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3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双十中学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
双十中学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每题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 ,如是而已。(《师说》)
(2) 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苏轼)
(3) 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杜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
景延楼记 [宋]杨万里
予尝夜泊小舟于峡水之口,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①则楚之羁也,大者宦游之楼船,而小者渔子之钩艇也。岸有市焉。予蹑芒屦策瘦藤以上,望而乐之。
盖水自吉水之同川入峡,峡之两崖对立如削,山一重一掩,而水亦一纵一横。石与舟相仇,而舟与水相谍。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下视皆深潭激濑,黝而幽幽,白而溅溅。过者如经滟滪②焉。峡之名岂以其似耶?至是,则江之深者浅,石之悍者夷,山之隘者廓,地之绝者一,顾数百里不隔矣。时秋雨初霁,月出江之极东,沿而望,则古巴丘之邑墟也;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溯而顾,则予舟所经之峡也。市之下,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时夜气寒甚,予不暇问,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至今坐而想之,犹往来目中也。
隆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予故人月堂僧祖光来谒予,曰:“清江有谭氏者,既富而愿学。作楼于峡水之滨,以纳江山之胜,以待四方之江而陆憩者。楼成,乞名于故参政董公,公取鲍明远《凌烟铭》之辞,而揭以‘景延’。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愿毕公之志,以假谭氏光。”
予曰:“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曰:“然。”予曰:“山水之乐,易得不易得,不易得而易得者也。乐者不得,得者不乐;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故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辈,非一丘一岳之人耶,然独得竟其乐哉;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欲脱去而不得也。彼贪而此之廉也,彼予而此之夺也,宜也。宜而否何也?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祖光曰:“是足以记矣。”乃书以遗之。
【注】①估:通“贾”,指商人。②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 殆:危险。
B.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 觌dí:见,看。
C.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 与:(被)给予。
D.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 病:生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乞名于故参政董公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
某所,而母立于兹
D.乃书以遗之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景,从夜泊峡水之口舟中所见写起,夜色迷蒙之中,大小船只云集于此,江岸边又有市镇,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B.作者描写了舍舟登岸后登楼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烘托出清幽明丽的气氛, 而对于楼本身,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写法独到新颖。
浏览完整试题
C.接下来的议论颇有理趣,通过旧友祖光和尚代人请自己为景延楼作记之事,阐述了“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的观点。
D.作者认为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乐趣,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反而能拥有山水之乐,写出了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思考,也似乎透露了自己的困惑迷茫。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则楚之羁也。
译文:
(2)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
译文:
(3)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2分)
(2)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有关名家名篇的说明,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覆灭埋下了伏笔。(《三国演义》)
B.“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
觉慧无法忍受这个家的种种罪恶,鸣凤的死、瑞珏的死都让他忍无可忍。他要出走,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最后他告别全家人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追求新的生活。(《家》)
C.克洛德死后,人们发现加西莫多也消失了,于是认定他们之间达成了一种魔鬼契约,因此按照教义,克洛德未能葬在圣地。(《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堂吉诃德》)
E.《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红楼梦》)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三国演义》
(1)文中曹操何以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试结合全书作简要概说。
(2)葛朗台太太死后,葛朗台在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的过程中,有哪些“精彩的表演”?
