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13
标签:
鄂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湖北省沙市中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语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网
高一语文 学科网
命题人:丁家顺 审题人:赵五艺 学科网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另有答题卡1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学科网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学科网
一、(18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学科网
A、寒暄(xuān) 形骸(hǎi) 埋怨(mái) 一夫作难(nàn) 学科网
B、新正(zhēng) 伶俐(líng) 蹙缩(cù) 锲而不舍(qì) 学科网
C、俨然(yǎn) 讪笑(shàn ) 怂恿(sǒngyǒng) 游目骋怀(chěng) 学科网
D、吮吸(shǔn) 傩送(nuó) 蛮横(hěng) 瓮牖绳枢(yǒu) 学科网
答案C// A、形骸hái 埋怨mán B、锲而不舍qiè D、蛮横hèng 学科网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学科网
A、沸反盈天 莞尔 蹒珊 草窠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学科网
B、安然无恙 陶治 凫水 辖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学科网
C、信口开河 角隅 胡诌 竹惶 齐彭殇为妄作 学科网
D、咀嚼赏鉴 诡秘 歆享 清炖 既窈窕以寻壑 学科网
答案D// A、蹒跚 B、陶冶 C、竹篁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 学科网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
①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 学科网
②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 水面飞起了。 学科网
③“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 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学科网
④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 学科网
种事, 做不得。 学科网
A、辖制 贴着 淡然 即使/也 学科网
B、辖制 掠着 淡然 既然/那就 学科网
C、管制 掠着 坦然 既然/那就 学科网
D、管制 贴着 坦然 即使/也 学科网
答案B// 辖制:约束管制;掠着:轻轻擦过或拂过;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坦然:心里平静,无顾虑。既然/那就:因果关系;即使/也:假设关系 学科网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学科网
B、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 学科网
C、“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又慌忙的说。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学科网
D、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笑了一下。 学科网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 学科网
B、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夜唱歌的人“张冠李戴”了。 学科网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学科网
D、舞蹈之美在于动作的流畅、连贯、协调,藕断丝连,僵硬的动作没有美感。 学科网
答案D// “怎么了,你?” 学科网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学科网
A、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 学科网
浏览完整试题
B、“十一五”期间将建成运行大理到香格里拉铁路是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的模式建设的,标志着云南铁路建设将迎来新高潮。 学科网
C、为了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止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科网
D、目前在建的“中国医药卫生电子商务网”(原名“中国金药电子商务网”)是第一家国内大型医药专业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学科网
答案C// 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把“随着”删去;“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搭配不当。B项句子杂糅“建成运行大理到香格里拉铁路,铁路是按照……”是两个句子,D项语序不当应为“国内第一家……” 学科网
二、(9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学科网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菌”蔓延 学科网
7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市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学科网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学科网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该病菌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于197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由于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只要感染住院的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是有管子通到体内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小规模爆发。 学科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菌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 学科网
7、下列对于“超级病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超级细菌基本等同于耐药细菌,也就是那些抗生素根本治不死的“新生代”病菌。 学科网
B、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必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学科网
C、某些超级病菌不但不害怕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怕万古霉素),甚至还可能以抗生素为食。 学科网
D、世界上首例“超级细菌”MRSA出现在英国,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学科网
B(“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毒肆虐的年代”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的一种“担心”,不一定会成为事实,“必将”显得绝对武断。) 学科网
8、下列各项说法,不属于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滥用抗生素,会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原来所向披靡的抗生素现在在某些细菌面前失去效力。 学科网
B、滥用抗生素,致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人类必须耗费更多的财力去研制开发新的药物来对付耐药细菌。 学科网
C、滥用抗生素,会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从而过分依赖抗生素。 学科网
D、滥用抗生素,会杀死人体内居住的许多有益的菌群,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 学科网
