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8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期中语文质量检测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梁晓艺 200904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2)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3)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群山万壑赴荆门,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5)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_ ______ ___。 (《锦瑟》李商隐)
(6)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乙)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向(柳宗元当时谪居永州),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孤独的样子)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其皆出于此乎? 其 :他们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C.仆道不笃 笃:深厚 D.如是者数矣 数:多次
3.对甲、乙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两文都着眼于对“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的批判。
B.两文都侧重于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C.甲文偏重于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乙文着眼于颂扬韩愈抗颜为师。
D.甲文通过对比,分析阐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原因;乙文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4分)
(2)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问题。(6分)
清 溪 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浏览完整试题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1)诗的颈联写景颇有特色,使人如身临其境,试分析其独特之处在哪儿?(3分)
答:
(2)本诗的尾联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会使诗人产生怎样的情怀?(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女娲炼石补天,所剩一块,弃之青埂峰下。此石受天地精华,复得木叶雨露滋养,得换人形。后来此石只因未报灌溉之德,故五内郁结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意欲下凡。(《红楼梦》)
B.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艳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是《红楼梦》里林黛玉拜见贾氏三姐妹的一段,其中的“第二个”就是贾迎春,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为人精明能干,从十二钗的判词中推断最终远嫁他方。
C.《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而元春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D.《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E.《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这么对凤姐说:“我们也是知道很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
(2)“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红楼梦》中这对些晴雯的判词很好地写尽了这一玲珑女子的一生,请简述“晴雯之死”的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B.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
C.孔子在本章里,赞扬了虽有勇无谋,但能视死如归,成就大事的人。
D.孔子要找的共事之人,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2)“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勇”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飞
“人肉搜索”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这个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形象。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人肉搜索”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迄今为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70%年龄不足30岁。尽管网民人数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事件的评论和反应。“人肉搜索引擎”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愚昧与无知”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人工智能搜索”,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不人性化”的缺憾。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暴力倾向”。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人肉搜索”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非道德的婚外情”,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铜须门”、“虐猫案”等事件中,在每一件“人肉搜索”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德现状的“警察”,“道德饥渴”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纠察职权”,乃至“暴力倾向”。但与挺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人肉”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的人肉搜索客与“被人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道德正义”之名,实际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于搜索客们而言,“人肉搜索”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被人肉者”来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8月,某网友在著名的“战斗在法国”论坛中发起人肉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感情骗子”,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人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这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展开余下试题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私刑”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人肉搜索”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4日)
9.根据全文内容,以下有关“人肉搜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是指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然后在网上公开这些受害者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
B.是指那些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情况,然后用言语对其进行攻击,并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
C.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如同聊天一样的你问我答的人性化搜索活动。
D.是指在网上提出一个问题,由网民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机制。
E.又被称为“人工智能搜索”,它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10.本文前三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和后三节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现象,它们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3分)
11.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肉搜索”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4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l4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3.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根据情境,补写下列语段。(4分)
注重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常使用敬辞谦语。如:请人帮忙,可以说“ 您了”。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登门 ”,请人修改自己的著作,可以在书上写“XX先生 ”。请别人不要抽烟,不说“你不要抽烟”,而说“ ”。
16.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展开余下试题
六、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块蛋糕。有的人说:我得马上吃了它,我饿坏了;也有的人说:我得马上把它送人,比我饥饿的人还很多呢;有的人说:我可以先吃掉一块,然后用另一块去换一点鲜花;还有的人说:我得先做广告,然后高价卖出去。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其中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安溪八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期中语文质量检测答案
一、(27分)
(一)(6分)
1.(6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枯松倒挂倚绝壁
(3) 江间波浪兼天涌(4) 生长明妃尚有村
(5)望帝春心托杜鹃(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给分)
(二)(15分)
2、A “大概”
3、D 解析:甲文(《师说》)主要通过三组对比,分析阐明“耻学于师”的原因;乙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从先秦孟子的话,到魏晋以来的世风,追根溯源.揭示“不事师”的缘由。
4(1)有些人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请教为耻,这真糊涂啊。
(2)世人果然一起认为他古怪,(背后)用手指他,打眼色示意,相互拉扯,加油添醋地非议他。
[附]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向你告白,承蒙来信说想要拜我为师。我的学问不深厚,文章著作亦十分浅薄,仔细回顾一下自己心中,没有什么可供你学习的。虽然常常喜欢谈谈学问,写写文章,却不敢自以为是。不料你从京都来到永州,竟然会看中我。我自己衡量并没有可取之处,假如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做人家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都不敢了,何况是做你的老师呢?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追随老师学习,现在(唐)则没听说有人敢为人师:有的话往往讥笑他,认为是个狂妄的人。只有韩愈奋勇不颐世俗的眼光,勇于触犯众人的忌讳,甘愿承受他人的讥笑和侮辱,招收后进学生,写了《师说》这篇文章,违反世俗当老师。世人果然一起认为他古怪,(背后)用手指他,打眼色示意,相互拉扯,加油添醋地非议他。韩愈因此得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孤独向东去,这种情形已经很多次了。
(三)(6分)
5.(6分)(1)独特处在于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描绘了一幅“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的美丽图景,使人如身入其境。(意思相近既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分)
(2).诗人借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在这种环境中,诗人联想到自己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只有远游他乡,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仿佛一切都在为自己而悲切,自然流露出内心的落寞郁闷。(意思相近既可)(2分)
二、(6分)
(一)(10分)
6.(5分) C、 E(A、“报灌溉之德”应为绛珠草;B、是贾探春;D、是薛宝钗)
7.(5分)
(1)是宝钗首先把黛玉的死讯说给宝玉的。因为宝玉虽然有病,但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一归,庶可疗治”。由于宝钗能坚持心病心治的方法,宝玉的病后来果然逐渐地好了起来。
(2)抄检大观园后,晴雯在重病的情况之下,被撵出大观园。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是宝钗首先把黛玉的死讯说给宝玉的。因为宝玉虽然有病,但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一归,庶可疗治”。由于宝钗能坚持心病心治的方法,宝玉的病后来果然逐渐地好了起来。
(二)(6分)
8 (6分)(1)C.孔子否定了视死如归却有勇无谋的人。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勇应于智慧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三、(12分)
9.(5分)A E(A项错在“某些暴民联合起来追捕现实生活中的人”;E项错在“不会对人们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选对一项得2分。)
10.(3分)不重复。(如果答“重复”,则本题不给分。)前三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人肉搜索客的“愚昧与无知”,直接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1分,能概括所引文章的观点,或指出其作为评论的“由头”的性质即可。)后三节以此为话题,在赞同其观点的基础上,(1分,能指出所引文章为后文作铺垫、引发作者议论的作用即可。)进一步剖析了“愚昧与无知”的内涵:借实施“道德正义”之名,超越法律界限,曝光他人隐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丧失理智的不道德的行为。(1分,能正确概括作者的观点,显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层进关系即可。)
11.(4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参考答案:作者能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肉搜索”问题,既看到不好的一面,也看到好的一面。(1分,能显示对“一分为二”的理解即可。)对“人肉搜索”的暴力倾向,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严厉的批评,(1分,能概括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指出作者的批评态度即可。)但同时,对“人肉搜索”能弥补一般搜索“不人性化”的缺憾、参与者从道德立场出发的善良的初衷,也给予了必要的肯定。(2分,每点一分,意思对即可。相关句分别见第四节和第六节开头。)
四、(15分}
12.(共5分
上一篇:
漳州双语试验学校0809学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卷
下一篇:
2008年春黄冈市红安县永河中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安溪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