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32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2]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中试题
三十中学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小题,共25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 )下来了……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zhàn( )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 )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几个月的平静,禽流感在泰国突然卷土重来,一动物园23只老虎感染禽流感病
毒而死亡。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可
谓相得益彰。
C.在2006年冬奥会上,韩晓鹏面对强手自信从容,脱颖而出,获得我国雪上项目首枚
金牌。
D.赵本山的小品逗得观众捧腹大笑,人们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在这一笑之中付诸东
流。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经过这几次调查,今年一到三月,长城润滑油的价格总体涨幅达到了10%,而去年全
年的综合涨幅才在5%左右。
B、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参与违法招生中介活动、扰乱招生秩序的有关人员,有关部门
和高校必须严厉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又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
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我们将进一步鼓励中方企业到俄罗斯经济特区投资办厂和开展技术研发,扩大对俄罗
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4、仔细观察右侧漫画,完成下面两小题。(3分)
(1)简要说明画面:
(2)谈谈漫画给你的启示:
5、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
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6、古代诗词诵读默写。(10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观书有感》
(4)杜甫《春夜喜雨》 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
(5)《次北固山下》中有两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
。
(6)《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刘禅“ 深追先帝遗诏”,遗诏中堪称思想准则的两句
话是 。
(8)读书时,既需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主张的那样
浏览完整试题
(9)写出两组描写边塞风光的古诗词句(出自两首古诗词)
。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7—8小题,共5分)
7、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3分)
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一则幽默,按要求作答。(2分)
难以从命
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老师,什么事?”这位女生问。老师正色道:“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来,把你的脚放进去!”
修改划线处老师的话语,使之句意明确,让女生不会难以从命。
改句: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第9—10小题,共10+2分)
也许易中天没想到,一个“品‘三国’”使自己成了畅销书榜首作家;更令人吃惊的还在于他们居然像“超女”一样,拥有“乙醇”“年糕”“海米”等无数“粉丝”。而捧红他们大红大紫的则是央视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成了“学者星工场”,《于丹〈论语〉心得》,60万册首印数打破了易中天著作创造的首印数纪录。据悉,央视还将重播“于丹《论语》心得”节目。同时,各种名目繁多的讲坛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有《文津讲坛》,上海有《东方讲坛》,杭州有《文澜讲坛》……时下讲坛热汇成了一股文化潮流。
9、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分)
10、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在读书或览史、品诗的时候,常会有一些质
疑和独到的见解在心中涌荡。你能否试着就名著或史实、古诗中的某一方面象易中天、于丹那样把你的想法说出来。(5分+附加2分)(见解独到,表述精彩另加2分)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1—15小题,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文章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 桃源 、 桃源 、再
寻桃源 等顺序贯穿起来。(2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用法解释相同的一项( )(1分)
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B、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C、 欲穷其林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常有高袁长啸属引凄异
1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B、 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C、 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事,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扰他们安静的生活
14、有人认为“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不太符合实际情况。试谈谈
你的看法。(2分)
1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2分)
(二)语体文阅读。(16—19小题,8分)
说说“封建迷信”
“迷信”一词的含义,依据《辞海•迷信》辞条的解释,是指相信占星、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迷信,它的确是与科学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但我们在长期的反迷信宣传教育中,通常在迷信二字之前加上“封建”一词,不仅令人费解,也使人感到迷信一词的义旨非常狭窄。
迷信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精神心理现象,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源于原始自然观和神话自然观,之所以长期存在,代代相传,以至形成深厚积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人类受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对自然、世界万物难以产生理性、科学认识;当然也反映人类对自身归宿的一种非理性的幻想、追求。它并不特殊地存在于某一社会里,相反,它存在于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中。
而“封建”一词,则通常指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在封建社会中,人类固然迷信,这是无需多言的,但迷信并不都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倒是越向前追溯,人类越是迷信,这是已被历史证明了的。原始社会固然无文字可考,但进入文明之后,史册昭昭,文字历历。以中国商朝为例,商是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一个重要王朝,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曾自诩“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商颂•玄鸟》)这是十足的迷信。在商的政治体制中,曾特设“卜”、“筮”等职,专司鬼神之事,举凡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年岁丰歉、气象阴晴等等,莫不用占卜之法询鬼问神。今人看来,荒谬之至,但在当时却是理所当然,国家甚至把这一切当作自己的意识形态。可见,在奴隶制时代,论其迷信程度,远在“封建”之上,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对“奴隶”迷信呢?!如果我们只反“封建迷信”而不反“奴隶迷信”岂不是除其末而留其本。再说,资本主义社会也并不是就没有迷信之事,报载,白宫大内就曾私用星相术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我们还要不要反对“资本迷信”呢?!