C(人类“认为抗生素是万能的”的错误认识不是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而是这样做的原因。) 学科网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如果人类不改变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与耐药细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状必然得不到改观,甚至还将陷入恶性循环。 学科网
B、青霉素从“细菌的克星”到“廉颇老矣”的变化,很可能是现在很多特效抗生素类药物将要面对的共同的尴尬命运。 学科网
C、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病菌”蔓延,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局面,我们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类药物。 学科网
D、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之一是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是因为窄谱抗生素比广谱抗生素的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 学科网
D(结合全文看,确定这一原则的出发点应该是: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更多的细菌生产耐药性,给以后的治疗带来难度。) 学科网
三、(9分,每小题3分) 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学科网
日 喻 学科网
苏 轼 学科网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①,以为日也。日之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天生的盲人没见过太阳,向明眼人询问。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开头像一个铜盘。”(盲人)敲打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另一个(盲人)听见钟声,以为是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到蜡烛知道了它的形状。另一个盲人摸到了一只龠,以为是太阳。太阳和钟、龠差别大了,但是盲人不知道它们的区别:因为盲人没有见过(它们),只是从别人那儿听说而已。) 学科网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对道的理解比盲人了解太阳更难,而那些不通晓道的人,和盲人没有分别。通晓道的人给他们讲道,即使有巧妙的比方和高明的引导,也不会比铜盘和蜡烛的比方更贴切了。从铜盘变到钟,从蜡烛变到龠,辗转比附,难道有尽头吗?所以世间谈论道的,有的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来定义它,有的没有了解它却(凭主观想象)来揣测它:(这)都是勉强求道的过错啊。) 学科网
展开余下试题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②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既然这样,那么道最终是不可寻求吗?我认为:道是可以自然而然达到却不可强求的。什么叫做“自然而然达到”呢?孙武说:“善于作战的人,自居主动地位,不会受别人牵制。”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要在作坊里完成自己的工作。读书人要在读书学习中自然而然地通达‘道’。”不去求它而它自己就来了,这就是“自然而然达到”呀。) 学科网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南方有很多善于潜水的人,每天是和水呆在一起的,7岁能趟水过河,10岁能浮在水上,15岁就能潜水了。潜水,难道是随便就可以(学会)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每天和水在一起,那么15岁就弄清了水的规律;生下来就不熟悉水,那么即使(身体)强壮,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的勇敢者,向(南方的)潜水者询问、求救潜水的方法,依照他们的话(方法)到河里尝试,没有不溺水的。因此凡是不学习却致力追求道的,都是(类似)北方学习潜水的人。) 学科网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从前按照声律选拔人才,读书人所学繁杂,却没有专心致志地探索道;现在按照经术选拔人才,读书人只知求孔孟之道,却不致力于学问。渤海吴彦律,是有志于做学问的人,正在礼部参加考试,我写了篇《日喻》来告诫他。) 学科网
注:①龠:管乐器,形状如笛。②子夏:孔子的学生,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学科网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生而眇者不识日 眇:眼瞎 学科网
B、扪烛而得其形 扪:抓,抓住 学科网
C、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 既:止,尽 学科网
D、南方多没人 没:潜水 学科网
B(扪:动词,摸。) 学科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学科网
A、道之难见也甚于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学科网
B、自盘而之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学科网
C、七岁而能涉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学科网
D、昔者以声律取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学科网
A(也:都是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B、之:动词,到,这里有辗转变易的意味/人称代词,他;C、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转折关系连词,但是,却;D、者:代词,表示“……的时候”/代词,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 学科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
A、作者所说的“道”,可以讲成“道理”,也可以引申为“法则”、“规律”,实际上是指儒家之道,总之是无形的。 学科网
B、文章前两段,先引寓言然后进入议论;后两段,则先议论然后引寓言,既形象生动,又活泼多姿。 学科网
C、文章引用子夏的话,意在说明:君子只有虚心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学习,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致道”。 学科网
D、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作文主旨,由“昔者”带出“今也”,又以前者衬托后者。作者的立意在于反对“杂学而不志于道”和“求道而不务学”两种倾向,而认为后者危害尤烈。 学科网
C(文章引用子夏的话,意在说明“学”是“致道”的不二法门,强调的是刻苦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强调“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学习”的必要性。) 学科网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学科网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世之言道也,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3分)
译文:所以世间谈论道的,有的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来定义它,有的没有了解它却(凭主观想象)来揣测它:(这)都是勉强求道的过错啊。
(2)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3分)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道最终是不可寻求吗?我认为:道是可以自然而然达到却不可强求的。
(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3分)
译文:因此凡是不学习却致力追求道的,都是(类似)北方学习潜水的人。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结合诗境分析“玉关情”的含义。(3分)
