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7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0]
安徽省肥西县花岗中学语文学科高考模拟试题
第|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中国书法简史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在历史的嬗变中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因此书画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反映和谐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书法有深厚的哲理性,而众多名家的书法正是从这个层面进入的。用人生的感悟去创作,又以书法的语言去表达生命状态。中国的书法追求以形入神,写神与传神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是笔画线条的飞舞,是书法家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语言。。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据记载,这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存在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发展的风貌。自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极富有观赏价值。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如惊龙”。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亦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发展的基础上,唐代的书法理论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等,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理论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追求禅悟者的心境。这一时期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
浏览完整试题
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加以发展。此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书法理论也比前代更有成就,《书筏》、《艺舟双楫》、《书概》、《广艺舟双楫》等理论著作相继产生。
明清的书法作品如同绘画一样传世、遗留的较多。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作品古道雅风,雄劲苍茫,渲染着中华文化的昂扬张力。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有删改)
【注】*滥觞:①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动起源:词~于唐,兴盛于宋。
*笔致:书画、文章等用笔的风格:~高雅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B.汉末魏晋之前,还谈不上什么书法艺术。
C.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成为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主流风格。
D.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
E.唐代的书法理论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下面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符合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独特性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B.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书法呈现出复杂局面。
D.中国的书法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
3、请分条列出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怎样体现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至少列4点)(5分)
4、从第2、3段看,中国书法艺术的“和谐”,涉及书法艺术的哪些特点?(3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①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淮南子•氾论训》
[注释]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
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 劝:告诫 B.而数无盐令曰 数:许多
C.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事件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还:立刻
6.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赵襄子围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C.遂克晋,虏惠公以归 (侯生)不让,欲以观公子
D.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3分)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本文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应按照百姓的好恶,去勉励他们做善事和禁止奸邪,以达到“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的作奸犯科。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C.野人杀了秦穆公的骏马来吃,穆公没有怪罪,反而怕他们伤了身体,后来在秦晋之战中,秦穆公得到野人的帮助,反败为胜。
D.孔子杀了少正卯,子产杀掉邓析,文章借此说明禁奸必须施以重刑的道理。
9.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线部分断句。(4分)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2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展开余下试题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1.两首宋词都是表达送别之情,所描述的意象有什么不同?(4分)
12.吴诗中的“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和王诗中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都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荀子》)
(2)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3) ,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 赤壁赋》 苏轼)
(4)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琵琶行》 白居易)
三.文学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秃的梧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技,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子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薛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若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4.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寄于梧桐的多是凄凉悲伤的情感。但本文却赋予了梧桐怎样的精神?(4分)
15. 作者一开始先极力描写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以及恶劣的环境,请简要说明这是什么写作手法?(6分)
16. 文章不仅写了梧桐,还写了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的几朵残花等,作者的意图是什么?(5分)
第||卷(表达题,共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7小题,共24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小觑(qù) 渊薮(shù) 溘然长逝(kè) 戎马倥偬(zǒng)
B. 拥趸(dǔn) 洗涮(shuàn)歃血为盟(shà) 刚愎自用(bì)
C. 巨擘(bò) 偈语(jì) 余勇可贾(gǔ) 澹然处之(zhān)
D. 叨扰(dāo) 攻讦(jié) 觥筹交错(gōng) 风流倜傥(tì)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这个人很有文才,无论是写湖光山色,还是写人情冷暖,都是闪烁其词,丝丝入扣。
B.他骄傲,有了一点成绩,就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不能平等谦逊待人。
