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10
标签:
沪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松江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松江区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夜来城外一尺雪, 。 (白居易《卖炭翁》)
3.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4.关河梦断何处, 。 (陆游《诉衷情》)
5.轻烟老树寒鸦, 。(白朴《天净沙•秋》)
6.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感情。
8、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第二句反映出词人无法再赴前线杀敌的残酷现实。,
C、下阕第一句中一个“空”字迹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伤仲永》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人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11.仲永缺失后天教育,最终“泯然众人矣”,其原因是:(4分)(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1)
(2)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拷皮知主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担,息树阴下。少时,将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①背之物。久未果,遂讼②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于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粒,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③。
注:①藉:垫。 ②讼:诉讼,打官司。 ③就罪:认罪。
12.根据题意完成练习。(4分)
⑴“二人同释担”中“释”的意思是 。
⑵ 和“使争者视之”一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B.为一说,使与书俱。
C.宴子将使楚。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久未果,遂讼于官。
浏览完整试题
14.刺史用以判断羊皮主人的方法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15.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3分)
A. 刺史准确地判断了羊皮的主人,表现了他的聪明睿智。
B. 故事启示我们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善于思考,从本源上寻找对策。
C. 故事讽刺了“群下们”的无所事事,愚昧无知。
D. 文中的负薪者是一个贪图小利、不知羞耻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①中国古典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它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古典园林是如何巧妙地体现它的意境美的呢?
②首先,它崇尚自然 ,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③其次,它巧妙置景,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④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中国古典园林借鉴的这种诗情画意,也常常出现在邮票上。
⑤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⑥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⑦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⑧此外,它还利用建筑风格, (酿造、烘托、注重)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颐和园便是无数民间建筑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园不求规则对称,随意挥洒,形散而意不散;而留园的长廊环绕全园而建,廊壁上镶嵌着异第彩纷呈的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贴石刻,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人们于观景之外,怎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呢?
⑨中国古典园林中特色纷呈的建筑,是观赏景致的最佳视点,也是园林景观的精彩之笔,它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往往总是匠心独运,使环境的建筑美与园景的自然美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⑩中国古典园林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审美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16.下列选项中,与第⑧段划线句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 人们于观景之外,不可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B. 人们于观景之外,不会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C. 人们于观景之外,一定会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D. 人们于观景之外,哪能不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的陶冶?
17.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8.文章第④—⑦段的顺序不能互换,原因是:(6分)
(1)
(2)
19.读懂文意,把“酿造、烘托、注重”三个词语分别填入句中的横线处。(3分)
它崇尚自然, 意境美。它巧妙置景, 意境美。它利用建筑风格, 意境美。
20.请运用文中所学到的知识,简要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某个园林(如醉白池、方塔园)是怎样体现意境美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只有岁月才能读懂
方绮
(1)“阿嬷(奶奶)走了。”深夜里,阿爸来电,声音哽咽。
(2)连夜搭车南下,车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竟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才逐渐模糊……
(3)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的僻远山村,痛苦必定与贫穷紧紧缠结在一起,像一张蛛网,盘踞住一个家庭,从这个角落扩延到那个角落。
(4)身染痨病的阿爸整日躺在阴暗的小屋,不时发出阵阵剧咳声。受不了贫病拖累的阿母,终于狠心丢下病弱老小,远离家门。一家的重担,全落在瘦小的阿嬷肩上。每天,天色微亮,阿嬷就推着一辆破旧的婴儿车出门,巡街扫巷捡拾一些可以卖钱的破铜烂铁。
(5)这是我的童年记忆,记忆中蕴藏着童年时期对贫穷的自卑与憎恶。