9.文化名著阅读理解题。(6分,每题3分)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过错,子夏的看法独特,他认为“小人之过”在于文才丰富。他的看法与孔子、子贡对待错误的看法不一致。
B.孔子认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C.子贡认为,君子也会有过错,只不过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一样;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受荚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展开余下试题
艺术的关感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文学创作有更多的“空白”、“不确定性”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10.下列论述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
B.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而中国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C、“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在外国现代文学当中表现明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则很少。
D.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11.简述诗歌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过程。(5分)
12.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精神的殿堂 冯骥才
①先贤祠就在我们居住的拉丁区。重新改建的建筑的入口,刻意使用古希腊神庙的样式。宽展的高台阶,一排耸立的石柱,还有被石柱高高举起来的三角形楣饰,庄重肃穆,表达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历史精神。大维•德安在楣饰上制作的古典主义的浮雕,象征着祖国、历史和自由。上边还有一句话:“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②这句话显示这座建筑的内涵,神圣又崇高,超过了巴黎任何建筑。
③我要见的维克多•雨果就在这里,与另一位法国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两边。两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着一片很大的美丽的铜棕榈。我注意到,展示着他们生平的“说明牌”上,文不多,表述的内容却有其独特的角度。比如对于雨果,特别强调由于反对拿破仑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国与比利时逃亡19年。1870年回国后,他还拒绝拿破仑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为受到法国军方陷害的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鸣冤,因而被判徒刑那个重大的挫折。显然,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这些伟人的累累硕果,而是他们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④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为这里“居民”的作家是卢梭和伏尔泰。将卢梭和伏尔泰安葬此处,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在这里的卢梭的生平说明上写道,法兰西的“自由、平等、博爱”就是由他奠定的。
⑤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先贤祠里,我始终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里所安放的伟人们所奉献给世界的,不只是一种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哲学价值和杰出的艺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它们都是撑起民族精神大厦的一根根擎天巨柱,不只是艺术殿堂的栋梁。因此我还明白,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为什么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
⑥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的遗骨被移到此处安葬。显然,这样做的缘由不仅由于他们为人类科学作出的卓越的贡献,更是一种用毕生对磨难的承受来体现的崇高的科学精神。
⑦读着这里每一位伟人的生平,便会知道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世俗的幸运儿。他们全都是人间的受难者,在燃烧着自身肉体的烈火中去寻真金般的真理。他们本人就是这种真理的化身。当我感受到,他们的遗体就在面前时,我被深深打动着。真正打动人的是一种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许多石棺上都堆满鲜花,红黄白紫,芬芳扑鼻。这些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献上的,它们总是新鲜的,有的是一小枝红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开的百合花。 ‘
⑧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做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诗人也安葬在这里。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国参加戴高乐将军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战中不幸牺牲,尸骨落入大海,无处寻觅。但人们把他机上的螺旋桨找到了,放在这里,作为纪念。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得到伟人般的待遇。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⑨对于巴黎,我是个外国人,但我认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只有来到先贤祠,我们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⑩我还想,先贤祠的“祠”一定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祠乃中国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为的是表达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崇拜、纪念、感谢,还有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这一切意义,都与法国人这个“先贤祠”的本意极其契合。这译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这里,转而自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先贤、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13.根据先贤祠中安葬的不同“居民”,下面对“精神的殿堂”的具体内涵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因为先贤祠里安葬的先贤们集中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个性精神、民族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实践精神。
B.这些精神分别从雨果与左拉、伏尔泰和卢梭、居里夫妇、无名作家上体现出来。
C、先贤祠中“没有找到巴尔扎克、斯丹达尔、莫泊桑和缪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这是因为他们不具有永久的哲学价值或杰出的艺术。
D.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来到先贤祠,才会真正触摸 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E.法国总统密特朗就任总统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拜谒这些民族的先贤。这些先贤都具有非凡的思想历程与个性精神。
