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0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
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结骨眼 神志不清 癸丑(kuí) 疾风劲草(jìng)
B.暴冷门 别开生面 瘙痒(sāo) 同仇敌忾(kài)
C.公积金 开宗明意 咂摸(zā) 沐猴而冠(guàn)
D.病原体 沉滓泛起 跫音(qióng) 稼穑艰难(jià)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昨日,记者从四川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获悉,我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意见已经省招考委全委会 后出台。较之去年,今年我省高考有多项重大改革,其中备受关注的我省“平行 ”改革也浮出水面。
A.改革 审批 志愿 B.改进 审定 志愿
C.改革 审定 自愿 D.改进 审批 自愿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完全符合有关国际法的规定,同时也是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里常年有大量中国商船驶过。
B.人挪活,树挪死,许多球迷认为,卡卡应该安心在AC米兰踢球,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曼城的风格并不适合这位超级球星。
C.陈凯歌为《梅兰芳》上演作了大量宣传,并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D.此次李辉教授揭露国学大师文怀沙造假事件酿成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们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慈善拍卖会上,出自俄罗斯总理普京之手的一幅绘画作品拍出3700万卢布的价格。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C.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D.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蜀文化与巴文化
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是以蜀族和巴族为主,建立的两个王国,他们和中原的商、周王朝、华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秦举巴蜀以后,巴国和蜀国被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经过秦代到西汉早期,巴族和蜀族及其它族已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根据考古学研究的结果,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两支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它们有各自的分布地区。蜀文化分布的中心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巴文化分布的中心是湖北西部的长江沿岸,后来向西迁徙到今重庆市。蜀文化渊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渊源于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


浏览完整试题 巴蜀文化一开始即和外界,主要是指中原的夏、商、周文化有交往、有影响;在他们更早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种交往和影响就已经存在。所以《尚书•牧誓》所记参加周武王伐纣的蜀,就是四川盆地西部的蜀,这从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彭县竹瓦街窖藏青铜器上可以得到证明。正因为蜀人很早就和中原地区发生交往,在中原文化强烈影响下,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已经进入文明。发展到晚期,巴蜀文化成为中原地区和“西南夷”地区交往的桥梁。
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已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尤其是有发达的青铜铸造手工业和玉石器制造手工业。青铜器铸造、玉器制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经济的水平,用现代的话说,即是“综合国力”。夏鼐在谈到青铜冶铸业的发明和广泛采用的重要意义时说:“首先青铜的原料铜和锡,不像石器时代那些制造石器的石料,并不是到处都有,可以就地取材。其次,铜和锡都是矿物,其中自然铜的产生很稀少,一般铜矿和锡矿都要经过提炼才能提出金属的铜和锡。这不像石料那样可以利用天然物如砾石、页岩、板岩等,不必经过化学方法来提炼。金属提炼出来后,还需翻铸,才能铸造出可用的青铜器来。这些是意味着要有一批掌握冶金技术的熟练工匠,又要有一定的贸易活动和保证交通路线的畅通,才能解决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这又需要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上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夏鼐这一段论述说明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文化,但不仅限于物质文化,要通过研究物质遗存去研究各个时期人们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青铜铸造手工业的出现必须是在经济领域里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定的发展。在人们的社会组织、结构方面也要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相当于商、周时的蜀文化已经出现了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在考古学上反映的如城市、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宫殿建筑都已发现。广汉三星堆高大宽厚的城墙、埋藏众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祭祀坑,成都十二桥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存,羊子山高大的夯土台遗址等,都是国家机器在物质文化方面的体现。早期蜀文化进入文明是其本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发现的文化遗迹、遗物看,曾受到中原商、周文明的强烈影响。
5.下列说法不能支持“青铜器铸造、玉器制造,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经济的水平”观点的一项是
A.铜和锡,不像石器时代那些制造石器的石料到处都有,可以就地取材。
B.铜和锡都是矿物,其中自然铜的产生很稀少,要经过化学方法提炼。
C.要有一批掌握冶金技术的熟练工匠,又要有一定的贸易活动和保证交通路线的畅通,还需要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上一定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包括生产力的发展。
D.与制造青铜器的铜和锡相比,制造石器的石料既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利用天然物如砾石、页岩、板岩等,不必经过化学方法来提炼。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蜀文化的渊源是四川盆地西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巴文化的渊源是长江三峡地区新石器晚期的季家湖文化(类型)。
B.巴蜀文化一开始即和外界,即中原的夏、商、周文化有交往、有影响。
C.正因为蜀人很早就和中原地区发生交往,所以相当于商、周时期的蜀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
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的变革,相当于商、周时的蜀文化已经建立了国家。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成立的一项是.
A.巴蜀文化发展到晚期已经成为中原地区和“西南夷”地区交往的桥梁。
B.巴族和蜀族最初并不属于汉族,是秦举巴蜀至西汉早期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的。
C.根据考古学研究的结果,巴文化和蜀文化是两支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为它们有各自的分布地区。
D.蜀文化进入文明是其本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发现的文化遗迹、遗物看,曾受到中原文明的强烈影响。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郝经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家世业儒。金末,父思温辟地河南之鲁山。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菹汁①,决母齿饮之,即苏。时经九岁,人皆异之。金亡徙顺天。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往来燕、赵间,元裕每语之曰:“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
宪宗二年,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召经,咨以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是时,连兵于宋,宪宗入蜀,命世祖总统东师,经从至濮。会有得宋国奏议以献,其言谨边防,守冲要,凡七道,遂下诸将议。经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彼今未有败亡之衅,我乃空国而出,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弊于外。经见其危,未见其利也。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简贤,绥怀远人,控制诸道,结盟饬备。上应天心,下系人望,顺时而动,宋不足图也。”世祖以经儒生,愕然曰:“汝与张拔都议邪?”经对曰:“经少馆张柔家,尝闻其论议。此则经臆说耳,柔不知也。”进七道议七千余言。乃以杨惟中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经为副,将归德军,先至江上,宣布恩信,纳降附。惟中欲私还汴,经曰:“我与公同受命南征,不闻受命还汴也。”惟中怒,弗听,经率麾下扬旌向南,惟中惧谢,乃与经俱行。
明年,世祖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仍敕沿边诸将毋抄掠。
……居(宋)七年,从者怒斗,死者数人,经独与六人处别馆。又九年,丞相伯颜奉诏南伐,帝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执行人之罪,宋惧,遣总管段佑以礼
送经归。贾似道之谋既泄,寻亦窜死。经归道病,帝敕枢密院及尚医近侍迎劳,所过父老瞻望流涕。明年夏,至阙,锡燕大庭,咨以政事,赏赉有差。秋七月,卒,年五十三,官为护丧还葬,谥文忠。明年,宋平。
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思托言垂后,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凡数百卷。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拘宋十六年,从者皆通于学。