C.为了拉动消费,减轻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可以巧立名目,积极开发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面对出国、自考、复读、就业等出路,他思前想后,踌躇满志,不知如何选择。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同学对漫画和流行歌曲的爱好出现了偏差,漫画书不注意内容是否健康,对流行歌曲也只是关心曲调好不好听。
B、陆主任建议,市民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衣物,记得多喝点水,可以避免血液过于粘稠,导致心血管意外。
C、近日,以军向加沙城作了最深入的挺进,被媒体解读为攻势进入新阶段的强烈信号。
D、此前,乌俄双方分别与欧盟签署了一份设立过境输气监督机构的议定书,但俄总统梅德韦杰夫1月11日宣布这份议定书无效。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2.丰富优美的唱腔,吸收了本土艺术八音、木鱼、粤讴的音乐;独特瑰丽的服装、脸谱;别具一格的粤剧例戏;精美见称的舞台布景,无不彰显岭南文化特有色彩。
3.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
4.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5.粤剧艺术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著名剧作家田汉将粤剧表演艺术概括为“热情如火,缠绵悱恻”。
6.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
A. 1 3 4 6 5 2 B. 3 1 4 2 6 5
C. 3 4 1 6 5 2 D. 1 6 3 4 2 5
21. 请用一个短句概括以下新闻。(不超过15字)
今天,铁路春运进入第三天,从客流情况看,今年春运前两日客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迅猛。今年春运刚一开始,客流来势就猛于去年同期。第一天442.8万人、第二天457万人的客流量,大大超越了去年春运第四天才创造的节前客流高峰值436.5万人。(6分)
22.请仿照以下样式,以“俯瞰”和“远眺”的角度,各写出一句描述景物的句子。(4分)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巍巍,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23.猜灯谜:清明前夜(打一佳节名)(2分)
谜底:————--
五.写作(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肥西县花岗中学语文学科高考模拟试题答案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BD(B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D与历史发展混淆,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2.B(A只是说了与文字的产生与演进的连带关系 C只是发展背景 D没有表现独特性)
展开余下试题
3. 1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2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3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4在大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发展的风貌。5书法家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 6中国书法有深厚的哲理性7中国的书法追求以形入神,写神与传神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答出以上4点即可得5分,答出3点得4分,2点只能得2分,1点得1分。)
4. 书法和审美情感的结合,讲究对称均衡,既注重技法,又讲究情趣。(3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5. D.( 数:指责、列举 劝:勉励 事:侍奉 )
6.A(两个“于”字都表被动。其他三项, B项两个“而”字,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并列关系;C项两个“以”字,前者相当于“而”,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是介词,表示凭借。D项的“之”,前者是代词,文中代“马”,后者是助词,作定语标志,可以翻译为“的”)
7.C(①是善赏,②⑥是善罚,③是野人报恩,④是齐桓公称霸,⑤是作者议论。)
8.D(错在“文章借此说明禁奸必须施以重刑的道理”,文章举此例是为了说明“至赏不费,至刑不滥(杀一儆百)”“以近喻远,以小知大”的道理。)
9.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10.(1)穆公追着那些野人,一直赶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杀了马在吃马肉。(穆公追<之>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2)这就是用近的事情来说明远的事情,用小的道理来使人知道大的道理。(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
附:文言文译文
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夭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绩,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野人捉住。穆公追着一直赶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马肉吃。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让野人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俭约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
齐桓公将要举行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畏惧。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塞了,子产诛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二)古代诗歌鉴赏
11.吴诗描述的是时值清秋季节,词人愁绪满怀地与朋友作别。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 “心上秋”也正是一个“愁”字,写芭蕉不雨也飕飕,写垂柳寓漂泊之情,不仅写出离别之愁的意象,也展示自己心境的沉郁;王诗则写了浙东春色尚浓,山水之美丽可爱,虽有离别之情,但仍祝愿
朋友生活在山明水秀的春天,和心上人相聚,用词明丽,心境还是比较开朗的。(4分)
12.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年事梦中休”是词人心情的直抒;“花空烟水流”是形象化的比喻,比喻青春年华和种种的经历都如梦如烟地消逝了,心境正如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样空寂冷落;“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3分)
译文
《卜 算 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和春天在一起。
《唐多令惜别》:是什么合成了一个“愁”字,离别的人心中充满冷冷的秋意,纵然晴昼无雨,芭蕉只在秋风中的摇曳,也令人感到凉飕飕地凄楚。人们都说秋夜天气晴好,但清秋之夜,明月朗照,在外漂泊之人却害怕登楼远望。青春年华和种种的经历都如梦如烟似地消逝了,心境正如这百花凋零的深秋一样空寂冷落,秋深燕归,自身仍在外飘泊、有家不得归,就像垂柳柔条不能系住飘泊的行舟一样。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三.文学阅读
14. 本文作者一反梧桐的伤感情调,赋予了梧桐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给人以积极应对困难的挑战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4分)
15. 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一开始先极力描写梧桐濒临枯死的状态,以及恶劣的环境, “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而在这种状态下,随着春天的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以至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仍萌新的芽,吐新的叶,突出了梧桐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6分,手法2分,分析4分,大意相近即可)
16.挣扎在荒草里的大理菊、早枯萎了蔓的牵牛花,还有连理花、凤仙花都在冷冷凉露中顽强地活着,开出花朵来,作者的意图是显示出生命的力量,作者肯定它们,意在颂扬梧桐精神,说明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普遍的意义。(5分)
第||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应用(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上一篇:
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
下一篇:
2009新课程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肥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