14.对文中“这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们的巨大价值,是对法兰西精神和思想方面作出的伟大贡献”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4分)
展开余下试题
15.雨果称巴尔扎克是“哲学家”“思想家”,说他的作品指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这样一位作家为什么没有进入先贤祠?请你根据原文并结合对巴尔扎克的了解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舒乙谈父亲老舍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我们要求极其严格。首先他自己是个十分严肃的人,是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他把写作当成终身事业。每次看到他房间里的灯光就会让我产生一种崇敬的心理。
他对创作十分严谨,每天只能写两千字,现在许多年轻作家每天能写上万字,对于他简直不可想象。
他在生活中并不像他的作品那么幽默、风趣。老舍十分好客,有很多朋友,特别能与贫苦人民友好相处,,这些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使我们对下层人民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他的读者多,他去世之后(“文革”期间不算),他的书的出版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在现代作家中不是很多,有的作家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被忘却了。即使在“文革”期间,他的书有很多不能出了,但国外还在大量翻译他的作品,而且掀起了很大的老舍热。
对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有所批判,在老舍的作品中的确是有的。在30年代,老舍周围有很多人,包括他的一些朋友,他们一方面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旧的婚姻习俗。像那时候很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胡适,都是屈从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旧时女子,同时他们的思想又非常激进。一方面是围着他们的年轻貌美有学问的大学生,一方面是没知识、不识字的太大,可想而知他们的痛苦。这些旧时女子有的虽然也是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女儿或其他,但与丈夫却往往没有共同语言。老舍的作品就是对当时现实的写照。婚姻生活的确是令人痛苦和无奈的。老舍基本上抱独身主义,直到30多岁后才自由恋爱娶了一位大学生,他是享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的。有些人认为老舍在前期的作品里表现了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而在他结婚后却产生出了不满和失望。现在有一些关于作家情感的说法,我想他们那时候也是很复杂的。
多数评论家喜欢把老舍的死同《四世同堂》里祁天佑的死当成一类。祁天佑是一个没有政治信仰的人,他在他熟悉的环境里尊严扫地,老舍不一样。如果发生在国民党时期,老舍就不会去死。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没有信心,无论如何的打击他都能经受。老舍已经虔诚地皈依了这一套意识形态,完全是以它的褒贬为褒贬,以它的荣辱为荣辱,这时候突然给他一个打击,这对于心理淳朴的老舍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的。老舍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水平,他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他对政体不是清晰的。他的一切是为人民好。他并不是单纯为个人尊严。所以当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出现,他感到一种失去,这种失去是他不可以理解的。
13.对传记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老舍是因为政治信仰的失落而自杀的,是为了要保持个人的尊严而死的。根据现在一些关于作家情感的说法,作者对老舍批判自己周围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这件事是有所反思的。
B.老舍对待工作勤奋严谨,对孩子的要求也极其严格,既是一个好作家,也是一个好父亲。
C.老舍对政体的认识足不清晰的,他之所以虔诚地皈依了——套意识形态,是因为他认为“这一套”意识形态足“为人民女子”的。
D.老舍婚后对婚姻生活产生丁不满和失望,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周围知识分子生活态度的批判有不妥当的地方。
E.“文革”期间,在国内他的书有很多不能出厂,但国外还在大量翻译他的作品,掀起了很大的老舍热。
14.作者说老舍是个“十分严肃的人”,从全文看,他的“严肃”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阐述。(4分)
15.老舍有着浓厚的“平民意识”,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6.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3分)
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播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改为_______。
(2)将______改为_______。
(3)将______改为_______。
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是非分明,见解独到,不超过60字。(7分)
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群,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精美的壁画,悠久的历史,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近年来,景区却增添了一处“新景观”:在石窟内壁画旁或石窟外的墙壁上,出现了不少“大手印”。据介绍,目前整个石窟群多处都发现有“大手印”,其中最严重的编号为27号的洞窟里,正中心支撑柱两边的“大手印”居然达7个之多。这些手印竟然都是游客长期触摸而成!新疆某旅行社导游说,有些游客为了沾一些佛气以求得保佑,就在壁画旁边或者墙壁上摸一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手印。
点评: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一位记者在登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她正背着一个小男孩在朝山上走去。小姑娘的脸上满是汗,衣裳湿透了。
记者问:“你背的是谁呀?”
小女孩说:“我的弟弟。”
记者又问:“你弟弟有三十多斤吧?你能背上去吗?”
小女孩说:“当然能!我背的不是重量,是我的弟弟呀!”
上述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卜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
(1)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D(病:联系前面的“厌高寒”的“厌”来看,这里的“病”作动问,担心、忧虑的意思)
3.B(B项都作介词,表对象,向,A项因:连问,表承接,于是;动词,依靠。C项而:连词,表转折,却;通“尔”,代词,你。D项以:连词,表承接,来;介词,表原因,因)
4.B(第二段,作者绘形绘色地描写厂舍舟登岸后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为景延楼布设了一个清幽明丽的自然环境。作者追记昔日所过之楼,反倒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勾勒出—个朦胧的大致印象,山景而楼,而且不着力刻画所记之楼,写法独到新颖。“若台若亭”也非比喻)
5.(1)董公想要嘱托你写一篇记却还没来得及。
(2)现在谭氏获得山水,是山水有幸遇上了潭氏,还是谭氏有幸遇上了山水?
[参考泽文]
我曾经晚上把小船停泊在峡水口,只见左右前后的船只,不是吴地商贾的船只就是楚地游子的船只,大的是官宦人家的楼船,小的是渔人垂钓的小艇。岸上有市镇。我穿着芒鞋抓着枯藤而攀援上去,远远地望去对此就喜欢上这里的景致了。
这条河(赣江)从吉水的同川进入峡水口,峡水两岸的悬崖彼此对峙,就像刀削一般陡峭,山,有的
上一篇:
福州三中2009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
下一篇:
香坊区2009年中考模拟调研测试(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双十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