展开余下试题
依我管见,迷信就是迷信,在迷信之前无需再添加什么修饰、限定,正确的提法应该是:“树立科学思想,破除迷信意识。”
16、下列关于“迷信”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的一种思想行为。 B、迷信即是信仰或崇拜。
C、 迷信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 D、凡是在迷信前加“封建”二字是不科学的。
1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句是( )
A、 我们不应该反对“奴隶迷信”。
B、 科学文化水平高、对自然、世界万物有理性认识的人都不迷信。
C、 封建社会里人人皆迷信,这是无需多言的。
D、 作者通过文字记载来证明奴隶社会的迷信程度在封建社会之上。
18、对文中画线一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迷信是存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精神、心理现象。
B、 迷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类受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对自然、世界万物难以产生理性、科学认识。
C、 迷信的长期存在,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归宿的一种非理性的幻想、追求。
D、 迷信源于原始自然观和神话自然观。
1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
A、 将来科学发展到极高水平就不会有迷信了。
B、 迷信就是迷信,在迷信前添加修饰、限定语都是错误的。
C、 奴隶社会的人意识到在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年岁丰歉、气象阴晴等方面询鬼问神是迫不得已的。
D、 迷信程度是由一个社会中相信迷信的人数、迷信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力决定的。
(三)语体文阅读。(20—22 小题,7分)
(1)生活是需要理智的。理智导电是什么呢?辞典里写道: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生活告诉我们,理智乃于人于事的理性观察、认定和对待。
(2)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个“万花筒”,我们从不停步的人生路上布满迷团。要想看清世界走好路,需要理智。
(3)有人说,生活需要激情。是的,没有激情,就没有勇敢、创造;可是,没有理智的激情,就像无鞍蹬的野马,既不好驾驭,更不可凭借它达到目的地。
(4)有人说,生活需要幽默。是的,没有幽默,就没有轻松、亲切、平等感;但是,没有理智的幽默,直白且肤浅,不过是一种调侃而已。
(5)因此,在生活对于人的诸多要求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理智。
(6)有了理智,我们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理智不许做的事,都是寻常状态下不应该或不能做的事。
(7)有了理智,我们才知道该什么做,不该什么做。理智使人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走向成功。而缺乏理智的人,往往凭借一时的冲动去行动,枉费了时间、精力,到头来一事无成,甚至头破血流。
(8)有了理智,我们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各种境遇。胜不骄,败不馁。顺境不头脑发热,受到冷落以至羞辱也能保持冷静。没有理智,就会忘乎所以,或一触即发,或失去信心,或在愤怒中迷失方向。
(9)其实,理智既是一种明智,更是一种胸怀。不明智,当然谈不上理智。而胸怀狭隘的人,总是缺乏开朗。
(10)我们要在生活中多一些理智,只有靠学习。向书本学,在实践中学;向前人学,向今人学。还要在学习知识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开拓胸怀。胸怀开阔了,能包容的事多了,也就更理智了。 (节选自《解放军报》)
20、本文的论点是: 。第(2)(3)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第(7)(8)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3分)
21、请你用生活实际的一个事例来证明“有了理智,我们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各种境遇”这个说法。(2分)
答:
。
22、对“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个万花筒” 这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个非常好看的社会,充满了色彩、好奇、热情和浪漫。
B、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个人才济济,热闹非凡,充满朝气的社会。
C、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由勤劳的各族人民和不同肤色的人种组成。
D、 我们生活的社会复杂多变,充满各种变数。
(四) 语体文阅读。(第23—26小题,11分)
大地的耳朵
(1)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2)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
丁,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3)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有一回,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4)我闷声闷气地应道:“黑色的鬼。”
(5)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6)妈妈好脾气地应道:“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7)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来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8)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9)耳听千里?呜哇,太棒了呀!我和弟弟的筷子,都不约而同伸向盘子里那一只只“大地的耳朵”……
(10)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风采是独树一帜的。
(11)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12)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伦常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美丽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的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13)一日,我刻意用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看,这像什么?”