展开余下试题 ——《元史》卷一百五十七,有删节
注:①寒菹(zū)汁:冷酸菜汤。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母齿饮之 决:决心
B.彼今未有败亡之衅 衅:征兆。
C.贾似道之谋既泄,寻亦窜死 窜:流放。
D.经为人尚气节 尚:崇尚,重视.
9.以下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表现郝经“才器非常”的一组是
①时经九岁,人皆异之
②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
③咨以经国安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
④经少馆张柔家,尝闻其论议
⑤经归道病,帝敕枢密院及尚医近侍迎劳,所过父老瞻望流涕
⑥诗多奇崛,拘宋十六年,从者皆通于学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经在顺天时,是当地驻军元帅张柔、贾辅家的座上宾。这二人家中藏书,他广泛阅读,无所不通。
B.郝经曾向世祖进言,要他修德布惠,任贤抚民,认为宋不值得谋取。世祖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C.郝经曾被宋拘留,元朝丞相伯颜讨伐南方时,皇帝派礼部尚书和郝经的弟弟进入宋朝进行质问,才得以返回。他被宋朝拘禁16年,他的随从都成为通于学问的人。
D.郝经长于写作,他撰写的书籍和文集,共数百卷。文章丰富茂美,豪放而起伏跌宕,善于议论;诗多是新奇突兀之作。
第Ⅱ卷(共120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4分)


②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简贤,绥怀远人,控制诸道,结盟饬备(6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闲 游①
韩 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②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注:①元和十二年春作,此时韩愈自中书舍人降官为右庶予。
②讵jù,表反问,相当于“怎么”。
(1)结合全诗对标题中的“闲”字进行赏析。(4分)
答:


