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0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
北京师大良乡附中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机读卡卡头、作文纸和答题纸侧面的班级、姓名、考号和考场号填写清楚。
第Ⅰ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一、(每题3分、共11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吓(xià) 祈祷(qī) 提防(dī) 促狭(xiá)
B.胆怯(qiè) 谗言(chán) 游说 (shuì) 央浼(měi)
C.撮合(cuō) 庇佑 (pì) 怂恿 (sǒng) 消遣 (qiǎn)
D.讥诮 (qiào) 吸吮(shǔn) 翩跹(qiān) 滑稽 (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喝采 搓手 喉咙 安然无恙
B.玷污 漫画 憎恶 哀声叹气
C.躲避 口吻 招惹 心荒意乱
D.纯粹 噩梦 车篷 一清二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个萍水相逢的老朋友就在菜馆里畅谈起来了。
B.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书籍出版过程中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无可奈何了。
C.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D.《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5、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B.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滕王阁序》。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其思想“道法自然”“主张无为”,代表作《逍遥游》。由他创作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D.李密,三国时蜀人,后来归顺晋朝,著有《陈情表》等作品。
6、下列对文学知识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
B.《水浒》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著名长篇小说,明朝施耐庵著。最早的本子为一百回本,名《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后简称《水浒传》。清初学者金圣叹删编成七十一回本,名《水浒》。
C.《边城》意图在于借一个中国边境小城中的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
D.契诃夫小说的总体特点是:运用出色的幽默讽刺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向往新生活的到来。


浏览完整试题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斜视 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C.复驾言兮焉求:说 D.家君作宰:县令
8.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腹犹果然
C.至于成立 D.沐浴清化
9.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叔以余贫苦
A.诸侯以惠爱为德 B. 但以刘日薄西山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谨拜表以闻
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其它三项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1.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遂见用于小邑。
C.之二虫又何知 D.彼且奚适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公孙度威行海外,中国人士避乱者多归之,北海管宁、邴原、王烈皆往依焉。宁少时与华歆为友,尝与歆共锄菜,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歆捉而掷之,人以是知其优劣。邴原远行游学,八九年而归,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可一饮燕。”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③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者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乃免。
   《资治通鉴•卷六十》
注:①清议:指对时政的议论。 ②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 ③彦方:王烈的字。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当远别,可一饮燕     燕:通“宴
B.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    庐:建造房舍
C.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   质:对证
D.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    耻:耻辱、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B.宁挥锄不顾,与瓦石无异
今君乃亡赵走燕 吾与徐公孰美
C.皆招祸之道也 D.为商贾以自秽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吾属今为之虏矣
1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与歆共锄菜,(宁、歆)见地有金
B.怪之,(老父)以事告烈
C.或望庐而还,(烈)皆相推以直
D.为商贾以自秽,(公孙度)乃免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管宁、邴原、王烈品德操守的一组是  ( )
①见地有金,宁挥锄不顾
②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③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
④邴原性刚直,清议以格物
⑤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⑥度欲以为长史,烈辞之,为商贾以自秽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度的声威远传海外,中原地区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归附他。北海人管宁、邴原和王烈都前往投奔。
B.管宁见过公孙度之后,独自在郡北居住。由于敬重管宁,许多避难者从郡南迁到郡北,不久,这里就成了村落。
C.邴原喜欢议论时政,指摘他人,公孙度对他心生忌恨而欲加罪。管宁让邴原逃回中原,公孙度也没再派人追回。
D.王烈德高望重,善于教化,当地有的人犯罪后,觉得愧对王烈,宁愿接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让王烈知道。
三、默写(15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 ;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4、外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径就荒, 。
7、 ,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8、怀良辰以孤往 。 ,临清流而赋诗。
9、景翳翳以将入, 。
四、诗歌鉴赏(共4分)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送别友人。
B、 全诗显著地特点是三联运用对仗,对仗工整而且各联之间联系密切。
C、 “他乡”指的是南方,“旧国”和“残垒”、“故关”全都指的是北方。
D、 “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之中都透出一股愁情。
E、 本诗后两联既是想象,又是写实,既写出了离别之愁又写出了乡愁。
2、 有人说这首诗中“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一联最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答: 。
五、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3、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 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都少不了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 “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正是拥有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下游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 -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 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1.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3分)
答:
2.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4分)
答:
3.文中偈语和诔辞都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其中某一方面的理解。(3分)
答:
七、语言表达(7分)
1、九江某旅客欲去北京旅游,乘坐飞机还是乘坐火车拿不准,他咨询了九江某旅行社。如果你是旅行社的业务员,请根据下面两张时刻表,以“如果选择飞机(火车)”开头,从“方便旅游”的角度,简要介绍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势,要求亲切得体,言之成理。(每句30个字左右)(3分)
MU5151航班九江——北京时刻表
航班号 起点站 起飞时间 终点站 到达时间
MU5151 九江 08:15 北京 09:55
T64列车九江——北京时刻表
车次 列车类型 始发车站 发车时间 到站时间
T64 空调特快 九江 21:58 第二天08:58
2、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达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 50个字左右。(4分)
答: 。
八、作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救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语文月考答题纸
三、默写(15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 ;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4、外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臣无祖母,___ ______;祖母无臣,_____ 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径就荒, 。
7、 ,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8、怀良辰以孤往, 。 ,临清流而赋诗。
9、景翳翳以将入, 。
四、诗歌鉴赏(共4分)
1、( )
2、答:

