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3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广西贵港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二次统一监测试题语文
广西贵港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二次统一监测试题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1小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考生把答案写相应的答题卡上。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抱负 流水账 英雄倍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风彩 大杂烩 出奇制胜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疏竣 入场券 霄壤之别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佳宾 明信片 计日程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的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2)达赖集团 制造事端,挑拨民族关系,目的就是要搞乱中国,干扰破坏北京奥运会,把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3) 移动官方否定了这次的“159号段”与3G有关,但3G对于中国通信产业和手机用户, 从理论还是现实层面,都已经是山雨欲来。
A.年轻、蓄意、尽管/无论 B.年青、故意、尽管/不管
C.年青、蓄意、即使/无论 D.年轻、故意、即使/不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月10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2009年1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1.0%(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B.2009“中华大联欢”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最终揭晓,赵本山凭《不差钱》蝉联小品王,《蝶恋花》和刘谦的魔术分别获歌舞类和曲艺类一等奖。
C.当胡锦涛主席踏上2009年首次出访的征途时,德国《世界报》的评论说,胡锦涛去非洲四国和沙特访问,证明中国在困难时仍记得老朋友,“给本文上了一课。”
D.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明确了不同等级旱灾发生时的抗旱措施。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亿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以勤劳俭朴、智慧勇敢而著称于世,这是我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民族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手抛弃。
B.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为保证乳制品安全,有关部门采取了进一步加强监管。
C.近些年来,国内许多人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而国外教育机构也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的合作。
D.伊朗外交部长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如果在2月2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于同月4日停止允许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共9分)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浏览完整试题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辩”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不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单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其,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辩”,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节选自2008-09-22《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5.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辩”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们,再到先秦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9分)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 董文炳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籍:登记 B.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以:连词,来
C.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 中:诬蔑 D.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为:介词,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董文炳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A.①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


展开余下试题 ②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
B.①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
②董县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
C.①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
②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D.①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
②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丧父,带着他的年幼的弟弟们侍奉母亲。他聪明机灵,善于记诵,少年老成。
B.董文炳凭借父亲的职位接任藁城县令。他从政有方,很快便让人敬畏折服。
C.在朝廷统计户口时,董文炳不顾众人的异议和部分百姓的抵触,将百姓聚在一起居住以减少户数,从而减轻了百姓的赋税。
D.董文炳曾因征集军需而向私人借贷,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将自家田产作价抵给了放贷者。
第Ⅱ卷(120分)
四、(11——13小题,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4分)

(2)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4分)

(3)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2分)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表达技巧方面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13.请补写下面的诗句,并按一年四季的正确顺序排列下列诗句的序号。(共5分)
①待到重阳日, ; ②几处晕莺争暖树, ;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 ;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
序号: 。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共20分)
陈景润哭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陈景润轻易不掉眼泪。
少年时,他内向而倔强,身体弱小,每逢在学校中受人欺侮,甚至,被打得鼻青脸肿,他从不掉泪,更不卑膝地向人讨饶。
青年就读厦大,生活拮据,患了肺结核,面对繁重的功课,他自尊自强,坚韧地挺了过来。
饱经忧患的岁月里,他被错误地拔了“白旗”,无端地下放到外地去洗瓶子,受尽冷眼,他没有掉泪;“文革”中惨遭迫害、侮辱、批斗,甚至被逼跳楼,他也没掉泪。
人,贵在有一点精神,陈景润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甘屈服铁骨铮铮的气质。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
有了盛名的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
从70年代初期开始,陈景润就横下一条心,要尽全力拼搏,争取为这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跨世纪之战,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转眼十年过去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无声地消融在杳无踪迹的跋涉之中。路,在何方?“梯子”在哪里?回首往昔,莫名的惆怅和感伤,情不自禁地浮上心头。
播种,耕耘,收获,遵循劳作的常规法则,能够在付出艰辛之后,得到应有的成果,自然是一种幸运和安慰。这场攻克(1+1)的世纪之战,其深刻和悲壮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一般劳作的常规法则,并不以艰难竭蹶的付出,作为衡量收获的标准。科学的严酷在这里表现得如此的冷峻无情,百分之百的付出,而收获往往是苍白无奈的零。
能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么?陈景润曾无数次期盼过,从冬盼到春,从黑夜盼到天明,当失望如日复一日的平庸,几乎把心灵磨出老茧的时候,最刚强的汉子也会为蹉跎岁月而感到深深的忧伤。
陈景润十分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他不是那种急流勇退的人,他在取得辉煌之后,不像那些在体坛上荣获世界冠军奖牌的选手,有资格从容而体面地举行告别体坛的盛宴,然后去开拓另一片崭新的天地。他给自己定的人生座标,是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冠军”,为此,他自觉地破釜沉舟,断了退路。只要生命还存在一天,他就要不懈地走下去。这种“傻”劲,与生俱来,不可移易。
1984年的夏天,一位德国的数学家访问中国,他慕名找到陈景润。皆是行家里手,他们谈得很投机。陈景润的英语水平不错,不必借助翻译,双方可以坦然相谈,他们一起讨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问题,说着说着,陈景润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来访的外国朋友并不感到突然和意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仿佛,在细细体味这位东方数学奇人的心境:仿佛,在默默分担这位数学同行的焦急和忧虑。陈景润的助手李小凝也端坐一旁,他没有劝解,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这位老师辈的数学巨匠。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景润流眼泪,听到陈景润那令人心碎的哭声。是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毫无进展而悲伤,还是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而心存愧疚呢?事后,人们没有去问陈景润,也觉得没有必要去探问这一事情。
人们只是发现,陈景润仍是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进数学所那被称为“二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
长期苦战,他已经在疲惫之余,感到身体的不适。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从脊梁骨中感到透心的冰凉,视力也开始下降,只有那颗不泯的心,还是炽热的。
人们万万没有预料到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令人惊叹的是,得了绝症之后的陈景润,却极少流眼泪,也没有听到他痛哭过。男儿的眼泪是金,偶尔夺眶而出,才让人惊心动魄。
“发事牵情不自由,偶然惆怅即难收。”泪洒战地,一倾真情。科学攻关的征途,悲壮而苍凉。
14.文中写道,陈景润“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哭 了,而且哭得那么伤心”。请问陈景润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4分)