答:“玉关情”三字明点“良人”服役的地点和思妇的相思苦情,实乃蕴蓄深厚;思妇对久别丈夫的思念,对征人冷暖的关切,对早日团聚的盼望,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诸般情意尽在其中。
(2)诗末两句表达诗人什么感情?(3分)
答:诗歌末二句借助一个思妇盼望“良人”早日归来的心愿揭示了埋藏在万千捣衣女子心底的共同愿望,揭示了朝廷对“胡虏”发动的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的痛苦,抒发了人民大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15、补写下列文句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
(1)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填课文原句)。
(2)战国末期思想家__________ 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述学习要坚持不懈有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一句,选自有“________”之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弃绝世情,回归自然之情。
(5)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________》,其中《荷花淀》等作品,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鲁迅先生的小说《________》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通过一个迫害狂患者错乱的自白,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的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展开余下试题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阿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16、弟弟的若干次来信从内容上看是有所变化的,请分条概括。(每项不超过15字)(4分)
①对清泉乡恶劣环境的不满与厌恶;②对乡亲热情友好态度的感动;③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的欣喜;④对事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信心。(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题目上的四个标号可以启示我们将弟弟的变化定格在四个阶段。“弟弟”的来信不止四次,但细致体会可以发现有四个阶段的变化。第一封信的抱怨,第二、三封信中所写乡亲送东西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情决,第四、五、六、七封信写的是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成绩,最后一封信写的是对山区教育工作的深刻认识。)
17、弟弟最后“决定了,不回去”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作答。(5分)
①爹的严格要求;②乡亲们的关爱;③农村对知识的渴求;④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鼓舞;⑤对事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信心。(本小题考查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扣住弟弟成长的过程,就可发现这个过程背后的原因。弟弟的成长首无是受到“爹”的逼迫,后来受到渴望改变现状的乡亲们的关心爱护,进而受到学生刻苦学习的鼓舞,最后彻底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
18、小说开头弟弟说清泉乡“那不是人待的地方”,被爹一顿好骂,又被爹用棒子撵回去;后来爹去了一趟清泉乡小学,却哭着回来,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并要弟弟回家种反季节菜。这前后矛盾的言行说明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用?(4分)
①要求儿子极严,十分疼爱儿子。②使爹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衬托清泉乡条件确实恶劣,进而表现弟弟热爱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认识。第一问要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性格中复杂的二重组合的特点,“严格”与“爱”。)
19、读罢全文,你的心情一定会极不平衡。你想到什么,请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5分)
答:这是个探究题,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①要求儿子极严,十分疼爱儿子。②使爹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衬托清泉乡条件确实恶劣,进而表现弟弟热爱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认识。第一问要抓住“父亲”这个人物的性格中复杂的二重组合的特点,“严格”与“爱”。)
六、(共12分,每小题4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一边是民众阅读率的逐渐下降,这是我们在世界阅读日应该首先正视的现状。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在识字率、人均收入皆较高的城镇居民中,读书率不增反降:经济快速成长的苏州有将近七成(67%)的人不读书,北京不读书的民众比率也超过一半(55%),上海则超过两成(24%)。于是媒体惊呼:“半数中国人不读书” 。
(1)文中有一处搭配不当,需要修改。(1分)
应将“成长”改为“增长”。
(2)文中有一个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2分)
应将“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调整为“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改“民众阅读率的逐年下降”为“逐年下降的民众阅读率”只给1分)。
(3)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加以修改。(1分)
“半数中国人不读书”。
21、依照下面例句的格式,续写一句评价孙犁作品语言特点的话。(4分)
如果说孙犁的小说是一条清新欢快的小溪,那么,他的语言就是小溪里流动的水!
示例:如果说孙犁的作品是天上绚丽璀璨的彩霞,那么,他的语言就是映着阳光的浮云。
22、某中学高三年级为配合学生的备考学习,特别策划了一份年级学报《追梦》,该报共设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要求第一版与第四版、第二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基本一致。(4分)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胜者讲坛 聆听胜者,品读励志故事,开创人生传奇
第二版
文科园地 漫步文史政,体味多彩人生
第三版
理科园地 走进数理化,探究奇妙世界
第四版
心灵花园 感悟心灵,打开心灵之门,开启阳光之路。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梦是睡眠时体内体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影像活动。人们常做梦,也有噩梦;也有支离破碎的梦……人们也常用梦比喻虚幻或者希望,如理想的居家之梦,充满天伦的亲情之梦,农民脱贫之梦,下岗工人再就业之梦,商人发财之梦,创业之梦,大学之梦,网络之梦,海外游子思乡之梦,祖国统一之梦,国家昌盛之梦,人类航天之梦……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学科网
一、 学科网
1、答案C// A、形骸hái 埋怨mán B、锲而不舍qiè D、蛮横hèng 学科网
2、答案D// A、蹒跚 B、陶冶 C、竹篁 “信口开河”也作“信口开合” 学科网
3、答案B// 辖制:约束管制;掠着:轻轻擦过或拂过;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坦然:心里平静,无顾虑。 学科网
既然/那就:因果关系;即使/也:假设关系 学科网
上一篇:
09高考知识点综合训练--熟语
下一篇:
瑞安中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测试高一语文
标签:
鄂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北省沙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