(6)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如人。一个不能赚钱的阿爸,一个捡拾破烂赖以持家的阿嬷,这样的家庭组合让我感到卑微,我总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7)初中时代,是我自尊心作祟最强烈的时期。我几乎得了自闭症,从不与同学往来,怕同学了解我的状况,知道我的家人,尤其是阿嬷,她的谋生方式简直令我羞耻。
(8)有一回,老师要到家里做家庭访问。我心中紧张极了,怕长期以来建构的帷幕一下子被揭露了。当天,我约好老师来访的时间,刻意支开阿嬷。偏偏,就在老师访谈结束准备离去之际,阿嬷突然推着婴儿车出现在门口,车上一大堆废纸、铁罐。
(9)“你是?……喔!老师喔,我是她阿嬷啦,进来屋内坐啦!”阿嬷热情地招呼老师。一旁的同学却露出诧异的表情:“原来她就是你的阿嬷呀!”仿佛沉积已久的谜底,终于揭晓。那眼神,是惊讶,是嘲弄,是……顿时,我觉得受到极大的羞辱和伤害。
(10) 送走老师后,我冲进小院,将阿嬷的婴儿车翻倒在地,愤怒地将滚落地面的铁罐踢得铿锵乱响,疯狂咆哮着:“为什么你是拾破烂的?为什么你要这个时候回来?为什么你要让我在同学面前丢脸……”
展开余下试题
(11)当下,阿嬷愣住了 ……随后把铁罐捡了起来。
(12)初中毕业后,我离家住校,靠着半工半读完成高中、大学学业。那段日子,我亲身体会到经济窘迫时的难耐,终于理解阿嬷对金钱的迫切与拾荒的无奈心情。
(13)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经济获得改善,我总是将大部分的薪水寄回家,希望阿嬷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也不止一次劝阿嬷不要再去捡破烂。阿嬷却说:“有什么不好?当成运动,老人需要活动筋骨,才不会生病。”
(14)起初,我实在不能理解阿嬷的固执。直到有一次,我与阿嬷上街,阿嬷看见一个铝罐,本能地弯下腰去,却被我用力拉住。我看到阿嬷的眼神从原先乍喜的光彩转为黯淡,我终于明白一件事:“捡拾”已成为阿嬷生活的一种惯性, 经济无虞,在她的深层意识中 潜藏着一份莫名的执著,是一种苦乐交杂的情怀。理解了阿嬷的心境,我不再坚持要求阿嬷改变什么。去年,我带着男友回南部老家,在车站巧遇阿嬷。
(15)“阿嬷!”我高声喊她。阿嬷回头,沧桑的脸庞露出欣喜,她佝偻的身子依附着那辆婴儿车,两者之间,仿佛是难以分割的宿命。
(16)当她看到我身旁的男友时,笑容突然僵住了,神色紧张,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她的阿嬷啦!”
(17)望着阿嬷慌张的神情,我的眼眶立刻充盈了泪水。童年的记忆像一把利刃,同时戳向阿嬷和我的心房。我上前搂住她的肩,亲热地对她说:“你不是我阿嬷,是谁的阿嬷?”阿嬷看着我,又看了男友一眼,她笑了,笑中闪烁着泪光。
(18)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阿嬷银灰的乱发和布满zhòu纹的脸,黑黝的脸庞映出油亮的光彩。阿嬷笑咧了嘴,露出没有门牙的牙龈,那灿烂的笑容真美,恰如绚丽的晚霞。
(19)那是一张多么动人的脸。
2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òu纹( )
(2)第(14)段划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既然…就
22.第(8)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帷幕”在文中的意思是 。
“我”当时之所以要建构这样一张帷幕,是因为 。(4分)
23.“我”踏上工作岗位后,逐渐理解了阿嬷,“我”的具体表现是:
(1)
(2)
(3) (6分)
24.第(1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1)
(2)
25.文章标题“只有岁月才能读懂”,联系文章可知,作者读懂了阿嬷的 、 。(4分)
26.联系全文,发挥想象,把第(11)段扩写成60字左右、富有表现力的文字。(6分)
第二部分 写作(60分)
27.题目:暖流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避免出现姓名、学校以及同学、老师的名字。
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统一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18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
1.波撼岳阳城 2.晓驾炭车辗冰辙
3.草枯鹰眼疾 4.尘暗旧貂裘
5.一点飞鸿影下 6.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
7.(2分)词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悲怆苦闷的痛苦情感。
8.(2分)A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2分)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书湖阴先生壁)
10.(2分)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关键字:文理、可)
11.(2+2分)(1)乡人都把他视为奇迹,力捧其父子二人。
(2)他的父亲贪财,把他作为赚钱的工具。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2+2分)(1)放下 (2)B
13.(2分)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就到官府去打官司。(关键字:果、于)
14.(3分)敲打羊皮,看上面有无盐粒。
15.(3分)C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16.(2分)B
17.(2+3分)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古典园林采用分景法拓宽艺术空间,创造了意境美。
18.(3+3分)(1)与第③段中的“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相照应。
(2)它是按照从主到次(或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19.(3分) 关注 酿造 烘托
20.(4分)略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21.(2+2分)(1)皱 (2)C
22.(2+2分)自己制造的假相 虚荣心作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家境后自尊心受不了。
23.(2+2+2分)(1)将自己的大部分薪水寄回家,希望减轻阿嬷的负担。
(2)不再劝阻阿嬷捡拾破烂。
(3)在男友面前主动高声和阿嬷打招呼。
24.(2+2分)(1)与课文第(11)(12)段相照应,是我当年的疯狂举动给她留下的后遗症。
(2)体现了阿嬷对晚辈的爱,他不想让我在男友面前难堪。
25.(2+2分)坚强 任劳任怨 (或对晚辈的爱)
26.(6分)示例:当下,阿嬷愣住了。她两眼定定地朝我看着,脸上充满了悲伤。她无奈地蹲下身去,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尘土上。随即又慢慢地捡拾起那散落一地的废纸、瓶罐。
(答题要点:扩充的内容应有助于表现阿嬷的伤心和忍让)
第二部分 写作(60分)
27.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14.228.30.27)
上一篇:
南京市各区县200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精编-综合性学习
下一篇:
湖南省长沙一中师大附中等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沪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松江区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