五、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6、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六、阅读文章,完成1--3题
1.(3分)答:


2.(4分)答:



展开余下试题
3.(3分)答:


七、语言表达(7分)
1、




2、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
1、答案:B A.惊吓(xià) C.庇佑 (bì) D.翩跹(xiān)
2、答案:D A.喝彩 B.唉声叹气 C.心慌意乱
3、答案:C. 凤毛麟角了: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物。
A.萍水相逢: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B.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人马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后多用“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相差甚远。
D.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4、答案:A
B.动宾搭配不当,“增加”与“免疫力”搭配不当,应为“提高免疫力”。另外“中风发作”不属于“疾病”,应删掉“发作”。
C.动宾搭配不当,“具有”和“艺术享受”不能搭配。可以把“艺术享受”改为“特点”。
D.动宾搭配不当,“实施”和“实事”不能搭配,可以将“实施”改为“做好”。
5、答案:C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6、答案:C.中国边境小城有错误。
7-11答案: c d b c b
二、12-16答案: d b c a c
三、默写略
四、诗歌鉴赏
1、 (2分)CE答对一项得1分,答对两项得2分。(C项理解有误,“残垒”、“故关”指的不一定是北方,指的应是友人归途中所遇。E项“写实”说法有误,本诗后两联全诗想象之词,并无写实。
2、 (2分)此题可答同意,也可以答不同意(1分),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1分)
同意的理由是:此联对仗工整之外,还在全诗中起到了前后关联的作用。“他乡生白发”上承首句“世乱同南去”,就友我二人而言
五、翻译略
六、阅读:
1.(1)亲近自然 (2)爱思索爱幻想 (3)倔强、自主、从容
答出1点给1分。
2.①从小倾心自然 ②自然对沈从文的品性影响很大 ③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 ④死后魂归自然 1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3.偈语是沈从文的自我评价,反映出沈从文的刚强,极为坚定极为自信。诔辞是沈从文妻妹对他的评价,揭示出沈从文一生让人,默默地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3分)意思答对即可
七、语言表达参考:
1、如果选择飞机,早晨8:15出发,上午9:55到达,(0.5分)既可缩短行程时间,(0.5分)又能“附加”遨游蓝天。(0.5分)
如果选择火车,21:58出发,第二天早上8:58到达(或“朝发夕至”),休息一宿,(0.5分)既不“浪费”行程,(0.5分)又能养精蓄锐。(0.5分)
2、答案略 (58.130.0.1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上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