏解困,运用关停并转的手段,促进长期不景气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早谋生路,另谋生路,谋好生路。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D.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18、根据下面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联系实际把三种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象征性的文字。(50字以内)(4分)
答:
19、下面是较为流行的“网络语”。请按照示例,写出后面句子的“网络语”并总结其演化形成的特点。针对这种“网络语”现象,你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示例:
网上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龙
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
girlfriend(女友)叫——GF
(1)请写出下面所给句子的“网络语”。(2分)
强烈支持不叫强烈支持,叫——_______________
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_______________
网上丑男不叫丑男,叫—— _______________
网上高手不叫高手,叫——— ______________
网上低手不叫低手,叫——— _______________
祝你快乐不叫祝你快乐,叫——_______________
Boyfriend(男友)叫—— _______________
Be back later(过会回来)叫——______________
(2)从(1)可知,“网络语”演化形成的特点是什么?(2分) 、
展开余下试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要谈谈你对“网络语”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针对青少年上网存在的诸多不好因素,某县要求关闭全城网吧,结果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一网民说:“网吧是青少年学习新技术、新思想的重要渠道,这条信息通道坚决不能关闭。”家长们也在网上发表评论:“网络在网吧里全变质了,说白了,孩子们进网吧都是来玩游戏的,哪里是学什么新技术?网吧必须关闭!”(5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文字来阐述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反求诸己”出自《孟子•公孙丑》,意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它的上下文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请以“反求诸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4分)
(一)9(分)1. 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2. C. 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3. A. 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二)(25分)
4、(5分)答:文章从西西洛急着赶去看护父亲写起,行文处处紧扣西西洛对父亲的细心照顾和看护,(1分)特别是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2分)这些情节都充分表现了西西洛的善良、充满爱心的美好品质,进而表现出小说的主题。(2分)
5、(6分)答:开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烘托了主人公焦急、忧虑的心情。(3分)结尾“外面天亮了”象征着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觉,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3分)
6、(6分) 答:小说的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十分精巧。(2分)西西洛悉心照料并且为之悲伤落泪了五天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父亲,得知认错了人竟然还选择了留下,明知不是自己的父亲竟然还以“父亲”称呼,都出人意料。(2分)“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病人总是凝视着他”,以及西西洛的善良和爱心都使情节发展又在情理之中。(2分)
7、(8分)答:①你真是我的儿子吗?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既熟悉却又十分陌生?到底是我病糊涂了,还是你认错人了呢?真是你吗,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4分)
②谢谢你了,善良的孩子!谢谢你这些天的照顾!谢谢你在我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我就要走了,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回去吧,孩子,愿神保佑你,愿你幸福!(4分)(探究要符合小说的情理,如①处应表现病人狐疑的心理,②处应表现病人感激的心理。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二)(32分)
(一)(5分)
8.(5分)
⑴未成曲调先有情 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⑶覆杯水于草堂之上 ⑷春与秋其代序 ⑸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⑹蒹葭苍苍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静以修身
(二)(19分)
9、C(解析:危:高)
10、C(因为。A.①于是,②竟然。B.①它的,②大概。D.①即使,②虽然。)
11、C(解析:“自己已是幸运的了”不对)
12、(1)我不是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些原因。而陈公因为公务这次没有一起来,但是就算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运还是有不幸呢?(5分,虽、由、以、然则各1分,句意1分)
(2)像我这样的即使走遍幽奇的山水,险峻的地方,和虫儿鸟儿到这相地方来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这样,话是这样说,如果是在大的城市,交通方便,则那些喜好游玩的人就会争先恐后地来游玩。(5分,若、穷、虽然、胜各1分,句意1分)
(三)(8分)
13.(4分)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每点各2分,分别为“悲叹之情”、“憎恶之情”。意思对即可)
14.(4分)“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三、(24分)
15. B (A项,犷guǎng;C项,应yīng;D项,熨yù )
16.C 17. C(A语序不当,应是“另谋生路,早谋生路,谋好生路”。B “塑造”缺宾语,在“出格”后加“的形象”。D关联词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用“只有……才……”)
18.(4分) 三个图形分别象征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中老年。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被社会环境所改变。(说明:只要象征义合理,是一个整体就可以。答案只是参考,鼓励创新。)
19.(4分)(1)狂顶 拍砖 青蛙 大虾 菜鸟 猪你快乐 BF BBL
(2)①运用比喻等修辞;②运用谐音进行仿造;③缩写,通过提取一句话的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缩成。
(3)网络语言发展迅速,能简洁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但由于其语言不规范, 变化较快,造成了不同年龄、不同人沟通的困难。同时,很可能会成为汉语言运用的另类,使之遗弃传统语言精粹,造成语言的混乱。(合情合理即可)
20.(7分)示例:我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欠妥。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科学教育,引导孩子科学上网;另一方面,政府应变“关”为“管”,制定相应措施,多管齐下,加大管理力度,严禁网吧在法定时间之外接纳未成年人上网。
四、(60分)
21.(60分)参照2008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写作提示:提示语已告诉我们,所谓“反求诸己”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它与“反躬自问(省)”、“严于律己”、“闭门思过”等含义相近。参考立意:每个人都应加强自我反思,多问问自己的良心。
附文言文翻译:
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陆路二十里,靠近江的南岸,就是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
上一篇:
2008——2009学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
下一篇:
人教版必修三测试卷(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08-09年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