15.在攀登科学高峰过程中陈景润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结合文中具体信息,分条表述。(4分)

16.文章只有一段文字写到“陈景润哭了”的情节,从全文看,这样写是否文不对题?为什么?(6分)

17.文中记述的陈景润的生活细节哪一处打动了你?联系当今的现实,对比陈景润的精神,作一简短评说。(6分)

六、(18——20小题,共17分)
18.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有关医学专家鉴于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比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出的30%高出20%——50%这一现象,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勿滥用抗生素。

19.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依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三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6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展开余下试题答: 。
2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两个小题。(5分)
我们都知道,①桥牌和高尔夫球的规则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要记住②桥牌和高尔夫球的规则,光靠看书是不行的,非得③莅临④桥牌和高尔夫球比赛现场去参加练习,如果再有名师⑤赐教,指导⑥二者的规则,你的技艺自然会提高得很快。
(1)本着语言要简明的原则,文中应删除的是 (只写序号),应略写的是 (只写序号),略写为 。
(2)本着语言要得体的原则,文中用语不得体的 (只写序号),可修改为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歌王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歌王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港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第二次统一监测语文答案
1、 D【A英雄倍出(辈)B风彩(采)、出奇制胜(制)C疏竣(浚)】
2、 A【年轻:年纪不大;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故意:有意识地(那样做);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与之呼应。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下文往往有“也”来呼应。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不管:不论。】
3、 B【A.括号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CPI”之后;C.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此处是引别人的话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D法规文件名应当用书名号标示,而不应当用双引号标示。】
4、 C【A项“十三亿中华儿女自古以来”不合逻辑,可删去“十三亿”;B项中“采取“后缺少中心词“的措施”。D.关联词和主词顺序不当,把“如果”移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前。】
5、 【答案】B.只有B项是从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的,其他三项虽然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含义的不同,但没有阐释二者之间的关系。
6、 【答案】C.最早把“和”与“同”进行对举的是史伯。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
7、 【答案】A.该选项中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是错误的,本文论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阐述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8、 【答案】B.(介词,用。)
9、 A(B.②为旁县百姓之语,意在突出董文炳断案如神 C①是县衙借贷,拟让百姓以蚕麦偿还放贷的人,是增加百姓负担 D②是旁县民的行为,表现董文炳善于断案。
10、D(因征集军需而向私人借贷是前令之所为。)
11、(1)(县衙中)与董文炳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也不惧怕他。(得分点:正确译出“同列”、“轻”和特殊句式“不之惮”各给1分,句意连贯,表达通顺给1分。)(2)我们多次听董县令的大名,董县令看来也是人啊,他为什么这样明断如神其啊!(得分点:正确译出“亟”、“顾”、“何其”各给1分,句子通畅给1分。)(3)当时州府百姓催赋税没完没了(或没有满足),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得分点:正确译出“索无厌”、“抑不予”各得1分)
12、(1)①客中久滞、思乡情切(从颔联得知);②年华渐老、感时伤逝(从尾联得知)。(4分,每点2分)
(2)可从下面任何一个方面答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4分)①、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②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③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④炼字遣词表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⑤“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诗歌大意: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夕阳从近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象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13.①还来就菊花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③①④
14.①是因为理想之巅难以达到的惆怅感伤,哥德巴赫猜想阻隔重重,无路可进,科学之路冷峻无情;
②是因为焦急和忧虑,他痛感自己经过十年苦斗,岁月蹉跎却毫无进展;
③是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觉得有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厚望。(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
用抗生素。(6分,表述准确,符合要求即可)
19.例:1.浪花笑了而礁石哭着∥美人笑了而战士哭着……上帝笑了而昏君哭着;
2.礁石哭了而浪花笑着∥战士哭了而美人笑着……昏君哭了而上帝笑着;
3.落红哭了而新叶笑着∥白雪哭了而太阳笑着……失败哭了而成功笑着。
20.(1)应删去的是:④⑤⑥ 略写的是:②,略写为:它们
(2)文中用语不得体的是③,可修改为:亲临 (每空一分,共5分)
21.作文:
作文立意参考:从黑海涛的角度立意:1、机会要靠自己创造 2、要勇敢地亮出自己的才华 3、酒香还得敢吆喝,酒香也得善吆喝。从帕瓦罗蒂的角度立意:1、伟人往往都爱才 2、可贵的唯才是举 3、艺术与人品。(请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进行评审)
附【译文】: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李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贵港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