(2)末句“幽咏欲谁听”在诗中起何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数百名表演者“击缶而歌”,场面壮观。“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古诗文中有很多直接写出乐器的句子,如“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倚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说怿女美。”(《诗经》)“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鸟”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如“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抒怀》)“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古镇底版
唐 涓
平乐古镇是巴蜀大地上成百上千个古镇之一,在来到这里之前,古镇全部出自我的想象,对一个年复一年生活在高原的人,这并不奇怪。高原提供给我的画面,永远是绵延的群山,舒展的草原,金顶红墙的寺院,还有土墙围拢的农舍。尽管这些年里,乌镇、周庄、徽州、丽江经由画家摄影家的渲染相继名噪天下,但我并没有向它们前行半步,这是因为那里游人密集的聒噪声响和浓烈的商业气味篡改了古镇的内涵,让我觉得好客易从城市的污浊中逃逸出的心灵并不能有安顿之处。
站在古镇中央,所有老街都撩开面纱,期待我的进入。正在茫然四顾,一些木制小牌上的汉字为我的脚步指明了方向,然后我就看见了长庆老街背后的白沫河,河边巨大的古榕树,还有那个著名的七孔老桥。白沫河很宽,平静的河面上只有家养的鸭群划出的细小波纹,这些都是古镇必备的场景,早已在我心里生长,一点也不感到陌生。临近正午的阳光开始热烈地照耀在缀满青瓦的大屋顶上,伸长的房檐几乎遮掉了半个街道。这是传统川西民居的样式,和高原村落里平坦得能赛跑的屋顶迥然不同,它们的差异让我又忍不住感慨祖国大地如此辽远。
平乐古镇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景帝时期就是商贾云集的重镇,老街上的店铺民居都有百岁多的年龄。站在阁楼外的晒台上,一条老街便能轻松地尽收视野。古老的生活方式总会令一些整日在城市里奔波不止的人们艳羡不已。一些时候,城市会令我们厌恶、焦虑,可我们已深陷其中,无力自拔。家庭、工作固然是个羁绊的因素,但无法获得真正自由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城市里车水马龙、忙忙碌碌的生活,这已形成了我们某种精神慰藉。如果突然间万籁俱寂,与往日的热闹隔绝,被已有的功名淡忘,我们的内心又会重新沉入一种慌乱,甚至惧怕。所以即使古镇令我们沉迷、喜悦、一往情深,也只能成为我们情感宣泄的出口、调节心态的工具,不可能成为我们长久的停泊地。
在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年代之后,临河而筑的吊脚楼已所剩无几。除了吊脚楼,白沫河岸吸引我的还有一些光滑如镜的石头,这是无数洗衣妇磨蚀掉的年华所致。现在,越来越先进的生活用具为人们赢回了大量时间,可人们并没有因此得到轻松和快乐,看来生活之累不在于肢体劳动的解放,而是向我们步步紧逼的生存压力。在吊脚楼一旁的墙壁上,我看见一个很大的时间表。上面将古镇的一天分成若干个段落。它们分别是挑水、淘米、洗菜、洗污物等,为了饮水卫生,古镇居民千百年来始终严格轮回着这样一个秩序。如今古镇居民大多饮用井水,白沫河边挑水洗衣的人日渐稀少,河水却并没有被污染,依然清亮。这是古镇的魅人之处,也是古镇居民恪守自然法则的佐证。
不过,古镇依然不能逃脱现代生活对它的入侵,在平乐老街敞开的店铺或香气四溢的小吃店里,慢悠悠操持生意的主要是老人或者妇女。古镇简单的生活模式已无法牵制年轻人向城市飞翔的身体,他们希望把自己奔放的青春与城市响亮的节拍融为一体。缺少了青春血脉的古镇或者一天天衰老或者星星点点冒出粗俗的水泥建筑、人工景点,这似乎成了古镇的必经之路。
存在于古镇中的许多事物都能组合出趣意盎然的图案,令人痴迷。譬如房檐下悬挂的腊肉板鸭,店铺前摆放的各式竹器,古榕树下围坐在茶桌旁的老人。天色渐渐朦胧,古镇的老房子随风飘散的木质香气让我温暖,我却不能在它的怀抱中度过一个幽静之夜。离开古镇最后一班长途客车已经发动,我不得不走向它,回到城市那密不透风的水泥盒子中去。


展开余下试题 平乐古镇在我回返城市的途中就已化为了过去式,在时间的分秒中,古镇的老人会越来越老,古镇的年轻人会越走越远。也许总有一天,古镇的记忆之门只对游人打开,而古镇的后代却对此兴味索然,就像那个守在祖先的老屋里却对祖先的故事一无所知的女孩一样。我去过的古镇目前只有平乐,但我可以就此联想到许许多多的古镇。在城市面孔千变万化的今天,古镇显露出了它脆弱的一面,城市渐渐发达的现代生活,正是古镇的隐秘杀手。
几乎每个人都能预测到古镇未来的命运,就像我们清楚自己的生命终将结束。但我们还是不遗余力地想延续古镇的寿命,不遗余力地想把古镇的精髓镌刻在人类文化史册的底版上,还有我们心灵的底版上。比起照片,底版的存放可能会更长久。
《散文》2008年第6期
14.“不过,古镇依然不能逃脱现代生活对它的入侵”,这里“入侵”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1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平乐古镇的“内涵”。(4分)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古镇,不可能成为我们长久的停泊地。(3分)



(2)城市渐渐发达的现代生活,正是古镇的隐秘杀手(3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举例分析第三段对比手法的作用。(4分)



(2)作者在结尾为什么反复说到“底版”?(4分)



六.(15分)
18.仿照示例,从竹子、彩虹、落叶、橡皮、压路机五种物象中任选一种,写出意思褒贬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有哲理,有意蕴。(6分)
[例] 牛 褒扬: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批评: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褒扬:
批评:
19.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4分)

含义:
20.下面一段消息有语法或标点方面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5分)
①2009年,为隆重纪念9月1日邓小平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发表25周年之际,②中华长城学会将拟于2009年9月1日举行盛大“长城日”庆祝活动。③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激发海内外各界人士对长城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全国青少年长城保护知识普及活动的展开。④另外由中国长城学会和首都通用航空公司联合举办了空中看长城一一万里长城(山海关一一嘉峪关)全线直飞活动,⑤通过这一活动来募捐长城保护基金,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在世界文物保护方面的贡献,而且动员了国内保护长城的力量。
① 。
② 。
③ 。
④ 。
③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毫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这个特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的纯白、漂亮的毫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评分标准】http://www.ncsjks.com/8211serviceschool/SchoolWebPublish/SWP_Images/ColContentImage/117/2009330145823272.doc (218.6.128.9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南充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