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947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7]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08-09学年高三期末(语文)
潮南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级语文科期末质检试卷

本试卷共六大题,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裨益/稗官野史 缜密/瞋目而视 心扉/蜚短流长
B.醇厚/谆谆告诫 编纂/篡党夺权 绛紫/防暑降温
C.落枕/丧魂落魄 埋怨/隐姓埋名 数学/数见不鲜
D.揣摩/水流湍急 统摄/威慑敌胆 清澈/南辕北辙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常常邀请朋友到我在湖边的房子里,在房前的那棵杏树下,沏一壶龙井茶,泰然自若地聊天。儿子养的一些灰色的白色的小兔子,我养的三只鸽子,还有朋友的那只狗儿,自然都会围拢过来,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它们都好像一个个稍安毋躁的听众,静静地在我们周围,听我们津津有味地谈话。它们那醉生梦死的样子,可爱极了。
A.泰然自若 B.稍安毋躁 C.津津有味 D.醉生梦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和调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自2008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查工作。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大的师魂!
C.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
D.在新形势下,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a ,一连好几天, b ,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c 。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浏览完整试题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礼之,乃坐 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 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自晨至于日昃 于今七年矣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3分)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3分)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梅 花 落
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1)诗的前四句,写“花”写“雪”,虚实相间。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2)诗的后四句表达了什么人的何种思想感情?(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2)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劝学》)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过零丁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易善锋
《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的黄河(兰州)达1 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展开余下试题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业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 ‘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集作“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 ,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
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 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两项是(4分)
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
B.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
C.《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D.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
E.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撰文指出,《凉州词》在各个版本中均写为“黄河远上”,只有《唐诗纪事》才写为“黄沙直上”。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
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
C.持“黄河远上”观的人没有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 ,也不能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D.人们对《凉州词》诗中第—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已,主要是评赏的角度不同。
14.在第3节中,作者是怎样论述“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一观点的?(4分)
15.本文第4节和第5节都谈到了与“黄沙直上”有关的地理天象问题 ,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请把选做题题号后的 □ 涂黑。注意: 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完成16—18题。
伤 害
王冬梅
倾盆大雨赶在约会时间之前到了。
巨大的雨点敲击着干燥的地面,那噼里啪啦的响声敲得她心惊肉跳。 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笼罩了她。
她没有回家,也没想到该回家穿件雨衣。
她从容不迫地向约会地点走去。虽然在大雨到来的那一刻她就心怀恐惧,但她还是要去赴约,她希望出现奇迹。她得和他好好谈谈,四年的情意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何况当初是他追求她的。
她默默地立在雨中,湿透的连衣裙裹在身上极不舒服。她知道他是为一个厅长的女儿背信弃义的,如果她去找他的领导,去他的单位大哭大闹,他指定挨批评,说不定会身败名裂。遗憾的是,她不是那种女人,她无论如何做不出来。
暴雨如注。她已经等待了一个小时,希望的火花似乎早被雨水浇火了 ,可她仍不死心。她走下人行道,向他应该出现的方向张望。
脖子望酸了,依然没有他的踪影。等待的时间是这样的漫长!
她转身迈步,就在这一瞬间,身后一辆倒骑驴车碰到她的身体,将她撞倒了。随着一声惊叫,车座上跳下一位小伙子,他疾步走来抱起她,围着她看:“撞哪了?撞坏了没?”
她觉得腿疼,他也看到了,丝袜完全擦破,鲜血冲出血管却没有完全冲出皮肉,在皮下淤成紫一块青一块的斑迹。
他嚷着要带她去医院。
她执意不去。
他说:“去吧!我求你啦!我从来没伤害过女孩子。我母亲对我说过,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
她的心一子受到强烈的震撼。
他以为她同意了,扶她上车,他要推她去,她说:“不!这就够了。”
他看出她内心的激动,有点莫名其妙,她只好又对他说:“你去吧,我还要等人。”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走前留下了自己地址、工作单位和姓名。他说了三遍,她却什么也没听见。
雨依然很大,整个夏天也没下过这么透的雨。
她在大雨中又等了两个小时,最后不得不悲哀地告诉自己,他不会来了。
这场该死的大雨!
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滴落在脸上 ,像泪珠似的在她脸上滚动。
她觉得心里很苦。
她是资本家的女儿①,她一岁时资本家死了,临死前对母亲和哥哥说: “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千万别让她受苦。”
两天后,她收到他的一封信,只有一行字:天公不作美。算啦,不谈了。
她看了三遍,看懂了。她的耳边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世界上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
眼泪终于滚出眼眶,把那页薄薄的信纸打湿了。
(选自《掌上玫瑰: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中国卷》)
[注]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斗争扩大化,讲出身论成份,地主、富农、资本家被认为是人民的敌人,是受专政的对象,本人及其亲属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16.小说中多次描写了大雨,请对其在整篇小说中的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17.小说中两次出现了“世界上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5分)
18.你对前男友抛弃女主人公的做法有何评价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传记,完成19—21题。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展开余下试题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 ,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五四”初期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毁灭》在《小说月报》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教育”与“文运”同样实离不开“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
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人特别看重性格。外表轮廓线条与人不同处何在,并不重要。最可贵的是品性的本质与心智的爱恶取舍方式。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陈寅恪、刘叔雅先生的专门研究和最新创作上的试验成就,佩弦先生都同样尊重,而又出于衷心。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个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 ,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注:①佩弦先生:即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
19.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4分)
20.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21.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 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网络对青少年的主要危害是 。(3分)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3分)
23.根据图表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三年来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 。(3分)
(2)此表反映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导向是: 。(25个字以内)(3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
潮南区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级语文科期末质检试题参考答案
1. C【语音辨析】【“落”分别读“lào/luò” ,“埋”分别读mán/mái”, “数”分别读”shù/shuò”; A. bì/bài zhěn/chēn fēi/fēi;B.chún/zhūn zuǎn/cuàn jiàng/jiàng;D. chuǎi/ tuān shè/ shè chè/ zhé】
2.C【熟语运用】【“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兴味,符合文意。 A.“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毫不慌张。不符合句中“我”悠闲的心境,可改为“怡然自得”。B.“稍安毋躁”,指耐心地等待一下,不要急躁。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可改为“聚精会神”。D.“醉生梦死”,比喻像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多用于人的享乐生活。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可改为“陶醉”或“自得其乐”。】
3.B【语病辨析】【A. 成分残缺,应在“引导”后加“作用”;C.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有两个”或删去两个“因为”;D. 搭配不当,“加快”改为“提升”。】
4. B【衔接连贯】【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汕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