(14)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老老实实地应道:“像冬菇。”
(15)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选自《读者》2005年第9期,有改动)
23.文章开头几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我”和弟弟对冬菇的讨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4.文章用“聪明”和“慧黠”来形容母亲,你认为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25.冬菇如此味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11段中说希望“自己不曾吃过那么多的冬菇”?
(2分)
26.这篇散文温馨感人,请你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题。(4分)
(1) 本文通过对吃冬菇这件事的回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处(句)?请找出来并作点分析。(2分)
五、写作构思及表达(第27—29,共45分)
展开余下试题
文题一:题目:感受 (横线上可填友情、快乐、自由、关爱)
文题二:美好的歌词,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启迪,感悟人生的真谛,引发无穷的想象。认真阅读下面的歌词,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确定一个与之相关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
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真心英雄》
③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
27、从上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文体自选;
⑶约6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8、写作之前,先写一个50字左右的作文提纲,从立意、选材和结构方面说出自己的构
思。(3分)
29、写作之后,请检查自己的作文,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写出一个30字左右的自我评价。(2分)
0704语文答案
1. 淀jīn绽qióng
2.D
3、C(少主语)
4.合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1)一个属牛的人去参加应聘,结果被拒绝,用人单位提出了聘用属狗的条件,令人颇为惊讶。
(2)某些单位用人机制不科学合理,竟然迷信属相,很荒唐,给应聘带来伤害。
5.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3分,答案不惟一,反驳有针对性,扣住“固执己见”、“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6、(1)—(8)各1分,(9)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天光云影共徘徊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好读书,不求甚解 (9)开放,符合题意即可
7、运用比喻,语句精美,表达感恩、怀念或祝福即可。不用比喻者,扣2分。
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
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8、(2分) 例:把口香糖从嘴里拿(吐)出来 把你的脚放到课桌下(收回去)!
9、(1)人们喜欢这种大众,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风格。(2)论坛所讲的现象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熟知的,能够引发人们共鸣。(3)很多人有读书的愿望和想法,只是没有喜欢的方式,“讲坛”的出现被人们认可。
10、主观开放题。能够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符合题意即可,不要较真,见解独到,表述精彩另加2分。
11、渔人的行踪 发现 访问 离开
12、C 13、C
14、这种说法有道理。人们的服饰打扮更新很快,不久就有很大的变化。而桃花源中与世隔绝500多年,服饰的变化应该是很大的,而桃花源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显的不符实际
或者说,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科技文化发展缓慢,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十分缓慢,所以人们的服饰打扮长时间没有变化也是正常的。(言之成理即可)
15、为了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做对比,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6、A
理由:B错在无“盲目”二字;C错在无“目前为止”;D应是在宣传教育的特定环境中。
17、D
理由:A错在“不应该”;B错在推不出这个结论;C“人类”不等于“人人”。
8、B
理由:应是迷信“长期存在、代代相传”的原因。
19、D
理由:A文中没有这样的依据;B应在特定的宣传教育中;C奴隶社会的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20、生活更需要理智 比喻 对比 (3分,每空1分)
21、写出生活实际例(2分)
22、D
23.第一问(2分):一是嫌冬菇的样子“丑”(或:把它比做“鬼”、“老鼠屎”、“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等),二是不喜欢吃(或:“筷子总绕道而逃”、“一见便皱眉”)(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1分):①采用欲扬先抑手法,与下文形成对比。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③为下文写“我们”喜欢吃冬菇作铺垫。④为刻画善良聪明的母亲形象服务。(以上四点中答到一点,意思对即可)
24.母亲用“冬菇像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和“吃了冬菇,就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这样千个美丽的谎言巧妙地改变了我们对冬菇的印象,让我们喜欢吃冬菇。(巧用比喻、美丽的谎言、让我们喜欢吃冬菇,三个要点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2分)
25.因为“我”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叫人恶心的言谈。
(意思对即可,2分)
26.(1)对善良聪明的母亲的钦佩、感激、赞美;对温馨的伦常亲情的怀念;对快乐、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留恋。
(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举出例子给1分,分析正确给1分) 示例一:“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一句中,“黠”的本义是聪明而狡猾,这里贬义褒用,赞叹了母亲的聪明机智。 示例二:“那些岁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一句中,“无尘”这一比喻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纯洁美好。
27—29、略 (61.167.72.171)
上一篇:
慈溪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第一次模拟
下一篇:
靖边三中2011届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